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读后感精选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读后感精选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是一本由[美] 马库斯•乌尔森(Marcus Wohlsen)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读后感(一):生物不是机械.

将生物看成机械这种机械主义太过牵强, 毕竟人体的奥秘还没掌握清楚就乱作修改会引来灾祸. DNA作为模板可以决定生物性状, 但无法知晓个体的某个行为会牵涉多少生理效应. 即便以DNA决定论否定自由意志, 但微观粒子的量子力学特性还是客观存在的: 生命体不是单一的可编程器件.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读后感(二):题目比内容更吸引人

本身是学生物的,对于在自家厨房DIY一套设备,跑个PCR这类事情没有太大兴趣,虽然作者说着好像是游戏,但真正要完成成套的黑客动作,需要不小努力,这样的话还不如念个学位或借个实验室或大把的烧钱吧.当然厨房也可以,只是相对不那么便利.不过对生物很有兴趣的朋友看了,觉得原本很"高科技",很有距离感的实验能在家里完成是很吸引人的事情.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读后感(三):研生技如烹小鲜

介绍生物技术的书没有分子式、没有立体模型,《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很新鲜。生物技术很难,以致我在最后一节课才理解课本第二章说什么。作者用纯西方的思维讲了一个发现的故事,DNA、PCR、开源、演绎变得简单有趣。原来热衷捣鼓DNA的,除了白袍包裹的生物学家,还有一群名曰生物黑客的科学骑士。读完书后,你会发现生物技术说白了其实就是在实验室烹制生命。

生物技术,把人类的目光从宏观带到微观。当我们因看得清楚兴奋若狂时,却为难以解读而手足无措。本以为真相触手可及,事实却更迷茫恐惧。自以为可以拥有上帝的力量,却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面前,发现“与大自然娴熟的手工技艺相比,我们不过就是蹒跚学步的孩童,拿着木锤子在实验台上努力敲打罢了”。

作者不断提出构思,希望鼓励不同专业的人才共同参与生物技术的研究,让生命的密码可以变成IOS系统般简易。如果没有广泛的人群基础,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坚持,这门科学很难经受得住住每天制作培养基、洗培养皿、又实验失败的挫折。

由难至易是痛苦的,毕竟,每个微小的科学发现,都是将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光阴和智慧多次熬煮、萃取、过滤、蒸馏后,偶得的精华。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读后感(四):极端环保主义与转基因

最近有一个被大家忽略的小新闻:孟山都公司在上周宣布不再寻求欧盟批准种植他们的转基因作物。

欧洲对农作物种植的审批流程导致了该作物必须经过欧盟食品管理局的批准,再由欧盟成员国投票决定是否引进。但是各国对于转基因作物的态度有分歧,审批遇到了瓶颈。

书中提到了印度人反对推广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作物种子,主要还是基于政治考量。使用了昂贵的转基因种子会导致印度农民在今后的耕种过程严重依赖孟山都等公司提供的种子,失去了种植的自主权。印度国内媒体对转基因的歪曲报道比中国更甚,甚至炮制过转基因作物歉收导致20万农民自杀的假新闻。当然国内媒体也毫无节操地转发了这些新闻。

中国在推广转基因作物方面也比较谨慎,但其实目前国内的棉花大部分来自于的转基因抗虫棉。多年前,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三家转基因种子公司已经在国内进行田间实验。他们也会不断游说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求推广转基因种子。

转基因种子究竟是安全还是危险?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更何况世界反转基因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欧洲不打开关口,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会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

转基因技术一定会成为未来种植业的重要技术,如果我们国家投入太低,今后必然被技术更发达的国家牵制而永远落后。但是作为一项被全民反对的、漫长、高投入的技术,在国内的前景会怎么样呢?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读后感(五):别以为你学过生物下过厨房就可以当黑客了!

前段时间铺天盖地都是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的新闻,切除原因是她做了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得乳腺癌几率很大。大家都非常关心她的胸变小了没有,然而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一下这种基因缺陷疾病的检测方法——人可以为了长寿规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躲不过命中注定的邪恶基因,谁不想早点知道自己有没有躺枪的可能呢?

被这本书吸引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看到了目录里Chapter1 “在厨房里检测家族遗传病”。我一激动以为它是本指导你如何便宜快速有效安全检测遗传病的操作说明书(就像测孕纸检测怀孕一样),遂毫不犹豫就在上当当(dāng dāng)入了,当当一如既往以迅雷不及你反悔的速度把书送到我手上后,一翻开才发现上当当(dàng dàng)了——尼玛原来只是讲了一个女geek为了省钱自己搭建平台做基因检测的故事,和具体操作毛关系没有,毫无撸点,差评!于是它被我闲置起来。

然而经过了一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eg.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再翻开这本书时呼吸就畅通许多。相信还有很多没学过生物的人翻开它时也会像曾经的我一样有如鲠在喉如涕在鼻的感觉——好多专业的名词妨碍了阅读的流畅性,如同英文阅读理解里你那些猜不出却又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一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动如参商的距离。这段距离是生物公司有意维持的——通过技术垄断和知识产权专利可以保证钞票源源不断;同时也是生物黑客们立志缩小的——通过DIY和分享研究成果推倒垄断的墙打开科学的窗。

我虽然很佩服书中biopunk们的创新行为和开源精神,但自己却不可能真正去做。客观原因是贵,举个栗子:在美帝合成引物每个碱基对30cents,而在中国要5块钱(“也挺便宜啊不过一支雪糕嘛”,我说。“一个病毒里就有几万个碱基对你说值多少雪糕?”——老师恨铁不成钢反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观心有余力不足,就像喜欢F1的人有的能当车手而更多的只能当拉拉队或是看台观众,我尽管学过生物相当厨子却充其量是个有点学问的吃货,DIY scientists差距很远。

我更欣赏的是作者对待创新理性而审慎的态度。他并没有一味地鼓吹这样的开源和新技术的优点,而是明白地告诉你其中存在风险但并不值得恐慌,对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探讨也很有深度。这又让人回想起上课听老师讲的,前些日子在科学界引起争议和批判的一件事:两个中国科学家在science report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实验室合成了禽流感病毒的其他亚型。众所周知H7N9和H5N1型禽流感病毒给国内带来了很大恐慌,而H和N的组合还有很多,中国科学家为了发表论文可以说人为“制造”出了新型病毒,如果它们毒性很大飘散到空气中,毫不夸张地说可能带来一场生化危机(研究病毒的实验室必须负压防止飘散,而一般国内的实验室不具备这样高端的条件)。

小时候看过台湾人写得一本书叫《我家也有多莉羊--“基因革命”大事记》(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7078/ )当时似懂非懂但对这样一句话记忆犹新: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如同列车与轨道,列车虽然越来越先进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如果轨道不跟着升级依然老旧不堪,难保再高级的列车不会在上面翻车。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然而人们对科技的关注和认识水平却迟迟没有跟进。希望安吉丽娜朱莉的故事不仅能让明星又红了一把,也能让其背后的科学以及此书再次走入大众的视野,尽管我当不了黑客,但作为一个拉拉队员,也算为科学事业贡献了绵薄之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