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1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

首先,我拿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面装满了水,接着,我又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杯子里,然后,我放了一点点盐进去,鸡蛋没什么变化。妈妈说:“盐放的太少了,鸡蛋不会浮起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加了很多盐,并不断地搅拌。

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鸡蛋慢慢地离开了瓶底,最后竟然浮到水面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要大,所以盐水会把鸡蛋顶上去。”爸爸说,“把鸡蛋放进大海里,也能浮起来,因为海水是咸的。”我说:“哦,是这个道理啊!”

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科学常识,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学到更多的知识。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2

科学往往是很吸引人的,而且科学还是永远探索不完的,永远新鲜有趣的。比如,就拿漂浮的鸡蛋这一实验来说,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但做实验的过程远比听说的要新颖。

实验很简单,材料只有四样:大玻璃杯、食盐、勺子、鸡蛋。虽说简单,却可以从中收获无限知识。

首先,我拿起水壶,在玻璃杯里倒进大半杯水,接着轻轻把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在杯中沉入底部后就不动了,似乎在休息。

接着我放了1勺盐,鸡蛋没有动静;我开始放第2勺盐,鸡蛋仍然安安静静的躺在杯底;我一气之下放了6勺满满的盐,鸡蛋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上升的一点;最后,我不服输的放了2勺盐,鸡蛋上升指数又高了些。

我听说别人的鸡蛋可以漂浮的水中间,就把鸡蛋拿出来,用勺子搅拌了一下未融的半成品盐水,待杯子底部的盐化了,才慢慢把鸡蛋放进去,这时,鸡蛋不停地上下浮动,我等了一会儿,鸡蛋不动了,挣扎着浮出水面。

最后,我把剩余的2勺盐倒入水中,鸡蛋逐步上升到水面,如戴着泳圈在自在的游泳,我淘气的用手指把鸡蛋往下压,松开手指,鸡蛋又很快飘回到水面。

为什么鸡蛋会飘浮起来?我从电脑中取得了收获:鸡蛋刚放进清水里的时候,由于鸡蛋的比重比水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本身的重量,所以它会沉到底部;放盐后,水把盐溶解了,水的比重增加,当盐水的比重等于鸡蛋的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水的中间;再继续加盐,当盐水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时,鸡蛋就会浮在盐水的上面,并且鸡蛋顶部露出水面。

老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任何物体在水里都会受到浮力,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重量,这就是着名的“阿基米德定律”,也叫浮力定律。其实科学就和长大要学的物理差不多。

我很惊奇这个小小的实验居然蕴含了如此丰厚的定理,这才明白科学除了用来放松用来玩,还对我们有很深的重要性。我暗暗下定决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好好学物理,好好研究这有趣的科学。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3

我做过很多有趣的科学实验,有橙子扭一扭就会变甜、加了盐的水会变甜、蜡烛可以在水里燃烧等等。但我最喜欢的科学实验是做人造彩虹。

彩虹是一种光学现象产生的。彩虹产生的原因是风和日丽的天气,下起了和风细雨,雨下完大地会变成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但就在这时,云朵上会流下一些雨滴,透明的雨滴会被阳光照射,阳光在照射中会透过雨滴,雨滴会把阳光变成阳光原来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种颜色,也就是彩虹的颜色。

关于彩虹还有一个小知识,就是彩虹是圆的吗?你们肯定会回答是半圆,不是圆形。这绝对不是真的!水滴折反出来的是圆形的,只不过是被云挡住了另一半,只要坐飞机就能看到是不是圆形了。我做实验就是用一个镜子把水滴反射到水里,我觉得这个原理可以让不下雨的时候也出现彩虹。

你喜欢这个实验吗?只要认真观察,你也可以做到。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4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生活中没见过的令人惊奇的现象。有一次,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开水”中的鱼。

鱼在开水里应该是被煮熟了,怎么还能在开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呢?对科学着迷的我怎能放过这样的好机会,通读了几遍实验过程后,照着书中的“工具百宝箱”“唰唰唰”地找出了实验器材——试管、蜡烛、火柴、水等,其中的主角——小鱼是我和爸爸到河边捞的。

