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读后感100字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读后感100字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是一本由(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读后感(一):致一百年前的茨维塔耶娃---玛丽娜

玛丽娜

玛丽娜 我看到你

在一万米的高空之上

阳光下的云层象大海

但你更爱高山

山岗里有吉普赛人的歌唱

玛丽娜

一百年前的海是怎样

是否和你的人生一样

满载尘世的哀愁

流离、动乱,却又毫不含糊

玛丽娜

我的王国不是眼前的世界

灵魂也在爱在云端顽耍

玛丽娜 你一生追寻太阳

你为太阳而受难 请让我替你受难

玛丽娜

在没有爱情的日子

你的名字就是我的爱情 就是我的眼泪

玛丽娜

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不为爱情和面包流泪

玛丽娜

暧昧的云层也象雪崩的山峰

是我最想葬身的地方

玛丽娜 一百年前的你已经飞翔

一百年后的我继续追寻太阳

(在飞机上用kindle看完这部诗集,翻译的。。。额,真的毫无韵致。%>_<%。)

(在飞机上用手机写下给马丽娜只言片语的诗句,感受最深的真的是,想起马丽娜的名字就想哭泣,次日早上坐在美高梅酒店阳台上,看着外面起起伏伏的海,在办公纸上写了三遍把思路捋顺。结尾简直是败笔,但是我总是不知道怎么结尾==叹气。)

(读过的最好的写给马丽娜的,是廖先生写得。)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读后感(二):山与山的相逢

在《山之诗》中,茨维塔耶娃表达了一种对人的情感和激情所持的浪漫主义的观点。这些情感和激情是以属于存在的崇高的、精神的因素为基础的;她把这些情感和激情同日常生活对立起来——尽管这种日常生活是家、家庭以及亲人的关系。 她在1925年致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写道:“我使我的心灵养成一种习惯,让它在窗子外面生活,我一生都是透过窗子来看我的心灵的——啊,只看它!——我不允许它走进家里,就像人们不让、也不带着家狗或者迷人的小鸟进入家里一样。我把自己的心灵变成了自己的家,但是从来也不会把家变成心灵。我不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我不在家。心灵在家里,——在家,这对我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我不能思索。” 这点我非常赞同。生活是生活,艺术是艺术,二者缺一不可,又彼此分离。我的诗歌中有家人的影子,但我更想让他们存在于现实中,这是对他们的尊重和保护。就像我从不把工作带到生活中来一样。它们永远是和日常生活完全脱离又分割的。

茨维塔耶娃的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自己的诗集《摘自两本书》中这样写道:“我的诗行是日记,我的诗是我个人的诗。”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读后感(三):加利福尼亚招待所式的翻译。

因为翻译问题到底会错过多少美好的诗篇。

好的翻译者比好的作者更可遇不可求。

加利福尼亚招待所式的翻译。

P59

……我想和您生活在一起

(苏杭/译)

我想和您生活在一起,

在一座小城市里,

那里钟声长鸣,

那里永恒黄昏和煦。

在乡村的小旅馆里,

古老的时钟发出尖细的响声,

仿佛时间的涓滴。

有的时候,每当夜晚,从某一座顶楼里

传来长笛乐声。

而且长笛手就从在窗子里。

窗子上摆着硕大的郁金香。

您也许根本就不想把我爱昵。

房间中央有一座壁炉砌着瓷砖,

每块瓷砖上都画着一幅画:

玫瑰-----心儿------帆船-----

而在惟一一个窗口

堆积着残雪、残雪、残雪一处。

您会躺下------我喜欢您这样:慵懒,

心平气和,无所挂牵。

偶尔听到火柴发出。

刺耳的一声。

香烟熄灭又点燃。

烟头上的灰烬久久地颤抖,

仿佛短短的灰柱一般。

您甚至懒得将它弹掉-------

索性整支香烟飞入火焰。

---------------------------------------------------------------

加州旅馆式的翻译。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陈黎/译)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个小镇,

共享无尽的黄昏

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时钟敲出的

微弱响声

像时间轻轻滴落。

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

笛声,

吹笛者倚著窗牖,

而窗口大朵郁金香。

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在房间中央,一个磁砖砌成的炉子,

每一块磁砖上画著一幅画:

一颗心,一艘帆船,一朵玫瑰。

而自我们唯一的窗户张望,

雪,雪,雪。

你会躺成我喜欢的姿势:慵懒,

淡然,冷漠。

一两回点燃火柴的

刺耳声。

你香烟的火苗由旺转弱,

烟的末梢颤抖著,颤抖著

短小灰白的烟蒂——连灰烬

你都懒得弹落——

香烟遂飞舞进火中。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读后感(四):选择高贵

作为一个命定长逝的人,

我从九泉之下亲笔

写给在我谢世一百年以后,

降临到人世间的你——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读过《致一百年以后的你》的人会明白,她离我们其实很近。

茨维塔耶娃生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这却给她一生带来伤害。在她的性格中,始终有一种高傲、落寞、孤芳自赏的东西,她永远也搞不明白,这为什么会成为别人愤怒的理由。

茨维塔耶娃17岁便以诗歌名世,由于丈夫加入白军,30岁时,她带着孩子流亡西方,由于写诗无法养家糊口,她不得不去写散文。如果说贫困还是可以战胜的话,故国之思的那份孤独,对一个作家而言,则是压倒性的灾难。

