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浪人情歌》读后感锦集

《浪人情歌》读后感锦集

《浪人情歌》是一本由【英】罗德·斯图尔特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人情歌》读后感(一):这家伙太会写故事了

嗓音好有特点,人长得帅。

关于头发他如是说:

我和女王有一个共同之处:在过去的45年里,我们的发型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呃,不知道你觉得这样的开头怎么样……

女王陛下的发型:当然是精心设计的。至于我的发型:看似蓬乱的一堆——我必须补充一句,也是精心设计的。你以为我的头发就自己长成那样?你错了,这里面是有花心血的。

在这个金色、尖尖的发型之前,我的头发是鼓起蓬松的。我们管它叫“蓬蓬头”——“当心我的蓬蓬头,伙计”或是“喂,别碰到我的蓬蓬头”。蓬蓬头是我刚告别披头族把自己洗干净之后的第一种发型。当我在巴黎沿街卖艺的时候,我看到这些法国人头顶的头发高耸,而前额头发垂下来。我觉得他们看起来很棒。于是我决定创造出自己的发型。诀窍就在于要倒梳头发和吹干。倒梳倒不是一个问题,吹干就很成问题,因为我父母家里没有吹风机。电视机,有——我们家在这方面很像样。吹风机,没有。在六十年代早期,吹风机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商品。如果你想把头发弄干,你就把头伸在火炉前,或者甚至(这一条不建议使用)把头靠近,有时候探进烤箱里,把它烘干。

《浪人情歌》读后感(二):这十年来最不同凡响、最诙谐的摇滚自传

“斯图尔特先生以有趣、自嘲,且相当谦逊的笔调讲述了摇滚歌星放荡不羁的精彩故事,让人不忍释卷。”——《纽约时报》

“这本自传精彩之处在于,它生动地再现了斯图尔特的幽默和自嘲特质。全书采用一种主人公深知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之一的欢乐笔触,深具感染力。”——《纽约每日新闻》

“在这本充满故事的回忆录里,斯图尔特解释了他如何在20世纪70年代生活放纵的明星圈里存活下来……那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习惯,前妻多得可以组成一支足球队。”——《滚石杂志》

“罗德在他50年的音乐生涯里,创作了一系列经久不衰的流行经典……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还承认自己到了67岁时,依然花很多时间精心打理他那头金发。我们就爱这样的他。”——《坦帕湾时报》

“毋庸置疑,罗德•斯图尔特有相当一些故事可讲……这个歌手在他的自传中用一种可爱、谦逊、自嘲、逗乐的语调娓娓道来……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布法罗新闻报》

“罗德的人生好像一场无休止的欢乐盛宴,充满了热门歌曲和火热的约会,期间还穿插着几辆时尚的意大利跑车和几幅名贵的前拉斐尔派油画。金发的人(更会玩),确实如此。”——《今日美国》

“这十年来最不同凡响、最诙谐的摇滚自传。”——《每日邮报》

“每一个想要成为摇滚巨星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疯狂的故事。” ——吉米•法隆(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浪人情歌》读后感(三):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摇滚歌星

文/飞熊

中国的摇滚歌星,或多或少都有些对家庭的叛逆。其实,西方的摇滚歌星也大抵如此。不过,如果我们去注意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家庭环境,这两种叛逆确实有很大区别。西方人评价中国人说,中国人是不会开玩笑的,太过认真的。我想会有太多的中国人站出来,反驳这种观点。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生活态度,多半都是过于认真和紧张的。紧张的父子关系、紧张的母女关系…….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有着更为严格和似乎很现实的期望,也只是期望——当他们为孩子设定了一个目标,却往往缺少帮他们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能力。

看这本《浪人情歌》时,我特别注意作者时不时地冒出的那些题外话。那些兴趣,很多受到了他父亲的影响。而作者:罗德•斯图尔特之所以能走上音乐的道路,也是受到了他父亲给他买的那些乐器礼物有关。但家庭的影响仅限于此,西方的父母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一生的旅程。另一方面,斯图尔特对于音乐也并没有像我们看到的励志社科作品中表现的那样,有某种所谓的执着。他,有点随波逐流,只是在不断地去面对生活。

作为一个歌手,罗德•斯图尔特有着某种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帮助我们拉进了和他的距离。他出生在英国,但大红大紫却是在美国,这和他骨子里那种放荡不羁的劲儿似乎不无关系。娱乐圈里的故事多半不如他们的作品那样富有娱乐性。也只有像斯图尔特这样会讲故事的娱乐明星,才能把一个娱乐明星的个人生活讲得有几分姿色,美女,爱情,豪华汽车,有特色的衣饰和发型…….

