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100字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100字

《螺丝在拧紧》是一本由[美] 亨利·詹姆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一):反正故事我讲完了,随你们怎么想

整本看完有种说不出的奇怪,好像哪里有不能细想。说是没有鬼吧,但一切都挺真实,男孩女孩表现都不正常。说有鬼吧,有感觉一切都是那疑神疑鬼女教师的妄想症。

可能这就是哥特小说的风格?反正故事我讲完了,随你们怎么想。

其实我最关心的不是书里那些似有似无的暗示和扑朔迷离的情节,毕竟再怎么诡异也就看个热闹。我就想知道男孩和女孩到底是有多好看?两个小孩而已到底是有多好看?能让两个前任和现任教师这么痴迷吗?或许这世上越美的东西越有毒吧。。。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二):第一人称的谜团

可能是前不久刚看过动物园规则,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的看点就是她的视角转化,小说以女教师的第一人称,从客观的描述逐渐转向主观,疯魔,她宣称有鬼对孩子不利,孩子被鬼塑造来对抗她,她以保护之名对孩子实施控制,途中拉拢了一名没有主见的女老管家。因为全书除了女教师的陈述其他人都没看见过鬼,所以我倾向于是女教师疯了,女管家虽然没有看见,一开始有怀疑却被危言耸听所影响,相信了她的话。当然也有可能女教师是故意的,她的目的就是掉开女管家和女孩,以便对男孩做一些事,男孩似乎是被鬼吓死,但这也是女教师的描述。但是对于女教师的臆想却也有一些印证(但大部分没有)比如那两个死人是道德败坏的,男孩被学校开除的秘密等,所以也许两个孩子确实不如表面上的单纯,她们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确实面对这样智慧的人,在他们面前都会害怕。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真的有鬼,一直在对孩子们不利,并且最后让女孩生病离开,让男孩猝死。

看其他书友的评论,我觉得隐喻卫道士也很有意思很有道理。

纯属个人想法,不知道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我的过度解读,总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还不如看动物园规则来的直接。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三):到底有没有鬼

起初并不是很想看,至今为止恐怖片都没有看过一部,生怕晚上躺在床上细思极恐。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安利了这本哥特式小说。开始我是拒绝的,但后来,好吧忍不住看了。

第一本恐怖小说,奇怪的东家和一开篇静谧美丽的庄园实在是不相符。还有美丽单纯的小弗洛拉和她的哥哥迈尔斯,真的如开始所说他们就好像是贵族的公主王子一样,讨人喜爱。然而那封比迈尔斯提前到来的信成为了故事的导火索,也为全篇解开了一个序幕。这样一个小绅士,我很好奇,他到底为什么,被称为害群之马。这样一点一点看下去,有很多不太明白作者意图的地方。

最一开始写到格罗斯太太看到女教师的到来很开心,表现的过于开心,可能是因为之前的女教师和昆特人品不佳,但我觉得她似乎知道孩子们的事情,她选择隐瞒和逃避把一切都交个下一任女教师去处理。莫名觉得格罗斯太太是什么都知道的。而且,昆特和杰塞尔小姐,到底是为什么要在死后控制两个孩子,他们想要得到什么,想要向谁复仇。他们确实是意外惨死,他们的死由谁造成,他们的恨从何而来。莫名相信了他们的存在,很意外想看完以后并没有很害怕,第一本哥特小说,成功的看完了。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四):思考的空间

惊悚、怪异的氛围,模棱两可的阐述——《螺丝在拧紧》无疑掌握了写一个好故事,或者说写了一个好鬼故事的精髓。情节上的不确定和不清晰正是单视角造成的——一切是真实还是幻觉?真相又是什么?这倒的确是一个意识流作品了。

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愁善感又富于幻想的女性,鬼魂——不论真假是否存在,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她对故事里的孩子的欲望的幻觉象征?如果我们仅仅在这个意义上讨论问题(如果按照真实意义上去分析鬼魂是否是幻觉,就要涉及到“故事里有多少是虚幻的”或者“有多少真实发生了,有多少来自于女主人公的头脑”这个问题,罗列出种种可能似乎显得有些繁琐,但为此列出个表来也许却会很有意思,说到底,我们的宇宙不也是无限可能的延伸和拓展吗?),它们似乎代表着某种“对于不该产生的欲望”的遏制,它们也是她的心魔的反映。越是排斥就越是有可能渴望,她对年轻的Miles显然抱有某种超出普通情况下的感情,也许这一部分来自于她对于他的伯父的遐想,他们所属的和她全然不同阶层和青春的美丽等多种因素集合在一起,可能称不上是“爱情”,但至少是某种直接的,占有的欲望和好感。可出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这对她来说绝对是“出格”的。也许这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求加之以精神的压抑,使它向着一种病态的方向而去。(这个故事里绝对涉及残忍因素,尽管我们不能肯定它们是什么,存在在哪个位置)我们不知道Miles在多少意义上对她也抱有某种莫名的感情——但如果Douglas就是Miles,那么这会使得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更加带有一种奇特的美感,正和小说的氛围十分符合,且我们看到的版本可能是“篡改过的”。总得来说,从这个故事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某种在欲望和束缚联合作用下扭曲的不安的精神,而且无论怎么说……这都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十分具有想象力的意识世界:作家的和主人公的。

