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经典读后感有感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是一本由许凤才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读后感(一):不一样的郁达夫

读此书前,对郁达夫大致的印象便是一篇《故都的秋》,惊讶于作者对美好的细腻感触,料想郁达夫必是个多愁善感,敏感细腻的文人。看完全书后,脑海中这个纸面上意气方遒,情感上奔放炙热的形象也更加丰富清晰。

全书由爱情入手,用三段婚姻这条线串起了郁达夫一生的起伏飘零。年少时,懵懂初动;留学日本,欲而不得,唯有在烟花处疏解,也产生了惊动一时的《沉沦》;第一任妻子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后,郁达夫便前去日本继续攻读学业,两人便聚少离多,婚姻也因郁达夫爱上王映霞而告终;谁料,与王的婚姻并未如他所愿神仙眷侣,仕途不顺也扯下了两人婚姻最后的遮羞布,互相揭短报丑,也成为民国时期大事一桩。最后,逃亡中,为掩盖身份娶何丽友,在抗战胜利之际被日本人杀害。

当然,穿插在这三段婚姻中还有郁达夫长长短短的情史,有的发生在情窦出起,有的发生在婚姻之外,尽管作者有意引导读者,郁达夫的爱情是其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但仍掩饰他见异思迁。充沛情感和细腻敏感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创作的原动力和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除去爱情部分,书中也描写了大量郁达夫在文学革命上的努力,他创办《创造社》,他试图达成文人联盟,他关心下一代的读书人,他热心,他天真,他有着富国明强的梦却因为现实而常常陷入无边的绝望苦恼之中。

斯人已逝,他和她们的故事却随着文字保留了下来,爱情维度下的郁达夫更多了些许真性情,昨日一梦,功过任评。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读后感(二):一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满了南山

与其说这本书写的是郁达夫一人的爱恨情仇,毋宁说是侧写了一个时代男性文人的标配样子,只不过留学东洋的郁达夫更加细腻矛盾,他比无耻之徒胡兰成又多了几份怪异的真诚。

在娶乡下媳妇这件事上,许多人犯过难,徐志摩这个天生情种的态度是“我先玩了,你看着办。”明面上大才子们都这么说:“父母之约,媒妁之言。”大先生鲁迅比较决绝,他就是不从,坚决不从,你把他绑起来他还是不从。而郁达夫则比较微妙,他处于“从与不从”之间,在留日期间也放浪形骸过,又觉得孙荃倒也不算目不识丁,只可惜在新婚燕尔之际,二人反复感染疟疾,让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波折重重。

作者的叙述逻辑毫不克制,更没有冷静客观一说,虽然是第三支笔,可他在考量女性人物时似乎统统都是从郁达夫的既得利益出发,至于这个女子是死是活是哀恸还是悲鸣,他好像懒得管。

民国是过度阶段,正如郁达夫“洗脑”孙荃的书信中所说,他希望这位未婚妻可以体谅他在日本“沉沦”堕落,但书中又说对于孙荃在婚前守妇道保持了纯洁的“处子”之身,他感到十分欣慰,并因此开始怜爱妻子,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用一个词概括——“直男癌”,绝绝对对的双重标准。

人,恃才傲物是正常之事,名士风流变着法子写也算佳话,郁达夫无论是行文还是生活上都是敏感细腻的“双鱼座”,在日本读书读得抑郁了就一个人跑到山野间看书,自觉犯了错与儒家教义相悖就检讨,可他个性如此,即使后悔个千万遍,也还是要一错再错,沉醉温柔乡中。

少年时羞怯抑郁,成年后就难免养成双重性格,时而狂傲不已,感觉“天下风云出我辈”,不谈些家国天下皇图霸业就过不下去日子,平辈中无人能与其相比,时而抑抑不乐,感觉身边没有任何一个懂他的人,当一个人的精神敏感度达到登峰造极的层次,他的眼前不免出现无数幻境,若幻境不灭则不得不长期处于苦楚之中。

乱世民国,人人都是洪流中的蝼蚁,郁达夫的个性导致其一生的情感史如此丰富却又场场无疾而终,他不是能常年静守一个女子身边的安分之人,这几乎是大部分男文青的通病,他们过分自傲自怜,而忽视了尘世中细微之处的真情。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读后感(三):郁达夫曲折的爱情

