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读后感锦集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读后感锦集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是一本由卢小波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元,页数:3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读后感(一):不错不错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读后感(二):没天分

要不怎么说写字这事是祖师爷赏饭吃呢,才华是天赐的,努力不来,勤奋不来,哪怕写上一亿个字,也只是烂了一亿次而已。本书收的随笔,有用心没趣味,有诚恳没聪明,有隔靴搔痒没意犹未尽,有引经据典没纵横捭阖,一句话,天分不够。说来悲凉,却最好趁早死心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读后感(三):卢小波的黄与苍凉

据说卢小波在黄段子方面,拥有很高的段位,可惜没机会亲耳聆听,遗憾得很。幸好有文章可读,可以想见其风采。我觉得,卢小波的黄,并非那种刚出锅的炸油条热气腾腾的黄,它让人想起的是寒夜中一盏煤油灯,透过老旧变色的灯罩,散发出来的光芒。这种光,远看冷峻暗淡,近观却温暖明亮。

在这种黄光的亲切拂拭和关照下,我们知道,卢小波很多身边的朋友纷纷换了枕边人。遇到这种情况,他或劝解、或鼓励、或摇头叹息、或着急上火,自己的婚姻,却岿然不动。这说明,每一位聪明男士的背后,都有一位可敬的嫂子。他的感悟是这样的:婚姻就是并肩的两棵树。好姻缘就是,两颗好好的树,长着长着,互相折磨着,就成了盘根错节勾肩搭背的“歪脖树”。能长成亲爱的“歪脖树”,是前世造化加后天的努力。“歪脖树”最大好处,就是已经没人愿意下刀啦,就算能砍去也只能当柴烧。他说:我的意思是,我就是那棵“歪脖树”。

生活无比繁杂,我们只是百分之一的参与者,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旁观者。作为旁观者,卢小波的黄色,下边是无比的苍凉。这种苍凉来自哪里,从他讲的一些故事,或许可以寻到一点踪迹。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是有关恐惧的:

“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还在中学时,记得当时最大的新闻就是公审‘四人帮’。一天,一位男同学忽然在班上说,其实江青还挺漂亮的。所有同学都瞪大了眼睛,他又说,江青真的挺漂亮。啊,这还了得,一个那样的坏女人,你还能说她漂亮!所有同学群起而攻之,见他就骂。那一天,再没人跟他说一句话。

“第二天,他就吊死在家中的窗梁上。那种老式的窗户,上边是两个气窗,下边才是可以开合的窗页,窗页与气窗之间有一根梁,他就把绳子挂在这根梁上。小时候,他母亲也是吊死在这根梁上。自杀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偷了几斤粮票。

“真正的恐惧,是对可怕命运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刀在未落下来时,是最让人恐惧的。是对自己处境的恐惧,对自己恐惧处境的想象,杀死了这对母子。而我与我的同学,也参与制造了恐惧的气氛。

“所以,恐惧本身,比死亡的恐惧还要令人恐惧。”

有时候,有的人,黄,大概是对惨白的一种抗拒吧。

看小波的书,常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名叫小波,写小说的家伙。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读后感(四):有一些文字叫温暖

N年以前,无意中闯入一个天涯博客,名为“晓坡的白夜”。这一闯入,再未离开。博主睿智达观而风趣的文风,立刻令我成为一名铁杆追随者。只是博主写文并不按常规来,有时一个月两篇,有时两个月一篇。过分的时候,是半年一篇,甚至更长。无事去贵博踏访,有时惊喜,有时失落。那些文字,字字玑珠,谈笑风生间总令灵魂的积郁灰飞烟灭,伊一抬手,必定点石成金,感叹之余豁然开朗,成熟中年男人表达出来的豁达与清朗令人如沐春风,身心舒泰。鲜有文字可以令人耳目一新且百读不厌。晓坡如是。

2010年的五月,上海开始了浩大隆重的世博会。为躲避人潮汹涌,我与闺蜜踏上了去山西的旅途。临上火车,为免长夜漫漫无生趣,在火车站的报亭里面买了一份《申江服务导报》以作消遣。

火车要在黑夜里面行进十来个小时,隆隆驶进黑夜的时候,我与闺蜜在独立包房里躺卧着读自己拿的书报。(天可怜见,我们不是富人,实在是没有抢过购票快手。花了飞机票的钱,要在火车上临时睡一晚。)女人皆有些小矫情,外出旅行,视卫生如大敌。车厢里面重新编排一番是有必要的。彼时她在换一套旧的睡衣,还偏厚。伊说:反正是要丢的衣服,今晚凑合一晚,明早就丢这里。火车上的被子因为心理障碍,盖不下去。穿厚睡衣保暖,又是准备丢弃的衣服,她觉得很满意。我直接牛仔裤加冲锋衣斜斜歪着躺在床上读那份《申江》。

“咦~~~晓坡哎,,,快看,这个人我知道啊~~~”

她头也不回:晓坡?谁?

