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锦集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是一本由道格拉斯·肯里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58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一):第2章

女人看帅哥凝视很久~确记不住长相

男女都会高估美女的数量~女的确不会高估帅哥数量~

男人多看美女照片会降低自己伴侣的评价~但是看成功女性却不会~

女人帅哥不会,但是多看成功男士会降低自己伴侣的评价。

多看电视,杂志,会改变对真是世界认识,无意。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二):一个进化心理学的科普著作

作者(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Kenrick)抱着将进化心理学科普出去的态度写下了这一本书,从书的题名——《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可以大致看出这本书的内容和两性、动机、及人类生存有关的,本以为是存在主义一类的哲学思辨的书籍,没想到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人类的活动。作者结合自身的生命史数据,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解释人类的行为。更有趣的是,作者说,进化心理学者是左翼群体。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三):太拿繁衍说事

认同的观点:心理学确实应更多地被作为行为科学来考量。

不认同的观点:这本书太拿繁衍说事,然而多得是因为自己的选择独身的反例,如康德,如克尔凯郭尔,更不用说如王尔德所代表的一类人。康德的生活尤其是一种秩序的生活,很大程度上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过活。即使因阅读卢梭的《爱弥儿》改变了作息规律,也还是出于其自己的意愿。

既然有这么多出于自身选择的独身,繁衍固然可以是潜意识因素,但若把繁衍作为影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上升到普遍层面,就还是显得片面了。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四):人类的终极目标

这本书的优点有:

1.目录结构清晰

2.语言通俗直白

3.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入每个章节给人以真实感

4.心理实验叙述简明易懂,又有论文式详尽引用参考附录

这本书名重口的心理学著作有15万字之巨,然而由于时间关系,我仅仅是囫囵吞枣式浏览了一遍,所以不少地方理解会有所偏差,对于这本书的不足不敢妄加非议。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倒着来读。在看每一章节时,可以先看这一章的最后一页最后一段,然后再从这一章的第一段开始看。在看这本书之前,可以先翻到最后一章《仰望星空》。在这章里,作者讲了生命意义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从进化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动态理论结合来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人这个物种的生命意义;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讲述一个人该如何度过有意义的一生。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

>人类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无休止地寻求令自己欣喜若狂的幸福,而是与他人共同联结成一个支持网络。

为了得出这个最终观点,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首先是摘要。

(待续)

然后是目录。

(待续)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五):生活,究竟为了什么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远超于周边生活的美好事物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比如看到电视上的美女,就会降低对周边女性的评价。参照物太过完美,因此周边的人都被比成了渣。

然后,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阐述了为了下一代,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女性在择偶上,偏向于展示生育能力,因此年轻漂亮成为女性最大的资本;而男性着重于提供资源,抚育下一代,因此地位权势作为资源强有力的后盾,受到了女性的青睐。

有基于此,人类在宗教选择上、群体选择上,不同程度的向有利于繁衍的方向倾斜。比如宗教倡导的一夫一妻制,比如男性在群体决策中,对于无关对错的问题上,偏向于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以上都提高了男性基因遗传的可能性。

同时,作者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即使马斯洛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也都是男性获得女性关注的一种手段,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遗传选择。不论作者的观点是对是错,这种论调还是有他的可取之处,起码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所为种种皆为生育。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毕竟,在很大程度上,这个理论很适用于现今的中国男女相处之道。热恋时的情侣们,可以看看本书,女性不妨关注一下自己是否够漂亮,男性是否够有钱,如果是,那么你们的婚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都是有保障的,直到女的年老色衰生不出孩子,男的突然破产养不起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