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男人书读后感1000字

中国男人书读后感1000字

《中国男人书》是一本由新周刊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男人书》读后感(一):做真正的男人

周围很多的父母把孩子尤其是女孩送到各类培训班了,我也在这股狂热的育儿队伍中坚守着,儿子最近很喜欢和小女生玩,但一些小女生很娇气,动不动就哭,哭了以后还让家长找,非让男孩让着女孩,赔礼道歉。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女孩基本都是处于强势地位的,男孩往往在“男孩样”的标签下生活着。看一下周围的男孩大部分还是挺男孩的,为什么长大之后就不“男人”了呢,中国男人到底怎么了?

翻开《中国男人书》看到的文章都挺“新颖”甚至震撼的,开篇就是《丑陋的中国男人》,对中国男人进行了“体无完肤”地批判,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周围的男人这么丑,这种丑陋在商界丑男、学界丑男、娱乐圈丑男、境外中国丑男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方位,读完之后,我们会心生疑问,中国还有男人吗?所以作者进一步“抛砖引玉”,又写了一系列文章,《男人没了?》从中国男人是如何走向消失的到中国男人不完全肖像,一一道来,讲到男性杂志眼里的中国男人、中国男人不够man、中国男人有多“不是男人”、除了泉、钱,男人还省下什么?……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中国男人”。正当你对中国男人彻底失望之际,作者却笔锋一转,列举了“真男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男人的标杆和希望,虽然这些男人我几乎没关注过,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男性魅力,作者却用了“如何装一个男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相比于夜郎自大的某些人和事儿,作者真是够低调,让中国的男人不再先天的“自我良好”优势荡然无存。

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理想中的男人,最后一部分,《新周刊》把聚焦点落在了“理科男”身上,在列举了宋丹丹的前夫英达典型的文艺范十足,生活能力低下之余,还举例说明了实用型的理科男的种种好处。把理科男当作一种“生物”来戏谑研究也真是醉了。

《中国男人书》采纳了众多之观点,旨在更加客观公正地呈现中国男人的状态,有学者、研究者、作家、普通人……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消费”了男人。而作为读者,我最大的收获是,需要重新思考培养自己的儿子——中国未来的男人的方向问题,希望他能成为真男人。

《中国男人书》读后感(二):想了解中国的男人吗?《中国男人书》

想了解中国的男人吗?《中国男人书》

这是新周刊出版的系列读物之一,两本一套,一本叫《中国男人书》,一本叫《中国女人书》。就是汇集了近年来新周刊制作的关于男人的专题里的文章,新周刊是我最喜欢读的杂志之一,而且在这里不仅仅在读新闻,总是感觉新周刊经常会通过选定的专题,来制造新闻。很少看到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杂志。在获得新闻触手可及的今天,也许只有这样的杂志才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中国男人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最关心这个话题的是中国的女人。老实说这可是一个大课题,估计谁都很难说清楚,不过新周刊从来不较这个真,只是把关于男人的文章汇集到一起,让你看看,看看这些人都是怎么说男人的,所以给人的感觉,这本书就是以男人为专题的一期新周刊,就是一本关于中国男人的杂志,涉及了方方面面,杂七杂八,也许看到最后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你却在心里对中国各种各样的男人有了一个模糊的大致的印象。这就是这本书的作用吧。

本书一共有四大主题,分别就是新周刊制作的四个关于男人的内容,一个是丑陋的中国男人,一个是男人没了?一个是如何装一个男人?一个是理科男。不知道为什么我最喜欢的偏偏是最后一个专题,理科男,也许是因为我本来是一个理科男,后来转身投靠了文艺了吧。所以特别理解理科男,也特别欣赏对理科男的嘲讽,毕竟我已经告别了理科男的岁月了。

书里面提到的男人实在是太多了,从民国著名的大学者,到娱乐圈里的丑男,从商界到学界,从文科到理科,从极品男到装男人,还有渣男,暖男,普通男,凤凰男,还有王老五,有从鲁迅到白居易,从乔布斯到爱因斯坦,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看得眼花缭乱。

男人这个话题就是这么复杂,就是这么凌乱,好像是千头万绪,可是你只要抓住属于你的那条线,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中国男。没错虽然这本书的作者多数都是男人,但是读这本书的,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女人。

《中国男人书》读后感(三):怎样才算丑男人

文/友竹

一点也不觉得讨论“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有意义,因为压根儿没觉得他们有传说中的那么丑。某些不停宣扬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论调也相当让人心烦,当年凤姐那么嚣张都没把广大中国男人批得一无是处,现在的文里为何一再说起中国丑男?真是各种搞不懂。尽管书里的某些观点不能苟同,《中国男人书》让人不由自主去观察和思考一些跟男人相关的问题倒是事实。

前天乘公交车,注意到很多年轻男子手提公文包夹在人流里一起挤公交,也许不是地处一线大城市的缘故,发现大伙都很文明有礼,不但没见到跟人抢座的现象,还有衣装整齐、边吃早点边给老人让座的眼镜男。车厢里自始至终没见到传说中头发油腻、衣装奇特的丑男,而只是见到那么一群规规矩矩赶着去上班的普通男人。