我首先点燃了蜡烛,把它固定在了地板上。然后在试管里倒入十分之九的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我把小鱼抓了起来,放在了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后,用手拿着试管夹,将试管稍微倾斜,让点燃的蜡烛加热这试管上方的水。不一会儿,抓住试管夹的手就有点酸了,等了几分钟后,试管里的水没有动静。又过了几分钟,我的胳膊都举酸了,有点受不了了,可我又不敢将试管离火,只好倒了一下手,用另一只手拿稳试管夹。又过了一会儿,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刚想不干了,可想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于是就咬牙坚持了下来。果然没等多长时间,终于看到试管口有热气冒了出来,这时我的眼睛一眨也不眨,一刻也不离开小鱼,水终于慢慢沸腾了,传出了开水的响声。可我却惊奇地发现小鱼还在试管下方的水里轻松快乐的游着,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为什么?水都开了,小鱼怎么还会没事呢?我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书上只有实验的步骤,至于原因却没有提及,看来只能自己探寻答案了。

我想不知加热试管的下部会出现什么结果?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刻趁热打铁做起了实验。随着试管下方的水温不断增加,小鱼游动得越来越烦躁不安,还没等整支试管的水全部沸腾时,小鱼就GAME OVER了。做到这里,我的眼前不禁一亮,原来水在加热后是不会向下流的,它会自然往上跑。在加热试管上方时,这里的水虽然沸腾了,而下方的水却不受影响,在试管下方的小鱼自然也不会受到任何的干扰。但当试管的下面一但被加热,小鱼马上就开始不安了,等到水温达到一定程度,活鱼就变成煮鱼了。

这次的实验,不仅让我体验了动手动脑的乐趣,而且还让我懂得了在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中都蕴含着不简单的道理。看来生活中、游戏中、书本里,都蕴含着我们不知道的奇妙的科学原理,只要善于发现,就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5

那次科学课,虽然已经过去了许久,但我只要想起那回的模拟火山爆发实验,我就感到趣味无比。

那次,我们四人小组(张智典、龚婉淇、张峻玮和我)准备了饮料瓶、面粉、小苏打、白醋、勺子、红墨水和鞋盒作为实验材料,就开始了精彩的实验。

我们先将饮料瓶加半瓶水,放入2/3的面粉,用勺子进行搅拌。刚开始,张智典轻松地将面粉搅来搅去,但过了一会儿就搅不动了,另一名女将龚婉淇前来帮忙,两个人咬着牙,尽量将面搅匀,直到面粘 稠为浆状才停止。看着一个个面疙瘩,我们为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前提步骤而喜悦。

第二阶段开始了。我们拿出红墨水,把它灌入面中,染成了红色,像极了血红而炙热的岩浆。张峻玮掏出小苏打,正要一股脑地倒下去,张志典制止了他。原来,半个手掌多的小苏打都能和100斤面,要 节约资源,可不能乱放。我只加了一小勺小苏打,小苏打就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我们原来的半瓶面糊就被小苏打发酵到了瓶口。

呵呵,“岩浆”已经在瓶口蓄势待发啦!第三个阶段,我手拿白醋,倒了好多,只见那岩浆迅速涌了出来,溢到了鞋盒中。可是,我们还没有实验够呢。我将一大瓶白醋全部倒入瓶中,只听见“岩浆” 发出“嘶嘶”的响声,接着第一波“岩浆”直冲天花板,仿佛一朵蘑菇云喷上云霄。但见第二波“岩浆”也华丽地喷出,第二波与第一波“岩浆”融为一体,落了下来。但壮观的场面并没要结束,第三 波、第四波也涌了出来……

成功了!我们高兴地几乎跳了起来。

实验成功后,科学老师告诉我们:“火山喷发”是因为小苏打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了化学反应,促使里面的物质迫不及待地涌出,也就形成了“火山喷发”的奇景。

那次可真是次有趣的实验,让我们既收获了快乐,也学到了知识。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6

我在书架上翻书,突然,一本叫《孩子们的科学小实验》的书让我好奇地把它拿下来,翻了翻,觉得还挺好看的,我就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起书中的实验起来。

渐渐地,我已经融入到书中有趣的实验中了,似乎我正在做这些实验。看着看着,我突然对第四十三个实验:弹硬币游戏感兴趣了。这个实验的材料不多,只要十一枚相同的硬币就行了。实验过程是先将十一枚硬币中拿出十枚,重叠整齐地摞在桌子上,再在桌子上放上最后一枚硬币,用手指将它朝整齐叠着的一摞硬币弹去。如果用力合适的话,那一摞硬币不会倒下。这个实验运用的是惯性定理。我觉得这个实验非常地好玩,不仅简单易做,而且占地也很少,通常只需一块地砖就行了,所以我大力推荐大家做这个实验。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7

