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读后感摘抄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读后感摘抄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是一本由林小龙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读后感(一):你还要抱怨什么?

看完这本书然后再想想在学校在家和同龄年轻人的接触,可以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太不知道知足了,二十多岁的年纪,要求的东西不少,进取心不多,这种现象很普遍。

你不屑一顾的东西,在他人看来那就是至宝。

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读后感(二):奮鬥不易,對於你我來說。

知道這本書,是在港臺節目聽到介紹。而大陸也終於可以買得到。書中所訴,都能感同身受,最大的不同在於,作者知道這一段經歷只是一個過渡,用不了太多時日,他便可憑借自己的努力搬出這裡,生活最煎熬人的應該不是當下熬得多艱辛,而是有沒有改善的可能。沒有考究的認為,作者至少在出了這本書之後沒多久,就搬出了劏房。

想要說的無關任何指責,而是真正活在底層的人根本就沒訴說的途徑,也沒有書寫成文的技巧。能有的只是別人似懂非懂的同情。絕望的生活,來自于各個方面的局限。包裹環境、自身學識、經濟情況、思維模式等等。無力改變,也無心改變。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读后感(三):简直可以做真人秀节目的生活啊

这本书是这个系列书里面非常有趣也非常独特的一本

其实说有趣的话

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残忍

因为这是一个年轻的男生靠着自己的力量

在香港,一边求学、一边工作、一边生活

通过这本书,他把自己的生活摆在读者面前

让读者看到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一个除了做补习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谋生的男生

能够租下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劏房

还自称为豪华、天下

既有苦中作乐的感觉

他也和其他类型的贫民生活做了比较

虽然劏房相对好些

但是也的确是生活最低限了

其实回忆这本书的内容

完全就像我认识的一个香港同学

他也是这样节省

同时又注重健康

而且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本书让我没有再埋怨抱怨的理由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读后感(四):“豪华”劏房的背后

加一星给作者的真实,这套书都非常棒!不过这本关于劏房的记叙体文,与赞助商新鸿基一道看起来有那么点魔幻现实。。。

整本书作者小龙并没有任何诉苦的成分在内,虽然仅仅住在50呎的分隔单位中,依旧努力在“捱”生活,这个“捱”字我的理解是在不充裕的环境下仍然努力去生活,每一段的末尾一句小诗或歌词让人振奋一笑。

第一部分,我的劏房生活,相信每一个曾经经历过租房的人都会有所体会,在有限的资本和空间的情况下,如何活下去、活的有尊严。作者作为体会的过来人教你如何更好的生活,有借鉴意义。

书中从劏房的各个方面记录了他的生活,放进了一千多本书、额外加上桌子开补习班、劏房灭鼠记、收废纸箱的教训,最后又记录了除劏房外其他的不寻常的百姓居住业态。

这里“豪华”的背后一方面体现的是作者的生存智慧、另一方面也见证了香港社会底层居民生活的艰难,这里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愿作者记录“豪华”的“天下”有一天也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居所。

《我的豪华劏房生活》读后感(五):一定有人会把生活过的郑重其事

最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到好几个人都写着诸如“我是不是把生活过得太郑重其事了”。而这些人又往往会发出一些“我好累,可是看到某某某,就没有理由不坚强”。我忍不住会想,究竟是我们把生活过得太郑重其事,还是生活让我们不堪重负?归根结底,也许就是我们太宠爱自己。

今天想推荐一本完全没有任何写作背景的人写的一本书。而这本书,诞生于某房地产与香港三联书店联合举办的“年轻作家创作比赛”。这里忍不住要讲几句题外话。读书这件事,很讲求缘分的。比如今天推荐的这本《我的豪华劏房生活》。仔细想想,如果作者林小龙在异常忙碌与艰难的生活中没有笔耕不辍、如果没有这一场创作比赛、如果不是香港三联书店举办(正因为是香港书店举办,因此这一次比赛中的获胜者都是香港视角)、如果没有买这本书……太多的如果层层累加,只有每一层都是绿灯,最终这本书才会出现在你的手中。

