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经典读后感有感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经典读后感有感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是一本由余嘉锡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1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读后感(一):补“仇隙”一条

周祖謨前言末記,“於五十年代中曾遠寄滬濱,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請徐震諤先生覆檢所抄有無錯誤,以便定稿付印。然稽留三年,未能檢校,但別紙加已案若干條於箋疏之後,而與原來邀請覆查之旨不符。因索回與妻余淑宜和長子士琦就清稿檢覈,並加標點。淑宜著力最多,理當同署。對於徐氏案語,一律不用,以免掠美之嫌。”

案: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徐氏未免器小,周氏回護乃舅,書怨於序,亦頗有失厚道。觀其一家三口之名刊於書封,列嘉錫先生之下,某知其以余氏為後世子學,自視家學在斯矣。惜乎,古人以學術為公不復久矣!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读后感(二):《说》为历史著作吗

文学可注,小说可评,经史可解。 《说》为小说欤?文学欤?亦或经史欤?其史料之不堪确证,故事之枝蔓杂芜,思想之异类旁出,当为时代之遗珠。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指出,正史之史料真确性,反弱于诗歌或史诗,因时代的声音不免在繁杂的线索中沦没和肢解,而具体之遗迹却散落星星点点,不必与之消亡。 正史的“去伪存真”,看似是消除了真与假的矛盾,却忽略了真假共存,矛盾互证所映衬的那个自在的“真”。现象多而伪,本质只有一。只有意志是自在而且不能假设的,也就无法虚构。 基于同样原因,甚至传记之真确亦当高于正史,同样的,笔记小说,语言摘要,诸如此类,皆当高于正史。《说》中所录,往往时间不精确,前后有冲突,事情有矛盾,不能出现正史那样表面震慑大众的严谨,不能给予观者一以贯之值得信赖的印象。但是,消息的诸多侧面,背景的旁敲侧击,事物表象的全面认识正是赖之得以把握。 《说》由是为史,当无疑。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读后感(三):《世说新语》——小清新的笔记

第一次读到《世说新语》里的小片段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让我至今仍然记忆深刻。我甚至认为小学、初中的课程内就应该多安排一些这样简单易懂好记却又不是文采的古典短文。

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它: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的确,《世说新语》开创了笔记体小说这一全新体裁,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短短一句话,就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里面记述的人物或风流倜傥,或自诩清高,或孤芳自赏,但却也让人看到了魏晋时期那些名人名士率真可爱,我行我素,张扬但不失本性的一面。

《世说新语》比起那些规规矩矩的史记文章,少了份对历史真相的苛求,多了份洒脱跳跃的小清新,让人读了不禁会心一笑,不忍释卷。闲暇时,读几篇里面的文章,就能让人仿佛置身于风流魏晋,学学古人的开阔胸怀,不要对俗世抱有过深的执念。

对于《世说新语》,我给它的评价就是——小清新。让人眼前一亮,读之不厌的小清新。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读后感(四):在疫情深渊中仰望魏晋风流

自小学时就对魏晋南北朝史别有情愫。近来阅读,却比往昔更能深入共情那些先人们——他们在那段政变、叛乱与外族入侵发生了无数次并随时会重演的乱世之中,含泪微笑并绚烂到极致。

无论万人之上的帝王、名满天下的才子,还是手握重兵的将帅、出身显贵的淑媛,每个人都可能次日便身首异处、头颅高悬雉堞之上。

这与当下德国的境况何其相似:每天上万新增近千死亡,各种病毒变种层出不穷。虽然看不到兵戈,却血流成河;即便望不见烽烟,却遍地萧瑟。病魔随时都可能降临,死亡从未像这样迫近。

于是终于明白: 那时个性张扬乃至放肆,因为大家知道要让自己随时会终结的生命在此刻盛开。 那时玄学风靡佛道盛行,因为混乱无常的时局使人学会直面生与死的灵魂拷问。

之前的我不会想到,于此平素安慰劝解之话语已无济于事的百年危机时刻,不是文景明章,也非贞观开元,而是那个“荒诞疯狂”时代的历史,带来了久违的理解与慰藉,并启示我们如何在白驹过隙的生命中散发无限光芒。又或是,怎样更好地迎接必将到来的死亡。