天涯上一个写文章的人。

写文章的多了去了。

你读一下,他有点不一样。

伊伸手接过,,,,,,

然后问:没有了?

唔。报纸上的专栏,估计是每期一篇吧。

彼时闺蜜已经启用“爱疯2”,在手机上找到晓坡的博客,在火车上看了一晚上“这个人”的字。

清晨在火车上醒来,窗外旷大骇人的黄土高坡,偶有孤单瘦小的细树伫立,满目无依与寂寞。那篇报纸上的文字,依稀留有余韵。在清寂陌生的晨色中,像太阳的光辉一样,慢慢照亮了那个普通又难忘的孤清早晨。

晓坡的文字诚恳、严肃、清朗。诙谐调侃中智慧闪现,时时令人惊艳。寻常故事里闪现出的哲思令人感叹:就是这样的啊!你我都有类似遭遇与家常故事,可是完全不会表达这些感喟。伊的随笔,就像一条奔流的小溪,貌似舒缓的行进过程中,遇石迂回,波流旋转,小浪花在阳光下闪烁耀眼,而最终汇入无边的大海,趋于开阔与深邃。伊的文字,令中年人特有的豁达、睿智、大气与开阔展露无遗。

一个人的文字不管有多美,你有多爱,它们只会在你我的人生中占去那么一段时光,不会是全部,但是带来的感动与温暖,却可以绵恒长远。

福建盛产铁观音,香醇、清冽、回有余甘,意味无穷。倘以赞誉,晓坡文字当如是。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江洋大盗》读后感(五):恰到好处的卢小波

写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文科生的洋洋洒洒,理科生的逻辑缜密,基本上每个人的身边,都能找出一两个文笔好的“才子”。但写作又是极为艰难的,难在坚持,也难在一直都需要足够的素材和合适的心境。特别是写的时间长了以后,总会遭遇尴尬的瓶颈:道理说多了,就会显得说教;经历说多了,又会显得寡然。而且我们的生活有限,写来写去,自己的经历总有说完的一天。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写作姿态并发现足够新鲜的写作素材,成为一个写作者会否成功的关键。而卢小波的自身经历与职业属性,恰到好处地集合这两大关键因素,最终让他成为一个“极有趣”的人。

善于写作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生活圈子,或许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欢乐。这种有趣不是自降身价的媚俗讨好,也不是故作高深的语出惊人,而是在生活的细节中发掘各种引人入胜的可能。卢小波的有趣就是这种。他总能恰到好处地在生活的林林总总中发现闪光的细节,在将其与自身经历做对比之后,总结出相关的人生经验。这种人生经验并非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身作则的描述,所有的阅读者都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

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情绪。一个人喜欢一个作者或者喜欢一部作品,肯定是因为可以从中寻找到某种共鸣。这种共鸣或许来自类似的经历,或许来自对某个场景的似曾相识,或者来自对某种叙述节奏的合拍。你或许会对爱情发出轻叹,也可能会脑补“大啖西瓜”的情形;你可能会对他“有钱邻居”的八卦想要一探究竟,也可能会对忽然的“恐惧哲学”心有戚戚。所有的心动都出乎意料,却又总出现在恰当的时机。《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成为江洋大盗》采撷世间百态,以纷杂丰满的材料为核心,呈现出个人心绪的千百种变化。书中恰到好处的情感共鸣,不会浮于表面,也不会一直狠戳人心,而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让你跟随自己的内心,体味自己情绪的起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叔”。据说,“大叔”卢小波的博客聚集了大量的萝莉。但说到底,他并不是一个情感专家;但对许多读者而言,他有一个恰到好处的年纪,也有着恰到好处的经历。对于那些未经世事的少男少女来说,他足够沧桑的同时又有着足够有趣的“童心”。足够的生命历程,让他能拨云见月地为青春年少者指点迷津;足够有趣的童心,则让他能与读者真正打成一片,消除年岁的隔阂。这种来自生命点滴的积累,或许恰是迷途者想要的生命智慧吧。

读完全书,我对其中的一个细节难以忘怀。这个细节出现在名为《恓惶相对》的篇章中。这里面描述了他新婚旅行时回青岛看望外婆的场景。山东方言里面,“姥娘”就是外婆。“姥”代表了身份,“娘”则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情感关联。“暮色中,姥娘坐在炕上,我媳妇坐在炕边,把脑袋侧倚在姥娘腿上,让她一下一下地抚着头发”,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画面,一下子就让我跳到与外婆的记忆中,也让我想起每次我离家时背后她的身影。想必,每个离家的人都有过这样身不由己的“恓惶相对”吧。

这是“恰到好处”的一本书。作者恰到好处地有趣,情感恰到好处地饱满,故事恰到好处地丰富,也恰到好处地充实了我的整个周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