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读后感1000字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读后感1000字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是一本由石约翰(John E.Schrecker)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2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读后感(一):三星评价。

这本书的评价只能是三星。仅写写个人观感。

美国人做学问,会有一些闪光点,但缺少严密的论证。所以架子有,但非常空疏。在这点上,日本人就非常厉害。

这本书的上篇和下篇都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解释,如果了解到作者的思路,是解释中国自秦以来就是郡县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中国一直有酝酿对自身进行反思的传统,衍生出来就是中国不是“刺激——回应“模式走向现代化的。那么这上下篇基本可以不用看了。

其实唯一值得看的部分就是附录。作者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提出郡县对理解中国的重要性。

但我不满意的是,如果有看过沟口的书的话,那么作者的空疏论证,比较沟口的细密严缜,真的是不值一观。这么说,好像刻薄了点。

此外,”当今中国,1989年到现在“还可以凑合一看,如果对中国的现状缺少整体认识的话。

一句话,一入门级的小书。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读后感(二):超稳定中的超不稳

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一直以来让学者们好奇:表面上看,它惊人稳定,基本结构不仅没被一次次异族入侵所冲垮,也没被内部压力所消解,在历史上,人们无数次断言,不改将无以为继,可经过崩溃的洗礼后,一切竟又被复制出来。

石约翰的这本书,是从相反的思路来思考,在他看来,中国传统社会并非超稳定,而是超不稳。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暴力革命,政权不断易手,即使在王朝最稳固时,也没实现有效治理,只能勉强维持脆弱的平衡。

这个超不稳的状态可从近代史中得到充分验证,中国人轻易抛弃他们相信了几千年的儒家,并将它归为落后的罪魁,人们不仅要砸烂“孔家店”,而且用最恶毒、最彻底的方式,来诋毁斯文。

中国人真如想象的那么保守吗?当不剪辫子便会被认为是封建时,当家庭、婚姻也成了革命的对象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在这个最古老的文明中,竟然只有保守派,没有保守主义。

于是,没有谁能和砸烂、破坏与乌托邦来博弈,一切只有“新”和“更新”在竞逐,你过分,我比你更过分,你反对传统,我就砸烂传统。在不断抬高的调门前,没有清晰的反对声,没有人站出来说:传统是前人智慧的积累,我们只能沿着它的方向走向明天,而一切在图纸上建构的世界,注定虚幻。

保守主义的缺失,使自由与革命失去约束,种种苦难,因之而生。石约翰的智慧,在于他揭出了谜底:保守主义之所以缺位,因为革命本身就是我们的传统。

这个传统的培养,源于独特的社会架构,它的上层与下层几乎完全割裂,中间层又异常薄弱,既无法约束上层的滥权与腐败,也无法引导下层的盲目与愚昧。于是,两者都被幻觉所笼罩,在上者以为德配于天,不断积攒着暴政力量,而在下者以为“天听自我民听”,则不断发酵着暴民主张。在两者挤压下,中间层终于崩溃,于是,每隔两三百年,便是一次大动荡,文明颓败、生民惨痛,大家只能回到原地重建。

超不稳态的历史宿命,在近代被放大了,在现代化的压力下,人们都在寻求终极解决方案,而非渐进,于是,在“不破不立”的假设中,我们走了太多弯路。

本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展现出大历史的深邃与智慧,令读者受益无穷。

《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读后感(三):无甚新意的书,读了等于不读

简单的说,作者就是这么个观念,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互相交替,郡县制第一次高潮为秦朝,自汉到五代为封建制又开始反覆的时代,而自宋后则进入郡县制时代(其实也就是贵族干政废除,皇权独大的时代),到了明清更是完善的郡县制时代。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郡县制已经搞了近一千年,而西方社会则刚从封建制时代进入到郡县制时代(也就是大一统的绝对主义时代),明末清初的明代遗民就针对郡县制长期历史发展后产生的末期弊端作出种种指出,并寻求用井田等封建制优势补充之。

正因为西方处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换时期,所以近代中国士人延承了明末清初遗民的思想,对郡县制作出彻底颠覆性的评价,以至于把郡县制打成封建,革命过于彻底,而忽视了郡县制时代很多的遗留物,西方其实正是从东方继承(作者指公务员考试类似科举制度)

然后这本书就用这个模式框架来套整部中国历史,从三代讲到共和国,史料上并无新意,史观上也没什么新论

作者把西方国家从封建制转进到统一民族国家的过渡阶段视为郡县制,本就很不客观,西方之所以产生近代文明,绝对不是仅靠郡县制消灭封建的结果,而是延续了古代希腊罗马乃至中世纪分权,民主,共和,科学等众多欧洲文明独特的因素。

而西方类似的公务员录取考试和儒家科举制度也完全是两回事情,形式上仿佛类似,实质却完全不同。儒家科举制度培育的是接受儒家意识形态(就如同三个带表类似)的士人,而不强调其知识层次的专业性。而西方的公务员考试则强调其从事职业的专业性(比如法官则接受法学的专业素质培训,税务人员则要精通财税知识),和意识形态无关

西方汉学的很多书都是先设一个框架,然后拼命找类似史料往里硬塞,来论证自己论点,无论是新清史也好,后现代主义也好,这本书也是类似,和我国曾经红色史学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学者的观点众多,一人一观点,而红色史学时期则全部一个框架,独此一家。盲目崇拜海外编著的史著大可不必,因为海外汉学并非西方学术主流,隔靴搔痒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都没读过中方原始史料,拿的都是五六手翻译资料就来写中国历史。拿来参考可以,盲目崇拜大可不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