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做事的常识的读后感大全

做事的常识的读后感大全

《做事的常识》是一本由[日] 小仓广著作,后浪 |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做事的常识》精选点评:

●做事的能力=开始+坚持+重复

●开始,坚持,重复

●有干货

●被自己打败

●方法论和知识的吸收效果因人而异。这本书对我的帮助最大的是作者用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来分解且详细说明那些老生常谈的道理要怎么去实现。大的道理大家基本都懂,但要有决心去做好每件事需要好的方法。如果能实践书中提到的各种方法,就能非常自律了。

●老生常谈,却是做事的常识

●面对没完没了的事情手足无措?无限拖延?这本书会告诉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开始+坚持+重复=成功。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去学习这些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并熟能生巧。只要你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剩下的就是行动。

●开始 坚持 重复

●想要做好一件事只需要三步:开始、坚持、重复,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很多人是无法做到的,开始前就被自己的恐惧和压力不敢开始,做事过程中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半途而废,甚至直接放弃。 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重复,失败了,只要愿意振作,无论重复多少次,都能把事情做到好。 作者结合实际自己的案例,把每一步都做出示范,只要去做——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降低难度,放弃完美主义,做好准备,记录进度,珍惜每一次重来的机会,不断修正。

●对于忙碌于多线程工作的职场人士、不受约束的自由职业者和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的拖延症患者来说,本书中提到做事的常识是高效完成任务的福音。作者通过自身实践和经验,从心态上和行动上两个角度为我们指出了切实可行的小技巧,帮助我们养成开始、坚持和重复这三个关键习惯,让我们炼就做事的手感,不断达成目标,把事情做出成绩。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一):看了惊艳的书

刚读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不都是废话吗?我也都知道啊,很嫌弃这本书,但是当我试着让自己按照作者的方法分析自己的心理、工作,一点点写笔记,分析自己,并按照每小节后面的方法去做时,才发现发现这本书超级棒,虽然很多话你都听过你都明白,但是你就是不会那么去做,但是按照这本书的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你就是会做下去!!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很神奇!虽然翻译很多地方还是很奇怪,但是意思还是传达出来了,很棒呢!哈哈哈哈。重要内容:开始,坚持,重复。开始,就对了;开始一点点就行;不要幻想太多压力,直接去做,好吗?做了就坚持下去,隔断诱惑,失败了也没啥,重新开始就行了嘛,不要觉得失败几次就很挫败啊什么的,这很正常的,都是凡人,都会偷懒啊,漏掉啊,不要追求完美,能达到70分就很好了呀;失败了,找找原因,修正方法,再重新开始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二):这三个小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今天我们从大家一个熟悉的故事开始:龟兔赛跑。根据人的惯性思维来看,最终的胜利者一定是小兔子,但结果却恰恰相反,毫不起眼的小乌龟赢了。虽然小乌龟的胜利让我们大跌眼镜,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扮演了小兔子的角色:明明决定坚持晨跑,当闹钟响了以后,想到今天可能要加班,就不起来了;参加读书会三天以后,就再也到不了;上班的时候,总是会迟到五分钟;说好的减肥,却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职称考只考了59分,就不愿意再看书了......

是不是你很快就发现了“小兔子”的影子了,而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懒癌”,它时不时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当偶尔内疚时,心里还时不时告诫自己,今天姑且放松,一切都从明天。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们任何人都想做胜利的小乌龟,而不想成为那个被嘲笑的小乌龟。而“懒癌”是病,得治。而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小仓广《做事的常识》里的三个方法:

1.总之,开始就对了!

还记得你人生的第一次吗?记得我以前读书那会儿,学校要体检,抽血化验。排在前面的女同学抽着抽着,就眼泪汪汪的,有些女同学看见后,直往后面躲。吓得我一愣一愣的,结果等我真正开始抽血时,就发现,当针扎下去的时候,也没有想象中的疼。我就是被别人的表象欺骗了.......

我第一天上班的时候,走进办公室那会儿。我能感觉到小心脏快要跳出来了。生怕啥也不会,被同事们嫌弃嘲笑,但领导也不是傻子,知道你第一天上班,需要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当然会给你指派人带的.......