郁达夫曲折的爱情

孙荃的诗文能压倒前清老秀才,能与郁达夫的诗作相抗衡,郁达夫把孙荃的诗文署上自己的名字拿去发表,竟然无人识破。孙荃虽有诗才,却对自己的作品并不自珍,诗文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抄给丈夫一阅。郁达夫还曾劝孙荃“应该保存”,“异日年老,亦可发表”。郁达夫甚至给孙荃的诗集起名曰《夕阳楼诗稿》,就连以后印诗集的纸张、样式都提出了看法。然而,“夕阳”未至,二人却劳燕分飞。孙荃的诗,在郁达夫的日记、书信中存有20余首。当然,是郁达夫另觅新欢,离弃了原配。无论是安庆的“海棠”,还是北京的“银弟”,抑或是广州的白薇,都没有毁掉郁达夫与孙荃的“家”,而杭州王映霞的介入,则完全彻底地断送了他们的“家”。

对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恋爱,孙荃也曾极力反对过,还以“殉死”相抗争,但终因抵挡不住对他的“爱”,最终以牺牲自己,成全了他的“爱”。她毅然转身,此生视他为亲人,不提恩爱。

纵观郁达夫的爱情和婚姻,他与孙荃的婚姻存续了8年,与王映霞的婚姻存续12年了,在海外与何丽有的婚姻3年。因为抗日,他在苏门答腊失踪被害。纵观郁达夫的一生,在文学上,他是杰出的。恋爱的激情,已融化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上,写就了一篇篇不朽的名章;在爱国上,他也走在时代的前列。惟独在爱情上、婚姻上,他是矛盾的,他的思想深处,总是摆不脱才子气。旧文人对爱情、婚姻的喜悦和热恋、忧郁和彷徨,以及放浪和坦白都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他在婚恋上总是处于浪漫和矛盾之中,读者可以用心去体会。

2015年03月21日《云南日报》第07版:云之美·读书

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5-03/21/content_948473.htm?div=0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读后感(四):【雨枫试读】活泼泼的爱的一生

记得高中时,由文学社的老师引介首次接触郁达夫先生的文字,第一篇读《水样的春愁》,便牢牢吸引。可能入不了教材编选者“正统”的法眼(周作人先生不客气地称之为“老流氓心理”作祟),故此文不及《故都的秋》或《钓台的春昼》来的出名,但文中传递出的少男少女之间朦朦胧胧的纯真爱意确实能激发起正处花季情窦初开的我之共鸣。彼时又极其迷恋知堂老人的小品文,遂拿周氏的《初恋》和《娱园》与郁文对比,写了篇随笔,还得了老师的赞赏。

其实从《水样的春愁》中,已可见郁达夫对爱情的态度,大胆、真率、热烈,他敢于冲破当时的封建礼教的枷锁,把青春期少年人的那份初恋懵懂的情愫用细腻、真实的笔触表现出来。许凤才先生的《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是一本以郁达夫情感经历为主线的作家传记,也极好地捕捉到了郁达夫的这份特质,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浪漫、真实、敢爱敢恨的新文化文人。

许先生靠着扎实的史料和过硬的学术训练,全面描摹了郁达夫的一生多舛的爱情与婚姻,揭示这位新文化运动中重要作家的生活、情感经历与其创作之间的微妙关系。作者认为甜蜜的爱情和不幸的婚姻都对郁达夫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份纠葛的混合交织中,郁达夫的文学事业不期然地走向了光辉灿烂。比如说表现“五四”新青年性苦闷的《沉沦》,或赞美革命的新知女性的《她是一个弱女子》,都是郁达夫“长期蕴藏在他心中的爱和恨相互撞击时所进射出的耀眼火花”。

这本传记的成功之处在于把郁达夫的情感历程还原回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用郁达夫自己的文章和亲属友人的记录、追忆,认真梳理了围绕他的爱恨情仇里的是非恩怨,揭开他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种迷雾,还原历史的本真。我们既看到一个性格复杂、私生活放荡不羁的郁达夫,他的爱情行旅悲欢交织,也看到了一个热爱祖国,追求进步,人格光明磊落的郁达夫,他的矢志与献身。这同时也间接窥探了彼时中国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面貌和心态。

