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裸体午餐》经典读后感有感

《裸体午餐》经典读后感有感

《裸体午餐》是一本由(美)威廉·巴勒斯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裸体午餐》读后感(一):威廉·巴罗斯的感官世界

04年在川大双流校区的一家二手书店里买过这本书,看封面,貌似是属于一套“世界十大禁书”这类的合集里的一本。翻译比较粗糙、生硬。

威廉·巴罗斯的小说更多的意义在于阅读的体验和感官的刺激。垮掉派作品的翻译更要接地气呀!

《裸体午餐》读后感(二):读这本书的意义很明显——珍爱生命

恶心,很恶心。病态,变态,疯话,幻觉。反生命,反人类。

没注意这本书的艺术成就。也无须注意。正常人,读着这种触目惊心的材料,就不太有可能注意到写作的艺术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觉得自己更要健健康康的活着。

《裸体午餐》读后感(三):一本书同时两个版本,啥子意思?

一本书两个版本同时出,同一家出版社,同一个译本,一个精装一个简体,这样搞法是不是有点恶搞的意思?这是在搞心理战术,还是带有歧视性呢?精装本比简体有哪些提升?价格高出十多元,成本高出多少呢?难道读者买不起精装本?非得搞个简装本。这样搞让我讨厌。

《裸体午餐》读后感(四):裸体午餐

此书看得我一脑袋浆糊,按说作者与杰克•凯鲁亚克同时代的人,可是本书与《在路上》根本不是一个时代,反倒是与新寓言派的《战争》,说实话常规根本无法理解此书。 同样做为描写毒品的书,此书又与昆西的《瘾君子自白》也天差地别。我就奇怪了,难道吸毒也有现代与后现代的差别。果真如此的话,那真可以说是艺术无所不能。 此书又有着意识流的感觉在里面。内容则是吸毒、性、政治,也算是包罗万象。想想看一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书籍拥有这么多特点在内,难怪能成为名著了。 全书基本没有传统小说中人物。人物形象更多是符号化,给人感觉也是支离破碎,倒是真有点象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1968年迷失的一代。不过确实非常难以理解,作者描述的是吸毒,而我看得象吸毒。也许不经历那个特别的时代,也就无法真正能够明了作者吧。

《裸体午餐》读后感(五):震撼教育

也许,我们的任何想象都在被别人实践。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那些信仰传统的年轻人,在现实中摸爬滚打,工作,买房买车,旅行,烘焙课程,爱人,被爱,郊游野炊,保险,教育储蓄……某一天,他们给同事打电话,谦卑又压抑,戴着面具,努力使自己显的真实……生活中,时常焦虑,但偶尔也能憧憬未来的美好……也有人,他们的生活就是苦行,周末则要去看心理医生……下班后,他们给自己煮了一碗面条,寡然无味;看看通讯录,没有可以打电话的人,看着远处闪烁的霓虹,流下了眼泪;马上凌晨,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班;第二天母亲打来电话,该结婚了……他们能否想象这样的生活——我是肉体容器,毒品是我的体液,我是快感。有人三天没吃饭,一年没洗澡,躺在在床;一阵痉挛,几次抽搐,醒了;摇了摇头,看看两边,没有食物;手指触到针头,艰难拿起,戳进自己腐烂化脓的胳膊,一种弥漫在大海中的快感淹没了最初尖锐的疼痛……又一天,有两个人在马上高潮时注射了某种药物,随着一阵尖叫,他们瘫倒在地…… 我在此处看到一种现实,说活着,他们都还有生命,说已经死了,我也看不出差别,有一点,将来的某一天他们都将离开这个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