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巟诞·荒诞》读后感100字

《巟诞·荒诞》读后感100字

《巟诞·荒诞》是一本由田炳信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90元,页数:5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巟诞·荒诞》读后感(一):佩服神侃

这是一部九段侃爷的跨学科的名为巟诞.荒诞,却一点也不荒诞的严肃的著作。文学爱好者可以感到文采飞扬,文字学爱好者可以读到轻松的辩古考证,历史学爱好者可以发现还可以这么书5000年文明,诗歌爱好者可以感受什么都可以写出诗情画意,哲学爱好者可以感悟思辨的魅力,赋闲安享晚年的智者或许再次萌发留下文字在世间的冲动,初涉人生的雏子也许可以在此开启一扇新的认识世界的窗口……

《巟诞·荒诞》读后感(二):佩服神侃

这是一部九段侃爷的跨学科的名为巟诞.荒诞,却一点也不荒诞的严肃的著作。文学爱好者可以感到文采飞扬,文字学爱好者可以读到轻松的辩古考证,历史学爱好者可以发现还可以这么书5000年文明,诗歌爱好者可以感受什么都可以写出诗情画意,哲学爱好者可以感悟思辨的魅力,赋闲安享晚年的智者或许再次萌发留下文字在世间的冲动,初涉人生的雏子也许可以在此开启一扇新的认识世界的窗口……

《巟诞·荒诞》读后感(三):莫名生出一股感动

初拿到这本书,沉甸甸的很厚重扎实,看到题目《巟诞·荒诞》我竟有一刻的愣神,第一个字是念“huang”吗?我默默地在心里自我肯定了一番,是,是念“huang”,本来准备等晚上再看,但是,这个“巟”字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当即便翻开书。 翻开书,只是在前言,便解答了我最初关于“巟”的疑问,继续看下去,看见满篇生僻的汉字,但却并未影响阅读,因为每个生僻字后都跟着拼音,作者对这个字字引经据典,从上古,宇宙,生命之初看待一个汉字,看着那些诗文,看着作者的文字,我的脑海中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汉字世界,不断闪现着那些我本从未谋面的人,那些我本从未经历过的场景,我看见荒蛮之上一条肆意蜿蜒的大河不断向天尽头延续;我看见山川之间劳作的人,袅袅的烟,热闹沸腾的人间烟火;我看见一串长长的文字,从石壁上有些蹩脚笨拙的样子慢慢变成了帛锦和纸上或端正或狂魅或潇洒的样子;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迁客骚人,文人墨客在江上在川上那极尽一世,“大道如青天”般的快意豪情,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我知道,这便是中华文明,汉字便是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是我们的祖先代代创造传递的文明。 记得高中的政治课上 学习文化生活时,有一句话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之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并且延续至今的文明”,在读这本书时,我更加深刻体会到连接每一个时空的纽带便是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是历史的再现,是一段消失往事的回放,不论繁杂到50多划的汉字,还是简单到1划的汉字,你都能从作者的文字之中感受到我们文明的独特和伟大,先祖的智慧和才略,不是只有生僻字才能显出神奇来,我们天天用的最普通的汉字同样处处彰显神奇。作者田炳信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用幽默有趣的文字把每一个看似枯燥的缘由说得生动鲜活,你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他对汉字那份纯粹干净专一的爱,他在努力用他的文字带着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爱上汉字。 一笔一划,写出了天上星辰,地上山川,鸟兽草木,芸芸众生,酸甜苦辣,百感千愁……一字一灵,一字一神,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汉字永远是鲜活的,生生不息,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它便会永远延续下去,没有终点。

