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裸体》的读后感大全

《裸体》的读后感大全

《裸体》是一本由(意) 吉奥乔·阿甘本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裸体》读后感(一):读阿甘本《裸体》

阿甘本的这本书没有想象的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点和洞察,但仅此而已。

p158 我们可以把这一态度界定为美的虚无主义,这在很多漂亮女性那里很常见,它把自身的美缩减为纯粹的外观,并用一种疏远的、略带伤感的方式来展现它,同时坚决反对这一观念,即美可以意指自身以外的事物。但正是这一自身幻象的缺失--这一美力图达到的毫无遮掩的裸体--成了致命诱惑。美的这一去魅,这一特殊的虚无主义,在人体模特或时装模特那里走向了极端,她们最先学到的东西就是从脸上抹去任何表情。这样,他们的脸就只具有纯粹的展示价值,并因此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诱惑力。

《裸体》读后感(二):对权利机制的分析

阿甘本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曾在维罗纳大学、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著有《裸体》、《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例外状态》、《语言的圣礼》等。研究领域快跨越多个学科,涉及哲学、政治、文学等。

本书由十篇文章构成,书名取自第七篇——裸体。这十篇文章看似没有关联,“但都表达了阿甘本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即对当代权力和权利机制的分析”。

在考察关于边界和各种对立机制的问题时,阿甘本采用了考古学式的回到这些对立源头中去,在《裸体》中,这令人想到裸体神像,想到《圣经》中的记载,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赤身裸体的,于是两人的心眼打开了,他们看出自己赤身裸体。因此关于善恶的知识的唯一内容只是裸体。接着阿甘本引用问题,那么这一最初的对象和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裸体,究竟是什么呢?

阿甘本还结合了萨德主义来谈论这一问题,萨德主义中的施虐者力图要机械性地抓住“肉体的显现”,但是施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的是毫无生气肉体。在权利的行使过程中,实施者并没有因此满足自己的意图。拥有权利的实施者在控制受虐者的同时,他本为所欲为的自由因受到了置换,这种自由便在行使权力(施虐)的刹那瓦解了。这上面引用了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的内容:施虐者越是热衷于把他人当做工具来对待,这自由就越是逃离他。

这种方法的使用在《无人格的身份》也看得出:在古罗马,每个人都是通过名字来界定的,名字表达了他的宗教和谱系;但这一谱系反过来又是通过贵族家庭存放在正厅中的祖先的蜡质面具得以界定的。可见追溯到了原始家族。

引用本文的序言来说:在阿甘本看来,这就是福柯所说的,“对过去的历史研究不过是他对当下理论探究投下的影子”,也是本雅明所说的,“过去的意识只有在其历史的确定时刻才是可以理解的”。阿甘本看到的是当代问题的源头和转折点。但他的目标不是单纯地为了找到这些对立的原始状态,而是掌握产生这些对立机制,并使它的效用解体。

《裸体》读后感(三):论阿甘本:光

每一个人都必然穿越黑暗和光,光是人存在模糊的装饰,留在记忆中发酵的是黑暗。黑暗并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负面风景,黑暗是对光的呼唤,时刻期待光的莅临。而存在的光,并不是与黑暗相对的光,是作为背景存在的亮,所以才成为模糊的装饰。

人,在永生追溯光而经历黑暗。光晕在诱惑我们,等待中,没有如期而至。犹如爱,纯粹的爱恋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无法抵达的爱才是爱,真正的爱恋是缺失状态的描述,任何插入都无法碰触到纯粹的爱恋,这种爱恋是与黑暗相对的光晕。

我们在光晕恍惚中看到了爱。阿甘本说,正如昔日的爱人忽然闪现在我们脑海中,但提前是她并没有真正出现,而是变成某个形象,因此,从最终的每个细节来说,创造就和非存在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是阿甘本对生命中具有悲剧色彩的描述,我们不能凝视光,正如不能凝视爱。我们以为会在光的照耀下生活,在爱的沐浴中欢快释放身体的能量。光和爱一起现身,是人类不会破灭的神话。

长河很短,落日不圆。我和古代动人的色情制造一样,迷恋篱笆。纯粹的爱恋正在莅临,我却在颤栗中不知所措,这是光和爱是神话,我在世俗中无法品尝爱和光的极乐,篱笆是充分的理由,让我选择某种退回。