从现实上来分析,我的确认为Grose太太可能是一个幻觉。她似乎是女主人公的某种正向反映(鬼魂们则看起来是反向的),她总是她的从属、衬托。如果鬼魂是客观存在于这个故事里的,那么(即使如此,女教师对此的心理仍旧反映了她的渴望)是否存在附身、以及可能更可怕的事情?这本书就不再只是一本书了——每一页像是一片上面含着多维度空间的纸张,正是可能性组成了故事。

也许按照我对这本书的其中一种猜测,以Miles的视角来写一个故事,假以同样的模糊和却隐藏在其间的某种确定的东西,可能会很有意思!它的思考价值和其所塑造的氛围性的确令人沉迷。

《螺丝在拧紧》读后感(五):遭遇非现实

遭遇非现实

——关于《螺丝在拧紧》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螺丝在拧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场景是在湖边,女学生弗洛拉在一旁玩耍,家庭女教师——也就是小说中的叙述者——在陪伴着她的同时做着针线活。在一阵让人浑身颤抖的直觉的痉挛中,女教师相信在湖的对岸有一个鬼魂正在凝视着她。在这之前,女教师也有和鬼魂遭遇过的经验,但因为当时是单独一人,所以她的经历无法被确证为真实发生过的。现在,她又和鬼魂两两隔岸对望,不同的是,她身边还有弗洛拉。当然一开始她的下意识反应是不能让弗洛拉看到鬼魂,这会给她纯真的心灵留下可怕的印象,但随着她的目光移向弗洛拉,更为恐怖的一幕出现了:在长达一分钟的沉默之后,弗洛拉转过了身子,背朝着水面,接着镇定自若地继续玩耍。

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转身,这个转身使得在此之前的甜美表象瞬间变成了可怖的深渊,女教师被单独地留在了深渊的对面。弗洛拉是不是知道鬼魂的存在?甚至说她们私下里有着某些更加紧密的隐秘联系?这些可能性随着这一镇定自若的转身浮现在了女教师的心里,她接着意识到自己被孤立了。两个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无辜的孩子,自从她到了这所位于偏僻乡下的城堡里就给了她以安慰,她和他们相处得很好,自信他们之间拥有了亲密的友情,因此如果他们面临着鬼魂——邪恶势力——的引诱,她是要拼尽一切努力将他们从鬼魂的手里解救出来的。城堡里还有一个人她可以谈话和与之商量对策,然而却不能依靠,那就是胆小怕事没有什么主见的女仆格罗斯太太,她从她这里证实了两个鬼魂即是死去的前男仆和前家庭女教师,但格罗斯太太,她自己并没有看见过他们以鬼魂的方式现身。

于是,鬼魂本身是否真实存在还是这只是女教师一个人的幻想?急需得到另一个人的肯定的女教师只能从弗洛拉那里进行求证——那个转身的确可疑——因此弗洛拉的缄口不言就代表了两个同样让女教师感到恐怖的可能性:难道鬼魂只对她一个人显现,她是已经神经错乱了吗?或者弗洛拉并不是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纯洁无辜,他们兄妹俩结成隐密的同盟关系,目的是将她排除在外?

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分为可见和不可见两个部分。眼睛的位置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只能向外和向前观看——过去属于幽暗不明的内部,而未来又在我们的视阈之外,我们所能真正看到的,只有属于当下的短暂瞬间。但可见的世界拥有形式,各种形象充溢其中,天空和大地,飞鸟与玫瑰,我们的世界如此丰富。荷尔德林曾将天空的显明与不可见的上帝联系起来,尽管相隔遥远,这截然不同的二分法似乎自柏拉图时候已经有了,在他那里,世间万物不过是更高的“理念”的投影。看得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东西的显明,在现象的背后必然对应着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这种理解的需求,有时候仅仅是出于某种时间先后的衔接关系,一个现象就被约定俗成地代表了某些复杂难解的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和其他人共有的经验世界具有可见的特征,我们能够相互理解是基于我们共同承认拥有一个独立于我们的普遍的恒定的世界,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其他人也应该能够看到。基于可见的外部是我们所共有的,世界的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则,我们彼此之间才能建立起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是我们彼此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简而言之,信任感是建立在共同了解的基础上,正是因此小说中的家庭女教师的恐惧来自于世界规则的失效和他人面目的捉摸不定。

在这之后女教师的世界也随之发生了翻转。由女教师和两个学生组成的和谐的小天地忽然间变得暗影重重,但表面的和谐还继续着,两个学生的脸上依然挂着清白无辜的微笑。而叙述的语调却变得紧张起来,叙述者的内心独白有时伴着仿佛划过我们耳边的尖啸,她在内心里密谋着一出撕裂两个孩子脸上的纯洁无辜的面具的计划。她在湖边和弗洛拉对质,结果却把弗洛拉折磨得丧失理智。事先谋划的来自女仆格罗斯太太和外部世界的支持和援救没有实现,他们为了弗洛拉转而背叛和孤立了她。

在和非现实遭遇时,我们总是独自一人。鬼魂的出现伴随着磁场的扭曲,视线无法在共有场域内得到汇聚,交流的渠道由于共同视阈的坍塌而被封闭,遭遇非现实的女教师被单独地留下来。而这只是小说中的寓言性部分,我们也同样可能遭遇到这样的“鬼魂”,某些不可言说的无法得到其他人的理解的阴影悬垂在我们身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