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草与牡丹的对话,欢迎大家分享。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一

一天,小草骄傲地对大树说:“你长这么大有什么用!大风一吹还有可能会折断!”大树马上反驳说:“哼!你长这么小,被人一脚就踩扁了!”

有一天,天气非常热,小草快被晒死了,大树看见了,赶紧伸过长着茂密叶子的树枝,,让小草能凉快点。小草感激地说:“谢谢你!你能原谅我吗?我应该向你道歉!”大树说:“其实,我也有错。”

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二

花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但为什么小草更受欢迎?一天,花终于忍不住要问个清楚······

“小草,为什么你会比我更受欢迎?”花问小草。“这,你可要问问人类哦!”小草的回答令到花非常不满。花决定对小草进行报复:几个小孩在草丛里玩鞭炮,想把花给炸毁了,但它却摇摇摆摆,令小孩拿它没办法,小孩们不耐烦了,随手把鞭炮扔了,鞭炮在草地上溅起了火花,把小草点燃了。把草地都烧焦了,花非常得意,认为人们再也不会记住小草,只会记住它一个!的确,那件事件后,花比以前更受欢迎了,它沾沾自喜。春天来了,小草经过春雨的洗礼后,又再生长起来了,花感到不解,问小草:“为什么你们可以再生?”小草笑着回答:“我们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算被火烧得一干二净,经过春雨的洗礼后,我们就会再次生长了···”花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类不是欣赏你们的外貌,只是欣赏你们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花觉得惭愧不已,“其实我们根本不想和你争夺什么,只是你······”经过这次后,花不再介意什么,只会一心一意地为人类服务!

有的人想学小草的精神,但行动上却是争名夺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三

在一个下过雨的清晨,森林里生机勃勃,天空蔚蓝,太阳从树梢跳了出来。一棵大树下有一堆青翠的小野草,在太阳的照耀下伸了伸懒腰。大树挥了挥双臂,打起了精神,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大树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清晨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没过多久就停止了歌声,便开始叹起气来,它微微低下头,对自己脚下的小草说:“哎,我整天在太阳下暴晒着,一点也不好玩,你倒好,在我的头发下多凉快呀,那么悠闲。”小草仰着头,看着大树说:“大树啊,大树,我才不好呢,在冬天,你天天有阳光直射,我却只能在你的头发下受冻,只能从小小的缝隙中见到一点点的阳光,在你晒太阳时,看见我们裹在一团瑟瑟发抖了吗?还有你头上那些好吃的果实,开有漂亮的花,引来蝴蝶和蜜蜂,而我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哎大树急忙抢过话:“我才不好,除了太阳晒,还要经受风吹雨打。”“我那么矮小只能让动物们踩在脚下。”小草也争抢着说。

小溪终于忍不住了,对大树和小草叫道:“你们不要吵了,大树,你可以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能为深林里的动物植物遮风挡雨,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你的分泌物还能杀死细菌,对吧。”“嗯!”大树低下头默默的说。小溪顿了顿接着说:“小草,你可以美化环境,把大地装饰的像绿色的地毯,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蓄水,治理沙土地,你有那么大的能耐。”小草的目光黯淡下来。小溪咳了咳又说:“大树,小草啊,我们不能只看别人的优点,我们要自信,坚定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大树和小草挺了挺身板,都沉默了下来。

夜幕降临,太阳落山了,玉盘似的月亮挂上了天空,感觉整个森林格外幽静,大树和小草也在这宁静的夜晚舒心地进入梦乡,从那以后他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自信满满。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四

牡丹的自述

你们好,我是冠绝群芳的牡丹,我不仅是洛阳市的市花,还是中国的国花。可有名了!

我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地区,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到了盛开期,百花争艳,竞相开放。俗话说得好,“洛阳牡丹甲天下”,原产于秦岭一带的我,为什么会生长在洛阳呢?这里还有一个小传说,我给你们讲讲吧;当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命令百花在她第二天早朝时一起开放,唯独我的祖先因未到花期而独不能开。武则天一怒之下,把我的祖先贬到唐时的东都洛阳。由于洛阳地脉很适合我们的生长,祖先就在洛阳生生不息地繁衍。

清晨,昨夜下雨时留下的露珠还没回家,它们挂在我纤美柔软的花瓣上,晶莹剔透,就像几颗圆润的珍珠,点缀着我,淡粉色的身子,薄得透明的花瓣,绿得发蓝的叶子,笔直的叶杆,芳香的花蕊。瞧!还未梳妆的我也如此美丽1

