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催眠大师》读后感100字

《催眠大师》读后感100字

《催眠大师》是一本由任鹏 / 中雨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催眠大师》读后感(一):“生活中的坎,是跨过去的,不是绕过去的。但是,归根结底,始终还是要过去的。”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也许是亲人离世,也许是爱人背叛,也许是身体有恙,也许是学业无成,烦恼总是不期而至,有些人甚至为此轻生。

好在,这世上有心理医生这一行业,当遇到过不去的坎时,他们能帮你走出心里的阴霾,甚至通过催眠重塑对生活的信心。

然而,医者能医不自医,《催眠大师》中的徐瑞宁是一名心理医生——圈内有名的催眠大师,但他的心里始终有一道跨不过去的魔障:8年前,他酒后驾车,掉入水中,虽侥幸逃生,却因无法解救车内的爱人和好友,从此活在了深深的自责里、活在对水的恐惧里痛不欲生。

好友的未婚妻顾洁也是一名催眠高手,与徐瑞宁师承同门, 当年带着怨恨远走他乡。在经过老师劝导后,接受了帮助治疗徐的建议。

顾洁冒充一个可以“通灵”的患者,从一见面就催眠了徐瑞宁,接下来,两人互相斗法,互相挖掘内心的阴影,最终,随着顾洁说出“他们要我告诉你,其实他们早就原谅你了!”徐瑞宁终于释然,安静的睡去,顾洁也泪流满面的走出治疗室。

两人在治疗对方的同时亦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终于跨过了生命中那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生命中总有些苦难不期而至,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刻痕,然而,苦难终将过去,伤痕也终将结疤,回首过往,当怀安慰:还好,我们终于跨过来了!

《催眠大师》读后感(二):这世上住满了有故事的人

这世上住满了有故事的人,无论他们表象如何。

从那一个回头,那一声“初次见面,我叫任小妍”开始,我就感觉到某个程序正在启动。

后来明白,那道程序叫做拯救,一场任小妍与徐瑞宁的相互拯救。

两个看起来都很成功的人,谁能想到他们内心深处存在着怎样痛苦的秘密?越是优秀的心理治疗师,越能挖掘别人的内心世界,但同时也越能隐藏自己心中的秘密。他们成功地拯救了对方,也拯救了自己。将痛苦重新咀嚼,然后消化,最后才品出苦涩后的微甜。

潜意识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可以支撑你,也可以毁灭你。催眠大师是心灵的拯救者,但并不是最终的拯救者,他起的是引导的作用。而最终拯救我们的,是自己。

生活总要继续,如书中所言,生命中的坎,都是跨过去的,而不是绕过去的。但是归根到底,终究是要过去的。

催眠大师,非无所不能。无所不能的,是我们的内心。生命中的坎,只能我们自己跨过去。

感动推荐。

于2014.5.24

《催眠大师》读后感(三):面具下的我们

前两天,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了《催眠大师》,在看过的国产电影中,排名是算靠前的,很有诚意的电影。

机缘巧合下,昨天得到了小说版的《催眠大师》,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我有个习惯,喜欢一部影视作品,如果有文字版,我一定会找来看看。因为文字能看到影视剧里没有的画面,比如每个人的心理想法、当下的环境等各种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能让故事更加丰富,让我更加喜欢这个故事。

-----似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承载着无数不堪回首的记忆,这些记忆,又从火炉里走出,化为烙铁,烙印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最终隐藏。-----

我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有位失恋的同学跟我说:放心,时间可以治愈一切的。因了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也因了这话,我曾偷偷观察她是否真的如她所说的,都放下了。

接下来的时间,她如往常一样生活,努力学习,和我们一起玩乐,开心笑。

那时,我们都以为她没事了。

但,后来,我发现,其实,她对于他还是在意的。也许表面都归复以往了,但曾经刻骨的深爱,刺骨的伤痛,还是会在一些细节上就出卖了她。也许她现在不再这么爱他了,但对于她而言,他的存在和现状还是能勾起她的情绪波动,还是在乎他过得好不好、幸不幸福。

