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灵魂的作文400

关于灵魂的作文400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灵魂的作文400。

第一篇

黄土高原,广谟;悬崖峭壁,粗旷。

一轮血色的残阳,映在他的身上。本是“夕阳无限好,”而却默不作声,双眼犀利,忽尔炯炯有神,又忽而黯淡无光。注视着前方……

第二天,他来上课了, 拥挤的人群中,如行尸走肉般走着,无论别人怎样撞他,侮辱他,都默不关心。在同学间,他被称为“冷血”在老师的心目中,他则是一个“冰面人”,虽有英俊的面孔,明亮的双眸,好比在世潘安。但他并未曾鹤立鸡群过一天,也许是从来不笑的缘故吧。

——个没有灵魂的人。

不久,学校要举行一次射击比寒。由于项目特殊,所有的同学都没敢报名。因为它不久具有危险性,而且未曾试过。“酷”老师准备弃权。

但,一个另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一个肮脏,如垃圾般的桌角,常有一个低头而视的小伙子。似乎他不属于这个世界,有的只是冷落。也许是心中的那股圣火,赋予了他巨大的勇气。“冲”起来了,“冲”起来了……

蚊子般的声音传到了老师的“顺风耳”,但只当未曾听到,不以为然。可在声音断断续续地传来时,站立起来一个“无名小卒”。

“你是谁呀,为什么进我班,快滚出去!

老……老师……我是你的学生。”他颤抖着说,声音也小的可怜。

“什么,你不会说话?哑巴吗?”然后迅速上前,对着他的脸打了一巴掌,络下了深深的“五指”。

你的灵魂呢?是否已被玷污?一个无耻,社会上的败类,要你有何用!且不说成绩差,连做人的尊严也丢了,这好比是畜牲”。

刹那间,一段精彩的演讲,富含哲理的话语响彻云霄,震撼了所有的心灵。“老师,我是你班中的一员。无论你怎样带我,我都不在乎——可那是从前。今天,我不准你这样侮辱我,我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哪。”

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然而,只有那动听的语言在梁间萦绕着,老师的双眸也雾里看花,被晶莹的泪珠所侵蚀。

后来,他接受了所有同学的道歉,并作为唯一的报名着去参赛……

比赛开始了。他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冠军。举班欢腾!

在他的记忆中,笑声从此开始……

第二篇

书籍,是可以让灵魂美妙地做一次旅游的,是灵魂旅行的好伙伴。从小,我就十分喜欢看书。

小时候,我不认识字,无法自己阅读。想看时,往往都是妈妈念给我听,妈妈不在时,我就随手抽一本书,闻那浓浓的墨香。慢慢的地,我长大了,可以看一些带拼音的图画书了,常常一看就是半天。

有一次,新买了一本《妈妈是个稻草人》,我喜欢的不得了,非要妈妈当天念完整本书。于是,妈妈坐在床头边,一章接一章地给我念。累口干舌燥,舌头都快打结了。

还有一次,我觉得家里的图画书看完了,想看些新书,就自己一个人去了新华书店。等妈妈回来找不到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差报警了……

等到上三年级好以后,妈妈“放假”了——不用念书给我听了,我可以自主看书了。这样《狼王梦》、《黑熊舞蹈家》、《带银铃的长臂猿》……我一有空就泡在书堆里。同时,我的作文水平也突飞猛进。每次去书店,我就恶狼扑食般向那些书奔去,如饥似渴的阅读。我那样子,似乎几天没吃饭,突然见到大餐似的。周围的人吵吵闹闹嘻嘻哈哈,我都听不见,独自淌佯在书的海洋里,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

书香伴我行,书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好伙伴,没有书就像人类没有了灵魂!