宇宙的肢体在大地上无限扩张,从来不顾及人类的忧伤;权力的手指无限延伸,从不思考人类喉管的结构;篱笆的长度无限阻隔,从不温暖爱恋中无限的意淫。哭泣的天使,没有按计划来拯救。

所以,黑暗如诗如画。阿甘本认为,黑夜不是否定性概念,光的缺席,或某种非视觉的东西,而是“制性细胞”活动的结果,是我们视网膜的产物。同时代的人就是感知时代之黑暗的人。

同时代的人就是感知时代之黑暗的人。他说,同时代人是紧紧凝视自己时代的人,以便感知时代的黑暗而不是其光芒的人,所有的时代都是暗淡的。同时代人就是那些如何观察这种暗淡的人。

诗人和哲学家是时代最早发现黑暗的人,由于光的延迟和非存在性,黑暗是时代最为特征化的风景,但是,感知时代黑暗,观察暗淡,发现自己的时代,恰恰是犯罪。不允许黑暗存在,黑暗就是以存在方式存在,光在神话中没有照耀大地。人,在痛苦的折磨中寄托于宇宙的急速变异,发现时代,就是发现大地的魔咒。这种矛盾方式导致了光的再次延迟。阿甘本说,在一个无限扩张的宇宙中,最远的星系以巨大速度远离我们,因此,它们发出的光也就永远无法抵达地球。我们感知天空的黑暗,因为发光的星系以超光速离我们而去。

全面禁止同时代人感知时代,全面禁止感知黑暗。光正在远离我们,无法抵达的光只有遥远的晕层,散发诱人光芒,不断有人裂骨姿态发现时代。同时,大地上的生灵,缺失时代感的骷髅姿态奔波。

我们以为有爱恋可以安放无处寄托的心灵,赴约,准时地错过时代的约会。光和爱恋,生动的影像在远方。我站在模糊的界限之外,不断地召唤神话中的光和爱恋。

《裸体》读后感(四):阿甘本的哲学、政治视角

读《裸体》

作者:姽婳小术

首先,我得申明一下,我是无神论者。

所以在看这本书之后,我对于里面的一些阿甘本提出的观点所引证的内容,我是不太熟知的。这样给我读这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吉奥乔•阿甘本,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曾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维罗纳大学、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影响深远,在国际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著述颇丰,包括《裸体》《渎神》《什么是装置》《论友爱》《教会与王国》《例外状态》《语言的圣礼》等涉及哲学、政治、文学和艺术的著作。

值得说一下的是这本书的序言。用了整整40个页面来阐述阿甘本的思想起源以及发展形式。比如阿甘本喜欢的考古式解读,这种解读就是深度的去探索,回归到历史的源头,通过这种方式去找出事物过去,从而进一步引证。书中列举了卡夫卡的《城堡》以及有名的“在法的大门口”这一寓言。序言的详细解读阿甘本思想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除去序言,本书一共十篇文章。除去第五篇和第十篇其他八篇文章占据的版面也颇厚。也许有人会认为十篇文章两小时就读完了,但是我想告诉你,我读了两周,目前还在读第七篇。第七篇在我的阅读范畴里,是着重阅读的,不仅仅是因为书名取自这篇,更因为第七篇所占篇幅最大,读的时候需要查阅更多资料。

来说一下第七篇吧。“裸体”单单这两个字,很多人可能就会联想起很多东西。比如裸露的身体,比如西方的神话油画等等。阿甘本通过柏林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一场裸体表演,进而去解读“裸体”所赋予的哲学理论——虚无之地。那些可能发生和本应发生的事没有发生。

又从这个事件引出《圣经•创世纪》,即亚当与夏娃。当亚当和夏娃没有偷吃禁果前,他们是赤裸的,且并不觉得赤裸是有什么不对的,这个时候的亚当与夏娃是没有“赤裸”概念的。当他们偷吃禁果后,第一次意识到赤裸,“于是两人的心眼打开了,他们看出自己赤身裸体”。此时此刻,“赤裸”这个词才真正意义上被赋予了色彩。我们不难看出阿甘本这里的引证即采用的考古式追溯到源头,从源头开始分析并让读者更好的解读。

