绿林网

《大使衣橱》读后感锦集

《大使衣橱》读后感锦集

《大使衣橱》是一本由傅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21-5图书,本书定价:95,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使衣橱》读后感(一):傅莹:得体的礼仪和穿着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更多功能是我一生在置装上的秘诀。我坚持一个原则: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到最好。

——傅莹

.

《大使衣橱》读后感(二):优雅得体又精彩的女性

刚刚读到傅大使在英国期间参观温莎城堡,参加女王晚宴的一系列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作为一国使者,在着装,言谈举止上各种各样的细节和要求,也透过这些,体会到了两个女人,女王和大使,虽然一个来自古老的东方国家,一个肩披日不落的余晖,但是同样的优雅,得体。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务必尽善尽美,这份认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使衣橱》读后感(三):摘录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 礼记 曲礼上 礼仪的力量:它为人们构建了一个有序的环境,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约束,从而营造了安稳和舒适的公共空间。 胸针:无言的个性表达 友好邦交源自相互了解 看似繁复的礼仪,某种程度上会让人感觉被限制了自由,实际效果则是让人们从有序的环境中得到另一种舒适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中国人自古对美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古人对颜色有着极为丰富的描绘,蓝色有“天青”和“月白”,红色有“绛红”和“胭脂”,黄色有“松花”和“郁金”,白色有“玉色”和“霜色”;古人对服饰的记载有“锦衣狐裘”“黻衣绣裳”;古人对器物的描摹有“玉枕纱橱”“瑞脑金兽”;古人对音韵的雕琢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凡此种种,无不映照出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刻在骨子里的审美印记,其中对美的千般形容,万般描绘,展现的是更深层的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和真心热爱。

《大使衣橱》读后感(四):语录

1. 中式礼服注重领子的装饰,因此很难再搭配项链,我索性直接忽略了,西式低领、无袖晚礼服的规则也是倾向于带项链的。

2. 须知从人之外表,常窥其内心,身份愈高,愈需自重。

3. 一日三餐中,就餐时间越晚穿的越正式。

4. 皇家卫队是英国军队中最古老的军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内战的时期。十七世纪中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时候该军团便承担起了君主私人保镖的职责。

5. 在白金汉宫举办的花园酒会是伦敦夏季社交活动的焦点之一。

6. 黄瓜三明治是比较传统的一种。

7. 黑领结礼服,指的是半正式的晚礼服,适用于晚上较高级别的正式活动,如晚餐、舞会等。中文统称为“黑领节礼服”。

8.选择胸针适合专和精,不宜多和杂,否则难形成个人风格。

9.中华小立领

10. 雪茄,除了个别人在吸,其他人都客气的接过雪茄放在上衣兜里,留作温莎城堡的纪念。

11.运动者既要用赢的心态去拼搏,也要意识到赢不是唯一的目的。

《大使衣橱》读后感(五):一点感想

读完此书,越发赞同那句you are what you wear,衣着不仅是个人审美品味的外延,更是个人礼仪修养的体现,借用老王的名言来说,it'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此书名为“衣橱”,其实从餐桌、剧院、运动会甚至赛马会的礼仪规则均有提及,读完后感觉自己屠龙术技能满格——比如温莎城堡里的客房会有一间“专供夫妻吵架后分居”的秘密小房间;比如观看马球时不能穿细高跟,因为会有“踏场”环节;比如正式讲辞分为3/7/20分钟等几个类别,多少字为宜。

而以轻松诙谐的语调穿插其中的各种外交小故事,则让人感受到傅女士的真诚。比如早期中国代表团对“Black Tie”的误解闹的笑话;比如她对旗袍(以及民族服装)与动物元素胸针的偏爱;比如四喜丸子的英文翻译(four happy meat balls)如何激起了客人过高的期待;比如她在印度如何误食了形似大枣的辣椒,绕梁三日,余味不绝;比如如何从“选长得好看的马”到干脆躺平押注女王的马(被戏称作“外交赌马”)——此间种种,无一不见真性情。

最后的一些小感概:傅女士在书中几次感概因为衣着“过于女性化”总被误认为是大使夫人而非大使,后面调整为更为“中性化”的风格,这让我不禁反思,女性要放弃“女性气质”才能融入“专业场景”——这难道不也是基于一种不合理的性别预设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