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有感

《梦的解析》经典读后感有感

《梦的解析》是一本由弗洛伊德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1.80元,页数:3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的解析》读后感(一):梦的解析

这书读起来挺难,佛罗伊德是先提出结论,再以高屋建瓴的形式从上到下从简单到复杂来解释,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越往后他讲的越细越专业,自然就越难懂。 下面也只是我理解的小部分,仅供参考。 梦是人在睡眠期间潜意识主导的一种精神活动,做梦光怪陆离,很多不正常的地方梦里却觉得很自然,就是因为潜意识在主导。 潜意识是一种接近本性的东西,还有是在人生经历中最重要或最深刻的东西,会铭刻在大脑身处的普遍比较悲伤或害怕的东西,为了远离痛苦被主意识选择性遗忘,但无法真正忘记最后都成为了潜意识。而这才是佛氏真正想要研究的东西,也可以说是精神分析,再深入就是人性。 梦分析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的一种,精神病患者就是因为潜意识与主意识的界限模糊,潜意识强烈到上升到主意识里,去影响人的言行,而常常做出反常的行为。 文中聊的最多的还是性,可以说主要潜意识是性的需求,关于它的描述如下: “因为在我们尚未出生以前,神谕已将最毒的咒言加诸我们一生了,很可能地,我们第一个性冲动的对象是自己的母亲,而第一个仇恨暴力的对象却是自己的父亲,同时我们的梦也使我们相信这种说法,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我们童年时期的一种愿望的满足。” 所以潜意识主导下的做梦,是一种发泄潜意识需求的做法,相当于潜意识所愿的一种满足,也是此书想证明的梦是愿望的满足的观点。

《梦的解析》读后感(二):神奇的梦境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是对人所有的记忆和思考的花式重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甚至从我们作为一个受精卵开始,我们就开始积攒梦的材料,就有了性本能的种种体现,只是有的我们忘记了,有的却清楚地刻在脑海里。当我们进入梦境,潜意识开始活跃,我们所有的梦思维激烈地、跨越式地、毫无逻辑地围绕某一个主题一起出现,反映着我们的心理世界,通过直接的、间接地、隐匿地等各种形式达成我们的愿望。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梦境进行某种分析,发现契合度很高。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大部分持同意态度,然后开始拜读他的性学与爱情心理学,综合起来理解他的理论,性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本源。从婴儿开始的教养,对他们性欲望的更好满足,可以避免成人之后的性变态和其他的神经症,其实现在风行的各种育儿理论似乎都有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子。性的发展贯穿人生命的始终,如果在婴幼儿时期的性本能发展受到中止、干扰和非正常发展,都会对人的个性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书中,弗洛伊德提到了《生的快乐》这本书(《性学与爱情心理学》),说一个小女孩小的时候被无微不至的照顾,一旦受到不满意的对待就脾气暴躁甚至大发雷霆,但是成人之后,她天然地获得了爱人的能力,超出一般人的博爱情怀,实现了人生的大反转。这是他提供的最契合他的理论的一本书。正准备拜读。

最后略吐槽一下,《梦的解析》这个版本的翻译不太顺畅,读起来有点怪。

《梦的解析》读后感(三):最喜欢《梦的解析》的一段话

读了三分之一,我便不想读了。不得不说,弗洛伊德的梦并不能引起我很大的兴趣。他的理论成果在这个时代也并不能给我带来很多的新鲜感。语言有点偏学术,引用先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反驳的段落占了不少篇幅。但是,弗洛伊德对待科学的严谨性和对梦研究的深入程度确实是令我佩服的。我在想,如果弗洛伊德能在自己建立的理论上适当的整理润色并再做出一本有点类似于科普作品的书籍,一定会让更多的人收益。

最喜欢的一段话:

一个人在“反省”是的心理状态与他自己观察自己的心理运作过程是完全不同的。“反省”通常较专心作“自我观察”所需的精神活动较大。当一个人在反省时,往往愁眉深锁、神色凝重。而当他作自我观察时,却往往仍保持那份悠闲飘逸。这两种情形,均须个人集中注意力。然而一个正在反省的人,却须利用他的批判能力,来拒斥某些一旦浮现到意识境界便会使他感到不安的意念,以阻止它继续在其心理中进行;而其他有些观念,甚至在未达到意识境界,仍为他本身所察觉前即已杜绝。但是,“自我观察”却只有一个工作——抑制本身的批判力。而如果他能够成功地做到这点,那将有无数的意念想法能丝毫不漏地浮现到意识里。——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个人小感:

我很喜欢这段话,其实它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个人觉得人的“自我观察”十分重要。在没看到这本书之前,我把“自我观察”表达成一种“感性的自我”,把“自我反省”表达成一种“理性的自我”。在“感性的自我”里,没有对错,没有约束,没有世俗,没有规定,有的净是最真实的最自然内心自我想法,那儿有人最深的追求。而在“理性的自我”里,人往往需要跟“本我”(即人本性,可能是虚荣心,对食色性的追求等,也可能是其他的东西,因人而已,但必须体现“本”)作斗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它有利于约束人的行为,使社会相对有秩序前行。但同样,它也有碍于内心的体验、潜能的发掘和对权威的质疑。从某一方面讲,“感性的自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好坏、知识境界的高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梦的解析》读后感(四):梦之愿望的满足

很难相信这次我竟然只花了不到两周的时间便读完了这样一本还比较难读的著作,记得高中时候我也在图书馆里看到过这本书,那时候还不知道弗洛伊德,只是单纯的被书名所吸引了,结果只看到了第三章“梦是愿望的满足”便嘎然而止了,但一直都想有一天能把它看完。

至于为什么这本书那么难读呢,一来可能由于我们毕竟不是学习心理的,甚至也不是研究梦之理论的,只是一般的读者,对于书中所涉及到的专业词汇与语句会比较不理解,况且书中的弗洛伊德也注释了,很多内容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的书籍,此书只是在此把主要涉及到有关梦之解析的领域写了出来。二来还有翻译问题,想必翻译者本身也无法明了书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吧。

再来说说书本身,看完后我不得不承认弗洛伊德是一位在心理学上的绝对大师,至少他写的很多内容看后都让我有同感。的确,“梦是愿望的满足”。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昨天我看了电视画面后突然很想吃蛋糕,所以在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晨醒来前,我便梦到了我在面包店挑选了很多甚至平时根本在面包店里没有看到过的但非常可口的蛋糕,但是遗憾的是正准备付帐后品尝时便醒了……但是很多人会说,平时做的很多梦并没有那么直白甚至表面上看根本与自己的愿望满足毫无关系,这里书中也提及到了,弗洛伊德指出,一部分的梦确是像我前面举的例子那样称为“方便的梦”,然而很多梦却都是经过伪装的,称为“伪装的梦”,所以这本书便解答了很多我们心中的疑问。

正如作者一开始便提出的,古时候很多人认为“梦是预言未来”的,或许现在也有很多人同意此观点,作者便在书中的最末尾巧妙的回答了这个疑惑,他说道:“那么梦是否能显示将来呢?这问题当然并不成立,倒不如说梦提供我们过去的经验。因为由每个角度来看,梦都是源于过去,而古老的信念认为梦可以预示未来,亦并非全然毫无真理。以愿望满足来表现的梦当然预示我们期望的将来,但是这个将来(梦者梦见是现在)却被他那不可摧毁的愿望模塑成和过去的完全一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