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读后感锦集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读后感锦集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是一本由纯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读后感(一):“小可爱有小可爱的哲学”

我喜欢少女。但这里说得喜欢可能不是那种广泛意义上的喜欢,而是一种更复杂微妙的喜欢。

如果说将来世界发生毁灭性灾难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能拯救世界,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位少女——我的喜欢是这样的喜欢。

纯之的书也是那样的少女。

少女拥有的情感也是微妙的,像水果与水果之间的混合,彼此按比例调和,打散再融合,让那些隐秘的小心思显示出彩虹般梦幻的色彩。

但情感的变化是无常的,它们有时变得十分轻微而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有时又沉重得压迫自己不堪忍受。做到平衡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正是因为不平衡,人才成为流着温暖血液的人。纯之的书里也拥有着这样的情感,因此就算是下一秒就会失去女儿的大学生父亲,还是互相藏着心思二十多年的青梅竹马,这些短篇里都有着一股温暖血液的流动感,因此遗憾就显得像天空中飘着的一朵淡云,你会因为这朵云而更欣赏那片天空。

当然短篇集里还有一些小惊喜,像《反镜之境》、《他的后背长了一棵树》,这两篇更像是少女生气后炸出的情感,有着对峙的威胁和默不作声的和解。可以说“小可爱有小可爱的哲学”。

啊,好像把一本柔软可爱的书给评价的像木板床一样硬邦邦的,求纯之原谅!

纯之是一个很酷又很可爱的少女!你已经成为一个肩膀了!

我去北京的话一定和你一起吃火锅,哈哈哈哈。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读后感(二):给纯之:把你放在了枕头下面

片刻限量卖了几十本纯之的书《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签名本,我暗挫挫的买了。收到书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出来,幼圆的字体,一笔一划的写了祝福语,签名,还是用的甜蜜的粉红色。你们见过小学生写的新年贺卡嘛?那简直是一模一样啊!一下子就被她甜到了。

在认识纯之以前,就看过她写的东西,毕竟是片刻首页的常驻作者呀,文字纤细敏感,直觉而灵动。后来在小马扎里遇见她,又发现她竟然是一个腿长一米八的大镁铝,声音软萌的一听就酥了,她跑去染了一头奶奶灰,然后没几天就掉成了金黄色,她工作很繁琐,常常在银行和政府窗口跑来跑去,可是她学的是空乘,她有一个喜欢唱歌的男朋友是个设计师,长得可好看,还有一只黑的脸都看不清的泰迪狗叫至尊宝……她有很多复杂的切割面,她真是让人喜欢。

对纯之文字的喜欢也一直是暗挫挫的,我不爱和人讨论喜欢的文字,讨论文字不如和别人讨论喜欢的腹肌来的亲切友好……但是看纯之的故事,像是喝了一杯温热的可可,倒不是说她写的都是甜文(那你可真是想多了),而是那种熨帖感,觉得她写什么都是舒服的,不造作,悲伤也是温柔的,不矫情。克制的伤情,有保留的真实。

我真想跑进她脑子里看看,怎么能把故事写的这么舒服?

书是一种特别的桥梁,把作者和读者放在一个天平上,你有多少斤两,多少真心,都变的无法隐藏。我从不相信无中生有的虚构,一个人的文字里总是藏着这个人一生的故事。有的人乏味,有的人让你百读不厌。纯之的书像她一样,有点甜,有点酷,有点小叛逆,有很多细碎的温暖,一点感伤。

这本书适合在睡前慢慢的读,一两个小故事,那些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就变成了你清晨醒来的甜梦。

愿你们都能在这本书里读到一些温柔。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读后感(三):专门挑好话的正经书评

其实我对北京没有什么好印象,只是因为多年前的暑假,火车要在北京中转而在北京短暂的逗留过。我只记得北京好热好热,北京的公交里有空调,北京的公交车竟然是由两节车厢构成了,像火车一样有连接处。所以关于北京的记忆就变成了下了火车,又上了小火车,后来又上了另一节大火车,然后离开了北京。

所以说我对于北京的记忆就是清贫又炙热的,一个旅人从疾驰的火车车窗向外望去,看见了白炽灯般干燥无力的太阳,灰白的天空,高高的立交桥上车辆川流不息,街边的店铺和栏杆一样多,一样长,长得像是恍惚间穿过了几个世纪,从南端到北端,从清贫到热闹,观不尽的生意与人生,记不清的灯火与街旁。

所以,你若问我觉得北京怎样,我必定会说,北京不好,太热了,人也太多了。所以,我也着实佩服能在北京这片坚硬又热烈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的纯之。

现实生活中的纯之是个大忙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忙人,忙着工作,忙着去吃好吃的,忙着接见朋友,忙着出去玩。一个如此忙碌的人,想必没什么时间静下来看看书,写写文吧,或者说,这么忙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那种赶鸭子上架的鸡汤文吧。你若这样以为的话,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

