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增长黑客实战》读后感摘抄

《增长黑客实战》读后感摘抄

《增长黑客实战》是一本由范冰 / 张溪梦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增长黑客实战》读后感(一):这本书很让人失望,请大家看肖恩写的《增长黑客》

我是读完了增长黑客之父肖恩的《增长黑客》之后才看的范冰的这本书,肖恩的书让我看的大快朵颐,而范冰这本书真的味同嚼蜡,有点为了写而写,读完感觉很空,好在自己没在这本书上浪费太多时间。不禁让我想起来,所有的工具书,以及上学时看的理论类的书籍,还是外国人写的比较好,至少逻辑是通的,不像国内的某些学者大佬罗列文字。

我看完这本书后才看到是“李笑来”推荐的·······没有贬低的意思。

所以如果你想看《增长黑客》,还是看肖恩写的吧,是2018年刚出的书,内容很丰满,逻辑很流畅。

《增长黑客实战》读后感(二):接地气的增长经验实操

增长黑客实战是范冰老师和张溪梦老师的最新力作,在高铁上的五个小时翻了一遍手不释卷,但是当时因为颠簸,手边也没有记号笔,特地找了一个舒服的周末,勾勾画画标注了一整本书。

秀一把~!

《增长黑客实战》读后感(三):知行合一才是阅读工具书的目的。

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把《增长黑客实战》看完,整体来说这本书结合方法论和案例,非常通俗易懂。整本书围绕着检验商业计划,搭建增长团队,提升协作效率,数据驱动,用户心理洞悉和增长黑客营销中的技术环节六个章节,融会贯通。适合增长黑客入门,或者想要解决工作中场景问题的人。

像这种工具类的书籍,阅读本身不是万能的。书上的知识和方法论都是一回事,重要的如何从书中的方法论,抽丝剥茧出来,结合工作中的场景去应用和落实,再结合数据不断的调整,才能算把这本书读通。

最近工作中遇到一些瓶颈,今太难拿起书翻一翻,多少还是能激发自己的灵感,可以用于实际的工作推进和尝试。这大概就是读书的价值。

《增长黑客实战》读后感(四):《增长黑客实战》读书笔记 (中篇)

这是“增长黑盒”的第二篇文章。全文共2179字,你可以数数对不对:)

Sorry,大量图片不方便上传

查看完整版书评

上一篇《增长黑客实战》读书笔记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好评,首先感谢下大家的支持。本着增长黑客惯用的迭代原则,这篇读书笔记会根据上次读者的反馈进行调整:

1.标题太Low,降低分享频率 - 现在改成非常朴素的风格了

2.文章太长,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 现在尽量的精简过了

下面与大家分享《增长黑客实战》读书笔记的第二篇:团队和协作

1.团队的重要性

正如本书所提到的,随着互联网行业日趋成熟,单兵作战的增长黑客已经难以应付复杂的市场变化。如果按照增长黑客的理念,用技术和数据来驱动营销,这将涉及到众多专业领域:创意营销、产品设计、前端代码、AB测试、数据分析等等。虽然世界上掌握多门技术的牛人很多,但我敢说几乎没有人能够在这些领域同时成为专家。因此,构建团队的意义在于: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书中提到了一个例子:当年Facebook构建了一个精英增长团队,并借此一举击败Myspace,获得业务快速增长。

facebook增长团队

(上图表示了增长团队带来的惊人变化)

大家一定很好奇Facebook的增长团队是如何运作的?我相信在Facebook内部工作过的人最有发言权。因此,在这里推荐一篇覃超的文章,详细描述了他在Facebook增长团队的所见所闻。

首先,增长黑客们的职责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关注整个用户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获客阶段 (正确把握CLV与CAC的关系)

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不断试验迭代 (如AB测试)

将增长机制产品化,把增长做到产品里面去 (如病毒传播机制)

对应这些特点,一个增长黑客团队将包含以下成员:

增长负责人:懂技术,懂商业,懂管理,增长策略的制定者。

增长产品经理: 设计产品本身增长机制,新想法的提出者。

增长工程师:全栈技术牛人,想法的执行者

设计师/交互工程师:不是一般意义上根据主观审美进行设计,而是基于心理学和行为学构建和优化UI

增长营销经理:用可量化的方式进行营销推广,主要是线上渠道(如SEO, 邮件,社交等)

