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100字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100字

《达洛维夫人》是一本由[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一):《达洛维夫人》书评

达洛维夫人本名为克拉丽莎,这本小说描写了她举办宴会的这一天,视角不断在各种人物身上切换,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人物思绪的流动,这样丰富且自由(所谓“意识流”)的心理描写,让我走近了人物本身,并窥探其中。作者出神入化的笔法,就像电影镜头,把彼得,霍姆斯大夫,赛普提默斯(退伍军人,精神失常,最后自杀)和他妻子蕾西娅,以及这场宴会剪辑在了一起,他们并不真正知道彼此的身份和故事,但最后竟然却在彼此生命的湖泊上,掀起了一番小小的波澜……举办宴会的这一天,从在梳妆台前装扮自己,一直到在宴会上问候和招待客人们,达洛维夫人联想和思考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为读者展示出了她一生的图景……听到布莱德肖夫人谈论着这个陌生男人的自杀,达洛维夫人想到自己的生活以及死亡这个命题,生活总要继续,正如她也必须要从当下的沉思中抽离出来,再返回到派对和人群中间去。但她想到,这个自杀的男人把握到的东西,正是她生活中早已经遗失和淹没了的,“欢宴之后,留下的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死亡之中,却有着拥抱的暖意啊……”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二):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

我第一遍看这本书看的是英文版本,看完后感觉一是自己英文水平真不够好多句子硬是没看懂 而是自己读书还是肤浅 还在囫囵吞枣那个阶段看了个剧情大概 直到看了大家的书评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多少细节 每个人物的形象因为我的囫囵吞枣变得不饱满。

再说说看完后对这本书的理解,我觉得达洛维夫人是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她一方面怀念小时候纯真乐观自由 讨厌自己现在的空虚世俗,但一方面她自己有做的很好是一个完美的女主人享受现在自己安定的生活。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如此吧。拿我自己来说,我一方面讨厌关系户讨厌不劳而获,但另一方面我自己却不肯努力无所事事终日荒废。

小说里对于皮特每一次的恋情没有过多的描述,但是我却十分佩服他,能在五十岁的年纪还能奋不顾身的爱上别人。

虽然我对花不上头,但是看完之后我觉得我也可以自己去花店买束花

等以后有机会看中文版我再回来评价886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三):虚幻的世界,虚无的人群

看《时时刻刻》这部电影被种草的这本书。本书用零碎的叙述方式,讲述了达洛维夫人及其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人们在一天中的所见所想,语言舒缓且优美,思绪流淌着往前。是一生中的一天,而这一天也是一生。许多关于人生本质的思考蕴藏在其中,但随后又被自己所构建的虚幻的美好所掩盖。每个人都活的空洞且刻意,女性幻想成为男性,男性幻想成为更强者,他们沉浸于自己虚幻的独立和虚幻的自尊中。生活看起来光鲜亮丽,精神和心灵却充满了虚无。每个人都渴望着去追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但从没有人真正行动去跟随自己的内心。每个人的真实想法都在和虚伪的外表纠缠撕扯,那些真实的内心想法占了上风的人反而陷入癫狂,向着死亡狂奔。

作者的叙述体现了自己真实经历以及对于这些经历的情感。那个精神错乱的男人,更像是作者自己;而男人的妻子的所作所为以及男人自己的所思所想。大概率可以反映了作者在自己精神失常期间所感知到的外界。

这应该是我读过的第三本意识流的书,相对于之前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奥斯特里茨》来说,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小酌一杯,微醺之时打开这本书,感受思绪的游荡,沉浸在作者行云流水的语言中,妙哉。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四):达洛维夫人谁?

