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奥林匹斯的春天经典读后感有感

奥林匹斯的春天经典读后感有感

《奥林匹斯的春天》是一本由[瑞士]卡尔·施皮特勒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林匹斯的春天》读后感(一):《奥林匹斯的春天》:诗歌加入幻想,就如故事般精彩!

提起奥林匹斯你会想到什么?是运动会,还是奥林匹斯山,以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小的时候就看过关于奥林匹斯的动画片,觉得很好看,长大后看到和奥林匹斯相关联的书籍,也会入手一些仔细阅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故事和知识点。 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读了《奥林匹斯的春天》,当然,之所以读这本小说,除了和奥林匹斯的内容有关外,还因为这本书的封面超级好看,不论是背景设定还是人物设定都超级漂亮。 内容方面,这本《奥林匹斯的春天》总共分为了两大部分,分别为《奥林匹斯的春天》和《伊玛果》,前半部分是长诗,后半部分是故事。当然,两者除了表达形式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表达的想法是不同的。 在长诗中,比如对古希腊神话的故事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编,比如很多人所了解的古希腊神话天后之一的赫拉,她的丈夫是宙斯,与之对应的神话故事为: 作为众神管理者的宙斯一直很喜欢赫拉,但在他上位后,赫拉就在杜鹃山隐居了起来,在一个大雨天,宙斯变成了一只鸟儿,飞到了赫拉的怀里,等到雨停,宙斯变回原型,最后两个神完婚,并且诞下众多子女,当然还有宙斯妻管严的设定。 而在《奥林匹斯的春天》中,作者卡尔·施皮特勒则让赫拉成为被造物主选中的王后,而不是在宙斯成为众神管理者后,才被授予的王后。 作者卡尔·施皮特勒更是大胆的让最后的胜利者成为赫拉的丈夫以及众神的统治者,完全的颠覆了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奥林匹斯的春天》的作者卡尔·施皮特勒这个改编十分的巧妙,以这个竞赛过程为主,来描绘众神在这个竞赛中的表现,烘托奥林匹斯众神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自由的意志力,语言优美,其中不乏对“神”优点的赞扬。 而《奥林匹斯的春天》中的第二部分《伊玛果》与其在说一个神的故事,不如说以“神”的形象来放大人性,故事中的男主角维德喜欢上了索伊达,然而索伊达却另嫁他人,而维德依然坚信索伊达还是对他有感情的,整个剧情依次展开。 第二个故事之所以叫伊玛果,并不是这个词有什么特别的寓意,而是在维德的想象中,他和索伊达已经成婚,并且维德给了她新的称呼伊玛果,也就是他幻想中的“索伊达”。 作者通过对维德的心理描摹,将他的自以为是和爱而不得的伤心、失落描绘的栩栩如生,收尾也很自然。 在这本书里,无论是《奥林匹斯的春天》还是《伊玛果》,都是看似在描写一个爱情故事,实则都在借着神来表现人的本性,人的优点和缺点 。这本《奥林匹斯的春天》很适合文学爱好者,以及喜欢长诗的小伙伴,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读。

《奥林匹斯的春天》读后感(二):伊玛果中荒诞的爱情故事折出现实的爱情观

本书收录了叙事史诗《奥林匹斯的春天》的节选本和小说《伊玛果》。作者施皮特勒是瑞士著名的诗人和作家、诺贝尔奖金得主。《奥林匹斯的春天》是作者的代表作,诗歌对古代希腊神话世界的故事予以了描绘,在奥林匹斯众神的命运决定者阿南柯的安排下,被幽禁于下界的神明们重返神山参加竞夺美女与王位。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极具气势、慷慨激昂,主题牵涉面广,深刻反映了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色。

作者施皮特勒是一个富于幻想与哲学思辩的人,这一个性在《伊玛果》表现的淋漓尽致。长篇小说《伊玛果》讲述了一个单恋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男主维德爱上了一个女人叫索伊达,当他回到自己的家乡,而那位梦中情人却已嫁作他人妻。维德伤心、愤怒,认为是她背叛了自己,于是决定去见她,让她内心惭愧。而好友石女士一直劝说他不该再去打扰她现在的幸福生活,而且你们仅有一面之缘,几句话的交集,何来背叛之说。然而在维德的想象中早与她成婚,并把她亲切的称做伊玛果。

在这场三个人的情感中,维德逐渐接受自己爱的女人已经结婚生子,但在他心中始终认为自己拥有着伊玛果的心灵和灵魂,而她现在的丈夫仅仅拥有的是她的肉体。在这个疯狂荒诞的故事中,作者擅长心理描写,把主人公维德介于现实中的一厢情愿和想象中的拥有,这种纠结、抓狂、患得患失的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我想这样的故事不仅存在于古老的故事中,现实中面对一厢情愿的爱情也是比比皆是。