别人的经验,我们只能参考。很多时候,不是某件事有多难。关键在于,是我们给自己画了一堵厚厚的墙,把自己困在里面。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始,遇到问题再说。其实这样做之后,你会发现,你想象中的某些问题根本不会出现。

2.不论如何,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想想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表达自如,从蹒跚跑路到健步如飞,从呱呱坠到今天的模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不断地出错、跌倒过程中,才成长为了现在的样子。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失败了,不要紧,赶紧看看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比如,写作这个事,为啥写着写着就没动力了?还不是因为文章的质量不高,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把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看看,我们其实能发现,出错的地方,总是那么几个。这时候就需要找到比你水平高的人,帮你指出问题。每次,你在写的时候,刻意避免或改正那些踩过的坑,这样有目的的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水平不提高才怪呢。

3.失败了就重来一遍,直到成功为止!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试验了四万多次,才成功研制出钨丝灯泡。当你成绩只考了59分,或者本年度只是合格员工,千万不要灰心和放弃。这时候学会运用成长型思维来看待问题,如果是100分和优秀,那你就危险了,暂时的荣誉会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到自己的劣势,会将自己陷入一种固定型思维之中,无法往前;而59分和合格只能说明充分暴露出了你的短板在哪里,而要在这些出错的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弥补。失败乃成功之母,名言自有其精华在内。

也许一天两天的坚持,我们看不到自己有任何变化。但长久的累积,总会在某一天引来质的改变。就像读书,读得多,读得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比如当你再次旅游时,你不会只说一句“哇,这儿真好看,鸟真多。”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开历史书籍,我们总是感叹人类的创造力。社会发展至今,也是经历了数万年的光阴和无数人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三):学会做事的常识,搞定职场所有事情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需要处理许多事情,往往每天都是手忙脚乱,事情怎样都做不完。有些事情只是想想而已,不敢开始;有些事情则是遇到困难就放弃,半途而废;有些事情甚至是能拖延就拖延,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被眼前的事情搞得筋疲力尽。

我们也会好奇,那些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的人是怎么做的,但是我们却不好意思开口请教。没关系,就让《做事的常识: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以下简称《做事的常识》)这本书来告诉我们答案。

在《做事的常识》一书中,作者小仓广指出,我们之所以做事情总是毫无条理,手忙脚乱,没有成绩,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也就是没有做事的常识。

作者小仓广毕业于青山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他就职于日本最大人力资源情报公司,之后又就职于其他大型公司。目前他是小仓广事务所的董事长。他的公司致力于开发主管的领导力,为其他企业提供咨询顾问服务。此外,他还著有《想当然却无法做到:三十二岁开始必须遵守的法则》、《想当然却无法建立的团队的规则》、《交办的技术》等。

在《做事的常识》一书中,作者小仓广指出要想掌握做事的常识,就需要培养“开始、坚持、重复”这三个好习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工作中你接受了一项任务,可是你一想到巨大的工作量就开始头疼,迟迟不肯开始。来自工作的压力,来自心理的压力,将你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么我们面对事情,该如何开始呢?作者小仓广在这里给我们提出了几个小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开始习惯。

●大目标,小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作分解清单”。接到工作任务时,我们都会觉得无从下手,当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开始,这会让我们倍感压力。无论是多么大,多么复杂的任务都可以拆解开来。我们可以先列出工作目标,在每个目标下写出需要完成的具体事情,当然,事情还可以具体细分。这样不仅目标明确,而且要做的事情也很清楚,也就更容易开始行动。

●从小事做起。你是不是在晚上下班前列出第二天的工作任务,或者是在刚到公司的时候列出当天的工作清单?无论是哪一种,你都会发现,你每天需要处理许多事情。有些人会很发愁。这时候,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事,小的事情做起。一件一件的处理,会更有成就感,更有斗志。

●事前做准备。在工作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零碎时间,为即将要做的事情提前做准备。比如在开始写PPT之前,先准备各项数据和素材,这样写的时候,需要的数据信手拈来,工作也会更有效率,事半功倍。

事情开始了之后,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种问题来自工作本身,我们需要理清工作各项步骤;一种问题来自外界干扰,总会有各种紧急任务,让你不得不暂停手中的工作。尽管如此,但是我们不想半途而废。那么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到底呢?

