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羽毛的读后感大全

羽毛的读后感大全

《羽毛》是一本由托尔·汉森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页数:3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羽毛》读后感(一):这本书会告诉你关于羽毛的一切

非常全面的羽毛知识普及书,涉及鸟类学(这还用说!)、古动物学(有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仿生学(羽毛不但启发了人类飞行,对防水、保温材料的研发也都有贡献)、商业(羽绒市场的产销过程)和历史(羽毛的应用史,包括羽毛笔和女帽这样一度辉煌却已没落的应用)等各个学科,甚至包括羽毛鉴定(为鸟击等事件还原场景)和假蝇饵的制作(主要以羽毛为原料)这样的专门领域。作者虽是鸟类学家,也无法精通书中涉及的所有知识。因此,书中内容主要由三个来源穿插而成,一是文献综述,二是专家访谈,三是作者的过往经历或亲力亲为的实验。文献不必多说,都是基本功夫。访谈的专家多是业内顶尖的,比如徐星,在鸟类起源研究方面成果丰厚的中国古生物学家。第三部分则很接地气,不但贡献了多数笑点,也让人产生对羽毛研究的亲切感,恨不得自己就挽着袖子上手去做了。包罗万有的代价是点到即止,不过对零基础的读者而言,这也算降低了阅读门槛。

《羽毛》读后感(二):愿生态稳定,羽毛长存

我觉得这本又可以称作《一个羽毛爱好者应该知道的事》。作者从演化、温度调控、飞行、美艳以及功能等方面来介绍羽毛,溯本寻源,向我们展示羽毛的前世今生。

人类天生对鸟类有一种喜爱与向往,它们的翅膀,象征着自由,带它们飞向广阔的天空,而这本书则让我们在本能的憧憬之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羽毛功能的完备,惊叹于羽毛的完美。

从最适合飞行的流线型身躯到飞翔时羽翼追风而动的角度变换,从冰川寒地的保暖到酷热沙漠的散热,从美艳多彩的炫丽彩羽到平平无奇的灰黑羽毛,从秃鹫的光头到鸬鹚的半疏水性,羽毛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性与适应性。而这种大自然的神奇创造,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与好处,直至今天也是人类造物无法代替和超越的存在。

羽毛的多彩与完美带有一种魔力使我们迷醉,但羽毛的最好归处,不是羽绒工厂、时尚秀亦或羽毛笔,而应该是健康自然的鸟类。作为一个真正的羽毛爱好者,我们要做的是更多观察、更多保护,而非摧毁与占有。

愿生态稳定,羽毛长存。

《羽毛》读后感(三):羽毛,不只为飞行

01

鸟儿是我们身边的常见动物,它们有的栖身在荒野,有的早已适应了人类环境,和我们一同分享城市空间。羽毛是鸟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但是关于鸟类及羽毛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有多少人有过思考呢?

羽绒是高效的保温材料,人类用羽绒填充的大衣和棉被安然度过寒冬,那么热带的鸟儿身披绒羽为什么不会被热死?

我们都见过鸬鹚捕鱼,为什么鸬鹚从水里出来之后要扇翅膀晾羽毛?

鸡的身上并没有被羽毛全部覆盖,有相当一部分区域是裸露的,羽毛为什么不长满全身?

我们用公鸡翅膀上的飞羽做过羽毛毽子,见过长长的鹅毛笔,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羽毛都是不对称的?

秃鹫身披厚厚的羽毛大衣,可是它们细长的脖子为什么是光秃秃的?

……

关于鸟类及羽毛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何去探究答案?《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一书从演化的角度、用发展的思维来剖析这些问题,寻求现象背后的原因,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现象被编织在跨越上亿年的演化的巨大网络之中,不同现象之间的关联或近或远,或直接或曲折, 但是总有途径可循。

《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作者托尔·汉森(Thor Hanson),是一位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独立保护生物学家。这位频频获奖的生物学家兼作家在一个太平洋小岛上出生长大,至今他仍和妻子、孩子生活在那里。从小钓鲑鱼,养毛毛虫、蝌蚪、寄居蟹甚至树蛙,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与生俱来,这些兴趣对他日后的求学和职业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做为生物学家,他的研究课题相当广泛,鸟类、植物、灵长类、昆虫、濒危物种,人类和自然系统的相互影响等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对大自然独具慧眼的观察,对读者有着难以抗拒的感染力。除了本书,托尔·汉森还著有《无法理解的森林》(The Impenetrable Forest)、《种子的胜利》(The Triumph of Seeds)等书。

