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路上的春天》读后感精选

《路上的春天》读后感精选

《路上的春天》是一本由聂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348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上的春天》读后感(一):老旧的文字风格,还原本应朴实的生活

是在南方周末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一篇一篇看下去,不自觉竟有点上瘾。

作者写女儿的北漂,仿佛让人看到女儿背后的,那双父亲关注的眼神;作者写童年,写的是自行车上的岁月,我发现自行车是一种特别能把我带回那个年代的物件,想必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自行车情节吧;作者谈写作,全是大实话,坦诚到直白,确实那段唯有精神的岁月中的小快乐,透出对现实物质的鄙夷。。。

这种在老旧气氛下的文字,读着,感受到一如作者的平静,平静中,有种价值观在流动。

《路上的春天》读后感(二):人生崎岖婉转 时有春来敲门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每个人所经历的也必是不一样的过程。有的人春风得意,有的人悲秋伤春。但是大部分人只是平平淡淡,淡的就如一杯冷却的白开水,淡的使劲咂嘴也依然没有任何味道。然而在这些平淡的生活中也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道理。 前几日去我们淮安市最大的图书馆里,借阅了聂耳的《路上的春天》这本书。这是一本叙事散文集。聂耳,本名聂利民,山西省《太行文学》主编。聂耳的写作体裁宽泛,有散文随笔、文学评论、小说和诗歌等等。出版的散文集有《隐居者的收藏》、《最后一班地铁》等等。 在《路上的春天》这本书里,聂耳将叙述和思考融为一体。从诗意怏然、回眸一笑、轻的叙述及我思我在四个主题进行了叙思并存的回忆性随笔叙事。 在诗意盎然辑里聂耳用时光小片段、精致生活、山上的办公桌、钢笔等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件及思绪,却写出了聂耳对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的思考,到底哪一种生活方式才是我们需要的。例如在“钢笔”这一小篇章里,聂耳就用之前用的钢笔写字和现在用电脑写作的对比,虽然从思想上他更喜欢用钢笔写字的感觉,但是现实是用电脑写作比较习惯。虽然他每次都说自己提笔写下什么什么,但是双手却是飞快的敲着键盘写下对钢笔的怀念。虽然 聂耳觉得用敲击键盘是一种非法的书写,觉得只有钢笔写出的字句才是真正的书写,但是也就只有怀念而已。在这个小篇章里夹杂着聂耳对钢笔的回忆,回忆他修钢笔的经历。 在回眸一笑辑里聂耳通过回忆,记录了他深藏的家族史。里面有他的爷爷奶奶,还有他的看似传奇却也平淡的小叔叔。有聂耳和女儿的碎片生活琐事。有因为求学离家独立的女儿和深深焦虑的父亲。既有对女儿的勇敢独立自豪,又有对女儿独自面对风雨的担忧和无能为力的悲伤。 在轻的叙述辑里,聂耳着重回忆的是他青少年求学经历。这个辑里他回忆自己的老师,同学。给他带来忧伤的、快乐的、郁结的以及希望的一切。回忆那个让自己一直耿耿于怀,报以遗憾的那位老师,随意修改自己作文的老师。在他心里老师那样的做法是错误的。确实也是错误的,不是么? 而在我思我在辑里,聂耳回顾了自己从爱读书到爱上写作的历程。他着重叙述了他读过的对他影响较大的一些书籍。和给他写作路上起到指引的和影响的人物。 《路上的春天》这本书里,聂耳用看似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揭示一个个生活的道理和对人生的思索。在他轻盈的笔尖下细细流淌出对生活的期望,流淌出怀念过去,迎接未来的坚定信念。他用似有若无的批判手法对他之前老师的教条主义进行着批判。聂耳喜欢用叙思融合的方式边说事情边剖析人心、人性,总结人生道理。总能以小事情汇成大道理。有时出现在一句话里,有时隐藏在一个词语里甚至一个字里。他的看似轻似白云滑过的笔触,却能让人思绪随转。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是只要自己坚定信念,不管走在哪一段旅途上,相信春天都会尾随而至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心向阳光,风雨自会远离。

路上的春天

《路上的春天》读后感(三):手执书本是一种姿态

手执书本是一种姿态

——读聂尔《路上的春天》

从聂尔新出的散文随笔集《路上的春天》中看到“手执书本是一种姿态”这一句,一下子就记住了。此刻我已经看到本书的第137页,想想这句话,就又重新回过头来重新瞅瞅封面,心想,此时我手执《路上的春天》,会是怎样一种姿态?