这就是我——牡丹!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五

(一)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抗 金将军率部途径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已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神奇般地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当地百姓闻得此事,从方园百里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人们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并将此牡丹呼称为“枯枝牡丹”。后来,当地人捐款筑台,兴建了“枯枝牡丹园”,将此牡丹奉其中。

(引自刘翔、徐晓帆《牡丹大观》)

(二)

据说施耐庵与刘伯温是上下村子人,打穿开裆裤,两 人就在一起,是屁股沾尘灰的朋友。后来上学,俩人又在一个书房,投的一个师。他俩的师父,可是个“云彩里伸腿——不是凡脚(角)”:种过田,跑 过生意,当过兵,做过官脚踩了半个中国。晚年设账收徒,一次只收四人,到施、刘上学时,就他俩。两人都聪慧异常,老师一点就亮,根本不作费劲。老先生在精心授业的余暇,常常拈须自得地说:“想不到临老结大瓜,晚年才教到这样两个可心的学生。”准备在施、刘结业后,他就关门收摊子啦!

施耐庵年长两岁,做事稳重,三步一计,计计得中。刘伯温精灵些,一步三计,三计难活一计。刘伯温非常尊敬师兄,施耐奄也很爱护师弟。转眼三年过去了。一天,老师向他俩问道:“两位徒儿,准备将来干啥?”刘伯温风快地说:“治国平天下!”施耐庵想到晚上,才向老师回话:“遇则治天下,阻则自己受。”刘作温听愣了,说:“施耐庵讲的对,谁能保着一根竿子爬到头呢?”停停,又说:“明日,你俩就满师了。念师生之谊,各送一朵花给我作纪念 吧!”

老夫子就是怪,要个礼物也与众不同。时当十月,万物凋零,哪有花呢?刘伯温就找了一朵迟开绛红菊花。施耐庵想了想,捏了一截牡丹枝子。牡丹叶子一落,那黑瘦的枝子,就象枯的一样,有什么样哩!? 先生拿起刘伯温的绛红菊花看看,颜色还可以,虽然迟点,毕竟开了。心想,这可能预兆刘伯温发迹晚。又伸手拿起施耐庵的牡丹枝子,看不到花。以为老眼昏花,就揉揉眼,又瞅了瞅,还是看不到花,放到鼻子上闻闻,才晓得是牡丹枝子。他不解地问:“耐庵徒儿,你怎么以枝当花呢?”施耐庵回答说:“老师,我平生就爱牡丹,她不畏淫威,武则天在冬雪天一声令下,百花俱开,唯独她铁枝傲上,不改本性。现在不是牡丹花季,我只好以枝代花。”先生点点头收下。虽然心里佩服,但觉得毕竟不是好兆头。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只是对施耐庵日后会吃性子硬亏不放心,于是对两位徒儿说:“现在朝纲不振,政治腐败,天下大乱,即将到来,你俩会不会各保其主,翻脸不认人,师兄弟干起来?”两人都 干脆地答道:“不会。”第二天,先生送别他俩,嘱咐说:“日后,望你俩记住:同窗谊厚莫相忘,手足情深互提携。切切。”两人记住了。辞了先生,施耐庵向西走了。刘伯温又与先生讲两句话,也往西走了。

不久,元末农民大起义。施耐庵帮助陈友谅拉了队伍,做了军师。陈友谅没有队伍以前,对施耐庵 言必听,计必从,很快地人马增 多,地盘扩大,在全国成了一支响当当的队伍。可是坏了,后来陈友谅变了,他不能居安思危,每打下一座城池,就选一次美女。施耐庵谏发九次,都未听;第十次,施耐庵又谏了,陈友谅还是不听。施耐庵挂冠遁了。隐到家里,种着牡丹,过着耕织、写书生涯。

朱元璋带队伍打到长江,才遇上刘伯温,便认他做军师。自此,朱元璋节节胜利,地盘不断扩大。这一年,队伍从兴化经过,刘伯温对朱元璋说:“主公,我有一个故人,家住这里,想请你一道去看望看望。”朱元璋说:“嗨,是你故人,又不是我朋友,我去干啥呢?”刘伯温只得打开天窗说亮话:“此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诸 子百家,无不通晓,有经天纬地之才,比我强百倍……”朱元璋笑着打断他的话说:“军师,得了,得了。你们读书人喜欢圈子,说半天,还不是要我学刘备请孔明吗?成,走。”于是,两人一道去访施耐庵。

