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读后感100字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是一本由[印度] 克里希那穆提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读后感(一):调整的婚姻不是爱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没有调整可言,你们之间只有全然的交融。只有无爱的情况下我们才可是调整,而这个调整就是所谓的婚姻。因此,婚姻治所失败,是因为它是冲突的来源,是两个人之间的战争。这是个一场复杂的问题,就像所有的问题一样,但由于强烈的贪婪和欲望,使得这个问题变得复杂”

“爱只有在忘我的境界里面才会有爱,我们通过对关系的理解来解放自己”

“爱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读后感(二):和欲望共存

略读了一下,谈点简单的理解。

我们在和事物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它的美,进而在忘我中体验到一种愉悦,这就是审美的快乐。但在这种体验之后,我们可能会产生一种想要永远留住、想要更多的情感,这就是欲望。如何对待欲望很关键:总是想要更多的欲望永远不可能彻底满足,不满足便痛苦,所以不能让任凭欲望支配自己;欲望是一种本能,去压抑它也会带来不快。作者认为应该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欲望,既不让它泛滥,也不去压抑它,而应去设法与之共存,任其自生自灭。具体应怎么做?没读出来,自己慢慢实践吧。一句话,要有爱。

另外这本书提供的文字都是些文章或演讲稿的节选,我觉得这样并不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读后感(三):什么是爱?

“爱中没有依赖,有依赖就没有爱。否定依赖,排除非爱,剩下的就是爱”。

刚才突然意识到,也许这个世界存在千姿百态的爱,即使是男女之间的爱,也都是会不一样的。而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感受也都可能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我们很难共识出爱究竟是什么。

但我们每天都在爱着这个世界,爱着他人,爱着对方,爱着我们爱的人,爱着爱我们的人或者不爱我们的人。 而这种爱,可以是想念,可以是回忆,或者是相视一笑,或者是拥抱,可以是精神上的支持,也可以是身体上的抚慰。

难道爱是一种能量,我们可以不断的传递、接受?

那么一辈子会爱很多的人么?即使是男女之爱,会很多还是唯一?

或者为什么要结婚,婚姻又是什么?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读后感(四):人们变得如此粗俗,如此冷酷,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你们一定都很清楚

·人们变得如此粗俗,如此冷酷,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你们一定都很清楚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凡事都想要“解释”,或者说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不能敏捷地捕捉到某种真实,并立即洞察其中?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真正的事物,万物的真理,不能让大脑摆脱心里记忆的束缚,使真理之光拨云见日,照亮一切呢?

·相互吸引的两个人,当他们还年轻的时候就卷入了性爱,而等他们在大了一些之后就开始对彼此厌倦,于是渐渐通过接触另一个人逃离这种厌倦,之后就有了离婚,还有你所知的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但是他们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我必须有耐性。我所说的“耐性”就是不要让时间发挥作用。

·首先是肤浅的,然后是情绪上的依赖,之后是感情,感觉上和爱意的依靠

消耗能量的是随后发生的种种——嫉妒、占有、疑虑、怀疑、害怕失去爱的恐惧感,还有持续对慰藉和安全感的需求

·我不喜欢依赖别人, 可是我孤独,所以心生依赖

我意识到自己有多愚蠢:想要解脱却又依赖某种回报。

不要拿依赖换依赖

我明白思想每时每刻都在试图让自己更出众,心智也正在努力向着孤立奋斗

《关系之镜:两性的真爱》读后感(五):承认自己有问题究竟有多难?

承认自己有问题究竟有多难?我们究竟是分裂的,我们希望成为的自己,和我们现在的自己的差别,或许就是我们内部冲突和分裂的根源。

这本书真的会引领我们去询问自己,提供了一个视角去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

或许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或者荣格的心理学去追溯自己的童年和现在自己的形成并没有那么的重要了。占有、嫉妒、控制,都不是真正的爱。

我的思想并不是我的全部,我的思想是我的知识和经验,只是我拼命抓住的过去的经验的碎片。

我是个喜欢秩序的人,因为秩序给我带来安全感,因此家里的东西都要分类放好,电脑里的文件夹都要分类命名,归类储存,我也曾想过把所有的衣物编码存放,但是,这样真的太过分了。越是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呆在封闭的空间里,这种控制的情绪就会增强。而当我休假,回家或者到贴近自然的地方呆上几天之后,这种控制的情绪就会消解。或许在大自然中,我就不会这么的分裂,内心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感,反而能够生活得轻松和有安全感了。

在城市里呆久了,我们都多少的会患病吧。我们坐公交车是为了上班,我们上班是为了赚钱,我们做饭是为了吃饱,所有的活动都有了理所当然的目的,过程能够省略就省略掉。所以我们以车代步、投机取巧、叫外卖,真的是为了目的可以省略所有的过程。

在关系中,我们也同样的目的性很强的。婚姻,有了契约的关系,所以才更有安全感,而这样为了安全感而去牺牲和妥协的关系中,究竟还有几分爱情?法律究竟也是顺应人们习惯和让人变得更加封闭和分裂的工具而已,用这样的一个工具去维系一个感情,真的会有很大的功用吗?

爱,存在就应该是没有条件的。如果企图从别人身上去获取安全感,得到情绪上的慰藉或者经济上的保障,本身就是问题的。

看完这本书,或许还没有体味到爱究竟是什么,但是,或许会明了什么样的不是爱情。

不再去问,为什么那个人还没有出现,我对自己说,我本身就还没有准备好。

自己的思想的结果,并不是我的全部,或许思想仅仅是我的很小的一部分。希望我的大脑嫩巩固接受这个现实,和内心一起,去拥抱这个世界和一个坦诚的自我。

很推荐这本书,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感情中比较纠结和敏感的朋友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