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是一本由郁达夫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读后感(一):《沉沦》

大一的时候因为文学课的缘故看过一遍,当时被字里行间的忧郁美、颓废美、堕落美深深打动。但现在重新看好像没有记忆中那么惊艳了。

郁达夫写景真是一绝,真真切切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且他笔下的每处景色都像是东方山水画和西方油画的结合,兼具古典美和现代美。

对孤独的描写,灵肉间挣扎的描写,因为祖国弱小而产生的自卑矛盾心理,虽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现在仍能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感觉又神奇又让人佩服作者的笔力。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读后感(二):论知识分子的渣男本性

《沉沦》郁达夫 散文集,描写了近现代的国衰民弱的时代背景下,年轻气盛的知识分子的挣扎、无奈与煎熬,但是以作者个人人生经验为蓝本的故事里,也反映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思想遗毒、老百姓的艰辛、穷酸读书人的堕落。 沉沦:在日本求学时因由学医改学文学,和支持的家人反目,疏离于同学朋友,主人公年轻气盛的身体需求以及高傲的心理追求,事事抑郁后终投身大海。 春风沉醉的晚上:靠着一点稿费勉强度日的作家,每每在春天的傍晚出来散步纳凉,不敢接受同租的工人女子的爱慕。 薄奠:北京老胡同里的黄包车老师傅,看似一家人和睦又开心,却为了攒钱买车而对花了几块钱买布的妻子大打出手,不明不白的死在水沟中,作者买了纸糊的黄包车满足他未尽的心愿。 迟桂花:一对旧时代兄妹的命运的悲哀。 迷羊:本来有安稳的公务员不干的主人公,非抛弃一切和戏子月英私奔,一起南京上海游山玩水享尽潇洒,结果还是被月英抛弃,论渣女的无情。 茑萝行:封建婚姻下对妻子的各种不公待遇,嫌妻子妨碍他的生活轰回老家,还假惺惺的伤怀,论渣男的恶心。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读后感(三):桂花开得愈迟愈好

这本小说集成文自一九二零至一九三七年,时间跨度广,前后文风差异甚大。郁达夫的早期作品受同时期日本作家影响明显,沉郁、癫狂,生殖之欲与死亡之欲交织,汇成一首不死不休的奏鸣曲。

面对家国破碎、自身经济不济的窘况,诸如《沉沦》几篇中的主人公们愈发放浪形骸,游戏人间,死亡反而最易。

但到了后期《出奔》与《迟桂花》两篇,作者文风已经更趋近于中国作家的自然风格,当然郁达夫的文风仍较别的作家多了几分天真的跳脱。其实按时间来看《迟桂花》成文是要早于《出奔》的,但是本集却将《迟桂花》作为末篇,私以为这也是编者的一点仁慈。比起《出奔》恶人自有恶人磨的狠戾,《迟桂花》是氤氲着轻松与幸福的。

在杭州晴朗的天气下,莲的天真活泼与蓬勃的生命力、则生的日益康健与新婚将至的快乐、郁先生的磊落自省与知情知意,无不让人为之欣喜振奋。以这样的故事作为结尾,也算是在那污浊的时代的一点点进步与希望吧。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读后感(四):3.27《沉沦:郁达夫小说集》

郁达夫身为创造社社员之一,且创造社的小说大都是“自叙传”忠于内心情感个性解放,所以看他的《沉沦》小说集时我有意无意的就会把思绪飘向于“描摹”作者。我想他一定不喜欢“做礼拜”,文中有多篇提到他不是很情愿随基督徒做祷告;是不是还有点自虐倾向?譬如《茫茫夜》一文中于质夫贪尝那变态的快味;还有没有可能是双性恋?是不是有点懦弱爱哭?抖m?各种脑洞...