施耐庵在家听说朱元璋的队伍从这里过,想起老师临别的话,晓得师弟一定要来,就嘱咐家里人说:“近日无论何人来找,就说我出门访友,三年方归。”说罢躲了起来。刘伯温领着朱元璋来到施家,家人说:“先生,家主出去啦,三天后回来。”刘伯温说:“那好。施先生回来,请你告诉他,故人刘伯温和主公朱元璋来访。三天后再来,望他务必等等。”说罢,就走了。

家人把“三年”错成“三天”,施耐庵听了干急无汗。他没有对家人发脾气,只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事儿。

施耐庵这人“倔”得很。他跟陈友谅干过,就不愿再帮朱元璋。“好马不配二鞍”嘛!再说,他会看麻衣相,他看到朱元璋额大下巴小,好干绝情的事,所以就怎么也不愿出山。但又无奈老同学盛情。他想,要让刘伯温死了这条心才好。当时,他正在写《封神》。一看书稿,乐了。“让《封神》帮我度过这一关吧!”于是第四天,东方才露鱼肚白,他便把《封神》摆在桌上,然后悄悄地——连家人也没打个招呼——就下乡了,跟老农“两文钱买条瓠子——刮刮谈”去了。

朱元璋和刘伯温按时来了。家人把俩迎进家中,让他俩在书房坐下,说:“我家先生早晨喜欢遛田埂。你俩坐坐,我去找!”

朱元璋坐下,瞥眼看到桌上的《封神》,就随手翻着看。朱元璋这人怪,看书从后面往前面看。看到书上写的尽是些云里来、雾里去、土里遁的事,飘飘缈缈,不觉边际,心里便有几分不乐,觉得施耐庵太玄缓啦!因此对刘伯温说:“施耐庵这人太玄啦,恐怕没有真才实学,不敢见我们。”刘伯温一听,急得满头是汗,陪着小心说:“主公,他确有本事,你再看看。”朱元璋只得耐着性子看下去,看到哪咤降生,来劲了,目不转静地边看边笑,手还不断地比划着。待看到哪咤闹海,他不觉 诵出声来,连连叫绝:“好,好!军师,东海叫他写的真美啊!这东海,可就是淮安那个东海?”刘伯温忙答道:“是的。这里人说,‘海向东流,江向北流’,海就是东海,江是长江。”朱元璋眼不离书,点头称赞说:“施先生,有本事!”

刘伯温听了乐滋滋的,轻轻舒了一口气,抹下帽子放在桌上。朱元璋继续专心地看《封神》,一点不急,看样子是非把施耐庵等到不可。看着,看着,当看到哪咤与李靖闹翻,迫父,追父,要杀父时,他眉头皱了个大疙瘩,把书移推到一边。心想,施耐庵在唆使人犯上作乱,要照施耐庵的话去做,不是要形成‘子迫父,臣迫君’的局面了吗?那我姓朱的还能坐稳江山吗?想到这些 ,他伸了个懒腰,说:“军师,算了!我们队伍齐整 ,人手不缺。我不想请他了。”

刘伯温没有办法,朱元璋起身,他只好跟在后面,离开了施家。走出村子,刘伯温忽然说:“主公,你等一步,我的帽子忘了,我去拿来。”朱元璋答应了。刘伯温回到书房,提 笔在稿上写了十六个大字:“青山不倒,绿水长流,远遁江湖,诗酒自娱。”写罢拿起帽子,谁想帽底下,竟是一幅丹青。画面上是一条河,一个渔翁。正依着牡丹花钓鱼哩。刘伯温看渔翁怪面熟的,瞅了瞅,竟是自己。他恍然大悟,急忙收了画。原来,这是施耐庵用画点拨刘伯温。后来,明朝建国后,刘伯温果然失踪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所有功臣都被烧死,惟独刘伯温幸免。

刘伯温赶上朱元璋,两人走到东海。朱元璋伫马看看,觉得一个小小的内湖,叫施耐庵写得那么浩渺美丽;想刘伯温说施耐庵有经天纬地之才,心里一怔:此人不请出,留下是祸根;不杀不得了,遂决心杀施耐庵。