我想如果你对斯图尔特有所了解,你就很容易通过这本书,获得某种激动人心的兴奋感。那些歌,那个年代,那些明星之间的故事……我们习惯于睹物思人,我们喜欢由此及彼,我们习惯把有些外人不懂的时间空间人物镀上一种阳关的金色。如果你喜欢罗德•斯图尔特,这本《浪人情歌》你不可错过,这是一本自传,有着歌手自己的呼吸。不同的是,这里,那个被粉丝捧上了天的人,没有翅膀,他就是一个凡人,有成功的喜悦,也少不了失败的不愉快,但成功和失败并不组合成励志故事,它们只是某种过往的真实。

《浪人情歌》读后感(四):摇摇晃晃的人生

对于罗德斯图尔特这位摇滚歌星,除了他被称为公鸡的绰号以外,最有名的就是他桀骜不驯和不循规蹈矩的形象了,据说他在60岁时还在拉斐尔铁塔向女友求婚!坐实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形象。而对于历经多种音乐载体改变的80后来说,洛德斯图尔特的声音出现在卡带中,出现在单放机的耳机中。他显得粗糙的声音背后,是成长的情怀和对往事的追索。

阅读洛德斯图尔特的自传,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的热情和独特的幽默感。罗德出生在英国典型的老公家庭,家庭不算富有,但是他出生在一个十分和谐快乐的家庭当中,从小就建立了对音乐的热爱。他的成长路线就像是那种不太循规蹈矩的坏孩子,虽然看上去没有正形,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承担起责任的。在他的音乐生涯当中,虽然屡屡出现了失意的时刻,但是总体上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财富和名气都格外眷顾。

罗德应该说不是典型的摇滚歌手,算是流行摇滚歌星。在欧美的摇滚乐历史没有警察乐队和披头士那样的影响力。他最有名的就是SAILING这首歌,在当时信息流通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他的歌曲寄托了中国年轻人对于异域的想象和对于青春愁绪的沉浸。但在当时我们对于这位歌手并没有多么深刻的了解,而在我阅读这本书前面对于他,也只有字里行间的了解和花边新闻的拼凑,但通过这本书,虽然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但是仍然能够更好的了解他的一生。感觉他的生活走得摇摇晃晃,从来不是一个义正辞严一本正经的学生,但是仍然在不断努力追求他的梦想。虽然他在文字中轻描淡写,但是可以想象他也经历了多少的努力。

英国的文化往往有着大雅大俗的特点,虽然阶层分界明显,但是并不拒绝劳工阶层子弟和贵族子弟同台的机会。小说最后作者不断的得瑟他的荣誉和藏品,这又有何不可呢?起码证明这是作者亲笔手写的心灵写照。

《浪人情歌》读后感(五):《浪人情歌 罗德•斯图尔特自传》书评

看到《浪人情歌 罗德•斯图尔特自传》这个书名,就让人联想翩翩。记得伍佰有首歌的名字也叫《浪人情歌》,那首歌展现了一个摇滚汉子对于爱情的那种柔情和坚持不舍,因此想到罗德•斯图尔特应该也是和伍佰一样比较特别的人吧。对于一个拥有这样的才华、能力和思想的人,到四十怎么样呢,很是好奇。打开书,书的扉页设计很特别,一整页用特别的方式排列着作者曾经的歌曲,看到有“Tonight I am Your’s”、“Lost in You ”、“When a Man’s in Love ”等等,光看看这个歌名,就知道作者对于爱情的这种执着劲。也产生了想听的欲望,马上搜索了他的歌曲听了起来,那轻盈的节凑,磁性的嗓音让人很是舒服,仿佛找到了昔日逝去的快乐欢愉。于是听《sailing》这首歌,开始了阅读,直至看完整本书。真的很精彩,几乎是不停歇的看完的,这本书如他的歌声一样,虽然仅仅是平淡叙述着他的故事,但处处充满激情。从自己的意外出生,到首次和家人去看比尔•海利的彗星乐队的表演,到首次接触到吉他——父亲的一个意外的礼物。到中途辍学开始了职业足球生涯,当看到这里,你怎么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早期踢足球的,在音乐上这么大成就。但由于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选拔中。接着开始了印刷工人、电工、送报员不同的工作。直到1962年当听到鲍勃•迪伦的第一张专辑时,作者真的才被音乐所打动,有了演奏的欲望,这时作者开始了关心音乐。接着到首次上台演出、首次加入乐队、首次出唱片,但事情并不会一帆风顺,首张个人单曲唱片的结束所在乐队也解散了。这在相当一段时间,基本没什么进展,直到1969年才陆续推出了几首很棒的歌,也迎来了暴风雨般的称赞。这仅仅是书中作者写道的极少部分的情节,关于爱情、婚姻、家庭疾病作者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和独特的看法,曾经有过迷茫、吸食可卡因,又能全身而退,重造辉煌。罗德•斯图尔 现今已69岁的高龄,两次入住摇滚名人堂、获得“格莱美当代传奇”奖、获得大英帝国最优秀的勋章,听他的音乐犹如我们品尝到的是瓶老酒,优美的抒情摇滚情歌自然与回味同在。同样对于这个伟大的音乐人的独白,个人感觉真的很精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