前期作品“性”的苦闷确实明显,后期创作倒是侧重于生活苦闷,性仅是略微带过,我更喜欢后期作品。

但我觉得主人公对那些性想法人人都会有吧,但他对自我道德要求很高,跟卢梭的《忏悔录》很像。隐善扬恶放大自己的不良。

前期多是在某种孤苦的环境烘托下,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性阿)实质感情线较少,给我的氛围是沉闷、软弱、多虑、颓废、“我有罪”(让我想到太宰治了),后期作品仍带着以往的风格但多了对当时阶级社会生活现状的描写,可在结局上多是近乎病态的自我毁灭,所以还是压抑的。

也就最后一篇《迟桂花》让我暖了下,可能仅仅是因为结局是好的罢了。与翁氏兄妹的感情我并不觉得多么深,始终是见色起意阿 ,但总的来说还是很纯洁的友情,最后一句“但愿我们都是迟桂花”让我对我的人生有了联想。

诶 这部作品我是冲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这个头衔来看的,在上世纪20年代敢写这样露骨的事 还蛮佩服的!可纵向来看,现在优秀的作品太多了,前期作品读起来实在太乏味了

《沉沦:郁达夫小说集》读后感(五):沉沦

看完了海南出版社这本紫色的《沉沦:郁达夫小说集》,感觉对郁达夫因这个名字而起的肤浅的滤镜碎了不少,但是也又觉得这个人形象鲜活有趣起来。想起豆瓣书评里见到一个口气恶狠狠的评论:“郁达夫和太宰治之间差了十几个次元吧!”当时愣把我看乐了。

沉沦

7.7

郁达夫 / 2017 / 海南出版社

确实,郁达夫的男主角,总是文艺,潦倒,害肺结核,耽迷声色的日系忧郁男子,而且基本都有些柏拉图的同性爱倾向。前半本的男主人公到最后总是死掉,中间倒是不死了,感情上却更加的愁苦,也更加有几分病态的体现。《春风沉醉的晚上》稍微好一点,或许因为是写《琵琶行》式的际遇,但《出奔》一篇看得极其崩溃,简直让人背脊发凉。直到最末篇《迟桂花》才让人心里有些光明的希望,好像桂花一样芬芳地祝愿着什么。这篇也是集子里唯一一篇主人公爱欲不仅被中断,还被自己就地净化的短文,甚至还给了《南迁》里那个病弱的,演说起来很打动人的伊人一个非常好的结局。大体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场景的构建和景物的描写,有时候我会觉得郁达夫适合拍电影或者做画家。他如果在现代做导演可能就会拍那种参加小众电影节的文艺片,甚至cult片。也可能三级片。只是故事出彩的确实不多。

——郁达夫写的这些软弱的,基本正在走向枯萎的男人里,我对伊人,或者说翁则生,是最有好感的。很有趣,《迟桂花》填补了很多翁则生的形象,一则在翁则生的信里,他自述中体现出的形象和其他男主角大差不差。然而郁先生眼里这位老同学“妩媚”“温润”,又是另外的样子,《南迁》一篇他在讲坛演说,则给人一种温和的力量。如此他自我的认知,他人的认知,经由文学加工的认知,居然齐备了。

翁则生一直向更温暖的地方去,先是到海边养病,然后又回到故乡,甚至回到一种农耕的生活里。记得他和O同学在海边散步,O同学放声唱着《迷娘》,我还找了《迷娘》来听。入夜,这个痴人竟然还去海滩找他们的脚印。十分浪漫——而回乡之后仍旧接受传统的包办的婚姻,远离那种读海涅和歌德的生活,远离会唱《迷娘》的日本女孩。但爱护他的寡妹,珍重他的朋友,孝敬他的母亲,也许也会敬重他的妻子。他也是复杂的迟开的桂花。

当然仍不能把他看得太好。毕竟他可是郁达夫的男主角!这和好男人就已经不沾边了。但好人是可以称的。看郁达夫的小说太过抑郁,接下来看一些许地山,不知道能不能中和一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