第一种方法,规划好时间。我们需要对事情完成所需的时间和进度进行规划。比如我们需要在下周一交工作报告。报告预计需要20页,那么我们可以每天规定完成5页,需要四天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在日程表上将这一项所用的时间以及需要完成的进度写进去。这样,每天按照规划来执行,任务自然顺利完成。

第二种方法,养成好习惯。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我们不想做,可是也要勉强自己做。比如,我们都知道,每天列出工作清单,对于工作很有好处,但是我们又觉得麻烦。如果我们把这件事情养成一种习惯,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列工作清单,养成习惯之后,自然就能坚持下去。

在解决了开始和坚持的问题之后,有时候事情可以顺利完成,有时候事情则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以失败告终。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我们很容易放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放弃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敢于重复,也就是换个方法,再来一次。那么如何培养重复的习惯呢?

首先,要做到不放弃。事情以失败告终,或者半途而废,你敢不敢重来?要敢于面对失败,重新开始。无论事情多难,过程多曲折,也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机会。即使失败了,也要不断努力。

其次,珍惜每一次重来的机会。重来并不意味着将之前失败的过程重复一遍,而是从过去失败的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修正之前的错误,找出完成事情的更好的方法。只有一遍一遍不断尝试,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将事情顺利完成。也就是作者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书中所说,“只有随时修正错误,才能成功而不重复失败。”

最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失败之后,需要我们重新振作,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个过程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当然,在我们从失败中站起来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勇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犯了的错误,吸取教训,不要过分责备自己、批评自己,这样很容易让自己陷入痛苦之中。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好。

开始意味着顶住压力,立即执行;坚持意味着解决问题,专心做事;重复意味着永不放弃,不断尝试。只有做到这三个步骤,将每一步都养成习惯,也就掌握了做事的常识,也就是作者小仓广总结出的“开始+坚持+重复=成功”。

此外,《做事的常识》书中还有关于培养“开始、坚持、重复”三个习惯的许多很实用的小建议,每个小建议都配合着具体实例以及操作步骤,可以说是拿来就能用。因此,这本书是实用性很强的一本书。

你可以亲自去实践书中的这些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你每天的工作当中。也许它真的可以帮助你改变现状,助你养成做事的良好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接到什么工作任务,都可以成功完成。当然,你还可以将这些做事的常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任何事情都可以应对自如。

只要我们想改变自己做事的现状,想要改变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这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四):拯救拖延症,只要三步便药到病除

我们总是这样告诉自己,能拖一天是一天,能不现在做就不现在做,能晚一会就晚一会。

距暑假结束只有几天了,才开始补暑假作业;

距交月度计划表还剩两小时,才匆忙填写计划表;

距截稿时间还有三天,才急忙加班赶点写稿子;

闹铃定了五六个,最后一个闹铃响起时才愿意起床。

该做的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去做,想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再开始,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想做的事情依旧没做,该做的事情到最后应付完成,无法顾及质量。

最后,别人问你年度计划完成的怎样,你用“太忙了,没时间”为借口,骗自己也骗别人,一月又一月过去了,想做的事情依旧没有做。

拖延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的习惯?

我们习惯把人之所以拖延归于懒。但事实上,人之所以爱拖延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这本书中从心态和行为上分析了克服拖延的方法。他提出,开始、坚持、重复是解决拖延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除此之外,小仓广还分享了他处理事情的方法和习惯。

在这里我将选择《做事的常识》中的三点小内容来分享。

前面我们说了,人之所以爱拖拉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懒,但事情总是无法完成,除了懒还有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1、把事情想复杂了,不敢开始

万事开头难,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不管什么事情,最难的总是开始,很多人是还没开始便已经放弃了。

完成一篇文章难吗?没开始写之前难,完成了便不难。

我们可以看见很多付费课程里有作业要求,但是能够在课程结束就交作业的人特别少,大多是快到了截止时间才开始交,有些人是过了截止时间还没有完成。比如,课程作业是一周内交一篇文章,一听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嘛,但到了实际行动却是困难多多,始终无法开始。

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停留在想的阶段,电脑都没打开,只是空想怎么写,然后想着我要怎样布局,开始写什么后写什么,要举什么样的事列,要重点突出哪部分,写出来会有人喜欢吗?

