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锦集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锦集

《儿子与情人》是一本由[英] D·H·劳伦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6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一):一个巨婴的悲歌

对男主人公保罗产生的各种的不解和疑惑,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地明白了—他就是个精神上的“巨婴”。虽然他举止儒雅有教养,待人温柔体贴,也富有学识和情趣,但他的内心拒绝对任何人际关系付出精神价值和承担责任。书中的几位主要女性角色,他母亲,两个女朋友,于他而言,也都是生命中的重要存在,他需要她们来支撑和填充内心的某种需求。但反过来,她们不能对他提出更深层面的精神链接。一旦这种精神层面的不平等导致双方关系产生罅隙或是分崩离析,他就会对对方产生怨恨。对情感偏执的女性,比如第一个女朋友,伤痕累累地被抛弃了;有一点自我意识的女性,比如第二个女朋友,转身离开了。他的母亲,因为彼此依赖纠缠得太深,当母亲因癌症缠绵病榻,不久人世的时候,病人忍受病痛的折磨,眷恋人世,不肯离去;儿子一面被失去母亲的痛苦折磨,一面怨恨她的不放手。其实作者写这本书的笔调冷静而克制,描绘出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平静而正常的,甚至不乏温情和愉悦,但表象之下的人心暗涌,还是让我被震撼到。一表人才的精神“巨婴”,看似可以快乐地游戏人间,但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失衡,也会轻易让他的精神世界沉入黑暗的深渊。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二):《儿子与情人》就在身边

母亲对其伴侣的不满使其将所有的期待都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殊不知这对儿子来说是灾难性的。孩子小的时候对母亲有依恋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直不能从这种依恋关系里走出来,那么他会变得尤其懦弱,不能真正走向成熟,不能够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会无法自己拿主意,无法独立思考,总是会陷在俄狄浦斯式的恋母情结里,会太过心疼母亲的不易而忽略父亲的付出,会和母亲一样觉得父亲没用,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谋杀”父亲的帮凶。

好的婚姻是双方互相成就互相支持,而不是一方不断地贬低甚至瞧不起另一方。母亲的做法不仅仅影响着自己的婚姻幸福,而且也在影响着儿子的人生幸福。儿子没有好的男性榜样,自己并不自知且一味地站在母亲的角度心疼母亲而不能从这种模式里跳脱出来,不去独立思考来独立地追寻自己的幸福,不能真正与母亲断奶,那么他只会复制父母不幸的婚姻模式。

健康的父子关系是儿子会感激父亲且对父亲充满尊重的甚至说会带有一点崇敬,而父亲也是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的,这种的肯定是双向的。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儿子会心疼母亲的不易,但仍然是要有界限的,母亲不会是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儿子身上,儿子也不应该总想着自己来取代父亲,因为儿子是要长大且要拥有自己的核心家庭的,他心里的异性地位排位应该是伴侣在母亲之前的,因为伴侣才是那个要终身陪伴自己的那一个。母亲心里的排位,也应该是她的伴侣也就是父亲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如果总是越界,那么,将会是毁灭性的不幸的。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看清自己的位置。谋爱先谋生,爱人先爱己。做母亲了亦应该如此,要知道,你的人生得是你自己做主,不要想着期待任何人,更是万万不要想着期待自己的儿子来代替自己没用的老公。要想想,老公有用没用,难道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三):求爱少年的成长之路

本书被视为是劳伦斯自传式的小说。

故事从贫困的矿工一家开始讲起,父亲莫瑞儿暴躁蛮横,自私自利,除了挖煤矿外终日酗酒,是家庭的毒瘤,而是母亲费心把持,为家庭操劳。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自己读这段故事的时候,却觉得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它们本质上缺少的,是爱和安全感。

人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是多么深远啊,尤其是在孩子还没有能力独立思考这份影响的时候。母亲把对丈夫所有的爱全部转移到自己孩子身上,甚至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不允许其他的女人把他的儿子抢走,而儿子也因为这份过度的爱,对母亲产生了精神上的依恋,以至于他们不能很好地应付亲密关系,母亲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其中。

接下来说说书中的两位女主。 米莉安纯洁虔诚,把自己的身心都投身于宗教之中。也正是这份虔诚和对精神性的追求扼杀了她与保罗的爱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似乎都认为,比起身体上的吸引,柏拉图式恋爱,精神恋爱是更高贵的。但米利安和保罗的关系恰恰说明了这种精神式恋爱不足。

缺少了欲望和身体吸引的爱情是不完整的,它会让人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精神和情感必须建立在物质之上。爱情必须建立在身体的吸引和喜欢之上。

