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个女人》读后感锦集

《三个女人》读后感锦集

《三个女人》是一本由罗伯特·穆齐尔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个女人》读后感(一):女人们的故事

《三个女人》这本书让人真的是忍不住感叹,原来短篇小说也可以如此精彩!

首先必须表扬一下漓江出版社,这种小本子,而且薄厚适中特别适合我们这些上班族,在地铁上消磨时间,而且方便携带,就重量而言也非常适合上下班带着,尤其书的封面非常的简洁,颜色也非常的简单、干练,用同事的话就是——最适合眼睛接受的色彩。书籍是硬壳的,非常适合在背包中,还不用担心被挤压受损,封面还是喜欢的,象征女人的神秘紫色,优雅、高贵、富有神秘的气息。

作者的笔触非常的细腻,而且对于细节的描绘相当的细致,可以看到很多对于人物内心的描绘以及对于周遭环境和精致的描写,更容易让读者进入到书中的情感,同时能够和小说的主人公产生共情;作者应该也是一个内心非常温暖的人,让人从他的笔下感受到一种暖融融,很亲切的感觉,像同事说,其中有一些对于情爱的描写,让她真正地感受到了真实;虽然读的是引进版本,翻译过来的,但是也能够感受得到作者也是一位对自己文学要求非常高,非常严肃的以为作家,并对人生有着超多的感悟,同时这种在生活中的感悟,往往会非常容易产生共鸣,“人生之年,有时候生命明显放缓了脚步,仿佛它踟蹰不前,或想改变方向。一个人这时候更容易遭遇灾难。”这种带有着预言性质的语言,当真是让人细思极恐!“爱像打前站者那样先行一步,它像一张洁净的客床那样到处准备好了,人们眼神中包含着赠送迎宾礼物之意。”也许真的应对了那句,对了的人,对了的书,总会让你得到惊喜或警铃。三篇短篇小说,三个故事,虽然是同一位作者,但是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然而在期中却又感觉冥冥之中又有着细密且微妙的牵绊,总让人忍不住再去翻看前面的内容,难怪有人说罗伯特·穆启尔的作品是有着严密且精致的美学整体,所言非虚。作者是奥地利作假罗伯特·穆启尔,是20世纪组重要的现代派作家之一。是名列世界百位文学大师排行榜的第79位,在他之前是智利的著名诗人巴勃鲁·聂鲁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位列罗伯特·穆启尔之后的则是有着英国桂冠诗人之称的丁尼生。

短短的100多页的书,剧情紧紧地抓住人,并且内容也非常的具有深度,非常的令人着迷的一部作品,可以说是开年以来,应该算是比较理想,同时比较适合自己的一部作品。

《三个女人》读后感(二):《三个女人》压抑的人生百态

读这本书,凭着一种女性的直觉,读之前对内容一无所知,甚至是作者罗伯特·穆齐尔,也从来不存在于我浅薄的文库。书封上这样介绍着他:文学巨匠X现代文学拓荒者,与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这三位被介绍到的“重要作家”,容我才疏学浅,只听过卡夫卡,也并未对其作品有所了解。不管什么样的书籍,总有它存在的道理,何况我还十分好奇《三个女人》究竟如何谱写着女性的故事呢?兴趣便从这里开始。

周末午后的时间,一边做着养生艾灸,一边开始读起来。说实话没有朗朗上口,以致于读得略显费解,也许是因为外国文学涉猎得少之又少,对翻译风格略显生涩,张荣昌老师的译本从第一个故事开始时,我几乎全程不在状态,但随着对内容的不断熟悉,后面的故事开始变得顺理成章。

关于三个女人的三个故事让人很意外却又自然的是,都是从男人的视角出发,将女性的善良、压抑、无所适从、以男人为天、渴望自由的种种通过三段不同的故事串联起来,看似毫无关联,却又紧紧相依。

《格丽吉亚》中,霍莫不顾儿子的久病,妻子的感受,获得地质开采工程的邀请犹如重获自由与解脱,于他,并不是对新的工作的欣然向往, 而是一种对固有的索然无味的解脱。在与格里吉亚的爱欲纠缠中,最终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本以为生活充满着诗和远方,其实也只是眼前的苟且。早知道结果如此,为何不珍惜眼前的家人与幸福,在每一个自以为孤独无依的日子里,多点爱给身边人,也许人生结局会逆转。

《葡萄牙女人》中,关于克滕老爷和妻子的感情,似懂非懂,有太多的封建思想的束缚,简单来说大男子主义太足,娶个漂亮女人,只是为了传宗接代,后代容貌出众,更有利于巩固在族群的地位。而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情谊有几分?可笑可悲甚至扭曲的家庭关系,读来也为克滕老爷和葡萄牙女人的各自为阵捏一把汗。这种不健康不健全的关系注定结局也蒙上阴影。

