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灵的激情》读后感精选

《心灵的激情》读后感精选

《心灵的激情》是一本由欧文·斯通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08.00,页数:86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灵的激情》读后感(一):弗洛伊德的工作和爱情

弗洛伊德,大名鼎鼎,全球皆知。他的精神分析法,他的潜意识理论,他的梦的解析,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意识结构,开辟了人类认识的新大陆,让人更深层次地从心理上认识自我;并且,此后,多的数不清的小说、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样式,拿来弗洛伊德,大展神威,造就形式各异的精彩。

有人说,享受鸡蛋就好了,不需要知道它来自哪只鸡。我们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在生活的众多方面,我们都清楚那些有助于我们的东西,来自弗洛伊德,他便是那只鸡。不过,对于这是只有深度的鸡,是改变了文化、改变了世界的鸡,我们有兴趣了解,并且有着非常大的兴趣。了解他,有助于了解他的理论。因为有时候,一个人的生平和他的成就密不可分。而《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就给我们揭开了弗洛伊德这只名动全球的鸡的大半生。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弗洛伊德的爱情,弗洛伊德的事业,弗洛伊德的朋友,弗洛伊德的家庭,弗洛伊德的爱恨和追求。这是一个立体的弗洛伊德,一个生活在上世纪的医生的弗洛伊德,一个不断在心理领域不懈前进的弗洛伊德。在书中,作者尽力以平视的角度,来描写弗洛伊德。面对爱情,弗洛伊德有暗喜,有迟疑,有暧昧,面对家庭,他要拼命工作,来回奔波;面对事业,他拼搏前行,独立承受压力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弗洛伊德身后享得大名,万人称颂,但在他成名之初,在摸索前进的路上,总有质疑,总有挫折,总有世俗的风霜刀剑;好在他坚持了下来,终于名垂后世,得到广大程度的承认。

在写作手法上,这本弗洛伊德传用了小说的笔法,不吝言辞,人物形象及环境都作细致的描绘,弗洛伊德的相关理念以及他人生中相遇的人物,也都多着笔墨,使人信服又有情节的吸引及人物的多维度。阅读之后,宛似看过一部人物的传记电影。这或者跟本书作者欧文·斯通原先曾常写作剧本,有着不小的关系。

《心灵的激情》读后感(二):真则不丑,假则不美

在所有读过的传记文学中,欧文·斯通的作品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当年读《渴望生活》,热情似火的梵高、绚丽的向日葵、的浩瀚星空,至今尚在记忆中时时呈现。

后来,知道斯通尚有《心灵的激情--佛洛依德传》、《马背上的水手--杰克·伦敦传》,不过却一直无缘拜读。虽然《马背上的水手》多次再版,确很多次网购《马背上的水手》而不得;《心灵的激情》似乎在中国文联社1986年出版后一直未见再版,更是难以求索了。

按《译后记》,姚锦清先生在参与翻译《心灵的激情》并审校1986年中国文联版之后不久,出国定居。本次应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之约请,于2013--2014年费时1年多,对原书进行修订与重译,才有了今日这套16开本、867页,898千字的新版。

在精神分析法出现之前,作为维也纳派,佛洛依德追随老师们,相信所有的神经疾病都是器质性的,是脑部病变引起的。所以,医生所能做的工作就是等待病人死亡之后解刨脑部,检查病变。

经过在巴黎追随夏科医生学习,在作为开业医生期间,佛洛依德渐渐摆脱了传统的观念,学习电击疗法、催眠术的应用,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精神分析学派。

然而,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甘苦,真的不是我们凡人能够想象的。

面对各种指责及对个人的污蔑,佛洛依德坚信“真则不丑,假则不美”,不断开拓精神分析法的疆域;面对内部的不断分化,佛洛依德以宽容、以有利于精神分析法的推广为原则,最终使得精神分析法得到确认,为人们打开心灵的黑穴。