数据分析师:从运营数据中提炼指导意见,定性定量,用于下一步迭代。

那么,一个典型的增长团队都有哪些日常工作呢?《增长黑客实战》中总结了下面四点:

制定策略:个人理解,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就是根据一个目标(如何提升注册转化率?),设计增长模型(注册按钮颜色能够影响用户转化),并提出执行方案(对按钮颜色进行AB测试)。

实施方案:将上一步中的新点子,用技术方法实现出来,并不断优化和迭代(个人经验:这一个十分痛苦的摸索过程,因为没有人能告诉你什么是真正有效的)。

招聘人才:实际上,整个增长团队的核心不是什么高端技术,而是人才。工具和技术都是死的,人是活的 - 只有新鲜血液流进来,整个团队才能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何识别并拉拢人才加入,也许才是团队在初期的工作重心。

打造文化:大家应该都有所体会,团队文化将成为强大的凝聚力。官僚主义,鄙视链,封闭主义不应该出现在这支有活力的团队中。

对于硅谷的科技公司来说,目前主要有两种增长团队的组织架构:

独立型:典型代表Facebook和Uber。团队独立于产品和市场部门,需要取得一定的平衡。增长团队独立型

功能型:典型代表Twitter,Pinterest,Dropbox。增长任务不是由特定团队完成的,而是贯穿于各个部门,由负责人领导实施。增长团队功能型

在分析了30余家硅谷优秀科技公司后,《增长黑客实战》指出了一个优秀增长团队应该具备的四种素质:

数据为王:其本质是一种决策机制,让团队就“哪一个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达成共识。其次,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列举你已经知道什么,而是解决你改如何知道的问题,从而转化成行业洞见和决策依据。

技术驱动:最主要的一个目标是用机器取代人力的工作,从而把“人”这个不确定性最大的因素排除。用程序和脚本取代人工,用“黑科技”来解决效率问题。

快速学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应公司的需求,快速掌握新技能,撑起公司的业务发展,是团队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杠杆资产:利用技术手段给自己的核心资产加上杠杆 -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重复发明轮子”,比如借助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增长黑盒”将在今后的推送专题中,持续关注这个话题,为大家介绍更多利用杠杆提升资产的价值。简单来说, 如下图所示:

最后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增长团队听起来这么牛,但它到底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呢?是否值得去设立一个增长团队?与公司内部传统职能团队相比(如市场团队),增长团队能够带来下面几种独特价值:

跨越职能鸿沟:高效粘合营销团队的创意与工程师的技术实践。

保证专注高效:增长团队只有一个鲜明的目标-业务增长,这让公司能够快速取得实质性突破。

凝聚团队士气:不用多说,一堆有想法的牛人聚集在身边,谁都会干劲十足。

培育跨界基因:增长团队都是具有跨界思维的人才,能让大家突破思维定式

2. 如何在国内组建团队?

“增长黑客”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增长团队也是最先由硅谷的科技公司所应用。在中国,增长团队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但仍旧有不少优秀的公司在国内开始组建增长团队,实践增长活动。然而,试错是增长的必经之路,一些公司的增长团队也在本土化过程中绕了不少弯路。《增长黑客实战》提到了Teambition不断优化增长团队的过程。

最初,Teambition采用了用创意驱动、多部门合作式的增长模式,设立了独立的增长负责人,并将增长重任划归市场团队,整个工作流程是:市场团队提出构象-设计团队行程方案-研发团队开发上线-数据分析师跟踪表现。

这看上去是一个合理的架构,但Teambition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合作式增长让开发周期变长,工作效率变低。因此,Teambition重新优化了公司结构,设立了独立的增长团队。重组后的团队工作流程是:发现机会提出假设-分析数据修正假设-设计方案-研发和实验-跟踪成果。这个团队不仅拥有紧密围绕AARRR漏斗模型的策略职能,围绕数据的分析职能,还有搭建数据分析平台的基建职能。

《增长黑客实战》中还提到,要在国内落地实践这样一只团队,还需要学会如何招聘筛选增长团队成员,优化日常管理,召开增长会议,以及用OKR指标体系衡量团队绩效。书中描述了Teambition在实践中的各种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回归到落地实践这个问题:许多“高大上”的海外创业公司,在国内都遭遇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机械效仿国外增长模式,未必在国内行得通。在国内组建增长团队,实现业务突破,还需要更多的灵活变通。大家在选择加入一家具有海外背景的创业公司时,需要慎重考虑一下:

这家公司的业务模式在中国能做大吗?

