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创造性破坏》读后感摘抄

《创造性破坏》读后感摘抄

《创造性破坏》是一本由福斯特等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00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007-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造性破坏》读后感(一):在不连续性世界里进行相异性思考

书的资料比较丰富:麦肯锡对15大产业、千余家企业的绩效进行长达40年的研究结果,通过“动态绩效分析工具”的分析,提出:在不连续性的时代,企业需要进行相异性思考,要突破企业文化的枷锁,在运营与(破坏性)创新之间取得平衡,管理委员会(董事会)要关注适应性工作,借助资本的力量,以取得S型增长。

《创造性破坏》读后感(二):实践版的《创新者的窘境》

看到我所尊敬的IDC分析师黄涌涛对于该书的观点了。黄老师把它归结于熊彼特理论的管理咨询版,非常同意这种观点。可能每个理论都有他们的相似之处,这种创造性破坏的研究之前已经进行了很多,除了熊彼特的研究之外,哈佛大学的克莱顿.克里斯滕森教授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也相当深刻。他的三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困境与出路》和《远见——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已经对这个领域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个人认为这本书没有超越克里斯滕森,只是换了一个角度,阐述了克里斯滕森研究的一小部分而已而已。不推荐。

《创造性破坏》读后感(三):Yahoo的员工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深刻的见解,使我深为佩服。市场的“不连续性”造就了我们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连续”提高,而企业内部的“连续性”却造就了其一时的"卓越"以及最后的“毁灭”,本人认为只是本书最为精辟的观点。

这本书以全美几十年来1008家知名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刻披露了企业在建立、成长、成熟和走向消亡时期的各个特点,其说服力和真实性令人深感佩服。

当今Yahoo从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沦落为被人要收购的境地,书中谈到的“企业文化枷锁”,我想此时Yahoo的员工看看此书,定会受益匪浅!!!

《创造性破坏》读后感(四):喜欢熊彼特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的一个管理咨询版,详细的收集了产业变化的各种数据,展示出破坏性的创新如何改变产业格局,如何让创新者穿过领导者设置的壁垒,领导下一波产业演化的潮流。

大部分企业都依赖三种流程来进行创新,分别是战略规划、研发和企业创投。

战略规划:大部分的战略规划的焦点都在于对现有业务的再分析和竞争者研究,而缺乏对于产业变化的真正认识。

研发:在ICT产业,研发和企业业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甚至是反比关系,公司对于研发投入越多,股东总收益就越少。按照思科的信条:“绝大多数的创新,都不是在你的公司里产生的。”

企业创投:高科技百强中,2/3的企业都在进行或者考虑尝试企业创投,和传统的风投相比,企业创投的失败率要高的多。

《创造性破坏》读后感(五):创造性破坏和基业长青

台湾把R.Foster和S.Kaplan的"Creative Destruction-Why companies are built to last underperform the market---and how to successfully transform them"翻译作“创造性破坏:市场攻击者与长青企业的竞争”,这本书确实也有那么一点和《基业长青》做对的意思。两个麦肯锡的顾问,分析了麦肯锡数据库里美国企业的长期绩效,发现那些著名的、历史悠久的公司,很少能够长久保持其利润在市场平均利润以上,而”唯一能够达到或者超出产业表现的企业”就是那些 “市场攻击者”,也就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

这本书说,决定一个企业绩效有三种力量:宏观经济、产业和企业自身。推动市场不断前进的,是所谓的“创造性破坏”,市场自身破旧立新的力量。尚没有人能够解释,如何在混沌无序的市场中,自发地产生这要一种有序的力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创造性破坏的速度,远远大于大多数单体企业的想象。

其实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和《基业长青》并没有多少区别:那些所谓险中取胜的企业,要在运营和创造性破坏之间取得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要通过运营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又要通过否定自己来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这也就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所说的既目标远大,又脚踏实地的企业。但这个平衡该如何掌握?这大概已经超出了管理科学的极限,是管理手艺、管理艺术研究范围了。

恩,”唯一能够达到或者超出产业表现的企业”就是那些“市场攻击者”,也就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这句话还是蛮鼓舞年轻人的,就像毛爷爷说的,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