从书名“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本完全关于鸟类、关于飞行的书,毕竟鸟类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唯一身披羽毛的动物,而羽毛又赋予了鸟类飞行的本领,但是作者托尔·汉森却在书中完全打破了这样的认知。除了鸟类,书中重点描述的还有恐龙。把它们关联起来的,就是神奇的演化过程。

自20世纪末,在中国辽宁出土了很多一亿多年前身披彩色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些化石为古生物学家们寻求羽毛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这些爬行动物在书中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恐龙给我们的印象:体型巨大、性格暴躁、身上皮肤又厚又黯淡,就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的恐龙那样。辽宁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被古生物学家们还原成了体型小巧、动作敏捷、羽毛绚丽的爬行动物。它们是现代鸟类的祖先的论断已经被科学家们普遍接受。

从兽脚类恐龙到今天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鸟儿,羽毛的种类各有不同,作用也是多样的:羽毛形态多变,能保温、隔热、调节体温;羽毛能防水;羽毛色彩斑斓,被用来炫耀、求偶;羽毛又轻又有力量,助鸟儿翱翔天际;羽毛能随季节更替去旧迎新……科学家们还原的羽毛演化历程告诉我们,羽毛并不像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是鸟儿的专利,羽毛初现的时候并不是为了飞行,“飞行只是羽毛演化的极致表现”。

羽毛的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演化的强大,羽毛的演化过程还在继续着。有鸟类学家发现有一种鸟儿甚至已经学会把羽毛当作小提琴来弹奏美妙的弦乐,以期在求偶大赛中胜出。想想看还有什么出其不意的现象会出现?关于演化,作者托尔·汉森给出的是开放性的思考。

书中对羽毛演化的复杂历程和机制的阐述并不枯燥。相反,托尔·汉森用了相当多生动有趣的观察实例来结合古生物学家的演化理论,让书从头到尾充满了观察的乐趣,也让理论更容易让普通读者理解。科学家们对羽毛演化的研究也没有拘泥于化石,他们的眼光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身边的鸟儿。对几只小鸡爬草垛行为的观察,让他们对飞行起源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

做为生物学家,托尔·汉森热衷于观察身边的鸟类,由观察到思考,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秃鹫启发了我对羽毛的思索,自此我就从未停止过思索。”本书前言的这句话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不仅对科学家,对普通读者也是如此。他恳请读者把眼光从书本转向窗外飞过的精灵,真是发自肺腑的坦诚建议。

“演化”、“观察”、“古生物学家”等字眼在书中频频出现,但是如果把《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迹》看为一本纯粹的关于羽毛本身的科普书籍,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自然界中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表皮覆盖物”,羽毛给了人类无限的灵感。从遥远的史前到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羽毛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不可或缺。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追寻羽毛和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原始部落人的羽毛头饰、羽毛货币、羽毛箭,到现代女士的羽毛帽、拉斯维加斯歌舞演员的羽毛裙、曾经最重要的书写工具羽毛笔、让人欲罢不能的飞蝇钓鱼的羽毛诱饵、无比舒适温暖的羽绒保暖用品……更别提鸟儿轻松翱翔天际的本领对人类的诱惑和启发。从失败到成功,到飞得更好,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从未停歇。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羽毛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细致,羽毛的新用途被不停地开发出来。

除了科学家、博物馆研究员、学者,托尔·汉森还一路拜访了羽毛染色专家、钓鱼爱好者、女帽设计师、羽绒采购商和供应商……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除了古生物学、鸟类学、空气动力学、仿生学等,我们还能读到艺术、民俗、商业、时尚、宗教信仰和传奇故事。这一切都和羽毛相关。

毫不夸张的说,关于羽毛的话题,要么已经在书中被详细阐述,要么被留下了伏笔,留待好奇的读者去继续探索,而探索的途径就在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从远古到今天,羽毛从未在人类的生活中缺席。未来,羽毛将给受好奇心驱使的人类更大的启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