纯之的故事,想必是走在晨光熹微间,走过天桥,走过最热闹的场所过市井生活,走过了每一个路人的记忆,并用自己的口吻记录了下来,朦胧间带着色彩与温暖。你在她的语调里似乎能看到某个熟悉又模糊的身影,有时候就像是镜子里的你自己,有时候又像是你记忆中的某个标本模型,让你以为她出现在了你的生活中的某一角,或许曾和你一起等过同一段红绿灯,看见了你的行色匆匆,并为你记录了每一种灯光下折射出的背影,所以你才会觉得她笔下的故事各自独特,像是一杯浓缩了世间爱恨情仇的咖啡,每喝一口,总会有一层新的味道。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读后感(四):她的后背长了一棵树

大概是去年某个炎热的午后,纯之告诉我她在准备出书,从那天起我再看她朋友圈里的自拍照,脑后总是多出了个绿油油的小树苗,一天比一天茁壮成长。

纯之敏感且细腻,初识她的人,很容易被她的长腿和萝莉音蒙骗,产生纯之是女神的错觉。但女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在苍穹之上以高傲的姿态,用一双慧眼俯视着人情冷暖的。而纯之不是,她有比常人更为敏锐的觉察力,她对人与人之间最细枝末节的微小共鸣都感同身受。

她在书里写:爱人的手划过你的皮肤,这让你能深刻的体会到爱情。有的时候,两个人相处的久了,互相接触与亲吻,变成了习惯的事情,可你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美好的感觉。

越美好的文字,越趋近于真实。

纯之是个上班族,每天要被数不清的琐事叨扰,可能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可以在屏幕前,和文字来一场窃窃私语。我觉得写作时的纯之是静谧的,和微博上朋友圈里的她都不一样,像个在睡梦中呢喃低语的孩子,悉心照料背后迸发而出的树苗。

终于,树苗长成了大树。纯之的每一个故事我都是看过的,无论是《红豆生南国》里的许南国或者《三叔》里的刘三叔,于我而言都是老友,但新书入手的那一刹那,我仍有种相见恨晚的迫不及待。也许故事变成铅字跃然于纸上时,就会多出一种特殊的魔力,当你抚摸着书页,就能感受到作者与文字间那种紧密的联系。好的小说应当有克制力,纯之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淡淡的描述中饱含着深情,却又带着满腔热爱欲言又止,这些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都是我们曾经难以释怀的青春年华。

我唯一有所不满的,是编辑把纯之称为“蜜桃味少女”。要我来说,我认识的纯之是甜橙味的,像我儿时最爱喝的阳光甜橙味果珍,浓烈化不开的甜里面藏着刺激味蕾的酸,那种酸味让人回味,让人眼角也泛起淡淡的酸涩。就像这本书一样,每一个故事,都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

《你是我提笔不敢写下的念头》读后感(五):今天要给大家介绍我一米八的好朋友纯之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我一米八的好朋友纯之,和她的第一本书《你是我笔下不敢写下的念头》。

第一次见到纯之是在虎坊桥的一家烤肉,她身高175,高高瘦瘦的,我站在一边,简直是一只套着麻袋的“矮脚母鸡”。

她书里的序说“纯之就是那种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同学”,简直准确。之后我还和她一起去看过《路边野餐》,吃过串串香,每次都很愉快,她真的是那种“一起干什么都可以”的朋友。

有时候很希望我在学生时代就认识她了,我们一定都是那种表面上乖乖的好学生,而背地里会跑去看黄色漫画,偷偷在厕所里抽烟,周末一起翘掉补习班去买打口碟。

有些人就会让你有种勾肩搭背的“姐妹感”,并且她无论做什么,都让你觉得美好。连纯之毫不遮掩地透露出一些她暗戳戳的小心思,也只不过是“我还是喜欢钱吧”这种话,连阴暗面都可爱得一塌糊涂。

在写作这件事上,我一直觉得天赋比努力重要多了。纯之就是那种非常有“直觉”的作者。

这么说吧,我和另一个朋友每次聊起纯之,两个人都要惊叹“她以前根本不看书!”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也完全不会把“文学”挂在嘴边,更多的是一些极其敏感的心思。

她的现实生活和她的故事也完全没有互文。比如她在济南读书,学的是空乘,实习的时候跑去广东,开始卖机票,现在在北京又在做财务和行政。按理来说,根本是一个无聊的成年人嘛。

但她不是。如果说我写东西的时候,大多数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人物和故事的原型,那纯之的写作就像在“建模”,她会虚构一个人物,然后给他一个事件,用他的性格去推导故事的走向,再加上一些记忆里的场面和细节。这种想象力真是太不得了了。

纯之写东西和她本人一样,都是那种淡淡的可爱的,是很“轻”很容易读进去的东西。《你是我笔下不敢写下的念头》这本书我都是睡前翻一篇来读,边看边想钻进她脑袋里去看。

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构造另一个世界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我一直这么觉得。

还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纯之的男朋友是个设计师,在纯之写东西的时候他多半都在另一间房拿着手机唱歌。

虽然我从来没见过她的男朋友,但透过纯之的只言片语,感觉他是一个毛绒绒的棉花糖一样的可爱男孩。而他们俩的恋爱,就像小猫小狗之间的恋爱,亲密的,稚嫩的。

然后啊,男朋友的真名叫“方纯之”。

纯之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太浪漫了吧!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