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否成为业绩增长的绊脚石?

你是否认可并喜欢周围的合作伙伴?

3. 如何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增长黑客实战》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增长团队在协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一个有效的增长模型,而不是盲目尝试。以下是四种常用的模型:

a. 经典的“海盗指标”,即AARRR流量漏斗模型。

b. 集客市场营销模型(inbound marketing)。

c. 增长黑客三级漏斗。

d. 3A3R模型:即在经典的海盗模型前加上一级用户感知(awareness)。

当然,生搬硬套这些模型是没有意义的,最关键的是要通过摸索,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增长模型。创建增长模型,有三个核心原则:覆盖全面、逻辑精简、全员贯彻。

整个增长模型应该具有一个公式:

增长目标=影响变量1X影响变量2X影响变量3...

随后,这个目标应该用数字的形式体现出来,作为核心指标 - 这就是所谓“北极星指标”。它让创业公司不迷失方向,成为集中火力的突破点(比如亚马逊是商品销售额)。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虚荣指标”-比如点击量、UV这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东西(我自己也在上面踩过很多坑,以后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提升核心指标的过程中,《增长黑客实战》建议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逐级递进,有针对性地开发功能。

那么,应该如何建立一套团队内部的协作流程呢?

头脑风暴:提出有根据的假设,最终能够服务于产品迭代。

确定优先级:为头脑风暴提出的点子确定一个优先级列表。一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评估-收益值、消耗量和半衰期。

不断测试: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断验证假设,用事实说话。

手动研发:根据测试的结果,将创意开发成试剂的功能,把小范围的成果扩大到全局。三个原则很重要:不要重复发明轮子,内容动态化,让及其自动化执行(“增长黑盒”持续关注的领域!)。

持续优化:一次就做到完美,永远不是增长黑客的方式。

文章的最后,照例附图一张

增长黑客实战中篇知识网络总结

《增长黑客实战》读后感(五):增长黑客实战:读书笔记上篇

“增长黑盒”的第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片不太方便上传

查看书评完整版

这次听闻范大出了新书 - 《增长黑客实战》,我第一时间就到京东上预定了。收到书之后,我不顾公司倒闭的风险,翘班一天,通宵读完,收获颇多!现在,我想把自己的一点总结和感悟分享给大家。这个读书笔记分为三篇,对应增粗基础,增大团队和增长业务,这是第一篇。

增粗基础篇:检验商业计划

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是一切增长活动的根基。如果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那再厉害的增长黑客都无法逆转公司的颓势。我对本书开篇的一句话印象十分深刻:“如果你想造出银河系,那么你最好先造出太阳。”最有价值的永远不是创意,而是商业探索的方法论和执行力。我们脑海里所谓“改变世界, 颠覆行业”的伟大创意,有时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把一个点子变为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分成三步:

1.把握用户需求,合理切入市场

寻找用户需求,挖掘痛点,说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差事。之前看到过一个很好的例子,抓准用户需求,快速切入市场,成为独角兽:剃须刀片订阅,5年成就10亿美元生意。

1.1如何寻找需求?

寻找市场切入点的最好方式就是先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再去做用户调研,验证这是否具有普适性-这要求我们对某一个市场或者某种产品特别熟悉,自己就是重度用户。比如Dollar Shave Club的CEO在创业之前就一直在使用各种剃须刀片,对这种产品十分了解。Google、百度、知乎、淘宝、京东、各种论坛都是探索需求的好地方。

比如亦仁大哥(他的“生财有术”小密圈你肯定听说过)的这篇文章,就给出了很好的一个示例:从0到0.1,如何从知乎神贴找到创业机会。然后,多调查一下竞争对手的产品,直接把他们用户调研的成果转化成自己的。