情感世界就是这么现实,以心未必能换心,一厢情愿的爱,换不来两情相悦。一厢情愿并不会使人难过,使人难过的是明明一厢情愿却还抱着两厢情愿的期待。

石女士说,“你的世界里,梦想和现实总是难以分清。”然而维德坚持自己,“我觉得相比波澜不惊的几十年,生命中的几个小时更加珍贵,这几个小时就是永久,就如同真实的艺术作品一样,甚至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珍贵。”

对于维德来说,短暂的相遇却一生念念不忘。当你真正的爱上一个人,与所爱的人相守的时间,与一个人的一生时光相比较而言是短暂的,甚至只是一个一瞬间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个短暂的相遇,相爱,然后到别离的过程却成为了我们一生都无法走出的情感困局:那个我们所爱的人虽然只是来了我们的世界一下子,却带走了我们的一颗心,让我们在余生的时间里再也无法忘记,一生对这个人念念不忘,思念,牵挂。

有时候,维德面对自己坚持的一厢情愿的爱情也会自我怀疑,“高尚和幸福可以并驾齐驱吗?左边是懊悔,右边是诅咒,我看着天平上的指数,内心充满了焦躁,在灵魂深处的恐吓和如今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中,我首次开始回忆那审核的时刻。”

维德说,“我的职业、我的信仰和自我认知,并不是来源于我自己。”

这部小说《伊玛果》故事荒诞,但折射的现实意义却让人耐人寻味,从古至今,爱情都是 永恒的话题,这部小说阐述的爱情荒诞而现实。

《奥林匹斯的春天》读后感(三):人类文明的孩童时期,众神的春天

本书收录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瑞士人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的两部作品——长篇叙事诗《奥林匹斯的春天》(节选)与心理分析小说《伊玛果》。书中附赠作家小传、作品年表及瑞典学院授奖辞,使读者一窥作家生平、创作历程,了解评委们对该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

如果你想对某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有一个快速的了解,京版若晴发行的这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系列实属上佳选择,目前已出版超过60种。

众所周知,奥运会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负盛名的体育盛会(之一),《奥林匹斯的春天》赛跑一章中这样描写:

或许这就是人们最初赛跑的情形,参加赛跑的三名求婚者要抵达的山顶,就是“那芳香袭人的小奥林匹斯山尖”(古希腊人将奥林匹斯山看作神山,该山位于希腊东北部,希腊神话中的众神都在山顶居住)。求婚者分别是厄洛斯、阿波罗和赫尔墨斯,他们要向谁求婚呢?——赫拉。

在本诗中,赫拉不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而是一位即将被造物主封为女王的人类女子。

这场为赢得美女和王位的竞争,就演变成后来的奥运会,试想,若非“更高、更快、更强”,怎能拔得头筹?

《奥林匹斯的春天》故事的开端,冥王哈德斯下令将所有被俘获的众神都释放,让他们克服险阻,回到上界。

哈德斯先命三个女巫唱诵预言,随后,一位使者从奥林匹斯山飞来,带来一则重磅消息——克隆纽斯王朝被推翻,王位、王宫、帝国和王后都等待接管,谁能成功求婚,谁便能登上王位!

哈德斯带领并保护众神明,渡过冥间的七重磨难,一路上险象环生。

这部分布满隐喻,极富诗意,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宛如古希腊诗人荷马所吟唱的那般,足智多谋的英雄奥德修用十年时间经受重重考验,终于回家,奇幻而扣人心弦,众神们从冥间回到家园,同样免不了经受考验。具体情节,有待读者亲自领略。

由于《奥林匹斯的春天》全书厚达六百页,读者若想通篇阅读,“必须有足够的闲暇和注意力”,因此,本书挑选其中《从春天出发》《新娘赫拉》《赛跑》等五个篇章的精彩段落,是非常合适的。

根据作家自己的解释,《奥林匹斯的春天》表达的是,在蠢与恶所统治的世界上,人必须与命运和兽性的力量进行搏斗。我们不难在史诗中发现神话与现实的碰撞,神性、人性与兽性的交织。

他的艺术风格是——富有变化,充满各种语气和色彩,从庄严、哀婉过渡到极其严谨的明喻和写意刻画,再转为对大自然的生动描绘。

(《希拉斯和卡来杜莎翻山越谷》尤其显著,例如:“黄昏来接下午的班:’现在到我了!’随后她展开朦胧的双翼,把紫色的斗篷铺上,于是天地便被黑暗笼罩了”)。

他的语言恢宏有力,活泼生动,而且有明显的瑞士色彩。他为希腊众神描绘的场景,却是阿尔卑斯山的风景,极富特色。

《伊玛果》作为一部心理分析小说,探讨作者梦幻般的创作才情同中产阶级之间道德冲突的问题,其心理精神分析,对后来的弗洛伊德学说产生过一定影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