第三篇

Believe,我不确定它可以改变世界,但它至少可以改变我自己。

——题记

有贤哲讲了这么一句话:“人生不过昨天、今天与明天。昨天已不可改变,明天不可预料,你只有把握今天。”但我还认为把握今天就是改变了昨天和明天。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力克已经没有双手、双腿,但他用演讲拯救人们,改变着自己和别人自卑、邪恶的昨天,改变着自己和别人灰暗的明天,他用自信的今天,改变着一切。我认为,他就是在改变世界。他依靠的,就是一种信念,那是被无情吞噬的赤日苦苦召唤晨曦的信念!

悬崖边彷徨的灵魂,是他在召唤;深夜中迷途的生命,是他在牵引。这是没有身材、年龄、地位差异的国度。他在这儿是英雄,让折翼的天使飞翔。

他没有手,是的。他没有脚,是的。但他着实是与所有人牵着手,也着实是站立在这个世界上的。他无法很好地施展出他的力量,但他爆发出的力量却又是无比强大、令人肃然起敬的!

没有手,没有脚,又如何?上帝给力克关上一扇门,却又为他开了一扇窗。或许我们总是可惜失去的,但为何不看看我们所能做的,我们得到的、我们失去的那些美好呢?

一枝竹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条蚕也要“春蚕到死丝方尽”,生命再卑微,再弱小,也一样可以披荆斩棘,健全的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有什么极限呢?不过只是自己愿意走多远罢了。

你或许讥讽那挑战长夜的微光的不自量力,却不知就是它刺破天空迎来了黎明。

力克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别人。

我们亦可以,或许心中微微的一动,可以拯救一个人,亦可以将一个人退下悬崖。

毕竟很多东西无法预测,我们力所能及的,只有减少无心的伤害,或对其极力的补救。

这更像在夸夸其谈,因为我们何尝不是被伤得遍体鳞伤。但我愿意相信,至少,我愿意贡献一己之力。

轻轻地拾起那布满伤痕的花,它和我一样都拥有一片蓝天。

我侧目细想,静静地,忽然像听见了什么。

我想,这大抵便是灵魂的声音。

在那深沉的歌中,我起身,窗前,阳光明媚。

第四篇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灵魂。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到年终时,郡守派邮督来县巡视,县吏对陶渊明说按官场礼节要整衣齐冠,束紧衣带,以下属礼参见。陶渊明本来随意惯了,诸事不拘常礼,更何况胸有高情逸志。于是仰天长叹摇摇头双袖一甩:“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辞官归隐,不再出仕。他的这声长叹叹出了气节与尊严,叹出了一个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陶渊明。于是这声叹被历史所承载,被千古所传唱,成为历史的感叹!他毅然归隐展现的是华厦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南宋著名思想家,爱国诗人陈亮,曾六次上书朝廷,批评时政,提出富国强兵,抗金统一的主张,遭受打击迫害三次被诬入狱,但他始终不屈,最后在一首咏梅中唱出:“欲报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豪壮情怀。民族英雄于谦,保卫京城立汗马功劳,却受昏君奸臣所诬,蒙冤被害。他临难不惧,铁骨铮铮在《石灰吟》一诗中吟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迈气概。这一唱一吟,唱出了民族气节,吟出了热血男儿的满腔热忱,展现了民族灵魂的气魄。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

霍元甲是我国近代武学宗师,是精武会的创始人奠基者。他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与外国人比武,展示了中华武术的精华,为国人在世界武术界争了光,同时不断壮大精武会馆,发扬中华武学传统美德,破除中华武术界传统陋习,授独门绝技,广收门徒……在最后一次比武中不幸遭日本人所害。在毒已攻心的情况下毅然拒绝抢救,断然决定带毒上阵比武。在自强不息的武学精神的支持下用最后一口气,最后一招感动世界,感动国人,获得冠军,同时与世长眠。他不愧是中华儿女,不愧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永远记得他,中华武学永远照耀着他。是他令中华武学得以宏扬,是他以中国武德征服世界,是他用最后一口气,一股热血,让所有外国人得以信服,让所有中国人得以抬头挺胸。是他的一生演绎出:“一生轻似叶,所重全名节”的民族精神,与大义凛然的豪壮之气。