举个例子,你要卖套套。

第一,你必须是个身经百战的高手,才能深刻体会套套这种产品。

第二,去淘宝上抓10W数据,把市面上竞品不同规格的销量和价格都抓下来,统计出哪种颜色,材质,包装还有价格区间最受欢迎。

第三,把这些产品的评价也抓下来,好评里面找卖点,差评里面找痛点。

第四,百度谷歌一下套套这个关键词,看看有哪些排名靠前的话题,还有搜索推荐。百度搜索

第五,用工具查询一下百度推广广告都是怎么做的,看看大家的卖点都是什么。

百度搜索结果

第六,去知乎、1024等论坛抓一批评论,分析一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相关话题。

第七,跟用户做交流,比如去知乎把安全套这个话题下所有用户抓下来,批量发私信,邀请他们做调研,在线填问卷,加微信发红包(还能顺便积累一批种子用户)。或者,你也可以付费邀请大V在知乎上提个问题:你在使用安全套时都有哪些尴尬的事?自然会有很多人主动来献上回答,这就是用户的痛点了 - 你也可以去用马甲钓钓鱼,批量刷点赞之类的。知乎搜索

很快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对于套套的需求:戴上跟没带一样;润滑度好;能教我怎么用;急用时可以马上送到;价格实惠等等。事实上,当初大象安全套在当初就把握住了一个很好的用户痛点:不少同学啪啪啪时十分紧张,经常遇到包装撕不开的问题。因此,大象设计了一批单手就能打开的包装,火了一阵。

还有一个借助搜索引擎获得用户需求的例子,也值得一看:用Google挖掘赚钱思路。

1.2. 如何避免伪需求?

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探索用户需求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踩到伪需求的坑。范大在书中提醒了我们几个伪需求诞生的原因:

梦想情怀优先:罗永浩都熬不下去了,一般人更没戏。

过于专注技术:用户其实不在乎技术是什么,只关心产品是否好用。

放大自身需求:很多团队做了十分优秀的”效率“类App,但一直火不起来。殊不知,大多数人的需求在于”杀时间“而不是”省时间“。

感性替代理性:”感觉这个功能很好“事实上是一种错觉。

盲从市场热点:抄概念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市场真正的需求。

李叫兽这篇文章,也值得一看:【李叫兽】正常人为什么无法站在用户角度思考?

2. 快速验证商业计划,灵活转变商业模式

等到把最终的产品打磨成型再上市,那一切都晚了。当年Dropbox的创始人还没有做出任何产品,就把一段demo视频上传到网上,征求大家的评价。看到好评如潮,他才决定把产品做出来。

2.1. 如何验证商业模型

事实上,验证商业计划并进行迭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产品与市场进入契合阶段(P/MF)。范大在《增长黑客实战》中提出了下面几个能够快速寻找P/MF的方法:

精益画布:来自《精益创业实战》这本书,根据《商业模式新生代》的方法改进而来,通过一个九格的画布来进行商业模式的合理规划,得到一个理论上的P/MF定位。

精益创业-精益画布

最小化可行产品(MVP):这是来自Eric Ries《精益创业》一书中的理论,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MVP就是一个具备基本功能的原型,然后投放进市场,再逐步进行迭代,最终达到P/MF的阶段。举个例子,你做了一个网站来帮助大家抓取今日头条上最火的文章(相信对新媒体行业的同学很有用,我现在就在用)。然而,你并不需要把所有关键词和文章放进去,也不需要去优化UI,或者搞什么订阅列表之类的东西。这个网站只需要具备两个功能就够了:首先,用户能搜索特定关键词并返回对应文章;其次,文章的传播参数能够展示出来(比如阅读量和转发量)。如果市场反响好,就接着优化下去,甚至做VIP会员制都可以。这就可以从实际行动上验证P/MF了。其实,MVP的常用方法不止这一种,书中列举了十种,大家可以灵活使用:比如纸面原型,介绍视频,众筹,预售等等。

