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说教的男人》的读后感大全

《爱说教的男人》是一本由【美】丽贝卡·索尔尼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说教的男人》读后感(一):爱说教的男人 丽贝卡•索尔尼特

沉默的滑坡 这是一种让任何女人在任何领域都时常遭遇更多困难的假定;它向女人暗示“这不是她们的世界”,从而让年轻女人陷入沉默。它训练了我们的自我怀疑和自我限制,同时助长了男人毫无支撑的过度自信。 过度的怀疑会让人失去行动力,盲目自信则会制造自负的傻瓜。 暴力是一种使人沉默的方式,否定她们的声音和她们的可信度,宣称你拥有支配她们的生存权的权力。 善良与温柔没有性别,同理心也没有。 我们应该为坚守原则而抵抗,即使可能毫无用处。 或者,真正的自我是否既非此也非彼?既不在此处也不在彼处?而是各式各样、徘徊不定的,以至于当我们让它随心所欲畅通无阻的时候,我们才确实是我们自己?社会环境要求一致性,为了便利,人必须是一个整体。当一个好公民在傍晚打开门的时候,他必须是一个银行家、高尔夫球手、丈夫、父亲,而不是一个在沙漠里游荡的游民,某个凝视夜空的神秘主义者,旧金山贫民窟里的浪荡子,领导革命的士兵,或是在怀疑与孤独中哭嚎的贱民。 一场关于谁拥有说话的权利,谁拥有被相信的权利的战斗。

《爱说教的男人》读后感(二):女性都会懂的那些感受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其实叫做 Men explaining things to me.讲的是那些对于女人说什么毫不在意,极力吹嘘自己的男人们。 这地球上的女性都能感受到吧,每个男人都在极力推销自己,在他们眼中,女人是“不理智的”“没有逻辑的”“疯子”。“怎么能相信女人说的她丈夫要杀了她的话呢,她是个疯子才比较可信吧”。女人不断地被要求沉默,女人的话语被认为是不可信的,因此丧失了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1970年代那个被强奸的女性玛利亚,在准备法庭上作证时,还没来的及上庭就被强奸犯烧死了,而那时她还怀有身孕。在此之前的多年女性甚至不拥有上庭作证的权利,因为他们的言论被认为是不可信的。 德国有一个笑话“一个女人没能成功是因为她还没能雇佣一个男助手复读她说的话” 虽然作者一直在书中冷静地叙述女性话语权缺失的历史,以及男人们是如何剥夺和轻视女性的话语,并不断地贬低她们的事实。可是作者在书中仍然不断地在重复,只是“一部分男人”,并且她是如何认为自己是“能够理智且乐于接受合理的建议”。这使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更深刻地觉得,女性必须不厌其烦且毫无逻辑漏洞地解释自己的动机,解释自己并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合理地描述事实,而男人们却不需要如此。他们不需要解释和证明自己,而他们对女性的偏见即使是毫无根据的,也可以很自信而用说一不二的语气表达出来,只要他们自大地张口,另一个女人去反驳他就显得愚蠢而不够“尊重”别人甚至已经被归类为疯女人了。

《爱说教的男人》读后感(三):被打开的潘多拉,慢慢走远的女性之路

这本书读了很久,原因是经常看到一个片段就联想到自己或者身边朋友遭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有的是愤怒有的是不解。

承认和尊重“女人是人”这个不存在任何不平等条约的事对有些人来说是最大的冒犯,他绝对不接受女人想要独立想要自由想要不顺从他、不承认他做的事女人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贬低物化甚至殴打女人才是他能够呼吸存活的必要条件,女人追求平等的行为就跟炮烙一样让他身心煎熬,恨不得第一时间拿键盘当死亡笔记让这些“不安分”的女人。

虽然但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观念就永远不会重回盒子里了,女人的路难走但是不会停留在原地,不合时宜的人和事总归会被淘汰的。

《爱说教的男人》读后感(四):在路上了,回不去了。

《爱说教的男人》

首先想感谢这个书名,被害妄想症的我总会觉得按照某类新闻标题的调性,这本书会被命名为《女人被说教》~呵呵呵~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男性自顾自的向女士说教一本书的观点,他被提醒了多次也没注意到,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面前的女士。

呵呵呵~(我阴阳怪气了吗?)

同性婚姻或者说婚姻平等权提示人们看向传统婚姻制度,法律上的夫妇一体是丈夫主导式的,从姓名到财产。

“他覆盖她,就想床单,像裹尸布,像帘幕。她没有独立存在。”

子女是婚姻的核心、意义?请正视一部分人的成长和抚养是依靠祖父母、其他亲属或者非血缘关系的人。

呵呵呵呵(我在阴阳怪气)。

卡桑德拉是神话中说出真相却无人相信的女人,她受到诅咒:拥有准确预言未来却无人相信的能力。一切源于她拒绝与阿波罗发生关系,试图捍卫自己身体的权利则会失去信誉。

每个站出来指控自己遭遇的女性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大家应该熟知的故事里都有个相同的道理,有些事情是“回不去”的,亚当夏娃一旦吃了智慧果,就回不到无忧无虑的蒙昧中去了。

性别平等的征途,也是回不去的。

恰好从西安带回来的纪念品是瓦当书签——长乐未央。

《爱说教的男人》读后感(五):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拒绝男式说教(mansplaining)

Mansplaining(男式说教、die味说教),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对对,男人就是这样”。一个词语、一个概念的创造,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新的认识。男式说教,这种现象千百年来一直存在,但没有人命名它,也就表示没有人审视和质疑它。

Mansplaining这个词的创造,和本书作者有莫大的关系,她的文章《男人向我解释的事情》发表后,引起广泛的讨论,不久就催生了这个词,该文也收录在了这本书里。这个词语的创造,为我们认识性别打开了一扇窗。

男式说教,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父quan制社会,认为女人的声音是不可信的、不可靠的,“她们不是她们自己生活的可靠见证人,真理现在和过去都从未在她们这一边”(第9页),所以她们需要男人的教导。这也是杨笠说的“普but信”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总是打断女人说话,总是否定女人言说的可信性,他们垄断重要话语的表达权,“在一些中东国家,女人的证词没有法律效力”(第7页)。他们为女人代言,让女人沉默,剥夺了她们言说自己的权利。而“拥有到场和说话的权利是生存、尊严与自由的基本条件”(第17页)。男式说教这个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现象,并且批判了这种男性言说霸quan,肯定女性声音。

女性主义理论两百年来,所创造的概念,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于性别的认识。男式说教、家庭bao力、家务劳动、qj文化、x骚扰、婚内qj、米兔、厌女……这些女权主义所创造的词汇、概念,“这些语言工具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女人每一天面对的世界,帮助我们寻找开始改变这个世界的道路”(第132页)。丽贝卡对于语言非常敏感,她认识到语言对于社会变革的作用是巨大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再让男人为自己代言,这就是女人的性别隔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