在若干年后某一个饮酒的夜晚,她突然哭得很伤心,跟个泪人一样,嘴里说着喜欢他的话。

其实,有很多回忆,我们以为我们都遗忘了;有很多伤痕,我们也治愈了,但伤疤还是会在,只是我们将它隐藏在内心深处了而已。

----生命中的坎,都是跨过去的,而不是绕过去的,但是,归根结底,始终还是要过去的。----

在故事中的很多情节里,都反复出现这句话。

这句坚定、不容置疑,但却带着些许无奈的话。

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痛苦,离世、离别、被欺骗、被伤害·····

这些都是生命中的坎,就活生生摆在你面前,只有正视、面对它,我们才能继续得到幸福,获得内心的安宁;但你若不想跨,或是想逃避,那就只能呆着自己那个小小的空间里,再也出不来。那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就如故事里说的“能原谅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在这繁华、纷扰的世界,为了保护自己或更好地生活,大家都或多或少地戴上面具。这并没什么不好的。只是别忘了怎样是对自己好些,对身边的人好些。

生命中的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催眠大师》读后感(四):神奇的催眠术

神奇的催眠术

小说《催眠大师》和电影《催眠大师》同期上映,资源得到了整合和利用。亿万票房导演,性感女神加上催眠玄术的确让人很是过瘾。

电影,我没看,就是为了等待看小说的刺激。

用一个词来形容,只有过瘾。《催眠大师》让人们再一次对心理学惊艳起来,现在人似乎不搞个忧郁症、强迫症,都觉得赶不上时代潮流了,不学个心理学(什么滚床单心理,重口味心理,恋爱理……)、读心术什么的都觉得自己没文化。当然,理智告诉我,心理学没有这么厉害,万能术结果往往是什么都不能,陷入骗人骗己的误区。然而,虽然,心理学做不到万能,但是神奇的创作家是万能的,他们下笔如飞,思维紧密,场面切换自如,就像是《庖丁解牛》当中的那位厨神,看不出来痕迹。如果真的有相信,那我一定是被作家们的笔画出来的一条不归路诱惑过去的。

徐瑞宁和任小妍都是武功奇高的武林高手,他们过招,招招刺激。这种刺激感只有在阅读当中才能体会。我在意的是它讲故事的方式。场景布置特别简单,主体在环境优雅,设施简洁的心理咨询室。主要人物就是两个兼具心理病患者和心理医生的一男一女。人物身份的设置就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这也是在阅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知晓的一件事,也只有这样的人物设置,才能让故事合理地发展下去。

情节非常吊人胃口,悬念的设置很到位。任小妍进来咨询室后,先后说出的惊悚故事,重口味,但满足了我们对于鬼怪的各种意淫之心。任小妍没讲一个故事就反复要传递出来一个信息:重要的不是能看到逝去的人,而是传递这些人对于在世人的或是谅解或是想念的信息。这埋下了很长的伏笔。是治愈徐瑞宁心魔的一个入口。

书3分之2的地方,我都觉得任小妍是一个极度精神分裂的患者,童年阴影、家庭缺失等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被运用得很好。这一阶段,徐瑞宁用他的高智商和缜密的思维逻辑一一击破了任小妍幻想出来了那个世界。分析精彩,场景切换也有条不紊。

剩下的部分,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几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病人的逆袭。病人成功地凭借阴阳眼看到了医生心灵深处最不能触碰的秘密。凭借自己过人的清醒催眠术实现了医生对自我的救赎。哇哈,这顺理成章地演出了一场逆袭大战。

最后,套娃结构完全呈现出来。

人都有病,生活在任何年代,人性本来就是充满了对立和矛盾。用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没有人能原谅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原谅自己。

