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众哲学的读后感大全

大众哲学的读后感大全

《大众哲学》是一本由艾思奇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众哲学》读后感(一):不沉浸在矛盾的深渊,不追求绝对的存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还是尽量快乐一些,越通透,越快乐。

该书作为马克思主义通俗哲学读物,在当年启发了成千上万有志青年奔赴革命战场。起初翻开这本书感觉自己再开初中或者高中的政治课本。也难怪正因为这本书才影响到了毛主席等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从当今社会来看,唯物论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科学还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于是提出了辩证法。普通人分析事物往往局限于自己的主观认识,“没有了”那边便真的没有了。相反,辩证法需要我们从正反两面去全面分析,任何事物不可能凭空消失或产生。鸡蛋没有了,但它孵出了小鸡,亦或被吃掉而变成了养料。哲学的追根溯源,实际上是在探寻事物的本质。生活中的事物变化往往更为纷繁复杂,如何不被表象所迷惑,拨云见月中找到事物变化的本质,这便就是哲学了。

但现在年轻人好像对哲学不那么关注了,对唯物主义就更加不在意。更新换管住自己的内心,唯心主义的多一些,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去评判一些。不承认矛盾和斗争的必然性,太多的感性认知。其实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比如绝对的“好”与“坏”。比如说,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好与坏是可以共存的。想通这一点,很多苦恼也就迎刃而解了。不沉浸在矛盾的深渊,不追求绝对的存在。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还是尽量快乐一些,越通透,越快乐。

《大众哲学》读后感(二):真正把理论通俗化,一本人人都看得懂的哲学

这本书最初是在《读书生活》连载,广受好评,就是因为他用生动通俗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把仿佛高深莫测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人人都能理解的通俗读物。直到现在依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佳入门读物。

就像作者说的“写通俗文章比专门学术文章更难。专门学术的文章,不十分着重写作技术,只要有材料、有内容,即使用了艰涩的文字和抽象的把握,也不是十分要紧的。通俗的文章却要求我们写得具体、轻松,要和现实生活打成一片。”

比如作者在讲“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时候”,是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争执引出主题,两个人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块招牌的两面,因为颜色的不同引发了争执,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又如何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这本书是用最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融化专门的理论,使大众的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哲学的踪迹。只因为是日常生活,我们太习惯了,太觉得平淡了,因此即使有了哲学,如果不仔细反省和体会一下,也就不觉得它是哲学。”

《大众哲学》读后感(三):理论枯燥无味?对不起,那是你太low了

我想,大多人的哲学知识来自于高中课堂,来自于政治课本,比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等等,能说出点123来,说明你的记忆力还行,教材编辑者的目的也能达到了! 可是要让哲学知识入脑入心,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例子举得不够多,或者行文不够透彻,都影响着读者的接受度。所以,要把哲学知识讲到“大道至简”的程度,还得向我们的老前辈学习,比如著名学者、革命家艾思奇先生,他撰写的《大众哲学》一书,为马哲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艾思奇1933年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入党,来到延安后,曾先后在《解放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就职,是一名文人、理论家,也是一名媒体人。所以,传播理论知识,让更多的普通群众理解马哲、接受马哲,使之成为群众工作生活的指导思想,是艾思奇等革命者的使命。 于是,一系列面向大众的科普文章诞生,集结在一起,就是载入史册的《大众哲学》,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接地气唠家常,通俗易懂甚至来点诙谐,文化水平低的人也能听懂,从而印象深刻。 比如说,在探讨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时,艾思奇以八年抗战为例,有的人由小孩变青年,有的人衰老而死亡,有的事物欣欣向荣,事物做疯狂挣扎,用这些来说明“是变化的”,这是一种哲学思想;在介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时,用“无风不起浪”来形容事物的普遍联系,用“不是变戏法”来形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通过论述雷峰塔的倒塌,说明质变和量变的关系,通过论述“岳飞是怎么死的”,来介绍对立统一关系。如果是你,面对和历史和社会和具体生活联系这么紧密的哲学知识你会不会“路转粉”呢? 通过这本经典,能让大家真正意识到,哲学,或者说理论,不必是深奥的,不必是晦涩的,更不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只要传播者能摆正姿态,正心诚意去创新方式方法,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 这也是先贤的伟大之处,能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写文章,做到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坚持原则又讲究变通。还有一点更让人钦佩,艾思奇举的例子,很多还来源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揭露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说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并指出只有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会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笔杆子也是生产力,从《大众哲学》那铿锵有力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以及来自人民群众的时代洪流,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深感敬佩,向前辈致敬!