如此一想,我便就坐不住了,我觉得之前的136页,我算是白读了。也罢,且从头再读吧。

没想到,这一重读还真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说来惭愧,在读《路上的春天》之前,对聂尔的微弱了解是通过北京师范大学赵勇教授的文章而得知的,文章就收在赵教授随笔集《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一书中。记得当时读过此书时,还写过一篇读书随笔谈此书,这次看《路上的春天》,发现聂尔就此书也写有一篇书评《在高岸上》,通读之下,对聂尔此前说的“手执书本是一种姿态”有了更多的了解。

出版人汪家明在《难忘的插图与书》中说过,一部好书可以哺育许多许多的人,也可以哺育许多许多的好书。因看《书里书外的流年碎影》而知道聂尔,而看《路上的春天》对赵勇有了更多的了解(本书除了《在高岸上》一文外,关于赵勇教授的还有《赵勇印象记》、《大众文化:我们的处境》等两文),由知道、了解一个作家,从而知道、阅读更多相关的书,这大约就是汪家明先生所说的一部好书可以哺育许多许多好书的道理吧。

说来也巧,在收到这本《路上的春天》的快递的同时,也收到了一封来自大学母校的约稿函,是关于母校建校60周年校庆的。所以在看本书时,对书中第三辑“轻的叙述”中的《师专往事》、《青春与母校的献礼》、《我的老师宋谋瑒》(而关于宋谋瑒老师,赵勇也有专文记叙,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受益更多)等文章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尤其《青春与母校的献礼》一篇,更是一读再读,想从中找寻一些灵感,也给母校60周年校庆来一篇《青春与母校的献礼》,想必也定会勾起一缕缕如烟往事。

仅就本书的阅读而言,除了第三辑文章外,我觉得聂尔写得的最好的就是《远处的叔叔》、《父女之间》、《我的女儿》等写亲情的文章以及为数不少的读书随笔。“一个快活的女儿和一个惊慌失措的父亲”的亲情素描,聂尔在一贯的叙述和思考之外,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思考空间。聂尔写文学评论出生,所以写起读书随笔来驾轻就熟,很多地方看似轻描淡写,却常常惊见神来之笔,以书为媒,为读者呈现的是独一无二的看待人生和时代的方式。

我看书喜欢先从序跋、前言后记看起,但在这本《路上的春天》中都没有,于聂尔而言,这也是一种手执书本的姿态。没有序跋之类,还好有作者简介,从简介中知道,在这本书之前,聂尔还出过《隐居者的收藏》、《最后一班地铁》等随笔集,但同样也写小说。看过《路上的春天》,没来由地认为聂尔的小说一定写得很好。惭愧的是,至今还没读过他的小说,在本书之后,且在网上搜索一番吧……希望能有所获。

我读《路上的春天》正值五月中旬,这在聂尔生活的山西晋城大约已经夏季正浓了。而我所在的新疆昭苏高原垦区,春天才刚刚开始复苏。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从晋城的春天,一路走到了西北边陲的昭苏垦区,从一个春天抵达另一个春天,我想,这应该一种别样的书“缘”(在本书中,聂尔有一篇谈“缘”的《说缘》)。所以在读本书时,我常常面窗而坐,面对满眼的绿——初露新芽的万顷麦苗,绵延无际的春牧场。

因了这个春天的书缘,顿然,我知道了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手执一册《路上的春天》了。

二○一二年五月十六日看过,五月十九日写,七十七团

(《路上的春天》,聂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3月出版,定价:35.00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