我上面说过,我是一个无神论者,至今我也未去研究过《圣经》等带着宗教色彩的书籍,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点吃力。第七篇我还在读,里面大多引证于《圣经》,我记得前一段时间看的关于阿甘本的采访:“‘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这简直是对资本主义是一种宗教的说法的最好佐证。‘拯救’是一个宗教概念,‘不惜一切代价’又意味着什么?难道包括牺牲人生命的代价?只有在宗教的立场上(或者更正确地说,是伪宗教的立场)才能说出如此荒谬和非人道的话。”上诉阿甘本的话,是对经济和宗教的看法。他善于把事物放进神学,通过引证一系列的神学理论从而去解读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甘本的思想源于他对宗教的信仰,并将宗教与政治、文学和艺术相结合。

尼采说:大多数思想家写得拙劣,因为他们不仅要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要传达思考的过程。

《裸体》读后感(五):论阿甘本:复活

复活这个词,在汉语语境里是很陌生的。对于深处于神学的迷雾中思考的阿甘本而言,复活是其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纯粹基督教的 复活有所不同,阿甘本的复活有拟像的含义。他在思考复活之后的身份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玄妙的深渊。把阿甘本的复活和日常生活进行对 接,就会发现其复活和中国现实中某种图景具有同质性。阿甘本说,肉体生命的伦理和政治地位(复活的身体在数值和实体上跟尘世生活中 的肉体是一样的)。

我所理解的阿甘本复活,事实上是关于死亡崇拜的,这是第一层含义。记得在家乡,每个家庭的香火案上都有逝去先辈的遗像,这些静默不 语的死亡者,不管生前穷困潦倒或者不被重视,一旦他们死亡之后,他们的身份地位就会发生逆转,遗像会被后辈们崇拜。阿甘本说,荣耀 的身体是明示的身体,它只具有展示性功能,而不具有实际功能。在这意义上,荣耀是与无功用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引用了那不勒斯人 渔民奇怪的现象,只有当某个机器坏了时候,它才对那不勒斯人有用。这就是阿甘本复活的第二层含义,有用的东西是不会发生崇拜的,无 用的东西可能具有崇拜的价值。死亡是彻底无用的,所以具备崇拜的条件。当遗像演绎复活,死亡者获得一个死亡者身份。

阿甘本的复活和东方佛教思想有共同之处,尤其和道家思想通,庄子认为人没有绝对的死亡,生死是生命的转换。佛教即以生死为此岸, 涅槃为彼岸。彼岸是复活,当一个人在彼岸有了被记忆的信息,那么,在彼岸者就是被崇拜的对象。死亡是崇拜的必要条件。我所理解阿甘 本的复活,已经超越了基督教的复活含义。

阿甘本是从荣耀的世俗角度来考察复活现实意义,复活之后的身份这个世俗问题让复活具有现实性。这个时候,可以分析阿甘本复活的第 三层含义:复活之后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他说,身体是作为一个整体复活的,带着尘世生活时的所有器官。因此,复活之人将根据他们的 性别永远拥有阴茎和阴道,并且都有肠胃。复活是完美的复活,不带有任何本性上的缺失,包括女性,是男性生殖器的缺失, 一旦复活,有可能恢复男性器官。事实上,我们崇拜每一个死亡的遗像,是没有性别器官的。复活之后的拟像是无性化的。彼岸、复活、来 生是完美的,个体复活后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缺胳膊少腿的,肠胃功能不健全的,通过复活程序,全部恢复正常。复活之后,不但是无性 别化,同时完美化。复活后的荣耀身体,只有展示性功能,不具有实际功能,对无用性的无限展示,通过这种复活方式,转换到对上帝的崇拜中,也就是说,复活是巫术的技术,通过复活,拟像的肉身有新的公共用途。从古至今,崇拜无所不在,我们所崇拜都是无用的拟像,巫术即政治,通过复活,获取权力生产的机制。崇拜生产仪式,就是在生产臣服的程序。

阿甘本认为,复活后的荣耀身体和尘世的身体之间具有同一性,这是阿甘本的漏洞。复活后身份得到了界定,但和原始身体是异质性的。既然复活的拟像是无性化、完美化,器官且没有任何实际的功能,绝不存在同质性。当我们跪拜于香案上的遗像时,我们是否知道,是幽灵在统治一切。巫术的生产程序具有同质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