施耐庵看到刘伯温留下的十六个字,就打算搬家。可他性子慢,加上园里那株牡丹,长得鲜活美丽,真叫他伤舍不得,又想不出移花的好点子,遂耽误了时间。

朱元璋这人心毒手狠,说干就干。他怕刘伯温是施耐庵同学,会做人情,因此杀施耐庵之事未让刘伯温知道,暗中派了一个大臣去执行。其实,在东海边朱元璋发愣,刘伯温心里已有数了。回南京后,他抢先一步,把戍边和任务交给苏北,十八岁至四十岁的全在内,一下就把施耐庵 抓到,遣着去戍边了。

刘伯温一生是三计难活一计,为啥为一计就活了呢?原来这是他先生教的。他与先生分手时,先生嘱咐他说:“常言说,是酱值钱,人犟不值钱。如果施耐庵敬酒不吃,你就让他吃罚酒吧!”

施耐庵临行时,把书稿捆捆,交给一妻妇,说:“我走了,牡丹还开花,你就烧稿嫁人。”妻子大把眼泪抓,哭哀哀地说:“你讲的啥话?”施耐庵说:“花荣人死,花枯人活。牡丹枯了,你就守着枯枝牡丹,看着书稿等我。”妻子泪眼模糊地说:“我晓得了。”施耐庵一走,她就除妆下地,守在家里。

原先,人们知道施家牡丹派场,短不了来看。谁知施耐庵一走,花出有灵,渐渐叶子瘦了,苞子消了,人们也不来看了。这时那带着杀人圣旨的大臣来抓施耐庵。人们说:“施耐庵去寻医牡丹的药了。”大臣抓不到人,一气之下,命令兵丁把牡丹打得七零八落。

大臣一走,妻子把打折的枝子扫堆在一起,哗哗的泪水洒到枝上。翌年牡丹又发芽了,长了几片叶子,花苞却再也不见了;逐年瘦小,到第九个年头竟枯了。妻子守着枯枝牡丹,看着书稿,一步不挪。

那时,戍边十年,期满放归。去时,施耐庵四十岁,归时五十岁了。妻子一见,喜出望外,激动的说:“你的话还真灵验啦!”两 人抱头大哭。哭后,妻子把书稿交给他,指着枯了的牡丹说:“先生,牡丹在,书稿在,人也在。有劲,你就攒吧!”施耐庵高兴地说:“花还要开,书还要写!”于是,整活了花圃,扫去败叶死枝。说也怪,第二年春上,牡丹发芽长叶,到五六月竟开出花来,万紫千红,盈盈艳艳,悄丽娇娆。施耐庵异常高兴,一则牡丹色彩这么奇丽,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她不畏强暴,反抗压迫,忠于主人的高贵品质,令人倾倒。他激动地说:“花如其主,花如其主!”就挥毫写了一首诗:

牡丹曾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

多少繁 华零尽, 一枝犹待主人来!

于是,施耐庵对着艳丽的牡丹花,日夜写书终于写出了《水浒》,传于后世!

(黎邦农)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六

1、这么多的牡丹,一朵有一朵的娇艳,看看这朵,非常艳丽;看看那花,也非常艳丽。要是可以变成一幅画,永远停留在画纸上该多好啊!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七

有一个主任在家里的院子里种了一株牡丹。主人每天都给牡丹浇水,施肥,无微不至。牡丹长得十分茂盛。

在牡丹的旁边有一朵小野花。虽然主人从来都不给它浇水,施肥,但它依然顽强生长。

有一天,高傲的牡丹无意间发现这朵小野花,便嘲笑它:“看,主人对我多么的好!主人连正眼都没看过你。看我,生活得多幸福,,谁让我长得这么美,我看你永远都是野花。哈哈哈!”野花不甘被牡丹羞辱,但它不跟牡丹计较,因为事实会证明一切。

有一天,主人因生病死亡,从此,牡丹失去了主人的呵护。

几天后,牡丹已经渐渐枯萎,二野花依然生机勃勃。临死前,牡丹对野花说:“要是我早点学会独立,就不会有今天的厄运了。”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八

