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副作用》读后感摘抄

《副作用》读后感摘抄

《副作用》是一本由(美)伍迪·艾伦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14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副作用》读后感(一):你是什么人,你便吸引什么人。所以,亲爱的,你要更美好。

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挫折和失意,也要以平和的心面对成功和得意。有些幸福可以长久,随心所欲也能白头;缘分是一种永恒,它没对没错,在给你遗憾的同时,也给你深深的感动;心情是一种永恒,它相依相伴,一边让我们受伤,一边让我们学会坚强;人生,失去的只是时间,你所获得的是价值是永恒。

《副作用》读后感(二):最新评论

焦虑,紧张,出汗,心悸——艾米丽•泰勒的生活一团糟,也痛苦不堪。但是,现在这个不幸运的女人有着一个值得高兴的理由,那就是她深爱的老公要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了。焦虑,紧张,出汗,心悸——艾米丽•泰勒的生活一团糟,也痛苦不堪。但是,现在这个不幸运的女人有着一个值得高兴的理由,那就是她深爱的老公要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了。

《副作用》读后感(三):唠五毛钱的

我曾以为滔滔不绝的谈论是一种自信的表现,直到我读了这本书。当然我不是讽刺那些话比较多的人,毕竟如果我们的嘴巴只用来进食的话,那就有些浪费了。我常说的一句话“文明即是传达”,我们的嘴巴可担负着传达文明的伟大责任。当然这句话也可能是我剽窃别人的,我并没有什么原创的伟大哲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孤僻的人。你知道,这种人通常给人的感觉就是毫无存在感甚至有些怪异,我怀疑别人就是这样看我的。但是我听到过一句歌词:“如果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好像是陈奕迅唱的,老实说我没有听过,我是说我没有听过这首歌,带曲儿的、完整的,我只听过他的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不过即使是那些翻来覆去听到耳朵起茧的歌——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流行歌,也比如今的所谓流行歌好听,恕我直言,如今的流行歌甚至不能称之为歌曲,夏日午后的工地上乒乒乓乓敲砖的声音都要比它更有节奏和韵律。不过最近可真是热啊,又闷又热,突然想吃焖面了,但是凉面好像又更适合这个季节,焖面还是凉面,这是个问题?好像莎士比亚也有过类似的困惑,没想到我和伟人也能有同样的问题,这也许是我离伟大最近的一次了。

《副作用》读后感(四):Beethoven

“The central problem of his life is that he is always misplacing things. Once he went to sleep and when he awoke his bed was missing.”

“It is impossible to travel faster than light, and certainly not desirable, as one's hat keeps blowing off.”

“I related this story to Beethoven, not realizing he had already gone deaf, and he smiled and nodded and said, 'Right.'"”

“Violence breeds more violence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by 1990 kidnapping will be the dominant mode of social ”

《副作用》读后感(五):欢迎来到伍迪•艾伦的荒诞世界

黄夏/文

自出道以来,伍迪•艾伦一直以电影导演、剧本作家的身份闻名于世。殊不知他早年还从事小说创作,作品多发表在《纽约客》这样的老牌刊物上。1978年,他的短篇《库格尔马斯的神奇经历》获得欧•亨利小说奖,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电影《安妮•霍尔》包揽了奥斯卡四项大奖。对当时43岁的艾伦来说,小说与电影的双丰收似乎来得有些意外也有些生猛。现在我们知道自此之后他便专心做起电影,不过,他并未完全放弃小说创作,三十年来文墨渐稀但也一直笔耕不辍,《乱象丛生》、《无羽无毛》、《副作用》等小说、戏剧作品陆续结集刊行即是成果和明证。

我最早接触到的艾伦的小说,就是那篇著名的《库格尔马斯的神奇经历》,当年便被其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情节和幽默的语言所折服。后来又读到上述提到的几本集子,惊艳固然已经谈不上,倒是沉下心来思考起艾伦创作上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他写的那么多滑稽荒诞故事,在多大程度上与我们身处的现实存在联系?比如《副作用》收录的这些故事,讲的都是些子虚乌有的人事:三位严肃科学家捣鼓餐桌预防噎食法、一个神经病人在神经质时代的作恶多端、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就宽面条和细面条引发的上帝存在之争,等等。这些东西,跟我们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它们(他们)不是天方夜谭又是什么呢?