在谈这本书之前,先来解释一下书名中的“劏房”。在国际都会的香港,为应对低收入群体的需求,香港人发明了五花八门的特殊居所,由于环境恶劣,基本都被房屋事务委员会归入“不适切居所”。之前在香港旅游之时,看到若干本关于“不适切居所”的书籍,讲述和记录的居住者的生活,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生活在生与死的边界,而且活着的时候没人关注,就算死了也只是短短的茶余饭后谈资中的边角料罢了。

香港界定“不适切居所”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房屋位于永久性抑或临时性的结构内”、“是否与其他住户共用该单位”、“是否一个独立单位”、“是否位于非住宅大厦内”。

劏房中的“劏”字,粤语中有切开、解剖之意,劏房是指把建筑物图则上的一个楼宇单位,切分成多个独立房间。这个词听上去有些杀气腾腾,但事实上,它已是所有不适切居所中相对舒适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在一间房内用铁笼做成双层或三层床位的“笼屋”、在天花板下用木板加建一层形成的“阁仔”、用铁皮在大厦楼顶违章搭建的“天台屋”、把一个单位用木板分隔成四个或以上的“板间房”;甚至在板间房内再分成6间只有棺材大小的“棺材房”……这样的房间自然勿论阳台,甚至连基本的安全、卫生都无法保障,居住者的身心健康都面临极大问题。

这么来看,劏房还称得上“不适切居所”之中的土豪。

本书的作者林小龙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劏房之中。它的空间之小,只能摆下一张单人床。四周便是容纳一人通过的过道。而这个描述,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一定的直观感悟。因为林小龙的劏房里没有床。有什么呢?首先是书。他把房间两面墙都做成了简易的书架,堆满了书籍。另外没有堆书的两面墙,一面是门,一面是窗。挨着窗户的那一侧,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洗手间。不要小看这个洗手间,因为它同时肩负了冲凉和厨房的作用——小龙常常在坐便器上接通电饭锅煮面。

介绍了小龙房间的四周,那么房间的中间摆了什么呢?还是书。不过这一次,小龙把书堆成了长方体,上面放上木板,就成了桌子。再在周围摆几张椅子。这张桌子同时还是小龙晚上睡觉的床,更是他谋生的地点——小龙为高中生补习,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林小龙还只是一个大学生。

书里面有照片,可以看到,几个孩子拥挤在小龙的房间里,孩子的背后就是书架,面对的则是用书堆起来的“桌子”。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想的是,如果是大陆的父母,看到小龙的情况,宁肯捐款给他,也不会让他给自己的孩子补习吧?想一想,炎热潮湿的香港,狭小的空间,只有一台风扇,这样的条件,居然可以给孩子补习?

是的,可以给孩子补习。因为林小龙绝对不是在香港如此生活的个案。在香港,有太多和他一样的孩子,他们也要出人头地,或者至少要在香港生存下去。学习才是最不辛苦的一条路。

我在香港旅行时,晚上差不多十点钟,大量的人流依然充斥在九龙街头。而其中却有一个高中生模样、穿着黑色短裤、黑色T恤,背着双肩包的、瘦瘦的男生。他在一个店面一个店面取走被店家放在指定地点的纸壳。这些纸壳是店家销售商品的外包装。而这个男生动作之熟练、店面里的人对他的熟视无睹,我想,他绝对做这个工作很久了。可一个高中生,在大陆,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吗?在香港,他却要上工搵钱。

我认识的香港人告诉我,他的同学在高中毕业后,三分之二的人会工作,剩下三分之一才会读大学。而不要以为那三分之二就放弃学习了,他们一般是赚出了学费和生活费之后,会继续申请深造。告诉我这个情况的香港人生活在新界,那是距离最繁华的维港、中环、尖沙咀非常遥远的地方,如果搭乘港铁,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中环。

这就是香港。在香港,虽然触目皆是繁华。但旅者看不到其背后的巨大压力和辛酸生活。特别是夜晚的香港,灯火璀璨,富贵升平。而很多像林小龙的人,却在努力地生活下去。

在这本《我的豪华劏房生活》中,林小龙没有表达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当大陆人,特别是我所接触到的人,还在呻吟与辨析自己是不是太郑重其事地生活时,林小龙们已经渐行渐远。

我想起了我那位在深圳创业的朋友对我讲的一句话。他说,“你需要把你的心抓紧。”

别再用嘴巴说什么成语或者大道理。在一些人面前,这真的是一个笑话。

-------------------------------------------

欢迎关注

敢看敢说的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