身体和灵魂是一样需要值得尊重的。

另外一个女主,克拉拉,刚刚与米莉安相反。她美丽动人,有热情但是却无追求。她爱保罗,但却无法理解保罗。他们的爱情,追求的是纯粹身体上的爱欲。

光只有身体上的吸引同样是无法长久的,美好的容颜抵不过岁月的变迁。这样身体上的吸引注定是肤浅而不长久的。

人最终还是需要由自己来拯救自己,告别原生家庭,告别失败的情感经历,告别自己曾经热爱的事物,然后往前走吧。

最后,引用小说的结尾来结束此篇书评:

“可是不行,他决不能就此了结一生。只见他猛地转过身,向城里的那片金光奔去。他握紧拳头,坚毅地绷紧嘴。他决不去追觅亡母的足迹,到那一片黑暗中去。他甩开大步,朝着生机盎然、灯火辉煌的城市走去。”

《儿子与情人》读后感(四):宣传“门当户对”,这本小说早100年

不伦作品竟是婚姻圣经?

“剧本杀下周继续?”女孩读到简讯,一阵心跳加速。两队拼桌的年轻人中,自己偏偏被这个个头高挑、谈吐诙谐的大男孩吸引……以上可以是任何一对都市男女青年相识相知相爱的开端,然而不管是灰姑娘还是白雪公主玫瑰色故事都会于某刻戛然而止,公主和王子走到婚姻的幕布之后的故事已经无人问津。《儿子与情人》或许是另一个极端。婚姻过后的一地鸡毛不仅是男女两人结合的不幸,也为后代的婚姻不幸埋下伏笔。

剧本杀对标到19世纪末叶的英国工业社会或为男男女女“旋转跳跃”的社交舞会,《儿子与情人》小说中的父母莫雷尔夫妇即在舞会一拍即合,女的欣赏对方的活力开朗,男的仰慕对方的秀密周正。莫雷尔夫妇的结合是感官和表征的结合,但是激情过后,双双受尽折磨。莫太太受挫于丈夫的粗鄙和庸常,逐渐只能将丈夫这个角色单一化为家庭经济的支撑者;莫尔森同样是受害者,这样短视的一个男人倘若无法从自己的妻子得到尊重,只能更加投入到世俗的寻欢作乐去……若是莫太太能配上一个咬文嚼字的丈夫,莫尔森配上一个泼辣豪爽的妇人,或许能般般配配。

大多人初识《儿子与情人》都会认定这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代表作,固然母亲莫太太把对丈夫的柔情相继转移到大儿子威廉和二儿子保罗身上,但是作品更突出原生家庭的不幸婚姻很难引导后代树立正确的爱情和婚姻观。

首先是大儿子威廉,他自小便聪明伶俐,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当地合作社的速记员到伦敦跻身中产阶级的职员。威廉外表出众,从不缺乏女性的关注,但是在伦敦迷上了秘书韦斯顿小姐。他从时常慷慨周济母亲,到不得不省吃俭用打两份工满足爱人韦斯顿小姐的挥霍,过劳病死伦敦。威廉从小看惯父母的冷漠相处和对金钱经济的争执,暗下决心要代替父亲在家庭的位置。他对男性的家庭供给者角色定位清晰,甚至矫枉过正。爱上一个人就要为她的所有需求买单,怎么可以对自己的爱人吝啬金钱,这是要完全彻底地和原生家庭的父亲背道而驰,这是威廉的信奉的人生信条。倘若是本俗气欢喜的霸道总裁小说,威廉一定会引起女孩子的阵阵尖叫和认同,只可惜这是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两性经济关系中,天平的长时间失衡往往会伴随悲剧收场。

从世俗眼光看来,二儿子保罗无论相貌还是性格、天资样样不如大哥威廉,母亲的柔情恋爱也是威廉去世后方才转移到他身上的。保罗亦厌恶父亲对母亲的忽视、粗鲁和吝啬,在威廉逝世后承担起补贴家庭的责任。但是,保罗和为威廉最大的不同在于,保罗的自我意识更多地受到父亲影响,走上了父亲的老路。米丽安精神世界恪守宗教,偏向贞洁守礼;克拉拉思想超前、行为激进,但是吸引保罗的只是颇有风韵的皮囊。对待米丽安,保罗承认从她这里获取艺术创造的激情,但是却漠不关心米丽安的精神世界,与米丽安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压抑,“我们之间的个性一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你挣扎着要离开我”。保罗迷恋克拉拉的肉体,满足欲念之后,对克拉拉诸如上台演讲等等的行为嗤之以鼻。在保罗眼中,克拉拉仅仅是肉体的羁绊,不配拥有话语权。这样,保罗本质上是接近父亲的,只是更加内敛,在不幸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缺乏健全的同性人格示范,不知道如何去爱护尊重女性。他的悲剧不仅仅是母亲对恋爱生活的干涉,更是原生家庭的不幸婚姻影响使然。

就这样,《儿子与情人》中的威廉和保罗,一个完全和父亲背道而驰,一个不免又走上了父亲的老路。虽然是对恋爱婚姻作出不同的选择,却殊途同归,悲剧收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