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透视繁荣的读后感大全

透视繁荣的读后感大全

《透视繁荣》是一本由高善文著作,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的316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07-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透视繁荣》读后感(一):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

如果要想彻底领会这本书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因为本书本身就是作者一系列论文的集合。

看完后的感觉是,如果读者能用通俗的语言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告知普罗大众,那将是非专业人士的幸运。

复杂的东西讲简单,的确是一种挑战。

《透视繁荣》读后感(二):很好的书啊

听过高善文多次的讲座,在中国搞宏观经济研究,无出其右者,实在是佩服的。

在高善文出版这本书之前即有盛名,出版后更多的人了解了他,也是看到这本书的人一种缘分。很多人说,看了或者听了高善文的书和讲座,有了去搞宏观经济研究的冲动,我有同感。

批评《透视繁荣》的人是没有看懂这本书,或者根本就是看不懂。不是说高善文不会犯错,而是要理解人家为什么这么分析,分析的有没有道理,而不是光看一个结论。

《透视繁荣》读后感(三):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在别人的推荐下看了该书,觉得真是相逢恨晚。书中用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论证、大胆的假设,提出了资产重估的观点。并且提出了资产重估的原因和资产重估停止的条件。如果能在该书出版的时候就买的话,对于中国经济、股市、房市的运行规律理解的加深,也能在股市博弈中获得更多的力量。

按照该书的观点,资产重估的盛宴现在应该已经是进入了下半场近终场了,正如高善文最近说的,信号灯已经亮了一半,应该高度警惕了。

另外说说缺点:1、有点深奥,可能是由于图表、数字和一些经济学名词的原因。2、是高善文的一些采访记录和研究报告集合而成的,的确有部分重复和罗嗦。

总的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透视繁荣》读后感(四):实践出真知

我要是喜欢一个人的话,会千方百计的了解他的经历,进而从中揣测其个性和爱好等等。高的经历让我最看不懂的地方就是,为什么会从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的副主任离职而就任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他自己描述当时的情景用的是“寂寂无闻、走投无路”八个字。据综合研究室的副主任是什么级别,但绝对不低,究竟因为什么样的理由触发了这种转变?

国内股市的实际表现证明了高善文的理论存在巨大的问题。我认为高善文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最出色的宏观经济研究员,主要因为其经济学理论功底深厚,表达方式专业,形成自成逻辑的分析体系。他的理论可能实际上、根本上就是不对的,只是看起来挺对的而已。送给他一句话,实践才能出真知。

《透视繁荣》读后感(五):资产重估:伪善的泡沫论

大概草草浏览了一遍,有点相见恨晚,以前也看过资产重估的理论,但没有系统仔细的看,如果早点看到书或许可以避免不少损失。

高善文给了泡沫一个好听的名字,整体的思路也算清楚。

正如高在书中所说,他走上资产重估理论之路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高认为:资产重估与宏观经济对外失衡和汇率低估存在密切关系,与银行主动创造信贷也存在关联。

货币多了,要么是全面的通货膨胀,要么就是资产价格的膨胀(重估)。05/06年的情况是产能过剩,所以全面通胀较难,于是资产重估就很自然了。

高也承认这套推理有猜的成分和不严谨的地方,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却也较好地解释了这一波用基本面分析无法解释的大行情。

资产重估猜到了开始,不知道能不能猜对结尾。高在07年初说,现在可以确定进入牛市下半场了,但是下半场有多久呢,还会有加时赛吗?

书中提到牛市结束的条件似乎已经慢慢看是满足,调整方式似乎也颇有些惨烈,看起来似乎更像加时赛,这还能叫牛市吗?虽然是下半场。

----------------

忽然发现,高善文所谓牛市下半场的意思就是熊市上半场,步入下降通道了!

----------------

大家都知道A股是泡沫,但又都舍不得离开。泡沫或许是以这些Foam变少,变小的形态出现,而不是以bubble的破裂为结束。

同时推荐一篇李迅雷的文章:A股高估值之谜http://www.p5w.net/newfortune/zhuanlan/200801/t1440352.htm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