17年后,茨维塔耶娃不顾一切回到了苏联,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接踵而来的厄运,女儿被流放,丈夫被逮捕。没有生活来源,她只好靠译诗和帮佣维持,然而,没多久,在希特勒的进逼下,她和儿子被疏散到一座小城,彻底失去了生活来源。在想当作协食堂洗碗工的申请被拒绝后,她被逼到了绝路,自缢而亡。一个月后,她的丈夫被枪毙,3年后,她17岁的儿子死在前线,只有她的女儿熬过了17年流放地的苦难,成为茨维塔耶娃遗作的整理者。

俄罗斯文学曾有一个优雅的白银时代,在时代大潮面前,读书人慌了神,他们希望用贵族气质来应付时变,然而,由此招致的仇恨反而彻底吞噬了他们。在旁人看来,茨维塔耶娃坚强而冰冷,但事实上,她的内心脆弱、敏感而恐惧,只是她接受的教养不允许把这一切表现出来,可越如此,就越会激起人们的恶作剧心理,他们一定要看看她窘迫时会如何。

当野蛮战胜文雅之时,它一定要通过折磨来获取快感,因为野蛮是没有天堂梦的,它的全部希望就在当下,就在破坏的瞬间。

茨维塔耶娃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即使在最困窘时,她也不会用译得不好的诗去混饭吃,她宁可做最卑贱的工作,也不肯玷污了内心的圣地。俗人是很难理解她的:诗有什么用呢?吃饭不是最重要的事吗?然而,100年过去后,人们仍会捧起茨维塔耶娃的诗。因为,那是文明的呻吟,是一份柔弱的坚持,是花朵们面对摧折,依然骄傲的盛开。

一个民族的优雅,需要几代人的坚持,而摧毁它,可能只需数年。然而,有信仰的人是不死的,不论如何蹉跎,时光终将澄清一切。

致一百年后的你,一百年后,终将了断。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读后感(五):山与山的相逢

我真正接触茨维塔耶娃的时间很晚,去年漫漫白雪的冬天里,才算读完了她的传记,恰好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安娜•萨基扬茨为她写的三大本厚厚的传记。传记介绍了她的一生,她的多灾多难异常坎坷却又异常光辉丰富和热情洋溢的一生。而在我看来,她的一生,与其说是文学与创作的一生,不如说是爱情的一生。

一个人对爱情的态度就是他/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对茨维塔耶娃来说,每一次都是最后一次,而她始终抱有对爱情的幻想。

如果说茨维塔耶娃爱情的不幸是在爱情中她不能把握分寸,我不能赞同。她在写给塔•克瓦宁娜的信中说“我需要的是别人的爱。我的爱和他的爱。如果能够出现奇迹的话……我对他人的需要,就是他对我的需要……对他来说,就是我能够按照我的尺度,即没有尺度地去爱。”我想,没有尺度的爱才是真正完整的爱。在爱情里把握分寸、精心计算以及其他各式各样的小心思、小手段都有损爱的完整,当然完整的爱情很多时候会带来伤害,伤害别人的时候更伤害自己,但伤害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包括嫉妒!没有嫉妒的爱情的算什么爱情呢?就像她创作的献给康•罗泽维奇的长诗《山之诗》“山在忧伤:如今既是热血,又是春情/但是将来只会化作绵绵忧戚/山说,它不会放我们登程/不准你同别的女人一起。”

因此,不够勇敢的人永远不配拥有完整的爱情。如果每一次爱他人,茨维塔耶娃能够掌握所谓的分寸,我敢说,这绝不是她真正的感情流露。要爱,就义无反顾甚至奋不顾身,这才是茨维塔耶娃的爱。

正是出自此种爱,她创作出很多热情洋溢毫不掩饰的诗歌作品,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见她的感情历程,那些诗歌,无一不是她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她爱他们,她爱每一个人。

她写给需要慰藉的年轻人施泰格尔的诗,题目就叫《给一个孤儿的诗》,“若是我能够——我就会带你/到洞穴的深处/到龙的洞穴里/到豹子的荒凉山谷”。我简直觉得她要给他的爱,不仅仅是爱情之爱,而且还包含着深深的母亲之爱。后来再看,真的是这样,因为年纪的关系,她对施泰格尔的感情里,自觉不自觉就包含了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深沉又真挚的爱。

爱情是不分性别的。她爱罗泽维奇,爱施泰格尔,爱帕斯捷尔纳克,她还爱女诗人索菲娅•帕尔诺克,她俩甚至一起弃家出走,前往别处。

读她的诗歌越多,越觉得这个历尽磨难的女人的可贵,越觉得她的那些献出去的爱情没人能够配得上,即使是她的偶像她像神一样顶礼膜拜的大诗人。那些爱意出自她的痛苦却又光辉的心灵。如果说她的爱情不幸,那不幸就是没人能够配得上这浓烈的爱情。

她是山一样勇敢的人,她爱山,有时把自己比作山,她说山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山在空中。” 就像她写给帕斯捷尔纳克的信中说:“当我们将来会见的时候,是山与山相逢。”

帕斯捷尔纳克在书信里说:“这是初恋的初恋,比世上一切都更质朴。我如此爱你,似乎在生活中只想着爱,想了很久很久,久得不可思议。”这虽然说是他自己,用来描述茨维塔耶娃的爱也十分恰如其分。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写过的旧句子:“让我们相遇吧,并住在一起,像一个罐头里的两条鱼。”

哦,还要补上,她曾经说过的:有一天我们的相逢,是山与山相逢。

书评人:西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