《佟卡》是我认为在这三个短篇中翻译更适合我们阅读逻辑的篇章,看完近一个星期,不用做任何读书笔记,仍然对故事里描述的细节记忆犹新。只是,这篇同样也是悲剧结尾。说它是悲剧,仅仅是从佟卡的人生进程来判定,其实对于佟卡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与新生。当信任变得越来越艰难,刻薄越来越痛彻心扉,两颗心变得越来越疏远,天壤之别的教育程度,差距极大的家庭背景,仅凭青春期的荷尔蒙吸引,当面对赤裸裸的生活时,人性的劣根性总是不经意间就能将彼此伤害。

三个不同的短篇,却有相似的结局,感情的畸形注定悲剧的结尾。是悲是喜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说喜也好,说悲也罢,总之,再也回不去了。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以上一家之言仅做阅读参考。

《三个女人》读后感(三):被忽视的德语文学大师穆齐尔

读到德语翻译文学作品,首先被推崇的一定是卡夫卡,这个“改变了德意志语言”的人(并非违背,而是话语方式的改变,即思维与审美惯性)成为了左右20世纪文学主潮的“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而与之同时代出生的穆齐尔并没有像卡夫卡一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仅在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业界关注,很快便遁隐,潜心投入那部伟大的却未完成的著作《没有个性的人》。

谁会想到在穆齐尔死后多年,1999年在德国由作家、评论家和日耳曼文学家各33名组成的评委会,提出了一份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排名表中获得最高票数35票第一名的就是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然而卡夫卡的《审判》只能在第二位。在穆齐尔生前一直怨愤自己的境遇,但如今证实了他的伟大,他所预见的时代被当今有幸阅读过他文字的人所深深震撼,他可称是并肩卡夫卡的现代主义小说大家。

穆齐尔

《三个女人》这本小说是三个短篇组成,分别讲述了三个女人的境遇(而大多篇幅都在讲三个男人)。看起来是很陪衬的角色却作为了文章的主角,不难发现在阅读穆齐尔的语句中你会得到很多与故事并非有实质关系的事物一并有简洁明达的描述,他所能在文字里阐释的是一切的事物,《格丽吉娅》中的山谷、山谷中的鲜花、羊群、长期离家的农民、留守的农妇、还有格丽吉娅的牛,眼前的一切都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他们并非背景板,他们在小说中有趣并承接故事,但文学性的表达终会带来阅读的非流畅性(翻译的准确且表达严肃),这也在反复的阅读中有所洞悟或是窥探到穆齐尔落笔与修改时的意境,很难形容你能在其中得到的满足是什么,无法言表的状态或许只能通过那生动准确描绘的场景来定义,这自然也是更高级。

《三个女人》

如果再说为什么是《三个女人》,是因为三个女人都活出真实感(人类能够往前发展并存活的力量),而男人却在自己的禁锢甚至可以说是无意义的挣扎中走向黑暗,他们的命运被写进了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却显得并不重要,这听起来很搞笑但确实如此。如此篇幅的落差感表达却明晰深刻。带有对男权世界的挑衅与讽刺和欲望无度摇摆扭捏的姿态,和对女性视角鲜明地洞察以及透彻理解。

《格丽吉娅》

有幸读到《三个女人》这本短篇小说集,在我理解有些书看一遍不够还需要再看多几遍的书一定是存在于我内心认知这个世界途径中还未经历或者说未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如果是在不久的将来我读穆齐尔会有新的感悟或者别的什么,很开心能在时间里成长,而有穆齐尔的文字见证。

《三个女人》读后感(四):三个女人,三种命运,揭露不同的人性。

简单的情节,反映的却是不简单的人性。珍惜当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活可以更美好的!

本书是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的短篇小说作品集,他的文字洗练,文章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拾珍译从 《三个女人》

本书集结的三部短篇,讲述了三个男人的命运的重大转折,而他们的命运转折分别被三个女人左右。每个故事的字都不多,但内容并不因为文字的精简而简略,相反,对于人物心态描写非常到位,让行为在作者笔下得发生的顺理成章。

在这三个故事中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名为《格丽吉亚》,这也是一个牧牛的村妇的名字。

第一个故事 《格丽吉娅》

它很具讽刺意味,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恐怕没有什么比“精虫上脑,毁掉了一个男人。”更为合适的了。

本故事的男主人公霍莫,出于严肃可靠的目的——采矿,到了深山老林,认识了格丽吉娅,并深深为她吸引。

在放飞道德的淘金生活中,霍莫放纵了两性关系,和格丽吉娅产生了不道德的感情。这两个人相互试探,一拍即合,到处滚草堆,最后跑到废弃的矿井里幽会,结果被格丽吉娅的丈夫发现,被大石头堵在矿洞里出不去。

饿了几天后,他们发现了一个狭窄的通道,格丽吉娅由于身材纤细挤出去了,走时丢下了霍莫。霍莫虽然也发现了这个通道,却因为饥饿过度,无力逃脱,被矿洞留下了生命。

人是有自私的属性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夫妻在现实面前尚且可能把对方抛弃,更何况露水情缘。