想着想着压力来了,就更不知道怎么下笔写了。这时我们不仅承受着完成文章这一事情带给我们的压力,还要承受着自己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害怕写了一半不知道怎样写,害怕找不到事例,害怕写了没人喜欢。

这样一想,更没动力了,更不想写了,甚至还会想着,反正会有人不按时交作业,那我晚一会也没事的。

2、干扰因素多无法专心

好不容易,你不再只想着怎么写这篇文章,而是真的去写了。你开始沉浸在写作的状态里,这时微信叮咚一声响,有人找你聊天打乱了你的状态,你拿起了手机回复了消息,刷了下朋友圈,然后又看了几个视频,这时你才发现,你刚才写文思路没了,时间也溜走了。

3、试过一次就开始放弃

文章终于写完了也交了,但是老师告诉你不合格。

你看见了就想,不合格就不合格吧,你让交的作业我也交了,争取下次合格吧。

但是下一次老师又让交文章了,你想着老师说我文章的问题很多,这次又要交了,上次都没合格这次也会很难吧,也许我就不适合写这类文章吧,放弃了就没事了。

你没有想办法解决老师指出的问题,从不合格的文章里吸取错误的经验,而是遇到问题就放弃了。

但成功是需要吸取经验和教训,只有不断总结归纳,才能赢取下一次的成功。

做事情拖延有外在事物的干扰也有内在心理压力的影响,但是我们想要克服拖延就要克服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

开始——坚持——重复这三大步骤便能帮我们克服内外因素影响,顺利完成事情。

开始:因对未知因素的恐惧产生压力,无法工作

解决办法:对未知因素分析后,下定决心立即行动

坚持:被外在因素影响,无法专心工作,效率低落

解决办法:隔绝外在因素,先专心把工作做好

重复:再次被外在因素影响,没办法完成工作

解决方法:面对失败,吸取教训,调整方法重新来过

只要你运用开始、坚持、重复这三大步骤,勇敢面对失败,不失去信心,并努力再次尝试,那你一定能成功完成目标。

克服了拖延只代表事情成功了一半,在我们为目标而努力时,也要学会分解目标,没有被分解的大目标,大多情况会以失败告终。

目标过大不够细致,让人没法衡量事情的完成度,而分解成小目标,难度降低,完成率就提高了。

你制定的大目标是报名健身房,但这个目标不够细致,就会影响你的积极性,让人产生压力和恐惧。这时,我们就要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

以“报名健身房”为目标,列出事前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清单。如:健身房的条件、距离、费用、什么时候开始等问题,这些问题越详细越好,目标越小越细,执行起来就越简单。

像我们每年制定的年度计划,总会因为拖延、目标过大影响了最后的完成度,但如果把目标分解,运用开始、坚持、重复这三大做事步骤,那么年度计划便不再只是计划。

《做事的常识》一书中的很多方法不仅能帮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会帮你克服拖延学会做事。会做事才能成事,没有人总想输,既然想赢,那么你就要养成做事的习惯,做出成绩来。

《做事的常识》读后感(五):连做事的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做好一件事?

