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纹样之美》读后感摘抄

《中国纹样之美》读后感摘抄

《中国纹样之美》是一本由黄清穗 / 覃淑霞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纹样之美》读后感(一):十种传统动物纹样的寓意与其美之所在

本书收录了龙纹、凤鸟纹、鹤纹、蝴蝶纹、鹿纹、象纹、牛纹、虎纹、鱼纹、蛙纹,这十种中国传统动物纹样图案,集中讲述了这些动物纹样在我国各民族中的寓意,以及背后故事及传说,诉说了古人对动物的信仰与敬畏。

古老的苗族曾经是一个以渔猎习性为主的民族。苗族人敬畏大自然,与自然动物是平等互惠互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苗族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传统文化习俗之上。苗族人将动植物图案与几何图案做成纹样,以刺绣、蜡染等技术,将其应用在苗族服饰、织物上。

比如憨厚可爱的蚕龙纹样深受喜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体现了苗族人求多子多福的朴素生育思想与追慕理想自然生活的表达。另外,林林总的鸟纹出承载着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期盼以及苗族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希冀。而蝴蝶纹则寄托了苗族人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景。

海南黎族黎锦以龙纹为主要纹样,原因在于其长期被用来供奉于朝廷,皇帝对龙纹的专门化运用和垄断,使得龙纹成为统治阶级的身份、地位的象征;黎族的先民传下来的雷电演变成神龙的传说,雷公成了黎族人崇拜的神灵,由此衍生出崇龙信仰文化习俗。

藏族的龙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鲜明的民族特色,大致可分为动物形龙纹和人形龙纹……龙纹之所以得到广泛使用于流传,在于其庄严威武的经典形象:昂扬的鹿角象征吉祥如意,密布的鳞纹比拟坚强。

而凤鸟纹则象征着吉祥如意,龙纹与凤纹结合,象征龙凤呈祥;灵性的鹿纹则表达了力量与生命的美感;鹤纹不仅被作为清朝官位等级的标志,还承载着古人修道成仙的梦想,同时也寄托着古人对仙寿恒昌、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象纹载福,温和,寓意吉祥;牛纹展示刚烈鲜活、朝气勃发的特点;虎纹体现了虎为庇护神,是神秘与无穷力量的化身,可驱邪避难,表意吉祥;鱼纹表意年年有余,生活富足;蛙纹表意多子多福,生命繁衍。

这本书对于我们领略各个少数民族独特的图腾崇拜文化,欣赏其多姿多彩的生活的艺术之美很有启迪。本书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字体实在太小了,我是举着放大镜看完的,哈哈哈!

《中国纹样之美》读后感(二):中国纹样:不止美,还有内涵

中国自古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蛙纹、鱼纹、鸟纹等纹样的陶器,虽然这些纹样简单、质朴、粗糙,但至少它说明从古代开始,人类就与动物的纹样产生了不解之缘。

在历史的演变中,越来越多的动物纹样出现,不仅在陶器上,还出现在服饰、建筑、画像、墓帛等之上。这些纹样也不再是单纯的图案,它们成为各种象征,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纹样繁多、造型独特、指代意义也不一般。

那么在中国纹样中,动物的纹样有哪些,又有何象征意义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黄清穗 和覃淑霞编著的《中国纹样之美:动物篇》中找寻答案。本书一共收录了龙纹、凤鸟纹、鹤纹、蝴蝶纹、鹿纹、象纹、牛纹、虎纹、鱼纹、蛙纹等十种中国传统动物纹样图案,并讲述了这些纹样的寓意,以及背后的故事传说,诉说了古人对动物的信仰与敬畏。

自古以来,龙是天子的象征,皇帝用的被子被称为龙被,其上的纹样自然是以龙为主。为什么要用龙纹呢?除了身份象征以外,本书还提到了龙也许不是由相似之物演化的原型,而是原始时期先民由天空的一道道闪电引发的灵感,而雷电演变成龙的说法似乎也与黎族民间流传的关于雷公的传说有着内在的关联。

对于黎族人来说,龙是一种信仰,代表的是神性,龙能用神力为黎族人排除万难,化解苦难,它自然成为人们喜爱的神灵,因此他们讲龙纹用于服饰之上。

鹿纹常见于广东乳源瑶族手工刺绣中,造型通常是对角线、垂直线与平行线组合而成,没有弧线,因此要仔细观察。他们为何那么喜欢鹿纹呢?这与当地的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传,有一位瑶族儿童曾在山林中晕倒,一只鹿用自己的鹿角触碰他,将他唤醒。这位瑶族儿童长大以后在一次狩猎中发现曾经救过自己的鹿受到猛兽追袭,便前去将猛兽击败,自己却身受重伤。这时,鹿将自己的鹿角撞断,将自己的血滴入他的口中,又将他救活。由此,人们认为鹿角是用来救人的。