自强不息,当以是中华儿女必须继承与发扬的民族灵魂。

第五篇

一个人的灵魂到底有多重要?许多人似乎已经丢弃了灵魂,但他们依旧活在世上,这些人的头脑是空的,心是冷的,整天只是活着,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

灵魂是一个人的理想。灵魂告诉我们为什么而努力,为了一个目标。人跟随自己的灵魂而努力前进,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如果没有了灵魂,人就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如行尸走肉一般。灵魂就如同灯塔,在人们陷入黑暗时指引他们超越困境。

灵魂是人的内涵。人的气质是由人的内在散发出来的。人所读的书,所懂得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的内涵。有内涵的人,即使相貌平平,也给人一种睿智与优雅;没有内涵的人,长得再美也让人感到粗鲁与草率。人的内在修养是人的灵魂的一部分。

灵魂是人的感情。人有喜怒哀乐。正因为有了情感,四季、万物才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属于自己的色彩。有了灵魂,人才有了对世界的情感。从此,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冷酷。面对受伤的同伴,不再是冷漠与无视。我们为成功喜悦,为失败伤心;对智者尊敬,对弱者同情,都是因为有了灵魂。

灵魂是好奇心,是创造力。因为灵魂,我们才会好奇我们的来源,好奇我们的未来,好奇我们身边的一切。因为灵魂,我们创造了许多方便我们的工具。人类有了灵魂,才创造出了这个新的世界。

在神话中,人是泥土所造,当神的气息充入泥人的身体后,人才活了过来。这股气息就是人的灵魂吧。没有灵魂,人就如其他生物,活着只为了生存下去,繁衍后代,不会去想些更有意义的事。但是人的灵魂与万物不同,所以我们会去思考,去创造,把情感加在没有生命的事物上。

人全身的物质加在一起不过数千元,人全身器官的价值也只有数千万,但是人的灵魂却是无价的。人的灵魂是生命的根基,是人生旅途的动力,失去了灵魂,人注定碌碌无为。灵魂的大小决定了生命的价值。人只有一世,灵魂也只有一世,但是人可以塑造灵魂,让灵魂变得更有价值,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第六篇

世间万物的尺度都源于灵魂,风中的白纸因没有灵魂而翻飞,小小的蝴蝶因灵魂的存在而无法吹走。于是就形成了生命的尺度——灵魂。

周国平曾经说过:“生命的高贵在于灵魂”。在我看来,万物的尺度都源于灵魂。人是万物的一切,其生命的尺度更应是灵魂的所在。那么,人何尝不需去寻找那灵魂的真谛呢?

灵魂对于作家来说在于写作的零度。零度,是写作最好的灵魂体现。法国著名理论家和文学家罗兰·巴尔特在《写作的零度》中写到最多的两个字是权势。史铁生在《想念地坛》中提到写作的零度便是远离排名和功名利禄,如果你嘲笑它,那么你就远离了写作本身,你将无法寄托自己的灵魂。每当你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企盼,你就回归了零度。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的喧嚣,灵魂的企盼时选择了回归零度——走向地坛,从而成就了人生的高度,衡量了生命的尺度。

生命的尺度源于灵魂,灵魂的高贵在于真。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第一篇中写道:别人所避免的第一人称“我”在这本书中是有的,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我”字用得特别多。敢于说我是许多作家所缺乏的精神,说“我”求真在我看来是对一个人生命尺度的最好的衡量。梭罗的书中向我们呈现出了他的个人生活和精神所在。特立独行的他来到瓦尔登湖旁生活,他用双脚走到心之所向的地方,又在孤独的夜里写下了心情的札记。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平凡的肉体而是一个有思想的灵魂。

