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的读后感大全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的读后感大全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是一本由冯友兰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读后感(一):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中和”看中国人的哲学智慧

前面有一道高墙,印度人教会你“放下”,不被难以逾越的困难所烦扰。西方人教会你勇往直前,就是要翻过去!哪怕撞他个头破血流。同样是一道高墙,中国人则教会你量力而行,面对解决不了的事情不必消极也不必逞强,因为你还可以“绕过去”。 这样的处事智慧既顺应自然规律,“天人合一”,更是中国人的“中和”之道。“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是中国人的处事风格,无太过亦无不及,不偏不倚,得到中节。

关于致中和,出自《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又有朱子说:“喜怒哀乐,各有攸当,方其未发,浑然在中,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及其发而皆得起当,无所乖戾,故谓之和。” 一个是“未发”,一个是“发其当” 虽有所不同,但其关键还有“和”。未发时如明镜止水,已发时喜怒哀乐各得其当。这样的道理如何在生活中链接呢? 冯友兰老师说,一个人能保持一个健全的身体和人格,关键是身体的心理的各种需求“于相当程度内”得到满足。相反,许多生理的心理的疾病,都是由于人的某方面生理的心理的要求太被压抑所致。拿喝酒这件事情举例,若一个人喝酒,只喝到恰好的程度,既不妨碍他身体的健康,亦不使其喝酒的要求受不必要的压抑,则其满足即是得中,即是中节。 任何事情,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内,不到这个界限谓之不及,超过这个界限谓之太过,合乎这个界限谓之得中,这样的道理即便应用在政治、社会上亦是如此。

都说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生困惑,首先,什么是人生呢?——“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吃饭是人生,艺术家清风明月的嗜好是人生,制造家神工鬼斧的创作也是人生,问人生是人生,讲人生还是人生。” 冯友兰老师以简单通俗的道理告诉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告诉我们什么是哲学,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生中哪些问题,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人的哲学。从这本哲思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如何在生活中链接和打通。这种普世的道理比一些诘屈聱牙的哲学理论更容易解决困惑,而不会让我们越看越困惑。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读后感(二):看看大师的读书经验

冯友兰就不用说了非常有名,他的那本《中国哲学简史》简直有名的不行,当时看徐涛政治课,徐涛推荐的哲学入门书籍就是这本。虽然有很多文人吐槽过冯友兰,但是在俺眼里冯友兰依然是个大佬级别的人物,看那个年代的人互相吐槽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选编了冯友兰的三十五篇文章,而且时间跨度是比较大的,三十五篇文章的写成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所以你会在看的过程中即看到文言文,文言文加白话文,以及完完全全的白话文,说实话因为我古文不是很好,所以读这本书还是有点吃力的。虽然看着吃力,但是看完之后自己所获得的感悟也是颇深的。

本书一共五个部分,分别是人生与哲学、道德与品行,爱与哲学,思考与生活,读书与做人。随便看一个部分你其实都能够思考出来许多东西,哲学嘛毕竟就是这样。

这本书还选了一篇冯友兰的《我的读书经验》,这篇文章是冯友兰87岁时写下的,这个时候的冯友兰已经87岁了,他从七岁开始读书,已经读了70年了,他们那个年代的书可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简简单单的语文,那可真是实打实的“四书五经”,所以在这些选篇中你能看到冯友兰引用孟子孔子等各家言论非常的熟练,不像我可能还要专门去翻才能找到,这真的是强。冯友兰的读书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第一精其选,第二解其言,第三知其意,第四明其理。

第一,精其选,其实就是要读有价值的书,冯友兰把书分为了三类,第一类是要精度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精读,就是认认真真的一个一个字读。泛读,就是可以粗枝大叶的读,只要知道书的大概内容就可以了。翻阅,就是指和报纸一样随便翻翻,有兴趣的地方就看看没有兴趣的就随手翻翻。值得精度的书,当然就是那些流传下来的书了,也就是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当然还要以自己的专业选一些精度的书,一段时间只读一本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解其意。

当然这只是大佬自己的经验,读书嘛自己的事也不一定就是要按别人的经验来,自己怎么喜欢读就怎么读好了,只是单纯一个借鉴作用。本书其他文章也选的挺不错的,有时候这样看看哲学思考思考人生还是挺不错的。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读后感(三):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冯友兰哲思录》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的哲学随笔集。书中选取冯友兰作品中三十五篇经典哲学随笔,共分为“人生与与哲学”“道德与品行”“爱与哲学”“思考与生活”“读书与做人”共五个主题。讲述作者对于人生、善恶、生死、命运、自由、爱欲、思辨、修养等人生诸多领域的思考,其中对于人生问题的剖析,处处反射出一位理性思考者丰富的智慧与深刻的洞见。

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与其他应用学科相比,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因此社会上流行一种哲学无用论。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学哲学?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哲学能够重塑底层思维——世界观;哲学能够锻炼逻辑思考能力;哲学能够整合、拓展知识增长远见和智慧;哲学能够避免盲从,关于人生幸福。

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缘故,书中的文法与语句属于半文言文,可能大家读起来会稍微有些吃力。但是耐下性子,应该还是可以读懂的。譬如,我就很喜欢开篇的这段话:

“吃饭”是人生;“生小孩”是人生;“招呼朋友”是人生;艺术家“清风明月的嗜好”是人生;制造家“神工鬼斧的创作”也是人生;宗教家“覆天载地的仁爱”也是人生。问人生是人生;讲人生还是人生;这即是人生之真相。除此之外,更不必找人生之真相,也更无从找人生之真相。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

