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学到底怎么读》读后感精选

《大学到底怎么读》读后感精选

《大学到底怎么读》是一本由周浩杰著作,南方日报出版的376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学到底怎么读》读后感(一):还不错啊

在卓越上偶然搜到,感觉不错,就向图书馆荐购了。学校买了四本,读完之后,自认做了件造福学弟学妹的事。

先纠错:

P245的《富爸爸·穷爸爸》应为《富爸爸,穷爸爸》。

P162符号之间的距离有问题。

P121案例7-1中的双引号用错。

然后附上作者的联系方式:

Blog:http://blog.sina.com.cn/zhjyfd2008

邮箱:447364513@qq.com

摘抄的句子: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承受失去一样东西,我们也没有资格去拥有它。

郭芙蓉:世间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最后谈谈书:

好羡慕作者,听了上千场讲座。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该书不光是作者一个人写的,而是很多人的智慧结晶。

8.10.21晚写于402

《大学到底怎么读》读后感(二):推荐吗?或许在马桶书的waiting list

二十讲,从几个虚一点的概况讲起,逐渐铺开愈来愈细地讲一些问题,大学现状、心态、核心与关键,之后就是学习、专业、人及、感情、行动力、沟通、情绪、性格、自我推销、潜能激发、生活、幽默感、自信、理财、健康、学生活动、网络、就业、考研、留学、创业、考公务员etc.

从题目上,后面十七讲依次就是 时间管理、学习、人际关系、爱情、沟通、性格、展现自我、自信、生活、健康、理财、网络、考研、就业、留学、创业和考公务员。

结构上的安排是有的,内容上却没有好的框架。封面上卖点写是上千场经营讲座、上百位同学案例、8年研究学习和时间的积累,基本上是流行观点的罗列。总的价值观是混乱的、不清晰的,逻辑上的条理也比较欠缺,还有自相矛盾、站不住脚的地方。提到的一些内容,有的还有知识性的错误或者是理解上的偏差,并且作者非常朴实的写作能力,可能也为本书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一些困扰……

当然是无法指望有一本书给出一个点石成金的宝典的。这本书的意义主要还是在于,凭借其经验,在一些小的,具体的话题上提供一种主流的操作性指南,有比较强的现实的借鉴。就是……实在。话糙理是不糙的。

最后的感想,大概还是落在一个人的定位。这个东西,好难。但是你把它抛在一边,就lost yourself了……

了解自己,一种要学会的技能,

plus一点点常识才有对生活的规划。

《大学到底怎么读》读后感(三):我们听到点燃光明的声音

大学像一座围城,套用一句老话: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对那些还没进城而正为之奋战的高中生们,和正在城内走迷宫般困顿的大学生们,以及踏出城门暗自盘点得失的毕业生们,城里的月光仿佛都多少有点模糊。

城外不远处,周周已经站在山顶,俯瞰万点灯火,对所有与这座城有着爱恨悲喜的众生,他心里有话要说。

他想推开一扇窗,让城里城外的人们豁然开朗,让我们的大学不再成为“不能说的秘密”。

大学究竟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图书馆是黄金屋和颜如玉还是泡泡堂?大学的课是用来听的还是用来逃的?我们的大学是四年还是四天?大学是激发了我们的原罪还是给沉默加速度的自我救赎?是我们上大学还是大学上我们?

周周每开一扇窗,我们就多见一点光,多吸一份氧。

他想铺出一条路,让城外的人看得见城里的象牙塔,让城里的人看得见城外的凯旋门。

读大学是鸡肋还是鸡翅?大学毕业生究竟白领还是蓝领?大学生应该着眼就业还是创业?公务员“凡进必考”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烧香求佛的是和尚还是我们?留学是做出去的飞鸟和飞鱼还是当回来的海龟和海带?

周周每指一条路,我们就少绕一个弯,少撞一堵墙。

他想搭上一座桥,让城里的人都能到对方的心里瞧一瞧,不再只有寂寞的拥抱。

宿舍是天堂还是地狱?我们是由一只迷人的猴子变来的还是由一只紧张的刺猬变来的?学生社团是狂欢者的俱乐部还是有心人的二板市场?我们是要做沉默的金还是SUPER STAR?教师是新闻三十分的播音员还是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我们要爱的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还是要终成眷属的有情人?

周周每建一座桥,我们就少落一次水,少受一回伤。

他想种下一亩田,让要进城的人撒希望的种子,让城里的人开辛勤的花朵,让出城的人摘收获的果实。

大学是中学的漫漫延续还是彻底颠覆?学习是不得不爱的随大流赶热潮还是我们能自己做主的地盘?网络是游戏娱乐海聊网恋的笑傲江湖还是资讯求职沟通淘宝的碧海晴天?信用卡是我们闪亮的身份证还是扼住我们喉咙的绳索?实习是走个过场的义务劳动还是打热身赛的天赐良机?我们在大学里长出的是有形的翅膀还是一双从轮椅上跳起来的脚?

周周每耕一亩田,我们就多一片原野,多一缕芬芳,多一捧金黄。

周周从这一座城走到那一座城,他看到我们与他擦肩而过时犹疑的眼神,他看到我们熙熙攘攘中迷惑的脚步。于是,他站到最高的地方,左手是一本书,右手是一支烛,当他双手交叠举过头顶,我们所有的人,听到点燃光明的声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