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春分之后读后感摘抄

春分之后读后感摘抄

《春分之后》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19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7-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分之后》读后感(一):我看到了市藏的纠结,很心疼他

市藏的描写真的让我心疼,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惊讶作者在45岁的时候能够写出一个刚出大学的市藏的内心活动,那种对生命的纠结,对自己爱的女子千代子那种爱的无法自知,以及无法表达爱的可悲,这一切到底是谁的错呢,我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

能够把舅舅的角色要说的话表达出来,那种不同角度的同情市藏以及救赎市藏的心。很惊讶于作者能够同样表述出来。

千代子这个女子大胆活泼和纯洁和果敢的心,是我一直想成为的人,很喜欢这个女子的性格。

这故事的开始像是个没有主题的故事,故事总会在你想开到的时候走到你的心里去。

《春分之后》读后感(二):嗯……欣赏不来。

这本书是同事甲赠我的,并告知是她最喜欢作家的书。我看完了。我只觉得甲原来是如此情感细腻的人啊,不像我,还不能欣赏这本书。

豆瓣书评首页几乎清一色的四星、五星好评,以至于我要用差评写书评时,有点“瑟瑟发抖”的状态。我看到一篇书评形容本书是“ 也可以这么说,漱石为了描写大潮来临时壮观的漩涡,在描写漩涡中心之前,先描写了外围相对平缓的漩涡,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写它们徐徐向中心逼迫的情景,不妨把这种写法称为‘旋涡式构成’ ”,而我却完全感受不到什么旋涡式构成,我只觉这本书和玩票一样,像功成名就的大作家倚仗既已取得的声名,信马由缰随便写、凑成一本书,我如此怀疑。我同时怀疑,如果不是大作家写的,其他人这么写书大家便都会和我一样想。而且,在我眼中,这本书杂乱无章、空洞无物、神形皆散。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如果放在中国,是无论如何不能成功的,日本人和中国人在文学情趣审美上就是有不同之处。

我在苦苦阅读时,另一位同事乙过来询问为什么我看书这么痛苦,我把我的感触和她说了,乙说:“好多日本书不就是这样的吗?特别无聊!”我惊喜地喊了出来:“这就是日本书,是夏目漱石写的!”她脱口而出:“夏目漱石是其中最无聊了的一个了。”

——我不是唯一欣赏不来夏目漱石的读者。这种勇气让我终究敢于在好评如潮的豆瓣书评写出这篇我自己的书评。

虽然我是第一次读夏目漱石,可他的名气和口碑都很好,所以我是知道他的代表作并不是这本书的。也许这远远不是他的最佳水平。可我大概对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敬谢不敏了。

《春分之后》读后感(三):稍微有点血气的后期小说

我一直都说自己看夏目漱石的作品在时间轴上是紊乱的 但读完春分之后的时间却刚好在几乎看完了全部中长篇作品以后 随着后期作品的悲伤至深 春分之后倒让人看出几分早期作品的生机来 但本质上的精气神 此时的漱石 已俨然不是《我是猫》《三四郎》那种充满喜感讽刺甚至是桀骜不驯一张二宫和也脸的故事了

夏目漱石的小说里我最不喜欢的可能是《三四郎》这本 而春分里的农村青年敬太郎引入的朋友须永 这一条线索 导致的和他亲戚家族的接触以及那场侦探情节 无非通过敬太郎的眼 勾勒出了这些精彩的人物 实则的陷入家庭羁绊新旧世界和爱情以及自身挣扎的主人公须永市藏也好 神秘怪癖自称高级游民的舅舅松本也好 泼辣有个性的千代子也好...意外这次的青春群像并没有如《虞美人草》里那种这边或那边小伙伴的区分 可见夏目漱石早已经过了和世人划分阵营的 喜恶分明的年龄了 反倒是继续深入的把主角须永内源性的痛苦与挣扎进行了反复的剖析 多角度的阐述 而须永看似潇洒淡泊的富二代人设 本身的背后是对自身的不自信和害怕逃避 他把自己也定义为毫无果敢可言的胆小怕事之人 不容于世 也无法与人竞争

可他关起门来对自身的思索又可谓是自恋的 那诗人与哲学家之对比 他更倾向于自身为哲学家 恐怕诗人的潇洒和自由 一直在被精神禁锢中的市藏 恐怕是最后只身出离 离开东京 跑到关西 京都 大阪 明石 淡路 才有了解脱 因为他看到的不在是自己 他和千代子的逆缘更是 恐怕不了了之的交代更适合于这部作品 他们如若成不了婚 也是情理之中 而如若成婚 也难免磕绊 在这部的爱情故事里 或许女主角的色彩多少被市藏的强烈的自我而掩盖了 追根究底 爱情 变成了市藏一个人的事 真是个不素直又扭捏又骨子里傲慢着的怪癖青年啊

庆幸这个故事不那么悲伤 毕竟比起《心》《门》《后来的事》那种压抑或者无奈的岁月静好 我更喜欢有点血气的故事

《春分之后》读后感(四):"轻薄",对我们有些人来说真的是一种求之不得的解药!

