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污点读后感锦集

污点读后感锦集

《污点》是一本由游者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污点》读后感(一):你不一样你就是错

有时候落后是污点,有时候进步是污点,总之,你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污点。在大众的眼里,你另类,你有意见,你问题多多,你不是沉默的大多数,所以得为你设置一个桎梏你的枷锁,如果你配合了还好,你不配合,那么你就等着吧……这是科幻作家对这一人类普遍现象的思考,他架构的故事给人类的进化又提前点了一笔。真讨厌!

《污点》读后感(二):打卡#污点

看够了穿越重生霸道皇上爱上我,厌倦了那些不带脑子还能在律法森严的古代活得风生水起的虚构故事了?强烈建议换换脑子,看看通晓未来的科幻故事哟。不仅脑洞大开,还有超乎寻常的想象,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一下子把人带入到作者搭建的世界无法逃离,很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最后的结局,超级悬念让你爱不释手的感觉~

让你想要知道结局的小说,因为科幻本身的文体性质,也许并不像言情小说一样情深深雨濛濛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吃吃缠缠的主角就这样相伴到黎明,科幻本来带来的色彩更像是教科书,有点基于现实的古板,有透漏着独特幻想的浪漫。情节的代入感也很强,情不自禁的跟着作者的节奏摇摆起伏了,读好书绝不喘息~

在这里,世界有了很多与众不同的样子,可以是一个每个人都是数字编程的世界,可以是一个严重缺糖的世界。世界看着平静,实际暗流汹涌。资源紧缺,人类社会的战争实际一触即发。维护和平,还是发起战争?这种问题和事情的答案大相径庭,每个现代人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客观的说,选择从来没有对错,只是代价有大小之分。

未来的世界会有独裁者么?独裁者会凌驾于现实基础的生命之上么?永生的人到底算是有效时空的污点么?作者指的污点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就像突然冒出来的小问号,紧紧围绕着脑瓜转悠。相信看着这本书的你,一定会给出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美好答案,最后看到答案恍然大悟的时刻一定是科幻足够真相大白的时刻。

《污点》读后感(三):脑洞

你喜欢脑洞大的书吗?你爱看未来的故事吗?你喜欢那种你完全达不到的想象力吗?《污点》这本书都做到了。真的是太赞了,我打开书看了几行之后,就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真的是超级悬念,特别想知道结局,不知道结局就睡不踏实那种。

这本书真的是一不是要强烈推荐的小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英国的电视剧墨镜。这本书跟墨镜的题材差不多,全部都是关于未来的一些想象类的小说。嗯,我认真的读了前两个故事以后,就发现非常的好奇,爱不释手的那种,想要一口气读完这段故事的结尾到底是怎样的。我发现我一遇到要夸奖的人或物时,就有点语无伦次,某些词汇使用频率超高,但是词汇量又超低,完全想不到,所谓词穷就是这个感觉吧。

第一个故事里是在未来社会(书中的大部分故事都在未来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数字编程的,是永生的,但是是一个完美的c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们所有的都是正义的、完美的、合理有序的,没有破绽的,整个世界里最火的节目是一场自杀秀。人们在放,通过反复的自杀,寻求刺激。执法者可以突然暂停一个人,也可以将一个有乱码的人逮捕,消灭重生。每个人都是正确的程序,没有一点点混乱,但直到有一个真正的反面出现的时候,执法者在建造监狱,要把他关起来,而身边的同事的一系列反常的举动,最后将虚拟公园炸毁的行为终于让身为警察的主角才明白一个没有罪恶和污点的完美的程序是不存在的,我们不断消灭不完美的过程就是一个在创造不完美的恶性循环。在故事里,作者用的“青虫”的理论来给我们讲解“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绝对的正确是不存在的。善恶是硬币的两面,是相互依存的,同时存在的。

在第二个故事里,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严重缺糖的世界,人们甚至要在海上生存,土地变成了极其稀缺的资源,巨大的财团和贫穷的志愿者正义军之间的爱恨,我甚至觉得有点像是最新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里公主和少部分联合军的故事架构。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本小说,每个故事都脑洞大开,结局很令人期待,同时又能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主要是看书的过程也很刺激。书友们强烈推荐这个作者,高阳。他是科幻世界等主流股幻想类杂志的幕后作家。获得过很多科幻类的奖项,推荐大家阅读他的作品,同时也很希望,有电影制作公司能够把他的这些书排成电视剧或者电影。真的很好看,很烧脑,很棒。

《污点》读后感(四):污点,编程的“漏洞”?