一提到科学小实验,我就兴奋不已,因为通过做科学小实验不仅让人觉得好玩,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学到不少的知识。

在课外书中,我学到了有关热气球和孔明灯以后,觉得这个实验实在好玩,于是,就想自己也亲动我放下书后就去找来了,做孔明灯需要:一块手帕大小的塑料板,和拷贝纸、裁纸刀 、剪刀、 尖 嘴钳、 棉线、 502胶、 电线、 棉花 、竹条,然后借来了一盏酒精灯,我就动手制作孔明灯了。用裁纸刀将竹条削到厚薄3毫米以内,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有 时候竹圈可能会不圆,那就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就很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 问题。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依次同样粘上去,直到拼成一个两端漏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 片,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 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然后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塑料袋飘飘悠悠地奇迹般地徐徐上升,一直升到了屋顶。我高兴得又 蹦又跳。

我站到桌子上面将那盏孔明灯拿了下来。然后,我来到屋子外面,将手松开,那盏孔明灯就向天空中升了上去。它越升越高,高得简直看不到了。啊,简直太过瘾了!

升空时受到场地与天候之影响较大。风大时易将灯体吹斜而使灯体烧毁,下雨时易将灯体淋湿而无法放飞,因此最好走在无风的时候放飞孔明灯。第一步先将灯体撑开,并于四周与底部系上控制。 第二步填装燃料。第三部点火后,将进气口尽量压低,以减少热气流失,但不要过低,以免氧气不足而熄火。同时四周的控制线必须拉直。 第四步加热直至灯体内之热气温度足够后,才可以把四周控制 线慢慢松开,以维持灯体稳定上升,而底部的控制线必须控制灯体上升的速度与高度。

孔明灯“会飞”原因是,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 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很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 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8

下午一放学,我便匆匆忙忙的回到家。到家之后,我卸下书包,飞快的从书包里拿出晚上的家庭作业写起来。今天晚上作业十分多,过了好长时间才把作业写完。

爸爸看见我作业写完了,就走过来说:”儿子,作业写完了,有没有兴趣和爸爸一起做个有趣的科学实验。“我刚写完作业,有没有事做,正觉得无聊,一听爸爸的话,我连忙说:”好好,快,我们快 开始。“

我们今天要做的实验的名字叫带电的报纸。我一听这个名字,就觉得这个实验一定很有趣。爸爸说:”儿子,你知道怎样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就能把报纸贴在墙上不下来吗?“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了,只好实话是说:”想不出来。“爸爸接着说:”今天我们的实验就能让你知道。“一听,我马上双眼放光的盯着爸爸,希望他继续说下去,爸爸说:”其实,今天我们的实验材料很简单,只要一支铅笔,一张报纸就好了。“我和爸爸一人拿了一份材料。准备好材料,我就照着爸爸的步骤跟着做。我们先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用铅笔在侧面迅速的摩擦几下,报纸就先后粘在墙上是的掉不下来了。然后掀起一个角,掀起之后,再松手,被掀起的角就会被墙壁吸回去,最后把报纸慢慢的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声音,然后再把报纸铺墙上,报纸就不会掉下来。一完实验我就连忙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报纸角一被揭起,就会被墙壁去呢?报纸从墙上揭下来的时候就会有静电的声音呢?“爸爸听了我的问题,便给我解释:”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带电的报纸就会别洗到墙上去。当屋子干燥,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声音,带电的报纸,很容易就会再次被墙壁吸上。“听了爸爸的解释,我豁然开朗。心中想:这科实验不仅有趣,还让我懂了很多道理。

从这件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我以后还要多做科学实验,学习更多的知识。

有关科学实验的作文篇9

《科学实验玩起来》是我最喜欢的一本科学书。它的作者是美国的汤姆罗宾逊,这本书里写了很多科学实验的做法和知识。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实验名字叫“生鸡蛋去皮”,实验材料是生鸡蛋、醋和小玻璃杯。实验步骤是:先把鸡蛋放到玻璃杯中,往杯子里倒醋;醋要没过整个鸡蛋。经过三天左右,你会发现蛋壳消失了,生鸡蛋变成了透明的,只剩下外面一层膜。这是因为醋里的酸腐蚀了蛋壳,最后只剩蛋壳里面的一层薄膜。在蛋壳腐蚀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小气泡,这是因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和醋里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会释放气泡)和水。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科学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