达洛维夫人最经常被人称呼的是克拉丽莎。她喜欢别人这样叫他,也喜欢别人这样称呼自己,好像自己年轻时的青春活力还在,而不是达洛维先生的附属。在多本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书籍中都读到过wloof的大名,意识流派作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一位体弱的女作家,身体上的动作全都转到了心理活动。 《达洛维夫人》讲了在一天内发生的事情。早上克拉丽莎为晚上的宴会出门买花,中午理查德去参加她没有得到邀请的午宴,下午史密斯自杀。这个消息传到在克拉丽莎耳朵里的时候,她正努力让自己沉浸在自己一直期待的属于自己的晚宴。但这个陌生人的死讯像是一个网兜,把克拉丽莎从自己创造的幻象中捞了起来。他一边为那个自杀的年轻人赶到高兴,一边让自己振奋精神重回客厅。 史密斯象征自由,勇敢和激情,与之对立的是他的医生布雷德肖爵士,彬彬有礼,但是扼杀灵魂。不幸的是,布雷德肖爵士的帮凶太多了。史密斯的挚友在战争中身亡,也给他带来了永久的心理阴影。战后他渴望安稳,觉得做女红是剪刀摩擦的声音可以让他安心,所以取了作坊的女工为妻,但于事无补。全书中剪刀和刀子出现了很多次,尖锐,象征分裂。克拉丽莎和彼得多年后重逢的时候一个人手拿剪刀,一个人在玩弄刀子。这样的开场绝不会引向一个美好的结局。 Wloof在创作时本身想让克拉丽莎自杀,最后换成了有心理创伤的史密斯。这么做,可以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克拉丽莎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充满矛盾,但是无力改变。毕竟战争不常有,而从充满无限可能的年轻人逐渐走向平庸比比皆是。 这是Wloof的成名作,克拉丽莎多多少少也是她自己的写照。身体羸弱,久病,被当做弱不经风的花草呵护起来。不爱社交的人都懂,和别人说话远远没有和自己对话有趣。她让笔下的人物更多的和自己讲话。人的大脑很少有放空的时候,语言表达的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因此,意识流的作品从唯心的角度上来说更加写实。但也有很多修饰的成分在,人的思维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很少可以有逻辑的自己推进,经常会夹杂进来很多不相干的东西,俗称分心。Wloof把杂物剔除掉,让角色的内心活动像流水一样向前推进,毫无违和。 写出这样文字的人一定很敏感。感谢久病且敏感的Wloof找到写作这个支柱,释放自己的同时让无数后代认识达洛维夫人,认识自己。 五年后重读,一方面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一方面惋惜岁月蹉跎。当初读起来觉得矫情的段落,现在觉得再正常不过。就像一个微型《人间喜剧》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里的中心,其他再重要的人都是点缀。曾经的恋人,朋友,已变得陌生,当初觉得无可替代的情感现在也觉得可笑。克拉丽莎买花经过了海德公园,自杀的史密斯上午在摄政公园散步,达洛维先生宴会后穿过格林公园回到家。这三个公园像是三角一样,支起了三个人物。书中的街道名都很熟悉亲切,读的时候甚至想在地图上画出他们的路线图。可以想象到他们走过静谧的公园,表面平静,内心纠结,像极了当年的我自己。书中讲的只是一天发生的事,虽然只有一天,但书中的每个人都背负着过去几十年的记忆来面对今天。都说小孩子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可能因为我们成年人总是无时无刻不被过去的经历影响。做一个健忘的人也未尝不好。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五):所有的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相互质疑

如果莫泊桑笔下的雅娜,是一生追求现实而不可得,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这部《达洛维夫人》,便是追求自由而不可得。

阅读这部作品前,先来了解下作者~

伍尔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亦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人生饱受的磨难与挫折,让这个美丽的女子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所以她的作品更多是以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来展现人们的所思所想;而这种别具一格的创作方式,也将意识流文学推向了世界;即便伍尔夫半生都被自杀的念头缠绕,但她也因对女性主义的呐喊,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

《达洛维夫人》这本作品,也是以意识流的方式,讲述了克拉丽莎·达洛维为即将举办的晚宴做准备的整天中,她对往事、青春、衰老和生死等重要命题的回顾和感叹。

达洛维夫人是个怎样的女子?

少女时期的达洛维夫人爱上了深沉睿智的彼得,却又恐惧对方无法带给她安稳的生活,最终选择嫁给了地位显赫的理查德;作为议员夫人,她的整个生活氛围变成了庸俗华贵,每天参加各种各样的派对或典礼。

一次出门买鲜花的清晨,达洛维夫人的思再次穿越时光,与她挚爱的恋人与朋友相会;年轻时的美丽和勇敢,和今日所拥有的尊贵和富有相互比较着、牵扯着;年华不再的她才发现:纵然满意现在精心营造的生活,却无法阻断内心对美好过去的向往和渴求。

然而曾经的种种选择,让她再也无法拥有那些珍贵的爱情和友情;如今的她也只能沿着那条物质道路,不断地前进着……

怎样的阅读体验?

如果不是提前百度,我实在不敢相信,这部长篇的意识流小说,会出自一位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作家之手,更没有想到现实与作品的结局,竟会如此戏谑!一生努力清醒的伍尔夫,最终选择了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痛苦;而始终因清醒痛苦着的达洛维夫人,却认命般地漫无目的地走下去……

认清生活的本质并不难,之后的路如何走下去却是难题!可悲的达洛维夫人成为了生活的顺从者,而我又由衷佩服她能在深夜痛哭后的清晨去买花;在无法改变的生活里,训化出勇敢的心,这也是幸福的秘诀之一吧!

——我是初拾,我们下期见——

经典文学|豆瓣高分|自我提升|夏日书单|

好书推荐|成长必读|经典读物|外国文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