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几十年前,李大钊同志就告诉了我们怎样做好一件事。

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无非是要认真仔细,要脚踏实地,但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却依然做不好呢?因为我们还缺少一些做事的方法和技巧。

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事情一来,马上就知道怎么做》(以下简称《做事的常识》)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做好一件事的很多方法。小仓广是日本著名的管理顾问和人力资源顾问,他的身份和经历决定了他在书中介绍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一书中,将做好一件事分成了三个阶段:开始-坚持-重复。做事要养成立刻开始的习惯,遇到失败仍要继续尝试,才是真正的坚持到底,而成功都是重复练出来的。

1、开始:拆解目标

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直接称一头大象很难,但是称和大象同等重量的一堆大大小小的石头就简单得多。面对一个大的目标,我们可能会缺乏头绪,束手无策,但是把一件困难的事情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目标,就很容易去做,而且立刻就能开始。

万事开头难,很多事情没有成功并不是我们能力没达到,而是我们压根就没有开始。而这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身因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缺乏自律意识;二是外部因素,事情本身很困难,一时无从下手,一拖再拖最终导致放弃。

小仓广以自己为例,他决定用运动的方式减肥,于是要报一家健身房,但是要找一家合适的健身房并不容易,就这样拖了半年之后仍没有踏进健身房一步。小仓广意识到了问题,开始拆解目标,分成三步走:第一步决定去哪几家健身房;第二步报名健身房,参加体验课程,比较每家的优缺点,最终做出决定;第三步支付健身费用。就这样,小仓广很容易就找到了合适的健身房,开始了减肥计划。

山田本一是日本八十年代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过两次世界冠军。他在自传中分享了夺冠的秘密。每次比赛前,他都会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看一遍,把沿途一些醒目的标志记下来。比赛时,他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第一个目标,然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跑向第二个目标,全程四十几公里的路程,被他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轻松完成。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无从下手的时候,那就把这件事拆解成若干个容易完成的小任务,立刻就去做。

2、坚持:强制排除干扰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坚持的力量,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比如“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比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个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最终没有成功,通常都是没有坚持。坚持不下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因素,外部干扰也会占据很大一部分。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看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拿起手机;想去锻炼的时候被朋友拉去聚餐等等,这类事例不胜枚举。

面对这些外部干扰,既然凭借自制力很难抵抗住诱惑,那我们完全可以采取物理方法来有效避免外部干扰。比如进图书馆前手机直接关机,需要专心工作的时候关掉电脑上的QQ。

小仓广平时要进行大量的写作工作,但上网会浪费掉很多时间。小仓广为了戒掉平时无意义的上网浏览的习惯,制定了很多计划,比如中午之前不能上网,每天只能上网一个小时等等,但是都不尽人意,直到后来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拔掉网线,才完全解决了这个困扰。

我们不是圣人,无法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自律,那就采用平凡人的方式,用一些笨办法,也能做到殊途同归。

3、重复:接受不完美

坚持的最大敌人是重复,我们在重复中很容易失去继续做下去的动力,但是重复又是通向成功必不可少的阶段。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我国古代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

我之前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至少要读20页书,刚开始完成得不错,毕竟任务量不大,用一些碎片时间很快就能看完。但某天和朋友在外面玩了一天,回来得很晚,加上本身很疲惫,实在不想拿起书,洗洗澡就睡了。第二天又很懊悔,内心很挫败,觉得习惯断掉了再坚持下去也没有意义,所以这个计划执行了十几天就宣告失败。

而小仓广在书中说,重复就是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小仓广也给自己定了一些严格的计划,比如早睡早起,晨跑锻炼,每天写5页书等等,同时他也承认一个星期还是有一两天做不到。但小仓广并没有感到挫败,而是“对自己三天做到,两天没做到的成果相当自豪”,允许自己偶尔的不完美,但是千万不能放弃,这也是小仓广能够一直坚持各种好习惯的奥秘,

网上有一段语录“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其实和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一书中所说的做事的三个阶段“开始-坚持-重复”的观点是相似的。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要拆解目标,将一件复杂的事情拆解成若干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逐个击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体现了坚持的作用,重复是坚持的最大的敌人,但同时又是成功最好的朋友。在重复中,很容易丧失激情和斗志,但每一次重复都更接近成功。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因为我们不知道成功是在重复了第10次还是100次之后,所以每一次重复都要脚踏实地。

有人容易误解“常识”,认为常识不重要,其实不然。常识就像地基,不起眼但是很关键。《做事的常识》这本书就是介绍了我们想要做好事情的一些“常识”。如果你依然不确定这些常识是否对你有帮助,你可以试着按照这些方法去做,时间会给你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