《大众哲学》读后感(四):《大众哲学》背后……

上世纪30年代,艾思奇一炮而红。因为他在《读书生活》专栏里发表《大众哲学》,把生涩的理论通俗化,让当时的青年们容易明了其中要义,随之又使得不少青年爱上哲学,追逐艾思奇这一专栏,即使这个专栏随期刊大概每半个月才出版一次,也没让青年们的热情为之消退。

为何《大众哲学》因为通俗化了理论就大受欢迎,风行一时?艾思奇曾与王匡说起此事,他认为:

为何艾思奇能掌握到这些青年们的思想信息?1932年,艾思奇来到上海独立谋求生计,此时虽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但机缘未到,他没想过这些主义这些书与他日后关系如此密切。不久后他在泉漳中学教书,再次投入哲学专研中,发表过一篇哲学论文,还加入了社会科学家联盟。更重要的是,他在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指导部,专门处理和回答读者来信。读书指导部的服务宗旨是引导读者正确选择读物,解答读者疑难问题。在过去,读者来信主要以寄书面信到报馆等地方,没有实名制,因而可以为自己设定不同的笔名,匿名也可。而这种情况下,有不少真心话被艾思奇看到。青年们的喜欢与向往,挫败与苦恼,迷茫,艾思奇都能看到并一一回复。此外,当时还设立了一个一个阅览室,专门展出进步报刊、书籍,还出版读书壁报,交流学习心得,以此“广泛联系群众,扩大宣传效果”。影响日益扩大后,《读书生活》才创办,后而有了《大众哲学》的专栏。换言之,《大众哲学》其实也有宣传马列主义思想之作用。

不得不提,艾思奇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忠实追随者。既然当时推崇科学大众化,文学大众化,为何哲学不能大众化?只要告诉群众,尤其用他们日常之事例进行分析,“哲学就在你的生活中”自然不难理解与接受。他批判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统治哲学,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又将大众在日常生活间关注的事例加以比较分析,由此看,自然也就明了为何说艾思奇的哲学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但还是要注意,艾思奇的哲学理论与他所在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著作也有时代的印记,在阅读这些有历史印记的著作时,倘若如往常翻阅当今著作一般,以现在的观念去看,怕是会错失真正认识艾思奇与他的《大众哲学》的机会了。

《大众哲学》读后感(五):当哲学遇上生活

斯多葛主义、存在主义、解构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本体论、二元论、逻各斯、四因说、二律背反……,看完这些词,我想如果您不是哲学专业的,或没有对哲学进行过大量详细学习研究的话,肯定正在“问号脸”。这些字拆开都认识,放一起成为了难懂的哲学名词。“哲学”一提起来就有股子深奥、晦涩、神秘的感觉,不像是大家能理解的学科。亚里士多德说哲学是“思想思想的思想”;胡适说哲学是: “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一个比较可普遍适用的意义。”这些大家解释得似乎很准确,但是总觉得理解透了有一定门槛。

其实一切以思维概念为主体的问题都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用以澄清概念、设定标准、建构系统,研究普遍的、根本的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人生的目的,自由的意义,爱是什么,善与恶,美与丑,幸福是什么……。这就呼唤一本简明、通俗、易懂的哲学书籍,那便有了——《大众哲学》,由艾思奇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浅显的事例,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编著的哲学论著。

从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艾思奇在上海《读书生活》杂志“哲学讲话”专栏上连续发表了24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解读、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这是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开端。这些文章后来汇编成《哲学讲话》一书,于1936年1月出版,受到读者欢迎,很快就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36年6月,艾思奇对该书稍加修改后,更名为《大众哲学》再版。

艾思奇先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做的工作,远远不止一本《大众哲学》。但《大众哲学》一书地位非凡,是艾思奇先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工作开始的地方。书中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和哲学与生活等,逐一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其写作方法新颖,开通俗哲学写作之一代风气。

《大众哲学》从绪论部分,带我们清楚认识到哲学并不神秘,并不是难懂晦涩的,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重点阐述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清晰地感受到,哲学与日常生活的感想有共通点,但同时又有差异。“哲学思想是人们的根本思想,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于世界一切的根本认识和根本态度。——这就是哲学的真面目。”随后切入重点,以两军对战、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卓别林和希特勒的区别、是朋友还是豺狼、不是变戏法、七十二变等等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和简单哲学故事,讲解了哲学类别、二元论、辩证唯物论、矛盾、真理论、事务的联系与发展、现象和本质等深奥哲学理论。

其实,生活在现代,我们应该重视自身的哲学素养,这是一种“用哲学视野看待事物、用哲学思维分析事物、用哲学方法处理事物”的修养或涵养。很多人会有疑问,“哲学有什么用”。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借用并引申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的庄子的一句话,概括得非常好:“哲学的用途乃无用之大用。”

哲学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哲学在超越现实世界的存在中大有用处,既能改造客观世界,又能改造主观世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心灵境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帮助人们在精神方面解疑释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