这段话让我想到经典电影《黑客帝国》的剧情,我们以为自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中,自己是世界的主宰着。实不知,其实我们才是被机器所主宰的那个,所有我们认为的世界都只是机器让我们那样认为的而已。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只有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才开始真正的成为一个"人"。而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我们就会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大终极哲学问题。我的名字、社会身份、拥有的物质生活甚至是我的身体,这些并不是我,而只是我的属性,把它们从“我”中去掉后,“我”还是我。

看,哲学就是这么拧巴的一门学问。所以冯友兰在书中讲道:“哲学之存在,靠人之思与辩”。说出或者写出即是辩,而所以得到此道理,则由于思。哲学就是不断思考地过程,也许永远也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但这也正是哲学不断探索真相的魅力所在。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读后感(四):读《冯友兰哲思录》你会发现焦虑、迷茫这些东西,哲学可以治愈

读《冯友兰哲思录》你会发现焦虑、迷茫这些东西,哲学可以治愈 《庄子.则阳》篇说:“游心于无穷。” 在疫情的这段时间,在吉林与上海这两座城,都住着我自己,也住着我的亲人们。偏偏这整个未过完的春天,一直延续到夏季,差不多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家人都无法见面。 在这样的过程中,包括笔者,也难免会有间歇性焦虑,即使把时间安排满,即使做着志愿者,但那种来自环境的恐惧与焦虑,如影随形在每个人的身边。 这本《冯友兰哲思录》是通快递后,我收到的第一本书。 尚未读完就有了这样的题目,真的读一读中式的哲学,能够缓解焦虑与迷茫。 读完《冯友兰的哲思录》,你会发现,人生里令你感到焦虑与迷茫的都不是具体的人与事,而是未知与环境的氛围,给内心带来的无法拥有定论的恐惧。 看到“游心于无穷”,或者不仅仅是看到这句,会让人不自觉想到“无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这样的话,或许我们也无法意识到认知以外的焦虑。 宇宙大到让人们觉得无界,空荡而孤寂,当把个体的一切思想与认知放在宇宙当中思考,那似乎渺小到看不到。 这种大局观的思维,或许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反复诵读此书。最初,读起来是有些不习惯的,看过了太多白话直译的书,突然有些古文的引入与描述,总觉得看起案例都有种在读古文的感觉。 但读着读着,相信太多人,会开始引发思考,比如关于道德的行为,关于合理的幸福,关于乐观,关于青年的修养等等,日常的问题,都会引发人的反思。 关于人生的智慧我们都是在行走的路上寻得的,但是,当把眼界放宽,心放宽,许多令人恼的焦虑就消失了。 想起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200年的话,要爱具体的人,那么,生活也要多做一些具体的事儿。早一点清晰,如果感到迷茫和情绪被影响,那么,就多看点书,多锻炼身体,多和亲人交流。 把爱具体的人放在多爱身边的亲人和眼前人,把爱具体的事,放在多读书,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当情绪差了就适当运动,减少坏情绪,就能引来好情绪。 前阵子特别喜欢看罗翔的短视频,会让人耳目一新。一个法学人士,大部分说的却是人生哲学,比如戒骄戒躁,比如将自我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认知领域里去思考。 哲学的理论,大部分都能开解人生活中的许多苦闷。人生的难题,总是有不同的解法,怕的是你总是在一种错误上反复摔跤。 但愿每个人都能够在中式的哲学理论中找到属于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出口的思考,对幸福的思考......

《冯友兰哲思录(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人生智慧书)》读后感(五):职场中年女性:谈人生的意义

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赋予其意义便是意义本身。

我们什么活着?这是个哲学问题。我们的出生,起初是为了见证父母的爱情,和一个新家庭的兴盛。然后呢,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说,小时候读好书是人生的意义;长大后多赚钱是人生的意义。因为这些社会默认的规则,现在的我,每天得踩着高跟鞋、职业装早出晚归,不是形色匆匆走在路上,就是风风火火开会和工作,仿佛只有如此才不会被落下。

我没有时间跟父母一起享受生活,只有深夜下班,脚脖子实在累了,才想要回家多歇一歇。这是人生,也能通过不错的报酬,让我看到人生的意义。但我整日在战斗,并不快乐,相反,我还很累,所以又觉得人生并无太大意义。

这差不多是我的日常

当我苦于挣扎于此时,恰好读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冯友兰哲思录》,带着我从哲学层面,对人生意义做探寻。

在书中,冯先生说:所谓奋斗者,是一个人应该努力去做他所应该做的事,或他所愿意做的事。“吃饭”是人生,“生小孩”是人生,“招呼朋友”是人生;艺术家“清风明月的嗜好”是人生,制造家“鬼斧神工的创作”也是人生。

这句话点亮了我:是啊,写字楼里,整日工作、不得舒眉的人生会被赋予高薪资的意义;而路边的小店主,收入不高却养猫自由的人生会被赋予舒心的意义。谁不羡慕有猫的人生呢?

再读下去,这些人生哲理让我体会到:首先,人生的意义是由人自己赋予的,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选择。比如说我,完全可以做多样的选择,比如放弃一些繁忙,兑换一些快乐的事来做。通过体验快乐、感受美,去增加人生的意义;其次,人的社会特征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恰好奋斗的过程是自我实现的体验,所以人类大体上都会选择奋斗的人生。现代社会所谈的多赚钱只是奋斗的一种形式,我们完全还可以选出其他形式。

现代社会的你也许会困惑:我既要……也要……还想要……,如何取舍呢?其实这是内心平衡的问题,每个人的取舍都会不同。想要了解自己、找准自己内心的平衡点,可以来读这本哲学书。这书薄薄一册,从品行、爱、思考、阅读四个方面谈与人生的哲学关系,读起来如同跟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让我疲惫的社会心到了安抚,相信也能启发到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