但剥开附着在表面上的奇异装饰,深读下去,我们便会发现这些作品无不具有一种捷克作家哈谢克的《好兵帅克》的色彩。艾伦说故事的口吻,不是将它们当作帮助大众佐餐的奇闻轶事来谈,而是一本正经、真挚诚恳乃至带点儿感伤的味道来讲的。因而,他笔下的荒诞故事,尽管没有任何物理或生活上的逻辑线索可以遵循,但内里又有着超乎物理和生活之上的更为宏观的真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艾伦是迥异于那些以荒诞手法来揭示荒诞世界(或者说,世界之荒诞)的小说家的。

比如集子中的《UFO威胁》。像UFO这样的东西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它抱持的心态,而人们的心态不外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艾伦呢,则顺着这样的心思,调动起海量的学术材料,援引《圣经》文字、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著述、中世纪牧师的布道、大作家歌德的研究分析,特别是安德鲁空军基地的报告,把这样一件原本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写得跟个学术论文那样规整可靠、煞有介事。这篇小说让人不由想起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的《傅科摆》,埃科用了一整本砖头的篇幅、真假难辨的科学和伪科学材料,论证了一个圣殿骑士统治世界的惊天阴谋。说穿了,骗人不能直奔主题,也需要假道科学,而科学本身则成了为骗术做嫁衣的玩意儿。艾伦也好,埃科也罢,都在告诉人们知识是力量,但缺了人本主义的保驾护航,知识也会走上邪门歪道,自误亦误人。

《命运多舛》则有点儿探讨人类心理和语言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意思。故事中有个叫平丘克的先生,从小就学会对他人拒绝说“不”。他买鞋子不合脚,结果吞吐了半天也只能告诉女店员“我想让人喜欢我,有一次就是因为不能说不,我买了一只活羚羊”。这样的怪咖我们只觉惊讶,但艾伦接下来援引某科学家(可能是他臆造的)的话说,婆罗洲某些部落的语言中没有“不”这个词,如拒绝什么要求,就点头说“我回头找你”。继而,艾伦笔头一转,把人类学映照到我们现实中的人与事:“为招人喜欢而不惜任何代价,这并非是从社会上学到的,而是遗传的,如同能把一场歌剧从头看到尾一样”。这一句简直如当头棒喝!想想还真是,为趋利避害、保存自身和繁衍后代,庸俗如我者,少干过一件像“把一场歌剧从头看到尾”那样的事儿烙进遗传基因当中的事吗?

艾伦的故事,便有着这种在荒诞中蕴含平凡寓意的味道,但必须指出,这个寓意是不含道德评价的。这不是说艾伦是一个不讲道德或者超道德的作家,而是说他对道德有着远为审慎的考量。《最浅薄的人》讲这样一个故事,几个人聚在一起谈论人心凉薄。有人提到门德尔,此君有个好友生了癌症但他死活都不肯去探望一下,但当他发现有美女在朋友住院的医院当护士,就天天往朋友的病榻上凑,觍着脸让人家介绍这位美女。那么,这个叫门德尔的人,是不是坏蛋呢?

结果,有几个人便有几个答案:一个男人因为爱上了一个女人,因而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一个男人因为爱上了一个女人,因而背叛了对垂死朋友的忠诚;一个男人因为爱上了一个女人,因而在客观上为垂死朋友带来了久违的亲情,等等。救赎、背叛、爱心,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所以,对艾伦来说,道德这个问题,从来就是淫者见淫、污者见污、善者见善的事体,没有一定之规,更不能妄下判断。这也是他的小说看似不提道德,却包容多种价值,因而也留下多种开放的解读空间、让人寻思咀嚼的缘由所在罢。

从上面几篇故事可以看出,艾伦的小说通常既不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对人性又不作大是大非的道德评骘,初读其作品的人难免觉得他的文笔有点“轻”。其实稍微用点心思,你就可以发现在他搞怪、喜剧、轻佻的笔调之下,是有着某种接近于“重”的东西在其中的。它引领你作一番文字表象之外的深层探索,发现荒诞的世界其实并不荒诞,一切都直指我们所面对和思考的现实。我想,所谓“举重若轻”,用来形容伍迪•艾伦的小说是再剀切不过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