贪图享乐和一时的刺激,最终毁掉了一个原本还拥有更长生命的男人。这个故事令人扼腕叹息。

第二个故事《葡萄牙女人》,情节相对比较平淡,并没有那么多波折。此处略过不提。

第三个故事《佟卡》里的女孩,是一个出生于底层的姑娘,她短暂生命,成为一个挺出色的男子的生命过客。

第三个故事 《佟卡》

因为佟卡的身份背景并不光彩,所以她和男子的恋情不是那么顺利,男子为了和佟卡在一起,煞费苦心,虽然后来的日子过的并不宽裕,但两人还是度过了一段相对幸福的时光,然而因为佟卡怀孕的日子和他在家的日子对不上号,在他内心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加上佟卡怀孕后奇怪的病症,更是加重了这种怀疑。当男子想通,决定选择信任佟卡的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候,佟卡死了。留下男子一个人,留在世上缅怀佟卡曾经带给他的美好。

周星驰曾说过:“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因为当时还年轻,心里总是抹不直,意难平。生生错过,只剩遗憾。

三个女人,三种不同的命运。

这几个故事通过简单的情节,反映的却是不简单的人性。

珍惜当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活可以更美好的!

《三个女人》读后感(五):有生之年,要活的像个女人,主宰自己的人生

我花了十几年时间来理解“人生”和“女人”两个词,似乎在跟自己较劲,总想其中必定有着高深莫测的内涵,漫漫人生路,多了些平静与淡然,原来都是时光愁思堆积后的伤感。

时代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但是事实如何只能自身体会,好在无需被迫勉强自己了。闲来无事,心中的烦躁也就寄托在书籍中了,《三个女人》这本书薄而精悍,一两个小时的阅读,让我心中犹如万马奔腾般澎湃,让坏男人痛苦的女人才是好女人。拾珍译丛的系列书籍,曾经一本《不祥的蛋》让我看完甚是诧异如此薄的书籍里面内容却如此丰富,此本更是如此。

三个女人,三种卡夫卡式的短篇小说,道理谁都懂,但是文字内涵里面表现的更震撼。第一篇《格丽吉娅》正是给了爱找外遇的男人的一个警戒。曾经有人问过我:心中有出轨对象吗?我心里纳闷为什么要问是否有这种想法呢?是因为已婚这个事实,还是因为出轨已经是个不用介怀的话题了?我的想法是:过得幸福何来心思想出轨呢。现实生活中男人可能就没有女人那么思前想后了,也许就只是一个又一次心动罢了。

霍莫,一个有妻有儿的中年男人,格丽吉娅,一个也已嫁为人妇的中年村妇,一次偶然机会,让二者产生了性的火花。都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诚然未知的也是最诱惑人的,二人在对对方充满好奇,被各自身上散发出来的荷尔蒙深深吸引住时,激情的火苗漫游到一个矿井里,被恰巧回来的格丽吉娅丈夫抓奸在场。故事的情节应该按照马氏事件正常进行,奈何却在她丈夫羞愤至极想要毁尸灭迹时,故事一转锋芒,格丽吉娅由于身材纤细逃脱了,而霍莫最终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矿洞,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经典案例,令人可笑。所以时常我跟我爱人开玩笑说:别找外遇,现在人要求高,没人愿意陪你吃苦受累还受你各种毛病,别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葡萄牙女人》我看完其实感觉就跟如今上门女婿的情形一样,只是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们无需上门而已。历史再怎么变化,时代再怎么变迁,都改变不了男权世界的现实。我很能理解为何男人要那样的控制自己妻子的一切,哪怕一个眼神,哪怕一个宠物,因为体内的控制欲望与身俱来。就像我爱人可以做很多事情,譬如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哪怕我主外他主内,也都可以,然而要让我小闺女随我姓,坚决不同意。好在如今女性很少有跟葡萄牙女人那样即使原生家庭很好,但却被丈夫如此控制,回头出轨还得被判个不守妇道罪名的结局。

《佟卡》这个故事让我很伤感,如果佟卡的丈夫一直对妻子信任,一直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还会出现这种天地相隔的遗憾吗?确实如果对妻子的怀孕日子有所怀疑,首先想到的就是妻子的忠贞程度,但是会有万一的啊。万一你记错了你在家的日子,万一你妻子记错了怀孕的日子呢?生命的终结,留下的只能是遗憾,我不喜欢佟卡的这个故事,即使她的丈夫会痛苦一生,然而佟卡的生命再难重复。

《三个女人》三种结局,通过男人的视角讲诉女人的命运,我时常在想,女人何必要将自己的命运交付男人手中,不管你是否出轨与我,亦或是埋怨我,控制我,怀疑我,我就是我,人生短短数十年,自己好就是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