也许这种坚持以医学的方式解释精神分析法,正是精神分析法得以进入科学领域的前提。

不能不佩服斯通的学识之富,在这本以佛洛依德生活为点缀,以佛洛依德思想为主干的传记体小说中,斯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作出清晰的描述,使我们在未阅读佛洛依德著作的情况下,得以对精神分析学说作出较为全面的了解。

《心灵的激情》读后感(三):佛洛依德和精神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华盛顿的时候,我的好朋友Patrick每周二晚上下班后都会参加一个小组的讨论课。这门课叫做“Anthroposophy”——人类哲学。他曾经跟我说过,这门“人类哲学”的学科,本质上说就是人类应该有更高的智慧,而现在人类是堕落的,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这种更好的智慧。

我完全不相信这一点。但是看Patrick这么认真的去上课,又会在想,这门“人类哲学”真的是门科学吗?

读佛洛依德的传记《心灵的激情》,可以看得出,佛洛依德为精神分析这一门学科此做出的努力。看佛洛依德和他的朋友们每周三聚会,去咖啡馆探讨,最后在欧洲一起为了创建精神分析协会,觉得特别美好。

读过一篇报道,说信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就如同信仰一门宗教。但是在我看来,“精神分析”可能仅仅是一种访谈技巧。从这本传记中了解,它并不是一门脑科学,而是通过精神分析的实施者对患者的谈话,来治愈患者。越读我就越怀疑精神分析的科学性,因为,成功治愈患者的精神问题,和精神分析的实施者的阅历、方法,以及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读到最后一章第十节,有一段证实了我的观点。

“他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见了一次面。……两个人都对对方怀有戒心,各自坐在房间的一边,相向而谈,每个人都讲自己的那一套理论,爱因斯坦讲数学,西格蒙德讲精神分析。双方都听不懂对方讲的是什么,但一个主要的区别在于:佛洛依德相信爱因斯坦的科学发现是不容置疑的真理,而爱因斯坦则坦率地对无意识心理表示怀疑,他不敢相信精神分析真的能探查到内心深处,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增进人类的知识。”

但是,佛洛依德建立了一套从性起源的论述和方法论。他对此所做的努力,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开始读佛洛依德传记《心灵的激情》,第一是因为读了作者欧文斯通(Irving Stone)写的梵高传记,觉得太好看了,第二呢,则是本身想了解一下心理学,想了解一下这位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果然没有失望。对于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入门好书,其中很多故事都可以当做病例来看,而佛洛依德和他的伙伴们对他们的治疗手法,也可以算作浅浅入门了。

《心灵的激情》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大师的养成

看看改变现代人思想的三个犹太人之一的成长路线。原来大师这么可爱过啊。突然想起爱因斯坦吐舌头笑脸的那个图了。

可以说西格蒙德年轻时是个典型的学究式逗比。小小的个子,大大的理想。刚开篇泡美眉就说起发表的各种研究论文,一天才博士啊。也通过玛莎的口说出了西格蒙德最初的梦想“我明白了,你是想通过在实验室的研究来消灭目前存在的其他疾病。”

西格蒙德的切入点就是与严格意义上的医生不一样,只适合研究不适合救死扶伤人文关怀。可他的研究成果却影响了整个现代心理学。不得不崇拜啊。

和其他心理学家一样。西格蒙德也一路受挫,波折不断。但他一直没放弃精神病学的研究。而且很明显他是个高智商的家伙,还很懂的审时度势。退而求其次,不能直接做研究,先去做医生,养家糊口后再考虑未来。穷人家想实现理想就是比较艰难,但取得的成就也往往比较大。当下只知道喊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的孩子们。有没有想过变通的路?天上掉馅饼的事也许会有,但是能接得住还是被砸个趔趄就两说了。还是学学弗洛伊德什么环境下该做什么事。没解决温饱就大谈精神愉悦是没好果子吃的。

