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二三事读后感100字

二三事读后感100字

《二三事》是一本由安妮宝贝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三事》读后感(一):态度

我不懂得怎么去评价,我只知道看了这本书后,会有一种淡淡的起伏,虽惊不起波澜,但也着实让人难以平静。读她的作品,总会让人得到一点点安慰,那种感觉无法描述,却足以让自己思考很久。一字一句虽说来的好像很随意,但是细细斟酌,人生也不过如此,就在我们不经意之间,很多事情就那样来临,我们措手不及,却也不知如何回应。

《二三事》读后感(二):《七月与安生》的前身

两天看完。

在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想:难道这就是安妮宝贝另一本书《七月与安生》的前身?

我虽然没看过《七月与安生》这本书,但看过了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

而在这本《二三事》中,主角依旧是两名女性,而这两个主角一位名为良生,另一位名为莲安,各取一字则为"安生"。

此外,情节和人物设定也颇为相似:

①《七月与安生》中,安生喜欢上七月的男朋友家明;本书里,莲安怀了良生男朋友沿见的骨肉。

②《七月与安生》中,七月因分娩导致的大出血而死亡;本书里,恩和出生时,莲安同样大出血。

③《七月与安生》中,安生有一个要玩摇滚的男朋友;本书中,莲安也有过这样一个男朋友。

④《七月与安生》中,安生最终与一个暖男老赵结了婚,过上幸福的生活;本书里,良生遇上宋盈年后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⑤《七月与安生》中,安生口中的七月与七月现实中遭遇虚实交融;本书中,通过良生迷乱的记忆而产生了非线性的叙事顺序,时间界限模糊。

虽说这两本书有很多共同点,但这两本书都是安妮宝贝所著,说不上抄袭,顶多也就微微感叹:有钱就是任性,改头换面,一个故事这两遍……

《二三事》读后感(三):With you in charge, i am at ease.

这本书是在上海七浦路(笑称“cheap路”)附近一家旧书店买的,当时天真地以为“房租到期以斤论售”是个可捡的便宜,就和不远处的服装批发一样都有可来可往的弹性。回来翻看《莲花》时才反应过来是盗版,起初还会细细模仿印刷体把别字改正,后来自嘲身边怕是没有需要易书而读的同好于是恹恹作罢。然后这本《二三事》就一直拖到现在才看。

开篇提及良生。《莲花》里有个主角叫善生,基调都一样的凛冽,名字倒都算温情。良生与莲安,一个桀骜但沉默,一个跋扈并张扬,所以她们一见如故,而最终的人生轨迹背道而驰也在情理之中,一个恪守情意相夫教子成为香软甜糯的饭黏子,一个刀片割腕染血遍地成为隐隐刺痛的朱砂痣。我很向往人身上的故事性,现实里却并没有承受各种不堪经历的心理准备,所以看她们的歇斯底里她们的静水流深都使我满足。

安妮宝贝笔下的女子似乎很好识别,淡漠一点的穿粗布衣,浓烈一点的裹丝绸裙,并且既受得住川藏线的泥浆和蚂蟥,又过得惯别墅区的精致和小资。虽然有时她的文字不可避免的啰嗦与做作,比如一些莫名其妙的分句和分段,“我”“她”之间不自然的人称切换,以及一些意象情节的重复,但是她贴上的这些或有残缺的标签让人一下记住她。她对人物自我的探索也深入,还有沉稳静敛的处世态度,佛经圣经的教化祷辞,依旧会让人心有所动。

'With you in charge, i am at ease.'第一次在芮成钢的《黑白之间》里看到就再也没有忘记。我一直希望遇到这样的朋友,这一句可以让我们相互倚仗。可是发现年岁渐长,相交越是泛泛。这一次,书里面友情的姿态比爱情挠得我更痒。

《二三事》读后感(四):水色的庇护

小学后期,整个初中和高中的开头,安妮宝贝的文章从头流到尾。从蔷薇岛屿,二三事,到眠空。

我不得不承认她对我后来的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其实就是这样薄弱的文字保护了我少时萌芽的浪漫感。但很久没有再读安妮宝贝。我不自觉的不再重复翻阅书架上单独隔出来的几本稀松的安妮的散文。

高二高三,这几年我开始去理解以前觉得满口脏话的韩寒,去看一直存在在名著界限里的海明威,读后来在书店偶遇的萨冈。王尔德的看透人间不见得就比安妮宝贝高出一等,安妮宝贝也不会因为恰恰赶好的情怀而被我奉为圭臬。没有谁优谁劣,更提不上韩寒海明威萨冈王尔德就比安妮宝贝有优越感。

我真的喜欢安妮宝贝,就像是对婴儿时期的衣服。我们不断生长,纵向以及横向,我们塞不进长宽仅十几厘米的衣服里。但不能舍弃我对它的喜欢,也不能阻挡我对幼时带着奶香的温暖的感激。对安妮是同样如此。

我清楚的记得,像小兽一样有野味的苏内河。安妮对她的描写给我提供了一个多年期待的地点,墨脱。你知道那种深绿的布景吗?苏内河就像是一点白缀在深绿的布景上,像湛蓝天的下安静的桌布。

我不想谈安妮文章里的所谓禅意,所谓女子清淡如水。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意义。它最大的意义就是包容了我脆弱的矫揉,给我幼小古怪的浪漫主义提供了避难所。

我还记得高一的时候给语文老师写信。

我问:“您读安妮宝贝吗?” 她回答:“我已经很久不读了,安妮宝贝对于我来说更像是少女的印记,她是属于少女的花季的特有。”

当时我不懂,我觉得只要一直浪漫就不会离开安妮宝贝。后来我逐渐明白,浪漫变得成熟坚强,不再需要躲在安妮宝贝之下免受伤害了。

安妮宝贝,真的谢谢你。

《二三事》读后感(五):回看自我

作为一个有安妮全套 并且夹杂各种印制版本的人

总是恰巧被人送 二三事 现在一算 有了四本 装帧都一模一样

可能是觉得气质吻合 矫情又带有某种自闭的色彩

现在返来回看 会发现 安妮宝贝对富足稳定生活的追求与一种 源自自卑的反抗

故事情节甚至于散文都如此 大段的情节重复 像一个不断讲自己故事的老人

文字 当年算是惊艳 现在倒也是有个性

仿佛看到了一个没有依靠的小镇少女 秉持着廉价又自认清丽的审美 在繁华中倔强的抵抗

所以可以看到 她的书对我带来的改变的划痕

王朔说 文学很可怕 像食物 不吃会死 吃了 它会塑造你

多日不见 愿以为一期一会的 二三事 让我为自己的身上那些改变的划痕倒吸冷气

原来自己被这样局促的文字改变过 所以 有时候 变得那么 逼仄和狭隘

最后一段剧情读来定会不适 所以跳过了

可惜的是 原来想做一个书中的富足男子 笃定 理性 沉稳 干净

现在依旧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