虎纹主要出现在草原和高山上的彝族人中,虎是他们最崇高、最灵验的神。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虎有着威猛强悍的“百兽之王”的气质;其二,它还是创世之神,被彝族人视为至高无上的祖先。

彝族流行较为广泛的刺绣纹样“四方八虎”图上,虎两两成对,分布于十字形八角的四个方向,象征着它们推动了地球的转动,并有了昼夜的交替变换,这也是彝族图腾崇拜诞生的原始宇宙观。因此,在彝族人眼中,虎不是凶猛的山中之神,而是具有足以撼动天地的神秘与无穷力量的化身,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庇护彝族人幸福与吉祥的象征。

对于其他动物纹样以及相关故事传说,《中国纹样之美:动物篇》都有详细记录。本书最大的惊喜,除了有趣的知识之外,就是精美的配图。这些纹样是作者与团队精心收集梳理绘制完成,并在其后配有中国传统色名称,太令人惊艳了。

对于喜欢收集纹样的人来说,这套书(还有一册《中国纹样之美:植物篇》)绝对是收藏佳品。

《中国纹样之美》读后感(三):纹样是无字史书,塑造中华美学基因

《中国纹样之美·动物篇》《中国纹样之美·植物篇》两本书收集了中国传统的、多个民族在日常中使用的纹样,以数字化的形式形成了中华纹样数据库。《中国纹样之美》在印刷、装帧、做工方面精美细致,高克重的纸张选材、明亮的彩色油墨,让书里的每一幅纹样图都精美动人。

这也是一本没有太大阅读压力的书,由于大部分内容是纹样配图,只在每一章节配以小段的文字加以解说,一两个小时足够轻松读完,翻阅之间让人经历一场不同民族间充满特色的美的旅程,十分适合假期午后闲适消遣。

虽说以图为主,这本小书依旧给我不少的收获。通过对不同民族同一动物形象表现形式的对比,我深切感受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独特性。以我们熟知的“凤凰”为例。我见惯五彩斑斓、尾羽飘荡的祥瑞凤凰图,也见过璀璨夺目、金光耀眼的浴火凤凰图,但当看到马赛克风格的毛南族凤凰、剪纸般的苗族凤凰、抽象画一样的壮族凤凰、儿童画一般的布依族凤凰,以及仿佛来自外星文明的数码风瑶族凤凰。我不禁重新认识凤凰在我脑海中的形象,甚至自发的审视自己潜移默化的“汉本位沙文主义”,并深刻的感叹祖国各民族群星闪耀般璀璨的民族文化。

书中的一些矢量化纹样

而通过同一民族对同一动物形象表现形式的变化对比,则更我感受到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的无穷创造力。以我们常见的龙的形象为例,苗族同胞通过将龙与不同动物形象相结合,产生了诸如寓意多子多福的“蜈蚣龙”、表达牛在生活生产中重要性的 “牛角龙”,以及人和龙共生共存的“人头龙”诸多纹饰图样,丰富而生动。

书中的一些矢量化纹样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无处不在的“图腾”字样。当我们描述民族特征的时候,图腾主义这一概念往往首当其冲的出现,但长久以来,很难具象这一个概念的模糊内涵。这不禁让我想起法国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所著《今日的图腾主义》中表达的观念。他在该书中指出“图腾理论”外表华丽内在空洞。它的兴起,与早期人类学学者过于夸大自身与异文化之间的差距、喜欢把调查对象与现代文明对立起来、把它们描写成“原始”“低级”等的倾向有关。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歇斯底里症”。

在列维看来,无论是在北美的印地安人还是在大洋州和非洲的土著居民中,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图腾信仰。人们只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目的,在人类(群体或个人)和物类(动植物的种类与个体)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这一现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以致于根本无法对产生它的信仰背景给出一个普适性的解释,所以与其把这归纳为简单粗暴而神秘主义的“图腾信仰”,不如把这类现象概括成是“动/植物象征主义”。

侗族的龙纹

还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由于所有的图案样式都经由计算机和AI软件进行矢量化,这些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矢量线条,像是复杂而没有生命的分形结构图,过于精确,过于完美。色众而彩寡,精于形则失于神。

但无疑这是一种传播古老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可复制,所以高效率。当无法复制灵魂,至少,要保存下形式。这些无字的史书塑造了我们独特的美学基因,传达着我们对于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祈祷。随着城镇化的车轮向前,这些古老纹路会伴随旧日的生活方式一并消逝,通过数字化的方法保存和传播它们,也让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得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