设计冲刺(Sprint):《从0到1》的作者Peter Thiel其实是不太赞同MVP的方式。相对于MVP产品漫长的反馈验证时间,Sprint更能够快速地把产品投入市场-这也是Google一直推崇的方法。在《设计冲刺》这本书总结了为期5天的一个冲刺阶段:1. 找到解决问题的发力点;2.列出所有备选方案;3.挑选方案并实施;4.制作原型;5.真人测试。不去做漫长的调研,而是花一周时间,利用现有资源去探索产品方向-这种方法还是很值得尝试的。Sprint其实是Scrum敏捷开发理论中的一个步骤。增长黑客创业加速

2.2. 如何制造爆款

当然,这个世界上少有一个完全颠覆性的产品,大多数还是在现有产品上更新换代而来。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寻找的P/MF实际是建立在市场现有产品上 - 市场上已经有同类型产品了,我们的产品该从哪里切入?也就是说,这个P/MF的状态,是让用户放弃旧产品,转而使用我们开发的新产品(或作为旧产品的补充功能)。

《增长黑客实战》中提到一个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当我们做出一个新产品时,需要考虑两点:

第一,新产品与旧产品的功能体验差距要够大。

第二,用户从旧产品转到新产品的成本(时间、金钱等)要够低。

这就是书中提到的实现一件爆款产品的最短路径。

2.3.如何学会赚钱?

很快,问题又来了:当我们找到P/MF之后,该做什么呢?当然是赚钱!建立一套合理的盈利模式是产品走向成功必要的环节。

现在,免费模式已经在大行其道,无数产品使用”交叉补贴“从免费用户身上获取利润- 羊毛出在羊身上,互联网万年不变的真理(来自《免费:商业的未来》,薅羊毛必读的方法论)。

但是相反,让用户直接付费才是证明产品价值的表现,也是投资人比较看重的地方。《增长黑客实战》中提到,让用户自愿付费有如下几个优势:

可以让我们把精力更加集中在产品本身,而不是透支到未来

让用户对我们的产品充满信心。这个在国外尤其重要:之前听过一个案例,某国内著名移动杀毒软件,试图利用免费模式占领美国市场,推广许久却没有效果。后来经过用户调查才发现,大家觉得”too good to believe“,不敢用。。。改到收费模式后,立刻大受欢迎。

持续的造血能力能够让公司保持股权集中和独立决策。

不依赖外力,持续获取增值,形成垄断,提高盈利效率。

2.4.如何灵活转型?

找到了P/MF,有了一定的盈利模式,我们还会面临新的问题:用户增长缓慢,流量难以变现,break-even遥不可及。这时候我们就该考虑转型了-树挪死,人挪活。在商业上猛撞南墙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无尽的变化与动态平衡才是商业的魅力所在。

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存量思维所局限,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失去,从而越不想寻求改变。想要转型,我们必须用增量思维来思考 - 先看能得到什么,而不是将失去什么。勇于放弃沉没成本,才能走到更大的世界。

那么,如何判断到底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我认为亚马逊CEO贝佐斯的这段演讲十分精彩:

“我常被问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很难想像,会有顾客在10年后跑来和我说:“Jeff,我喜欢亚马逊,但你们的价格能不能贵一点,或者到货时间再慢一点。”...所以我们将精力放到这些不变的事物上,我们知道现在在上面投入的精力,会在10年里和10年后持续不断的让我们获益。当你发现了一个对的事情,甚至10年后依然如一,那么它就值得你将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

3. 建立一个健康的增长模式

个人认为,这是一名增长黑客最重要的基础,一定要打牢。增长绝对不是追求短期的利益而牺牲用户体验和产品本身的价值。我们探索的是一种能够长期持续、可以被复制的增长模式。如果把公司比作一辆跑车,市场比作一个长途赛道,我们不能在比赛开始时就猛踩油门冲到前面 - 很快汽车轮胎和发动机就会承受不了压力而报废。我们需要在比赛过程中摸索出油耗最低、对汽车损害最少、同时保持车速最快的驾驶方式。赛道太长,没人可以一直踩着油门,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

Linkedin以病毒式增长起家,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病毒方式并未得到改变。“你的好友XXX获得了新工作,快来祝贺一下吧!”每当收到这种邮件,我都有一种把霍夫曼打一顿的冲动。不知道是不是该感谢微软,现在收到的Linkedin邮件频率越来越低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职场上混不下去了)。