对于一个哲学家来说,知识和智慧便是生命的灵魂,而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儿女才是生命的灵魂。周国平作为一个作家发出了“宁做一个父亲,也不做一个哲学家”的感叹。也许是上天希望他做一个哲学家,他的女儿在出生一年半个月之后就夭折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个小家庭的悲剧,写出了生命的高贵和人间的真情,也让我们悟出了生命的尺度源于灵魂,而灵魂的高贵源于真情。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青春的我们迷茫、徘徊。单纯的笑脸面对世俗的冲突,无知的心智看待社会。走着走着,当初入学的理想被磨灭,人生的目标被洗涮,此时,不妨回头想想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灵魂所在,不要让目标成为一张翻飞的白纸。

我们都有思想,都应为生命的价值所奋斗,都应追逐内心深处灵魂的所在之地。否则,我们连一只小小的蝴蝶也不如。

第七篇

别哭!

让空虚玷污了灵魂的圣洁,放纵伤悲潜伏在伤口。我相信还会永存。别让眼泪阻绝了——我的灵魂之道。

不用伤悲,幸福还在萦回;不用绝望,回味还在缠绕。记得要开心;记得要无所谓,让每一秒都被抹去。

我是大海的女儿,我只知道,蓝天还在微笑!

我想越过这片海洋,去看灵魂是怎样上路的。相信上帝会帮助我的,因为我知道上帝也在关注我的梦想,让海风吹着希望,搭上天堂的末班车。我想一直留下来,可上帝没有允许。

我想握住你的手,看到你最憔悴的神色,我顺从着生存。那个遥远的感觉,还有人陪!

我会一直呆在你的身边,因为上帝允许了。

灵魂已经没有了过去!

第八篇

深入灵魂的热爱是怎样的?大概是深入骨髓,时刻挂牵,一丝波澜便可牵扯情绪。能让一个人深入灵魂的爱是什么?祖国,大自然,或者只是自己对某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对那个远在千里的家?又或者只是你的一个兴趣爱好,读书,下棋,听歌?其实不管怎样,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业或兴趣抑或只是一个情绪寄托,都是足够幸运的。

我的一个朋友,关于她所深入灵魂热爱的,是她一个偶像,一个长相帅气,才华横溢,舞蹈歌喉都过人而无不及的一名艺人。开始时我对她的定义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即一个“追星”族,甚至难以想通一个距离自己遥远的人有什么值得追捧,但她就是热爱,不许别人说他的不好,否则会生气。凭借我对她的了解,她不该是脑残粉那一类,尽管我曾经的确默默夫人这样给她定义过,那也只是一种玩笑般的调侃,而后她给我推荐了那个艺人的一首歌,翻唱周华健的那首《一起吃苦的幸福》,她跟我说那些艺人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日子,说起他们的艰辛与成就,慢慢的似乎就理解她了。其实很多时候,音乐更能说明得了一切,就是她讲述的关于他们的经历配上他们的音乐,渐渐让我感受到他们在奋斗历程中所散发的魅力与朝气。而朋友对偶像的这种热爱也在冥冥中给予了自己某种力量,在这之后的成长过程中跟着偶像学会坚毅不屈的品格,这种热爱是深入灵魂,洗礼过灵魂的。

我常想,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热爱的东西,与自己内心需要的寄托是有绝对的关系的,不管是哪一种寄托,那些热爱的东西总能给予迷茫疲惫的我们希望和方向,每个人内心都需要这样一种深入灵魂热爱的东西的,那也可以说是自己一个单独空间,为自己欣赏喜欢的世界,提起它内心是激动澎湃的,觉得不管生活怎样不堪,那一方宁静的领域,有自己爱着的东西,便是幸福满足的。

我们是需要这种热爱的,它让我们有理由一如既往的相信,世界的美好,与我们自己本身的美好。愿你能早日寻到自己的所爱,愿你能坚持自己现在热爱的,愿我们的每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都给予我们生命的洗礼。