不知道现在的人(特别是某些女人)为何对男人的外表要求越来越高,哦,不仅仅是外表,还有内心修养、道德品质之类。也许正像很多人分析的那样,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眼光自然也跟着挑剔起来了,于是乎,男人也成了她们眼里被严格审视的对象,甚至简直视男人如商品一般呢。

仿佛长得好又会打扮、人品好又懂生活情趣且能多赚钱的才是优质品,其余都是次等品。其实我最想说的是,从前女人一直被男人当消费品对待的态度惹怒了女人,如今翻身的女人更不该把男人当消费品看待。都是人嘛,大家要互相尊重才是,何必互相贬低、嘶骂呢!那样谁都不能愉快地生活不是吗?

个人觉得不断要求别人完美是一种危险的论调,正如前几年网上流行给女人的脸打分一样。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贴标签本就很不应该,舆论还在推波助澜地鼓动大家一起参与进来,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好了。既然说思想和价值观才是男人的肌肉,咱就要先搞清什么才是男人该有的思想和价值观。那些家国天下的宏大论调也就不说了,至少一个男人要对自己的家庭负起责任吧。

不能想象一个月薪微薄、老婆独自带着还在哺乳期的孩子住在出租屋里的男人是如何下定决心拿出一笔钱为自己办张健身年卡、每个周末去跟着女神教练锻炼肌肉的;也不能想象一个老婆久婚不育终于成功生子的事业型男,是如何狠心抛弃未出满月的母子就跟小三甜蜜同居的。但现实残酷地告诉我,这些不用想象,它们就那么发生在了朋友的身上。

始终觉得,丑男不是长得磕碜、打扮寒碜、钱包干瘪的人,而是那帮没有责任感、还硬为自己的追求享受找借口的坏家伙。我从不认为那些蹲在地上吃快餐、满身油污的修理工脏或者丑,人家省吃俭用地都是为了家人;也从不认为大腹便便、手推婴儿车还拎着蔬菜水果的胖爸爸们不修边幅、不注意身材,因为我们至少看到了他对妻儿的关爱。

为什么总是从图片中男人的衣着长相来判断美丑呢?图片——图骗啊,大家可别再执迷不悟了。那些以貌取人的男女们,也都歇歇吧。

《中国男人书》读后感(四):别拿矛盾的价值观骂中国男人行吗?

阅读新周刊出品的这本《中国男人书》带来的是一种十分不舒服的阅读体验。不舒服并不是因为它骂中国男人骂得对,而是它没骂到点子上,不光骂不到点子上,还以根本冲突的两种价值观来苛求中国男人,简直是逆天神逻辑。

此话怎讲?因为这本以批判中国男人为目的的文集在整体价值观上是互相打架的。一方面骂中国男人很丑,不光外表丑,心灵也丑。外表丑是因为不健身、不运动、审美力低,还自以为很有品位;心灵丑是因为一副大男子主义,不懂尊重女性。——这是一种女性主义的逻辑。

然而马上,一到59页,又摆出一副男权主义的逻辑来要求中国男人。一上来就说“男人不只是一种性别,男人更加是一种社会角色。男人应该是主流价值观的承载者,是社会道义的担当者,是家庭的基石……男性还在,男人的精气神没了。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志,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他的责任感与正义感,大幅度让位于随波逐流,不亦乐乎地争名逐利……”。我没见过这么精神分裂的一本书,当然它出自不同的作者、编者。这些作者编者之中就有很多人是大男子主义者而不自知,正如写下这段话的人。如果没有深厚的学理依据,不能调和女权主义和男权主义对于男人不同的要求,那就不要信口开河地再来攻击中国男人了。百年前的国民性批判,如今变成国民男性批判,仍然摆脱不了后殖民主义的一种赶英超美的调调,仍然是民族自卑、民族精神自残的写照。

话说,根据女权主义的逻辑,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要重新定义男女的角色。你让男人都去修齐治平了,女人退回到家庭中,这你还好意思再要求男人用自己的肉体取悦女性?你还好意思说中国男人尊重女性?你连让女性参与公共事务,具有波伏娃所说的“外在性”的身份都不给,就别再唧唧歪歪批中国男人了。尤其还用了一些毫无专业素养的人写的文章,更让人读起来一肚子气。比如加藤嘉一开地图炮式的抹黑中国男人,仿佛他们日本男人就很牛叉式的,中国男人的阳痿率可比他们小日本低得多。

这么价值观混乱的一本书,让我不得不思考,现在中国媒体都在干些什么?真的以为自己能文以载道、文以担纲吗?还是说仅仅为了找个噱头,好吸引读者的眼光?依我看,就是为了后者,否则编者哪怕稍微用点心,稍微统一一下价值观,也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

中国男人多么辛苦,又要买房供车,还要回家哄老婆孩子,哪有时间、精力和心思健身、阅读呢?而且所谓对中国男人的批判,其实子弹都打在了中下层男人身上。你看看那些金融街和陆家嘴的金融精英,收入高了以后当然有时间锻炼身体、穿高档衣服、然后潇洒地为女士开车、点烟和鞍前马后了。