建康台城的朱门隐现前朝喋血, 洛阳邙山之飞尘藏尽伽蓝繁华, 邺城铜雀台上的乐声被战鼓击碎, 江陵万卷书籍之灰烬在风中起舞。

当千载历史于脑海里回荡、在血液中流淌,我们便已然分有了永恒——那是无数次死亡都无法毁灭的生生不息。于是就不必过于在意生命的长度,而是要去拓展其广度与深度,像那些先贤名士那样,为神州大地这条不朽星河再添璀璨。

惋惜感叹那些历史悲剧后,便应起身负重前行。因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之河,我们亦继承了历代先人的理想与志向。而我们在当下闪耀的绚烂光彩,便是其生命最好的延续。

万物皆有尽头,但若依然鲜活,就请尽情绽放。

2021年2月10日于慕尼黑

《世說新語箋疏(全三冊)》读后感(五):德行第一notes for myself

德行六则:荀氏八龙一典出自荀氏家语,非常怀疑是自家人溢美之词,另外,若荀家有第九子,无德无能,估计也不会被排除出荀氏九龙之列,排排坐吃果果由来已久,非近世之独创

另外笺注所载朱晦庵对荀文若节操的评论令人骇笑,朱晦庵双重标准玩的太过娴熟利落,求人苛责而对己宽容,以至于他整个人如同行走的手电筒,照到了所有人的阴暗面,却永远看不到自己

德行十二,十三则,余先生对华歆王朗优劣问题颇有微词,实际上感觉余先生对整个魏晋时期名士清谈的标准都颇为不屑,以至于怀疑德行中比比皆是的对当时有德望之辈的评论,只是这是德行篇的立篇之基,余先生没有直说,而轻蔑之意,溢于言表,然而先生自己评论与所引李慈铭先生评论,都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然而世风如此,读世说新语,正为魏晋风度,所以读原文可知魏晋,读笺注可知义理,大善

此外德行十三余先生抨击后汉名士以邀名获望为第一要务,修饰容止做清高姿态而于世无用,互相推崇,花花轿子人抬人的无耻行径,以华王陈长文等几人为始作俑者,想说提议弃西凉的五百万钱司徒崔烈大人,似乎无耻又过于几人,而年代更早

德行十四:王祥冬日脱衣不为卧冰而为方便用力使斧破冰之推测大合情理,果如传说卧冰求鲤,王别驾乃一脑残儿也

德行十五:尚书董仲达,仆射王公仲,至今不知为何人,遗憾

德行十九:王祥不拜司马昭一事余先生之推测句句诛心,读之不觉头上见汗

德行二十一:王戎贪鄙爱财以至于钻甜李之核,而不受九郡赂遗几百万,可见其人或许人品不佳,处事智慧颇有,知道什么钱可以拿而什么钱不可,属于危险的贪婪者,见利而智不昏,今日之人可以惕之

德行二十四:读此则时不禁赧然,余先生考证郗鉴含饭哺儿之事老练精当,力证其伪,其实我知此故事时方在初中,已觉其不妥,郗鉴一口之容能有多少,岂足养活二小儿,只是未经思考,轻轻放过,读余先生之论证,很觉羞愧,为学之道,当会疑敢疑

德行二十七:初观余先生评论胡质惩戒贿赂其子的帐下都督,认为严惩其人正为扬名,使人知之,颇觉有理,细思又觉余先生以小人心度君子腹,胡质何尝不可是为了杀一儆百防微杜渐,告诫后来之人勿效此事,一劳永逸有何不可

德行三十九:王献之临终唯忆郗道茂,此事闻之足发心头恻隐,是为陆游唐婉之先声

德行四十:读殷仲堪节俭,饭粒落桌必捡食之,不禁发笑,想起殷仲堪号称军需充足,杨佺期遂率军八千来助其抗桓玄,一路甲光蔽日军容雄壮,入城殷仲堪仅有米饭飨军,杨佺期大怒曰事败矣,后来果然因为辎重不足,被桓玄摧枯拉朽,殷杨齐死,可见居高位者无能,私德再好也毫无用处,不厚道问句【殷公不弃粒米,日日行之五十年,可足供给八千军一餐之费乎?】

德行四十三:罗企生与罗遵生行事,无愧【去留肝胆两昆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