没有任何社会阅历,充满好奇心又有点耿直的敬太郎,像堂吉诃德一样充满幻想地想要探索紧张刺激的社会,做出了各种思索和冒险后,才发现原来他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名记述者哈哈哈。全书前三分之二都是敬太郎作为外围人士的各种无关痛痒的探索,看的人晕晕乎乎的,直到230页须永的自白开始,故事才突然一下极速进入剧情,并且一路越飙越快一直就飚到了结局。 后三分之一让本书变成了一个青涩而善于思考的少年,尝试用理性去分析爱情,却发现越分析越迷茫的故事。其实这和我20岁之前的状态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爱情和女孩子,又怎么是能用逻辑去分析的呢!虽然我也是快30岁了才逐渐明白这些道理。一路上也不知道错过了多少。现在想想会觉得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只需要跳出逻辑的局限重新靠经验获取游戏规则就行。也就是作者说的"轻薄"二字。这两个字,简直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切身体会,年轻的时候,就是即羡慕又嫉妒那些会来事儿,吃得开,"轻薄"的男生们啊!像我们这样学术强悍严谨的人,像我们这样情商低不懂得谈情说爱拿捏不准女生心理又爱逻辑分析的人,其实何尝看不到,那些"轻薄"的人,其实都是在不断获取和积累经验而已。"轻薄",好像是贬义词,其实只不过是我们把男女之事过分理想化了的挡箭牌而已。没有过"轻薄",何来的善解人意。可是我们这样的人,偏偏最难学会"轻薄"。不喜欢去竞争,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还好最后总算也是活过来了。

不过书里少年那纠结的分析确实很畅快,能把心路历程写清楚的不愧是大师。 书中大量代入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思考,一百年前虽然时代聚变,但直到今天,人们所面临和思索的,也依然是同样的问题。

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花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写那些不痛不痒的社会探索,也许这部分正是所谓的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思考而我未尝体会过的部分?总之还好是坚持看完了,夏目漱石关于内心世界一贯的探讨我还是受用的。

《春分之后》读后感(五):"轻薄",对我们有些人来说真的是一种求之不得的解药!

没有任何社会阅历,充满好奇心又有点耿直的敬太郎,像堂吉诃德一样充满幻想地想要探索紧张刺激的社会,做出了各种思索和冒险后,才发现原来他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名记述者哈哈哈。全书前三分之二都是敬太郎作为外围人士的各种无关痛痒的探索,看的人晕晕乎乎的,直到230页须永的自白开始,故事才突然一下极速进入剧情,并且一路越飙越快一直就飚到了结局。 后三分之一让本书变成了一个青涩而善于思考的少年,尝试用理性去分析爱情,却发现越分析越迷茫的故事。其实这和我20岁之前的状态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爱情和女孩子,又怎么是能用逻辑去分析的呢!虽然我也是快30岁了才逐渐明白这些道理。一路上也不知道错过了多少。现在想想会觉得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只需要跳出逻辑的局限重新靠经验获取游戏规则就行。也就是作者说的"轻薄"二字。这两个字,简直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切身体会,年轻的时候,就是即羡慕又嫉妒那些会来事儿,吃得开,"轻薄"的男生们啊!像我们这样学术强悍严谨的人,像我们这样情商低不懂得谈情说爱拿捏不准女生心理又爱逻辑分析的人,其实何尝看不到,那些"轻薄"的人,其实都是在不断获取和积累经验而已。"轻薄",好像是贬义词,其实只不过是我们把男女之事过分理想化了的挡箭牌而已。没有过"轻薄",何来的善解人意。可是我们这样的人,偏偏最难学会"轻薄"。不喜欢去竞争,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还好最后总算也是活过来了。

不过书里少年那纠结的分析确实很畅快,能把心路历程写清楚的不愧是大师。 书中大量代入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思考,一百年前虽然时代聚变,但直到今天,人们所面临和思索的,也依然是同样的问题。

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花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写那些不痛不痒的社会探索,也许这部分正是所谓的对明治维新时期的思考而我未尝体会过的部分?总之还好是坚持看完了,夏目漱石关于内心世界一贯的探讨我还是受用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