咱在大学时代也是各种痴迷心理学, 还选修了个性心理学的课,就记得好多心理学大家是犹太人了,有智慧的民族啊!荣格,阿德勒,马斯洛,弗洛姆,罗杰斯啥的看了一堆。 不过看多了心理学的书,各种理论一通灌输,后遗症就是觉得心理没点儿病好像都不正常了似的。在自己变神经前打住了对心理学的狂热,冷静啊。期间唯独是没敢读的是《梦的解析》,总觉得弗洛伊德太高大上。奉劝没有点定力和志向成为心里咨询师的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没人引导的情况下慎读相关书籍,容易走火入魔。

题外话,人物传记还是多读读的好,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什么样的人,大师多是很有故事的人。知道一本书背后的故事才更理解书中的理论。想起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为啥他对自卑这么敏感这么深入研究?其实源于他幼年的自卑感受。而西格蒙德能创立精神分析学,也与他的医学研究背景分不开。

最后说说作者是很会写人物传记的,整本书很有即视感,文笔细腻,800来页的上下册读着也很轻松。很想去把书柜里那本《梦的解析》薅出来啃了。

《心灵的激情》读后感(五):一切从追求爱情开始——评《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

读欧文·斯通的《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时,我常常忘记自己看的是一本传记。而是一本主角是“西格蒙德”的小说。书里从西格蒙德与玛莎的约会开始,“他们顺着羊肠小道起劲地向山上走去,修长年轻得身影有节奏地上下颠动着。”像是一场美好的剧目拉开了序幕。

欧文·斯通从弗洛伊德与玛莎的相遇相恋开始叙述,也许是从遇见玛莎开始,弗洛伊德的人生际遇被推向了另外的一个方向。在遇见玛莎之前,弗洛伊德是个不想行医、只想在实验室做实验研究的医学博士。虽然他是著名的生理学家布吕克的学生、在布吕克的研究所工作,但他从不喜欢行医。而遇见玛莎、想要与玛莎结婚的动力,迫使弗洛伊德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进而选择了到综合医院学习行医,只为了学习好医术,以后开私人医馆赚钱。世间往往如此,一切伟大,都始于平凡。

从进入综合医院做实习医生,机缘巧合成为助理医生,弗洛伊德先后在外科、内科、皮肤科等部门工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人。最让弗洛伊德感受深刻并且深受影响的,要数那些“精神上受苦的人”,他意识到不能因为这些病人影响到自己的个人感情,却因治疗他们素手无策而感到灰心丧气。我相信,这样的经历,对弗洛伊德往后的从事精神分析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一个伟人的诞生,从来不是没有缘由的。弗洛伊德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从小接受父亲与犹太民族传统教育,青少年学习生理学、医学知识,甚至在维也纳这个在世界历史中充满特殊意义的城市成长,遇见一生挚爱“玛莎”。这样方方面面的条件都是成就弗洛伊德的要素,而我认为,成就弗洛伊德的伟大,在于他的性格。书中讲到,弗洛伊德以自己为实验,尝试服用“可卡因”,研究“可卡因”的效用;在父亲死后,开始了对自我的分析,将自己做的梦逐一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为之坚持了两年,后来写出了《梦的解析》著名理论。正是由于弗洛伊德有这么一种善于思考、去深究、勇于坚持的性格,才让他敢于在“心理学”这片无人的荒野前行,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并不断前行,即使途中与曾经的伙伴分道扬镳,被迫害,依旧坚持自己的研究,最终在心理学的领域开辟出属于弗洛伊德的道路,取得了不朽的成就。

整整两本书读下来,断断续续用了一周多的时间,在近90万字的故事里,经历了弗洛伊德的一生。不得不说,我很喜欢欧文·斯通的叙述方式,一切从追求爱情开始,而弗洛伊德与玛莎的这条线索也贯穿整本书。这样的方式,将弗洛伊德这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这样一位仿佛离我们很遥远的伟人,一下子和我们拉近了,也给予了这本传记一个美好的底色。

——bushii记于2015年6月22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