人之所以为人,是在心底给自己保留了一线生机。唯一能原谅你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放弃最后的救赎,就是无尽的深渊。

《催眠大师》读后感(五):清醒着看完了《催眠大师》

花了三天的午休时间,看完了最近火热的《催眠大师》。作为一个没有看过电影的人,我纯粹写点对这本书的看法。

封面是暗黑色,一束微光透过窗户铺撒在徐峥面前的石阶上,一下子就感受到沉重严肃的气氛,也像是催眠师昏暗的房间。纸张和排版像文艺范的杂志,比看死气沉沉的电子书要舒服很多。

介绍完这些表面的东西,下面开始说说我看书时的一些感受。

作者的语言,贴切又不失华丽,特别是构造场景的时候。对于热衷看书的人来说,一本书最不可或缺的就是给读者提供想象空间,或者说引导读者闭上眼睛,幻想书中的某个场景。比如孤儿院面前散落一地的血红的木棉花,在任小妍年幼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让我仿佛一下子看到那过分恣意的美丽如何在她的眼泪中霸道,似乎在像世界宣扬她的被抛弃和无助。

废弃的游乐场、大雨磅礴的葬礼、突然有阳光照射的黑暗房间,各种鲜明的环境,还是能看出作者的文字功底的。

除了语言,还有作者似乎漫不经心戳破生活的一些语言。

其中徐峥从头至尾挂在嘴边的那句“生活中的坎,是跨过去的,不是绕过去的。”这是很现实的一句话,却是让芸芸众生看不透的,也有些人明明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做不到。

徐瑞宁就是。

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他肯定不止一次这样开导走入他诊所的病人。他比谁都清楚,与其逃避,不如面对。可他自己却深陷其中。

相较于这两点,本应是小说主体的人物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或许跟这本书是从剧本敷衍成小说有关吧。毕竟,剧本是留给演员去填充的,两秒钟,可以有情绪的过渡,心理的变化等,观众只需要去捕捉演员的肢体语言即可。

小说则不同。读者看到的,就是作者写到的。没有中间加工的过程。如果不是真的下了功夫去刻画,读者接收到的就只能是一些平面的印象罢了。这点,算是不足吧。

至于情节,我表示在三分之二的时候,已经猜测的差不多了。身边有个同事去看了电影,她倒是觉得不到最后一分钟,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倒可以理解。看书,相对于丰富紧凑的视觉体验来说,更理性一些,也更自主。例如开始的阴阳眼情节,鬼婆婆和小女孩,看书的时候,我会在潜意识中弱化这些场景的恐怖氛围,甚至会美化。但是看电影,作为被动接收方,就只能“直面惨淡的人生”了。自然,就没有空余的精力去思考。

还有一点,前几天跟朋友打电话的时候,还谈到过。就是人的心理防线问题。就像我看了《前任攻略》,毫无节操的喜剧,却在一个稍微煽情一点的场景就哭的稀里哗啦。《老友记》也是,只要有一点温馨的场景,就会鼻子酸酸的。但是,看这种悬疑片就会不一样,看《惊天魔道团》的时候,我会去想魔术怎么变的,幕后大BOSS到底是谁?好吧,这个我也猜到了。

我觉得这也可能跟文科生的直觉有关。

作为国产片改编的小说,能猜到剧情发展,编剧也不用觉得羞耻,毕竟“呵呵”。

另外一点想要吐槽的是,作为催眠师,你们的心理好脆啊!!!!!就因为一句“怀孕的时候,看什么,生下来的孩子就会像什么。”你就真的觉得自己的宝宝会长一个蜻蜓的脑袋?然后停止给宝宝提供养分,然后就流产了?矮油喂,这心理防线和智商都太让人捉急啊!!!我可以理解每个催眠师都有故事,但我无法接受每个催眠师都这么脆弱!你这么写,催眠师们造吗?

最后,感觉催眠确实很神奇。我们能意识到的自己的意识,或许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