郁达夫曾在《什么是“传记文学”》里讲到,“新的传记,是在记述一个活泼泼的人的一生,记述他的思想和言行,记述他与时代的关系。他的美点,自然应当写出,但他的缺点与特点,因为要传述一个活泼泼的而且整个的人,尤其不可书。所以若要写新的有文学价值的传记,我们应当将他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过程同时书写出来,长处短处,公共生活,一死一生,择其要者,尽量写出来,才可以已见得真,说的像”。我认为许先生的这本郁氏爱情志正符合上述文字的要求,可谓以虔敬之心为先贤立传,不辱使命。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读后感(五):【雨枫试读】从爱情展开来说

没有读这本书前,我对郁达夫不甚了解。所知道的,只是那篇《故都的秋》,已经是忘了是哪个年级的课本,细细回想起来,还会想起作者笔下美丽的秋天,还会想起那个年级的自己,摇头晃脑的朗读着课文。

那是一篇细腻的散文,那时眼里的郁达夫就应该是一袭长衫,羽扇纶巾的文人形象。年少的自己并没有上下求索的精神,对于郁达夫的印象,也就止于此了。

但我是喜欢文人的,特别是看了《黄金时代》后,更是喜欢那个年代的敢爱敢恨,那个年代的爱恨风流。

《春与秋的故事 郁达夫的爱情志》正是一本迎合我当时心境的书。

翻开来,这本书从郁达夫的爱情入手,爱情贯穿始终,却也并不局限于爱情,更是讲述了郁达夫的一生。从年少懵懂的初恋,求学东瀛的暧昧,父母之命的发妻,名仕风流的花柳,轰轰烈烈的逐爱,漂泊南洋的红颜,到最后隐姓埋名的相守。郁达夫的爱情和他一起,颠沛流离,或支撑着,或启迪着,或迸发着,或吞没着那个时代的他自己。

为了考证郁达夫的爱情志,作者用了很多郁达夫自己以及身边人的文章,尤其是引用了很多郁达夫的小说,算是阐释了小说是源于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了,看过后,我又特地去看了《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和《采石矶》,的确多少脱胎于郁达夫的现实生活,特别是读《沉沦》,看到主人公呐喊着祖国富起来吧,强起来吧,的确有很多作者的影子。

令我意外的是,与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与陆小曼齐名的民国烟雨爱情,,郁达夫与王映霞,作者并没有用多少笔墨来介绍,算算仅占了篇幅的六分之一,可能是因为郁达夫与孙荃的故事留下更多考据的缘故,虽然她陪伴在郁达夫身边的时间只有半年有余,但是他们往来的书信,互赠的诗词,还有子孙亲友的回忆,大多是围绕着这个女人,即使在于郁达夫离婚后,她仍怀念着这个男人,竭力的抚养子女,孝顺老人,在郁达夫逝世后,她致力于整理郁达夫的文稿,可以说这个女人20岁出现在郁达夫的生命中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她一直心心念念郁达夫,却只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缘故,就始终无法走入郁达夫的内心,在我们痛斥封建礼教的同时,不得不说,郁达夫在对待孙荃的爱情方面现实除了他人格的懦弱,当他知晓这门亲事的时候,并没有拒绝,他也曾竭力将孙荃打造成一个他喜爱的女子形象,并且孙荃也积极配合,他们之间明明是有过真正的爱情的,可是郁达夫只是为了自己的所谓自由的爱情,抛弃了一个深深爱着她的女人,在他写给王映霞阐述现有婚姻的信件中,作者用了基本属实,我却感觉狗屁不通。很多时候,文人骚客对女子的爱只是利用,包括后来的何丽友,郁达夫在文学方面绝对是成绩斐然,他也是真正的爱国者,但是爱情方面,他却显得懦弱,更多的给予对方同情而不是爱情,这从与他交往的多位烟花女子身上也看的出来。

斯人已逝,留下的功过,都已是任凭说了。这本书作者以爱情切入,的确让文章读起来,好过一本《郁达夫传》,爱情里的真性情,也让人更容易了解到一个真正的郁达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