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布劳提根诗选》的读后感大全

《布劳提根诗选》的读后感大全

《布劳提根诗选》是一本由[美] 理查德·布劳提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一):他是可爱的酒鬼啊

不劳提根的诗调动起我一种新奇而特殊的审美感受,比如带电的红的和绿的眼泪,比如斑驳如鳟鱼的风,回到了朦胧晦涩的象征派里?并不,自己也感到很意外的是,诗人在诗歌中重构的那一种拼贴的秩序、怪诞的诗意,我这被现实主义浸泡得俗不可耐的脑子,居然很自然地接受了?!比如读到“从项链的珠子里滴出来的蓝光,用一个清新的非洲黎明,覆盖你美丽的乳房……”时,读到《螃蟹雪茄》《避孕药与春山矿乱》时,我突然被和谐的美感撞击,像一场音乐的袭来。这种由怪诞的意象而生的自然的感受,与我在读早期象征派诗歌的时候的感受截然不同,我想,这是因为不劳提根的“怪”,只是由于自由的想象,但并无秩序的错乱。或许我比较认同诗人眼中的世界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因为真实本身就是一个无限丰富的概念吧。那蹲在马桶上的猫,那抓紧脸的嘴,谁能去否定他们呢?嘿嘿,不劳提根真是个可爱的酒鬼,或许对于诗人来说,也需要这样一种可爱的“酒鬼”精神吧~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二):孤寂的荒唐与戏谑的死亡

读布劳提根的诗之前,你要清楚他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反文化运动”的最佳代表。

他伴随着贫困与游移长大,缺少父爱和陪伴,被诊断为偏执狂精神分裂也经历过电击治疗。可想而知他对周围所有的人和事冷漠,感觉一切无意义。身为作家却被美国文学评论界所厌弃。就是这么一个悲观绝望直至自杀的人。

也难怪他的作品可以在日本引起共鸣。

读布劳提根的诗的时候,可以感到强烈的个人风格,戏谑、口语化、叙事结构松散、生动、讽刺…毕竟只有他一个人,觉得母苍蝇都会厌弃自己,把死亡比作一辆永远停泊的美丽的车,不在乎别人的怎么样我只觉得好无聊,说自己凌晨放的一个屁闻起来像鳄梨和鱼头的婚姻,叫醒一只睡在餐巾纸上的苍蝇就为了用纸擦干净眼镜好看清漂亮女孩,把雨滴在河面上比作平底锅油炸鲜花,把一个不怎么漂亮的女孩的屁股比做发霉的冰箱,把吃避孕药比做发生矿难

我被他的荒唐逗笑,又在看到“一个人吃晚餐就像即将死去”时感到孤寂和悲哀。

孤独是他永恒的主题,围绕孤独与死亡,布劳提根就像把一本厚厚的词典撕碎,然后随机把单词无意义地拼接在一起。颇有达达主义的风格。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三):长皱纹的游离诗人

提到后现代主义,第一个闪现在我脑海里的关键词是反叛。这种致力于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喜欢标新立异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哗众取宠的嫌疑。读布劳提根的诗集,我感觉孤独,是热闹喧嚣散尽后不为人知的那种孤独,是疯狂后的沉寂与自我沦陷。他好像常常陷入一种自我挣扎里,爆发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写作目的是为寻求知己,是要把心里无法言说的情绪,描摹成一个真实可感的场景,可触碰的,抽象里的具象。我觉得他很难被定义,就像他曾经游离在“垮掉派”的边缘,甚至社会的边缘。他的笔下,纯洁与肮脏是同类,痛苦与欢愉是兄弟,富裕与贫瘠是姐妹,他将世间万物都摆在平等的位置,要在阶级、金钱、权力之外辟一个新世界,万物皆有可融合可并列,可供消遣嘲笑愚弄。

但实际上,我读不懂他的幽默。他的幽默带着嘲弄的语气以及自大的清高。我没见过他眼中的世界,不知道他情感缺失的童年里有哪些苦痛及悸动,他失眠的夜里都在想念什么,只从他的诗里,读到他想让我看到的。一个诗人的孤独。

另外,我喜欢诗集的封面,跳跃的色块,中文、英文、玫瑰与打字机。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四):“这首诗让我想写诗。”

