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东京梦华录读后感100字

东京梦华录读后感100字

《东京梦华录》是一本由[宋]孟元老、周密著作,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78+18+21+195+200图书,本书定价:1.65,页数:198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京梦华录》读后感(一):富有生活气息,有趣

不经意间发现这本写北宋帝都的小书,有点像今天京城旅游指南、逛街攻略之类的。书中寻常人家、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读来倍感新鲜。

对皇家出行各种仪式的描写,以及各大节日民俗,尤其有历史价值。

《东京梦华录》读后感(二):穿越到汴梁

要是让我选择一个朝代去穿越,我会毫不犹豫选北宋。孟元老笔下的东京繁花似锦,张择端笔下的汴梁生气盎然。小时候读《水浒传》,除了把人开膛破肚、掏心挖肺的场景,印象最深的却是王婆做了一碗酸梅汤给西门大官人,炎炎夏日看得我咽了几口口水,直到今日每次喝酸梅汤都会在头脑中梭地飞过“西门大官人”五个字。

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据说宋朝是唯一一个不抑商的朝代,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是北宋年间发明的,纸币背后是金银作准备金的,比黑暗落后的欧洲中世纪先进太多倍。相国寺我是不陌生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在那儿,那会儿花和尚还还是相国寺菜园子总管,手下一棒子小和尚种菜呢。

对于吃食,最有兴趣的是各式“果子”,无论是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里,来了客人或是自家摆个小酒席,买几碟果子总是少不了的。《东京梦华录》里提到的饮食果子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让说相声的报菜名也得一口气接不上来。不仅品种多,价格也十分公道,“如煎鱼、鸭子、炒鸡免、煎燠肉、梅汁、血羹、粉羹之类。每分不过十五钱。”只要你家庭小康,还是完全吃得起的。

小时候总搞不懂茶博士是个什么人,说他就是个上茶的店小二吧,干嘛叫博士呢,估计相当有来头。要是坐在汴梁的小茶馆里,让茶博士砌上一小壶茶,无需好茶,几文钱即可,看着门外车来人往、消磨时光也是相当有情趣呢。

那会儿工夫朱熹还未出世,当然了,朱圣人的学说在南宋也是不被统治者理睬的,尊他是后来的事,因此北宋的女人活得应当还不算太辛苦。金人虽然时时攻城略地,汴梁暖风依旧。元宵时有歌舞百戏,灯山百丈;正月里车马交驰,女人们也能走出家门在歌场舞馆观看玩乐。

悲壮的故事还在一百多年后,岳飞、文天祥、陆秀夫不属于北宋,不属于汴梁。汴梁是宋徽宗的花鸟山水,是柳永的烟花巷陌,是李师师的柔情蜜意,是蔡京的龙飞凤舞。

而,安逸的日子总会被打破,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被俘,北宋宣告灭亡。

汴梁的传奇,戛然而止。

《东京梦华录》读后感(三):东京梦华录·初评

我其实算是个根苗正红的理科生。从初中开始就打定主意要读理科,不是因为物理学得多么得好——实际上还学得相当的烂——只是因为比较懒不太喜欢背书而已。毫无疑问,我对历史是感兴趣的,虽然这种程度的兴趣并不能影响我在历史课上无休止地对做其他科的作业产生强烈的欲望并将之付诸实际,但,我还是喜欢历史的,至少每每历史老师开始讲那些不入正史的轶事的时候我都听得很欢乐。

历史么,总是充满着王朝更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故事,有人说这样的故事荡气回肠,有人说那些名将的生平就是一首苍凉的英雄诗,有人说历史么,历史么,就是被时间定格的旧闻,仅此而已。我当然也喜欢过英雄的故事,也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英雄。不过那时候我年方十一,绝大多数的梦想幻想妄想到现在看起来都像是笑谈了,此中种种或无奈或了然的纠结情感相信有幸成年的同志们都能了解,放下不提。回到历史这话题上,我并非特意逃避那些沉重的王朝更替录,只是秉着一介市井小民的八卦精神更倾向于看那些琐碎无聊的记录。某人的私人笔记,某人的奇思妙想,某人的白日梦……不论怎么看都比那些严肃的正史要有趣得多。

正史这种东西,咳,大家都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类似于那什么立的那什么。都说史笔如刀,不过握着这把刀的人到底是谁,大家也都知道。这倒不是说我不屑正史,只是,我不幸明白所谓高境界的谎言该怎么讲。我能用一半的真实去忽悠人,当然也会怀疑别人用一半的真实来忽悠我。咳咳,我辈思想虽市侩,虽如小人戚戚,却也算是不无道理的吧。

与其妄信他人,不如自己判断。

感谢啰啰嗦嗦取了个超可爱名字的孟元老先生,也感谢同样啰嗦的为元老先生作注的邓老先生,留下了这么多的片段这么多的感慨,我才有幸能八卦地窥视那段逝去的繁华。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可爱的元老先生说,他在帝都的繁华中心游荡风流了数十年,都没觉得满足。自然,连外城门外面的土桥都有飞虹的气势,城中的建筑该成了什么样?果然是因为王气长在的原因么。

现在许多人都对古代的先人们抱着十二万分的同情与怜悯,说那时候物质生活水平何其低下,精神娱乐手段何其单一,就连食物都多么简单多么难吃等等。前两条倒不好说,这个食物么,据孟元老先生回忆说,种类之繁多,还是叫人闻之垂涎的。至少我是垂涎了,什么梅花包子,百味羹,紫苏鱼,荔枝腰子,沙鱼两熟,樱桃煎,西京雪梨,狮子糖,还有八十一文一角的羊羔酒,还有应该很和蔼很可爱的曹婆婆的肉饼,通通都让我向往不已,这才忽然领悟到了穿越小说存在的原因。原谅我吃货的本质,奉行着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的人生准则的我,每每出门旅游都会屯膘四五斤。要是真穿越到正当繁华的北宋汴梁去了,只要生活来源没问题的话,不出三个月就会长成符合盛唐审美标准的“美人”。

幻想归幻想,玩笑归玩笑。我正看着这本书,看这本书的时候,除了隐隐的向往,更有一些说不清的惆怅。这种程度的惆怅当然也丝毫不能妨碍我对着那些文字流口水,但却足以让我有那么一丝想哭的感觉。

繁华如此,何以倾覆?

繁华至此,自当倾覆。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孟子也说了,死于安乐。铁蹄踏破了城墙,于是帝都人的一场华胥之梦就此终了。到后人回望之时,看着那朦胧的残影,或扼腕叹息,或凝眸泪落,或义愤填膺,或,垂涎三尺,正如我辈。

我常想,看着这些,我能做什么。往往是一番心潮澎湃之后,又回归到一介普通大学生浑浑噩噩的日子里。人读史,历史又何尝不是在解读人。我带着一双八卦的眼睛在这些片段之后窥视着历史的时候,历史又是带着怎样的眼色望着我的呢?谁知道。也许我能记住这些美好的片段,这些带着食物香味的繁华,历史却也许不能记住这一个流着口水看着它的猥琐之人,但这又如何?我从没想过名垂青史,也没想过以史为鉴做些什么,作为一介市侩,我也只是单纯地想留一段历史在自己心里而已,得到我的认知,被我打上了标记的历史,仅此而已。

本来,历史从来就不在那些被数字统治的书本之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