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女人的沉沦》读后感精选

《一个女人的沉沦》读后感精选

《一个女人的沉沦》是一本由阿尔封斯·都德(Daudet,Alphonse)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的沉沦》读后感(一):女人作践自我

虚荣心,每个人都有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但是,缺乏知识引导后的人,尤其是在社会上处于弱势的女人,虚荣心会极速膨胀,并且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她会以你万万想不到的方式将自己毁灭,可笑的是,她们还以为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多么愚蠢,这本书,总让我想起一个人,未免有些悲哀,可是,谁能劝得了她?

多希望她能看看这本书!

《一个女人的沉沦》读后感(二):时代文艺:收起你带有偏见的评论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个美貌但品格卑劣的女人如何给男性造成痛苦不幸,甚至带来毁灭的故事”。这句话是书背面的评语。咋一看,的确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大意,可读着这句话,心中多多少少产生疑惑,小说中男性的悲剧真的是由那一个女人造成的吗?书评者的断言无法让人信服。

小说确确实实在反应资本主义大发展下法国的社会,物质,欲望,奢靡,虚荣,放纵是一个阶级的写照。小说戏剧性很强,夸张得描述了从市井小民到上流社会的日常生活形态迥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然而然诞生出轻佻放纵、腐化卑贱的女主人公,从而反应出一个时代的悲哀,这些都没有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书者把女人刻画成整个悲剧的始作俑者,充满了强烈的男权主义色彩。而在笔者看来,真正受害者是女性。

小说女性角色有四个:西多妮、克莱尔、德希芮、德罗贝尔氏;男主人公有:里斯勒、乔治、弗兰茨、老德罗贝尔。克莱尔悲剧来源于丈夫乔治的不忠;德希芮的悲剧来源于弗兰茨摆幅不定的情与欲;德罗贝尔氏的悲剧来源于自身的盲目以及丈夫老德罗贝尔的虚荣与妄想;而里斯勒作为整部小说中唯一值得同情的男性,即使本身正直善良,但其悲剧不能不说与自己的性格有关——盲目、轻信、虚荣。

而西多妮,诚然,西多妮穷奢极欲、贪图享乐、工于心计应该被唾弃,但首先要明确的是,她的行为只是众多造成悲剧的因素之一,没有男性的配合,她的企图又怎能得逞。评语如此为男主人公开脱,不可谓不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其次,表面上,这个女人的悲剧在于自身堕落腐化淫荡邪恶的性格,而这样的性格来源于所处的时代。在当时,一个女人如何能创造自己的生活?小说也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迎合男人的需求。这样的迎合或者像克莱尔一样温柔体贴隐忍得活着;或者像或德罗贝尔氏者一样盲目的崇拜者丈夫;或者像德希芮一样失去精神支柱而死去;而西多妮既不选择前者隐忍苟活,也不选择单纯脆弱得死去,而选择了主动向男性进攻。选择无所谓好坏,只是在男权主义背景下,女性的唯一有利的武器便是性,并且这条路一旦踏上了,不再会有归路。西多妮选择了这条路,她很聪明,会利用自己的美貌、伶俐、乖巧,游刃于人生的角斗场,说她是整部小说中各个人物的赢家似乎也不为过。

再反观书皮上的评语:“一个女人如何给男性造成痛苦”,到不如换成“男性如何主导了人的悲剧”。

《一个女人的沉沦》读后感(三):读《一个女人的沉沦》

“疑姐、各姐存。刘方 84.12”

扉页是译者的字迹,赠书给姐姐的时候,她肯定未曾想过,有一天,这本书会出现在我这样一个毫不相干的小朋友的书架上。如果不是老奶奶送这本书给我,即使在书店碰到,我大概也不会买这样一本有着可笑名字的书:《一个女人的沉沦》。而且,作者还是都德,我以为他是专门写《最后一课》那样爱国教育小说的作者。

当然,这也不是一本非常难懂的小说,传统西方小说的写法,有点想起狄更斯。看到最后一节,大里斯勒的死,只觉得心头一紧。里斯勒自杀了,弗朗茨如果知道哥哥的死因,他这一辈子都将无法解脱,德希芮死了,德罗贝尔太太的日子怕是也不多了,西多妮沦为咖啡厅的歌女,弗乐蒙家的工厂又开始恢复往日繁荣的景象,克莱尔,美丽的克莱尔,在经过这一切后,更加美丽。

在都德的笔下,除了克莱尔,美丽的克莱尔,每一个小人物,都有他固有的性格缺陷。他们梦想着,憧憬着富裕、豪华生活的从天而降,他们却又个个束手无策,除了这个西多妮,造假珍珠的女工,利用了自己的美貌,一度达到那让人向往的中产阶级生活。德希芮,那样默默爱着弗朗茨的姑娘,整天与死鸟死蝇打交道的姑娘,除了面对那巨大的,她根本无力应付的生活外,连自杀,都要被人家嘲笑。

生活从来都是不公平的,不是吗?从没品尝过贫穷的滋味的人,永远不知道那滋味多么让人难以下咽。克莱尔是纯洁的,高雅的,但西多妮,不是那个丑陋的反面。弗乐蒙家的财富,从来没有给克莱尔机会,去为自己寒酸的衣服自卑,去想要改变什么。而舍勃家的西多妮,除了为自己的寒碜羞耻,从没有机会去接受“高雅”的教育,克莱尔在女子学校学习的时刻,西多妮正在努力分开她的假珍珠。

这世界,也从来不属于女性。婚姻,大概是女性改变自身命运最快捷的手段了吧,到现在,仍是如此。婚姻市场,永远是最势利的。女性可以选择的空间有多大呢?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掌控着自己的命运呢?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本书的封面,几乎还是崭新的。它拥有一个外衣,82年的挂历,以石、竹为主题的水墨扇面画。二十多年过去了,它的主人已不再能读它,两位老人,都是终身未嫁,那位爱法国小说的“疑姐”,已不能长时间看东西。89岁的她,也找不到人为她读那些她喜爱的文字。周围的人,把她当做可怜兮兮的孤老来照顾,孤老,一旦沾上这个词,你就不再是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或一个教师,或一个文学爱好者,你就是孤老,似乎除了吃喝拉撒睡,生活再无其他的——孤老。

她说,年轻的时候,不是没有追求的人,但我不会为了结婚而结婚,虽然是个女的,我要过有尊严的生活。曾经连续八年,每个周末,她都在教师学校度过。她说,没有办法呀,要在社会上立足呀,不奋斗怎么办呢,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

对于一些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对于另一些人,却需要付出很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