在云面省大理的洱海边,有座美 丽的山,名叫点苍山。在这深山之中,生长着一种世界著名的金黄牡丹,不仅色如黄金,而且形似元宝,非常惹人喜欢。据当地白族兄弟讲,它是由金子变成的。这里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元朝末年,山中常闹土匪。一位当地的白族老汉以卖 柴为生,一天进山砍柴遭土匪绑架,并放出风来,限其家人三日之内,带上黄金百两 ,进山来赎,期限一过性命难保。

老汉家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独生女阿青,她闻讯后十分伤心。家中寒如洗,哪有金银?异常聪慧的她转念一想,有了主意。第三天,她只身带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块和一把利剑上山。土匪们见是一年青貌美的柔弱女子,眼都看直了,哪曾防备?她把金色的石块抛在地上,土匪们蜂拥来抢,她乘机一剑杀了土匪头目,其余人顿散作鸟兽状。阿青救出了父亲,两人下山不题。后来,就在她抛“金”之地,长出了金黄牡丹。

(引自刘翔、许晓帆《牡丹大典》)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九

说起梅花,大家就会想到一身傲骨;说起青竹,大家就会想到坚定不移;说起牡丹,恐怕大家就只能想到富贵华丽之类的词来形容。也许觉得富贵太俗,所以还会对牡丹有不好的印象,甚至有人觉得它根本不配“百花王”和“国花”的美誉。在这我想替牡丹平反。

其实牡丹是深根植物,根系发达,并不想有些人想的那样娇嫩。它适应力较强,除重盐碱地及低洼池之外,一般土质都适合它生长。不仅如此,牡丹的用途也很大。牡丹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它有清血、和血等功能,还有降血压、抗菌消炎等作用。久服可益身延寿。还有许多好处。

除此之外,牡丹的精神也异常可贵。

传说,当年武则天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名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牡丹不从,宁可被发配洛阳。难道这不是一身傲骨?不畏强权,实在难得!于是牡丹就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却不料牡丹那在洛阳长得更好,那叫一个“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啊!每年四月中旬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那竞放,话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看!牡丹被逐出一国之都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生长得更好,多么宝贵的精神!真不愧“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啊!

小草与牡丹的对话篇十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专权,飞扬跋扈,随心所欲,她效法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令牡丹在冬天开放。

隆冬季节,慈禧看厌了北京的腊梅、海棠之类的俗花,想看富丽堂皇的牡丹。一天,慈禧询问下臣:“天下哪里的牡丹最好?”大臣们一致上奏:“山东曹州府的牡丹最好,天下闻名。”太后降旨,令曹州府进贡牡丹花,愈快愈好,不得延误。

曹州知府,接到谕旨,又怕又喜。怕的是,牡丹春天开花,古来如此,违背时令,乃是异想天开,事情不成,太后怪罪,性命难保;喜的是,小小知府,在太后眼里,本是无名小辈,今日太后雅兴大发,若能按期进献,使她如愿以偿,定会封官加职,青云直上,此乃天外飞来之福,岂不快哉!知府权衡了一番,横下一条心,捉住良机,火速承旨。于是连夜派人前往牡丹乡。

曹州府的差役们向牡丹乡花户宣布:知府大人有令,为向朝廷宫院进献盛开的曹州牡丹,必须在一月之内育出花朵。事情成功,重重有赏;如果育不出,就将牡丹乡所有的牡丹,统统刨掉!

俗话说“谷雨三朝看牡丹”。如今严冬腊月,冰天雪地,牡丹哪里能开花呢?花农们日夜发愁,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有的老花农,曾听长辈说过,从前有火炕烘花的办法,但多年没用,已经失传,没有人会了。官府也明知冬天没有牡丹花,还派人天天催逼,令人坐卧不安。

万花村有位老花农,养花多年,对每种牡丹的品性,都了如指掌,冬天扒土看根,就能分辩出是何种牡丹。他曾听老人说过冬天烘开牡丹的事,但他从没有亲眼见过,更没有亲自实践过。现在为了解除牡丹乡这场大祸,他决心做烘花实验。便带领全家破土挖窖,窖中做炕,炕上栽牡丹,施上牛粪,烧火加温。

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不多日子,便烘开了两朵大胡红。喜讯传出,牡丹乡男女老少,拍手称快,将烘开的大胡红送到曹州府衙。知府如期进献牡丹,果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牡丹乡的千亩牡丹,也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附则》中,也有关于烘花的记载:“今曹州花,可以火烘开者三种:曰胡氏红,曰何白,曰紫衣冠群。”

(李保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