比起《中国女人书》中一味地赞扬中国女人,《中国男人书》缺乏最起码的真诚和尊重,这种荒谬和不负责任的做法,只能失去你们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最可笑的是,拿着美国人的政治正确来讨好女人、攻击男人,仿佛中国男人和中国女人的现状之间毫无因果关联似的。我告诉你们(如果有新周刊的工作人员能看到我说的话),中国的男人和中国的女人是互相选择的结果,男人差、丑、穷也是你们惯的,你们女人一味地要求男人在社会身份上要混出个模样,就不要指望他们还能拿着美国人的政治正确来要求自己了。

《中国男人书》读后感(五):光是各种标题,就够中国男人受得了。

对,光是各种标题,就够中国男人受得了。难怪身边诸多男性同志,对这本书的批判声那么强烈。先来看看四大板块的主题,第一部分:丑陋的中国男人。第二部分:男人没了?第三部分:如何装一个男人?第四部分:理科男。估计看到第二部分,按捺不住骂娘的已蠢蠢欲动起来,恶俗的一定在想,来呀让你看看爷到底是不是男人,有玻璃心的早就碎了一地,更脆弱的就会破罐子破摔,心想原来也不止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啊,心里也就平衡了。但我是女性,作为女性,我会想,中国男人真的这么不堪,这么无可救药吗?

开篇《丑陋的中国男人》将言论点引到了价值观的问题上,说:“今日公众热议的中国男人之丑,落点不该在外表——价值观丑,才是真丑;中国男人丑在不自知,陋在不知耻。”看来作者要表达的不是中国男人的样子长得丑,这也是,虽然中国男人的轮廓长得不如外国人明显,身材不如外国人高大威猛,可审美这件事吧,一千个观众,还真有一千多种看法。甲之以帅哥的,乙没准认为是标准的LOW货。那我们会想,以作者之所见,中国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出所料,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观点,“今日,中国男人应是谦谦君子,以思想和价值观为肌肉,以情怀和品格为魅力,成为与大国匹配的大国民。”

其实,这是本很好玩的书,一本带动传媒一起玩的书。传媒界通过四个多月认真的讨论,认为中国男人的丑已是定论,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弱,懒得洗头,能不刷牙就不刷牙,不经常换洗内裤,穿松松垮垮的短裤T恤。长相上,矮小、宽脸、扁鼻子,平均身高171.6厘米(补一刀,作为四川人,想着是不是我们四川男人拖了后腿)。责任感弱,生活情趣不够等等。更是细数了中国男人的十大丑:第一丑,嗜权骄纵;第二丑,不择手段为出名;第三丑,麻木不仁;第四丑,暴戾啃老;第五丑,以大男子主义为荣;第六丑,不陪孩子;第七丑,猥亵幼女;第八丑,醉生梦死;第九丑,没有公德;第十丑,不说谢谢,也不说对不起。十丑之论,强调了作者“人之丑不在相貌而在表情,相与心合”,“中国之丑最大的祸根是人治,人心的扭曲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丑恶”观点。这一总结,有多少男人敢站出来说自己一点也不丑啊?!

这除了是本好玩的书,更是一本敢直言的书。由古到今,从大人物到小有名气的,从大公司到小公司,从多年前故事到现在热点话题,无一不敢直言。“雷军刚刚在小米4的发布会上大讲情怀,转身小米就被台湾查出非法传输用户信息”;“罗永浩在上一篇微博中吐槽摩托罗拉手机做工粗糙,下一篇微博又炫耀锤子手机的工程师大多来自摩托罗拉,左右互搏打自己的脸”;“电影《小时代》火爆上映时,作家王安忆表示,她对中国年轻人如此热衷消费文化感到难以理解”;“比如沈从文,那时候能够成为‘吃到天鹅肉的老蛤蟆’,成功追到九如巷的张兆和,凭借的是一颗真心和一笔好情。但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一定是小概率的。人们首先会说他是乡下来的,然后没有学历,长得也不够高不够帅,职业还是个写小说的”;“娱乐圈正在上演‘监狱风云’!演职人员:张元、宁财神、黄海波、张默、李代沫、柯震东”;“中国男人的控制欲极强,一旦掌握了话语权,就由不得任何人说不。冯小刚反对一切反对他的‘孙子’,陈凯歌觉得全世界都不懂他。媒体怎么可以不站在姜文那一边呢?因为他不懂,像传媒记者这样‘受过教育又相对清贫的年轻人’怎能不为《太阳照常升起》叫好”……看得人怎一个爽字了得(好吧,陋习是不是出来了,喜欢当看客,虽然不冷漠)。对于中国男人之丑,好像每个人都有话说。

四个板块涉及了诸多内容,集百家之言,谈中国男人。但始终围绕核心观点,“思想和价值观才是男人的肌肉,情怀和品德才是男人的魅力。”发出呐喊,“男性还在,但,男人呢?”作为女性,我们在当看客的同时,是否也会有了更多的理解与认识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