《增长黑客实战》中指出了三种不合理的增长模式:

i. Dark pattern:利用人的心理弱点,诱导用户做一些正常情况下不会做、也不感兴趣的事,从而营造一番美好的数据假象。最常见的就是广告和实际差着十万八千里的手游广告。

今日头条

ii. 违背商业模式的业务:O2O热潮,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

iii. 烧钱补贴:自从Paypal首次开创了这个模式,到今天就没有消停过。但是Paypal只有一个,外卖也只有“三骑士”还在战斗。我本身不太赞同摩拜单车创始人那句话:“如果失败了,就当是做公益了。”相反,我很支持马云的观点:要用公益的思维去做商业,而不是用商业的思维去做公益。

“更优雅地烧投资人的钱”是一种良性的增长模式-公司的每一笔投入,都是为了下一步的产出。比如文中提到的Uber和猫眼电影的例子,此处就不赘述了。

说到烧钱,不得不再提一次亚马逊:近二十年来,亚马逊几乎没有盈利,2017年第一财季有356亿美元收益,而净利只有7.24亿美元(还有一半是AWS贡献的)。那贝佐斯究竟是靠什么说服投资人继续支持亚马逊呢?贝佐斯在一封给股东的信里写到:”衡量亚马逊的最终财务指标,也是长期以来我们最想推动的,是每股自由现金流。“也就是说,亚马逊令投资人折服的是对资本的利用效率。

书中范大指出了几个”付费增长“模式,而这些模式都建立在一个”不可能三角“的基础上:新增用户、用户留存、营收变现的对立统一。

增长三角营收新增留存

如何才能科学高效地购买增长呢?同样,书中给出了三个参考方法:

购买用户数量,前提是CAC小于LTV (财报非常好看,又不会亏本)

购买增长速度,牺牲短期营收,可以使CAC大于LTV(用资本购买垄断效应)

购买流动性,促成更多交易,注重双边市场活跃度而不是静态指标(比如Uber)

当然,生搬硬套这些策略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根据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来采用最科学的增长方式。增长黑客鼻祖Sean Ellis曾经提出过一个初创公司金字塔:

growingIO图片

(盗一张GrowingIO的图吧!)

个人理解,前两个阶段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用户粘性上,而不是砸大价钱去买用户数量和增长速度。只有当产品打磨成型,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后,再花费大的精力到市场推广上。

说到健康增长这个话题,我想讲一个亲身的感受。最近,我在用一款视频剪辑工具,叫做”爱剪辑“,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号称是中国最好的免费视频剪辑软件。它的功能非常不错,上手也简单,现在已经有了一大批用户。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软件利用了不少增长黑客和病毒营销的模式(包括微信分享解锁功能之类的)。但这个软件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初它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会在每个用户剪辑完成的视频中强行加入一个片头和片尾,带着自己的LOGO。这在品牌成长初期,是一项能够高效扩大影响力的方式,种子用户也不会在乎这些。但现在它的用户基数很大了,早就过了那个病毒增长的阶段了。从去年开始,网上已经有不少声音希望能够付费去掉这些推广信息,可直到今天,这些东西还是没有去掉的迹象。仅凭这一点,就足够使不少用户流失了,比如我。

我在想,如果它能出售VIP会员,去掉片头尾广告,我会毫不犹豫购买。如果再加上一个模式,分享给好友购买会员,大家都可以获得新功能解锁 - 我想这个传播效果应该比强行植入广告要好得多。

本章最后一个部分,范大起了这么一个十分深奥的标题:

增进认知,优化价值传递

我来简单的解释一下:做传销成功的核心是什么?没错,自己先要信了。创业也一样,你想让别人认可你的价值,就必须先让自己认可自己。如果你都不愿意用自己的产品,怎么可能让别人去用呢!

想给别人洗脑,先要把自己洗了!

文章的最后,总结一下如何夯实增长的基础,让自己“增粗”!

把握准确的用户需求,排出伪需求的干扰

利用多种方式快速验证满足用户需求的新模式(即公司的商业模式)

寻找合理的路径,集中力量打一点,制造爆款产品

找到公司的盈利模式或者流量变现的方式

若发展不顺,适当进行公司的转型

建立起长久、健康的增长模式,始终保证产品的核心价值

附图一张,画工粗糙,见谅:

增长黑客模型流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