《巟诞·荒诞》读后感(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秘密,就隐藏在汉字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每次《千字文》,都被其中的磅礴大气所征服,更对对洪荒两个字感触颇深,仿佛眼前看到一片旷野,生命在其中悄悄孕育,几千万几十亿年后,洪荒变成了高级生命的乐园,上演了一出生生不息的颂歌。 《巟诞·荒诞》号称“文字考古”书籍,并非古代经学中研究音韵之类的“小学”,而是带我们回到中华文明的黎明之前,探究中华古文字诞生的初级奥义,同时在每一个字在不同阶段的演化,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的思想情感。 例如,伊。《诗经》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挺浪漫的吧,很难想象秦地的糙汉子们,竟然有如此细腻的一面。而《巟诞·荒诞》高告诉我们,伊,是人加尹,仿佛一个人拿着权杖,这是一位治理者,后来成为敬称。而更早的来源,应该是个职业,和祭祀有关。 很多汉字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祭祀,表面上很多象形汉字像画,是对现实的抽象化模拟,可细想一下,在以生存为第一前提的原始社会,吃饱了都是奢侈,哪有精力去研究文字呢?传说,是黄帝手下的仓颉创造了汉字,这个神话在某些方面并没有说谎,那就是“仓禀足而知礼节”,除了“上流社会”,谁能有闲情逸致去研究这些? 所以我相信这本书所说,汉字的最初功能离不开巫,很多汉字都是巫师这个群体为了表明自己能和天、和上帝沟通而创造出来的,让老百姓产生敬畏,同时,随着字的增多,老百姓对“知识特权”阶层的敬畏会越来越深。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文明的普及程度,是和文字的普及密切正相关,识字的老百姓越多,或者文盲越少,社会就进步得越快,对祖国文化内涵掌握得越深,对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也就越牢固。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热,吃饱了肚子的我们,更加迫切得需要精神滋养来丰富我们的灵魂。孔子很重要,孟子很重要,三皇五帝夏商周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就是汉字。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秘密,960万平方公里风俗不同,为什么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在于这体现具象思维汉字。试想一下,如果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废除了汉字选择了抽象思维的拉丁文,恐怕粤语、四川话、福建话、湖南话等等,都会演变成“外语”,没有共同认同的基础,中国还是中国吗?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能有汉字这样丰富的内涵,我们竟然能几千年前祖先的文字,从山东日照莒县陵阳河的陶文,到殷墟里的甲骨文,中华文明从幼年走到青少年走到壮年,经历了诸多至暗时刻,但是,我们挺过来了,因为这些汉字,文化的传承始终没有断绝。在洋洋洒洒的48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巟诞·荒诞》作者心中的自豪感和笔尖中流淌的文化自信。 在这些古文字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麻”这个字。这是古代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物品来源,如麻衣、麻绳,也衍生出“磨”、“摩”等字,当然,还有一个“魔”字。据考证,麻很有肯能在古代是一种致幻剂…古今的文化差异,也是文明进步的一个体现吧。 一字一世界,一音一文明。这本磅礴大气的历史“散文诗”没有终点!

《巟诞·荒诞》读后感(五):文字漫谈

仓颉造字,鬼神夜哭。这个古老的传说反映了古人对文字所具有的神奇魅力的认识。仓颉所造的字是什么模样自然无迹可寻,但一般认为,汉字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如今我们所知中国最早的文字当是甲骨文,之后又有金文,并逐渐演变为我们今日熟悉的汉字。追溯汉字最初的模样,可以使我们重觅古人造字的“初心”。《巟诞·荒诞》就试图追本溯源,以一个个字来诠释传统文化。但不同于一般古文字研究者注重字形,书中认为“音同义近”,将同音字可归为一族,故而从字音着手,兼及字形、字义。

书中对字的解读离不开《说文解字》等古代文字工具书,但往往又借助甲骨文而重新发明。大多是结合字音、字形进行发挥。如“风”字,繁体作“風”,《说文》解作:“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书中则据甲骨文中的字形,认为其更像鸟类,进而认为风的同音字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地面动植物的反应,如“枫”“丰”“峰”,一类是天空景象的动影流光,如“凨”“靊”等。再如,“豕”,书中认为,从字形看“上穿祭祀,中连家庭,下连丧葬”。看祭祀,古时猪牛羊三牲齐备,谓“太牢”,猪羊合用谓“少牢”,以显祭祀的隆重。看家庭,“家”本意是陈豕于室,合家而祀。看丧葬,古时以猪陪葬,考古中多有发现。故而无猪不称为祭,无猪不称为家,无猪不称为塚,古人一生与猪可谓紧紧相连,生死相伴。许多发zhu音的字,也与猪有关,如“藸”是饲养猪的饲料,“潴”是喂猪的泔水,等等。通过猪字,的确多少可以看出先民的生活观。此外,与“贝”有关的字多与货币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先民的财富观。

书中还有些内容则近于杂谈,如谈论神佛仙鬼,说“仙”字是人字旁一座山,人在半山修行为仙;早期佛经里的“佛”字由“西域哲人”四字组成;又谓将Jesus译成耶稣的当是广东人,译成基督的应为北方人;等等。

但以字音为一族分析,有时不免牵强。如书中认为甲骨文中的“天”是手舞足蹈的巫觋,让人安全,让人抵御恐惧和摆脱烦恼。进而认为与天有关的同音字基本透露出美好、安全、可行、有归宿感的信息,如“甜”“填”“殄”等。但与天同音的字甚多,意义繁复,恐怕不尽能与天联系起来。

此外,试图将字音加字形作为解读所有汉字词汇的密码,也难免力有不逮。如“婀娜”一词,指女子亭亭玉立,纤细瘦弱之态,但书中对照甲骨文中字形,指“婀”是“女”加“阜”加“可”,“娜”是“女”加“冉”加“邑”。书中进而对照字音,认为汉字中发e音的如“鹅”“峨”“鳄”大多与胖、大、壮有关;发nuo音的,如“傩”“堧”多有缓缓蠕动之意,故而认为婀娜绝非弱不禁风的苗条女子。即便上述分析正确,但“婀娜”一词是后世所造复合词,已有学者考证,“婀娜”系由“阿那”发展而来,其中上古时“阿”本有美貌之意,“那”有美好之意,加“女”字,以突出其“柔弱美”,该词还有许多异写形式,如“娿娜”“妸娜”“旖旎”等,其形容人时均指“柔美貌”。(参见马丽娜:“婀娜”考辨,载《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第2期)书中没有厘清“婀娜”一词在汉语文学中的演变,单从字音字形着手,分析不免缘木求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