第九篇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不但向我们传播知识,而且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的思想进步,她如春雨,让我们在吸取知识配方的过程中,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我的老师----郭老师,她很伟大。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双眼睛,总能明辨是非,还有一张严厉的面孔,使人感到威严与害怕。但在学习中,我又感觉到她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可是,这道题我根本没有见过,顿时手忙脚乱,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郭老师过来了,她见我慌了神,就问我被什么题难住了。

然后,就给我耐心讲解。终于,我把题做出来了。这真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呀。原来郭老师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可怕,而是慈祥的,和蔼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尘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赞美所有的老师的。但是,我想用这句话单独来赞美郭老师。老师有很多种,但是,像郭老师这样负责任的人,却很罕见。老师,您的关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关爱,比父爱更加严峻,比母爱更加细腻,比友爱更加深切。您的关爱,是伟大的,纯洁的。加减乘除,算不尽您所为我们作出的奉献。诗词歌斌,说不尽我们对您的敬爱。

啊,老师,转眼间,六年的时间匆匆过去,我们就要离开您了,想起来,还有点留恋。

第十篇

夜思难眠,心里不断闪过白天那些老人的脸。我不是他们的儿女却受到良心的谴责。心里只有一种感觉:想说的话如水银泄底,一发而不可收拾。

我从来相信敬老院里老人们的生活是幸福的,直到今天早上。被称做是“暑期实践”的敬老院之行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

我也曾见过不少狠心冷血的儿女、孤苦伶仃的老人,也曾无数次地被他们感动而流下同情的泪水。我想我是了解他们的,至少了解他们的孤独和悲哀。但当我真的面对他们,我看到自己的无知。我并未真正感受到他们的内心,泪水只是我自己的泪水。

当我看见他们老去的面容,当我听到他们沙哑的声音,当我再一次强装快乐地同他们交谈,当我终于无法再支撑尴尬的局面,我选择的竟然是推门离开。我无法忍受这种压抑的气氛,同样无法缓解僵化的一切。他们浑浊的老眼挣扎着,却始终没有焦点。他们是忧郁吗?他们是悲伤吗?不,他们已经屈服于孤独。心在疼痛中一点一点破碎,最终“嘭”地一下灰飞烟灭。然后理所当然地逆来顺受,接受不公平的一切,面对巨大的痛苦他们默不作声,甚至慢慢习惯放弃了抵抗。而他们的孩子们呢?那些“狠心”的孩子们?当我问到他们的子女时,他们给我的回答清一色都是:“子女们忙啊!工作忙!”而最讽刺的是我竟然没有产生一丝一毫想象中的同情,甚至嘴角还掠过一丝冷笑。我突然觉得一切很滑稽。

然后很自然地想到自己的青春。青春真好,可以骄傲,可以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用担心回头已是百年身,不用理会当青春一去不回的日子是否应该后悔。而此刻的那些老人们,是否已经在后悔呢?也许他们也曾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但现在却连叹息的权力都没有。

而我13岁,未来还是一片空白,却自认为站在生命的对岸。打开作文本,一句句的“生命是……”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资格。偶尔也生气,但从不表露出来。只是回家和可怜的日记本纠结。但当隔天再看到当时写的日记,看到那因为过于用力而戳破的纸张,不禁又开始心疼那时的自己。忽然觉得我像一只可怜但是倔强的困兽,浑身伤痕,但是依旧骄傲地不肯低头。卧在角落里舔自己的伤口,然后走上战场继续战斗。

渐渐的,受伤不再是一个伤口,而是一种习惯。

走之前老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孩子,要坚强啊!”我愣住了,然后笑笑转身离开。

他们不坚强,所以他们要我坚强。我隐约看见自己的灵魂,挣扎着变得强大。仿佛盛开在苦难中的花朵,血色的神圣。

“痛苦对人有好处的”,我崇拜并且信仰这句话。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坚强的人,虽然坚强的人都是孤独的,但我至少还拥有自己的灵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