自平行世界创造以来,人类历史上的大跨度已从传统的生物物理彻底转换到了数字化的体态和意识。而自从几代人一次又一次的优化后,人类的世界更加趋于完美,违法和犯罪日益消失,剩下的美好和幸福让每个人为止惊叹。而原本只存在于故事里的监狱,却不得不在此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这是一本合集,但我却唯独钟爱这一部。这座监狱不是一般的监狱,他关着的不是所谓的犯人,而是在C世界里不完美的老人。在C世界里,不允许不玩非得存在,甚至老人在警察面前还以此为荣,坚持自己的不完美。此时的人类已经是完全电子化的数字生命,这样的“人类”大肆炫耀自己的“不完美”完全是在给别人抹黑。警察不允许,民众也不允许,一个要炸毁虚拟乐园的人,当然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个体,但老人不说背后的计划者,也不说自己的原因,只是在寻找机会炸毁乐园。

完美是相对的,只有不完美的存在才能够有另一个可以做出对比的参照,人类的生命是神秘的,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经历了数不尽的时光的漫长演变,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就好比无法计量的海水。我们无法做到每个人都是统一、完美、无可挑剔,肯定会在某一个方面是我们的短处或者不擅长,这无可厚非。也正因为了这样的差距和不同,才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世界多彩,是因为人类各不相同,每个人都好像是一个未经探索的神秘世界,无论是他的样貌、背景、语言、习惯,都会有我们感兴趣的地方。

试想如果想C世界的那样,所有人都是按照一定规律的编程出现的“生命”,这样的世界根本毫无有趣而言,与其称其为个体,到不如成它为一堆数字代码,而C世界的人甚至愚昧到认为,差异性是这个世界的污点,拼尽全力想要抹去,而不是去想要探究其变化的原因。警察终于在乐园再次遭到炸毁而承认了老人的说法,这个世界还是存在多样的个体,多样的“污点”,需要更多的监狱。很讽刺,在数字化的改革后,人类的思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也侧面证实,人类是无法按照既定的规律整齐划一,生命也不允许这样的存在,变化,才是生命延续和未来的充足保障。

作者的思维很广,大多数故事都是按照我们现实生活里存在的热点问题,或者未来极有可能变为现实的东西为题材,一篇又一篇的科幻故事,仿佛是对未来窗口的一次次触摸和思考,我们对科技的探究不停脚步,我们惊叹庆祝人工智能的到来和便利,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到难以预测的世界,我们更需要保持这样一颗谨慎而辩证的心,去看待所有发生过和将要发生的问题。

《污点》读后感(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本小说集一共讲述了12个短篇科幻故事。有的故事篇幅较长,有着很详尽的架构,比如作为书名的《污点》、《超级甜》,有的故事则篇幅很短,但是读起来并不觉粗糙。作为一个阅读科幻作品多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软科幻短篇集。

这些小故事看似是独立的设定和角度,但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看到作者思想的连续性。比如《脑补》和《树人》这两篇中都提到了电子脑的概念,讲述了电子脑的“人性”。在我看来,作者通过对这两篇故事中电子脑的内心描写表现出了人性的本质,那就是无法摆脱的孤独。《脑补》中,银白色的人有着坚不可摧的思维壁垒,它的强大来自孤独,它所创造的精致世界也来自孤独。它等待着有人能够理解它,哪怕是赔上自己的一切。

人类与机器相距多远呢?

当一个人失去了躯体只剩下神经元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人了,只是一个电子化的大脑,或者说只是一个在铁皮包裹中的大脑。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见过类似的描述,但作者最想要表达的仍然是孤独。当一个人成为了电子脑,不得不驻守在遥远的空间,最怕的就是孤独和被人遗忘。就像《寻梦环游记》中的设定,人死了还有死后的世界延续着“生命”,而被世人遗忘了才是真正的消失。在《树人》的故事中,电子脑是主人公的唯一存在,它注定是要在一颗孤独的星球上被人遗忘。但是故事最后的反转很令我意外。我们学习树的精神——它无言,它坚守,它经得住风吹雨打,它耐得住寂寞。学着学着,我们也就成了树。

作者的写作手法多变,借科幻之手讽刺了人类贪婪的恶习。当资源枯竭,战争不可避免。有为资源而烧起的战火,也有借战争发财的奸商。《超级甜》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科幻故事中不可忽略的存在。在《你不必摇尾乞怜》中,作者的语言也充满了嘲讽的意味。在这个小短篇的故事中,机器人统治着世界。对于机器人来说,人和狗并没有什么区别。人类把狗当宠物,而机器人却把人类当成了宠物。同样语气的对话因对象的不同却产生了戏剧化的效果。“每一个生命都平等”,这好像是我们人类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看似赋予其他的生物平等的生存机会,实际上呢?这话人类还是站在世界的主人的立场上来说的,我们不过是将其他生物看做另一种形式的宠物而已。当机器人说出“每一个生命都平等”时,在那些机器人的心里,如果它们有心的话,唯有拥有智能的机器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这12个短篇读下来,每个小故事都能引起心里的一点思考,就像《黑镜》中所要表现得那样。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个世界在改变,每个人也在改变。完美的基因技术可以改变一个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但是“人”的心可以更改吗?愿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和飞速发展的明天,人类都能守住自己“人”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