我从来都喜欢读诗和写诗。自由。善变。混沌之中的哄笑。一些人与事该有些属于自己的、更适合的表达方式,我总认为一些情绪与眼前闪过的画面该用诗来表达,包括一些梦境。这就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场景,想用相机记录下来时发现没有办法还原人眼所见的美感。人眼较之镜头更伟大,诗较之人眼更伟大。(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拍照,喜欢写诗。)音乐是最艺术的艺术,诗从不逊于音乐。音乐是人耳能获得的直观快感,但诗保留了对想象所得快感的最后敬畏。诚实来讲,当然并不是每一首诗都对我足够吸引,但布劳提根的诗仍然有它的妙处所在。文学理论而言,它们是现代而后现代的。我看到的布劳提根的诗,是一些喷涌的絮语。我们都会有一些习惯,譬如我也会“在凌晨1点03分,一个屁/闻起来像/一只鳄梨和一个鱼头的婚姻。我不得不起床,不戴眼镜,就去将它记下来。”我想象如果我此刻坐在布劳提根的对面,他给我看这一首诗,我可能会骂一句“fxxk bad lot”然后和他一起爆笑。谁吃完鲱鱼罐头后不会写一段吃后感呢,放屁也是一样。另如《情诗》和《热病纪念碑》也是我所喜欢的,短诗在短短的一声叹息中,爆发了一种能够将人割裂的热度。对了,在我读完“…看着加州干净的蓝天,…”处时,我忍不住回想起了美国公路的风,并不喧嚣,在无数的纪录片和电影中呈现在观众前无数加一次的公路。我的眼睛让我没有忘却它最原始的美。于是我立刻在原本昏昏欲睡的午后写了一首诗,短,但仍有一种让人愿意重新陷入其中的快乐。随后我又翻着这本书,看到“…他读完以后,说:‘这首诗让我想写诗。’”我又想要笑着骂一句“Ah chingao yo también”。

《布劳提根诗选》读后感(五):在日常生活的幽暗处——读《布劳提根诗选》

读布劳提根的诗的感觉,像是走在飘雨的暗夜街道上,于黄色路灯下所见的种种事物——需要擦擦眼镜才能看清这幽暗中的小小奇迹。

没有怪奇的意象和棱角的语言,布劳提根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重新唤起麻木的现代人对生活的感知力。《惊讶》里“我掀起抽水马桶坐垫/就像掀开一只鸟巢/然后我看到猫的脚印/布满了马桶的边缘”,多少次无动于衷地掀起马桶坐垫,却从未有过鸟巢的联想,猫的脚印作为凝固的日常记号,在这里有了奇怪的隐喻色彩——这种奇怪不是见到蛇的惊吓,而是微微皱眉的惊讶,布劳提根在这里借助短短的四行诗,写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一种对生活的居久疲惫感,但生活尚可继续。

另一首《男人》也令人印象深刻。“戴上帽子/他大约比出租车高/五英寸”,三行诗,仍然承续了刚刚所述的感觉。有人关心出租车有多高么?太过司空见惯的事物。五英寸,合12.7cm。是一个自胸部往上12.7cm的男人。在比较中产生的印象,人与车的对照、分裂与共存。戴上帽子这个动作,蕴含了无限的发生。他是刚刚从车上下来吗?他要去哪儿?他是什么样的人?这或许是行色匆匆的都市里无人问津的一幕,布劳提根却记录下了这一刻,简单的、平常的、富有诗意的、包含着说不清感觉的一幕。

从他短小精悍的口语诗中随处可见诗歌、散文、小说的融汇。后记里汤姆·麦葛尼的评价“当1960年代结束,布劳提根就成了与洗澡水一起被泼掉的小孩”,父亲缺失的巨大阴影、自杀身亡的生命抉择,不知为何我能从他的诗歌里读到一种边缘感和默默的抗争。这种感觉似曾相识,在垮掉的一代里凯鲁亚克后期的作品《孤独旅者》里同样书写了这种激情与反抗消泯后对日常生活的长久思考与孤独边缘感。虽然我对布劳提根写作时期的背景、他诗歌中遍布的隐喻不甚了了,但是作为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最直观地能感受到他写作中微暗的笔触与阴影感觉。但这不是波德莱尔的深渊,只是你暗夜里途径一片水潭,路灯照在上面,忽然就看到水面上粼粼的光,想知道水潭里还有什么。

生活的意义就在这里。生而为人,必须要去面对鲜花和太阳背后的生活,要面对机械枯燥的日常生活,我们有的脆弱与怅惘,无法言说的阴影感觉,生活仍在继续。这就是我读布劳提根的最大感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