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夏日走过山间》经典读后感有感

《夏日走过山间》是一本由[美]约翰·缪尔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18-5-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走过山间》读后感(一):美的文字,美的插圖,美的裝幀帶來炎炎夏日的一絲清涼。

繆爾的《夏日走進山間》采用了白描的寫作方式,以優美、細膩、清新的文风而被稱為“感動一個國家的文字”,開啟了20世紀自然文學創作的新方式。

果麥這個版本的《夏日走進山間》文字優美,裝幀精美,插圖逼真,書裝訂的延展度手感極好。感覺是很用心的一本書。

實話說第一章節首頁的內容幷不吸引人,很可能讓人就此放棄閱讀。但還是建議大家耐心繼續讀。因為隨著繆爾趕著羊群走入山間,你會和他一起一起感受大自然造物主的奇妙。你會驚歎云的美,會為植物的美折服,會被萌寵般的動物打動。

《夏日走过山间》读后感(二):山间的夏日

想起第一次野营的感受,躺在草地上,看着太阳离自己越来越近,越来越远。从万籁俱寂,到鸟奏虫鸣,再到鸦雀无声。

没有信号,所有只会认真聆听与朋友的交谈,整个人埋进书中打发“无聊”。日出而起,日落而眠,偶尔看看星星,听听虫鸣,享受夜晚的静谧。

“下次成为一棵树吧,

因为和白云为伍而喜悦,

为与星月共眠而静谧。

时间里,只剩下空气和土壤。”

《夏日走过山间》读后感(三):拂过你内心上的那一股清风

最近刚读完了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在这炎炎夏日读这本书,仿佛人就坐在清凉的山谷中,头顶是蓝天白云,茂密的松树林挡住阳光,旁边就是潺潺的溪水流过,整个人无比的舒适惬意,几乎要忘记室外那令人烦躁的炎炎酷日。

翻译的字句非常优美,读下来,仿佛在眼前展开了一幅壮阔自然风光的画卷。

整本书就是作者将近三个月的山居旅程日记合集,根据旅程的地点划分章节。通过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用美妙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了加利福尼亚壮阔中央谷的夏季自然风光,读来让人心向往之。

一本记录下作者旅程感受的日记合集而已,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人生的感悟,只有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崇敬。

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只需要随着作者的脚步,徜徉在壮阔的山谷中,感受作者的看到,听到和想到,静静体会从文字中流淌出来的作者那清冽的情感,就足够了。

这本书读完,我们或许不会有什么直接的收获,顶多就是会了解许多比较专业的动植物术语。

但是这本书更重要的是,读后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

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的工作、职责和影响力等等俗务已经生出了诸多烦恼,面对云我们至少可以保持静默,就像石头上的一块地衣。

确实,这本《夏日走过山间》,读后只会感到对心灵的一种洗涤。

让我们挑一个慵懒的午后,拿起这本《夏日走过山间》,感受下那份难得的平静吧。

《夏日走过山间》读后感(四):令人欢欣的际遇

假期某天久违地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书(是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宛如和作者在山中度过了一个夏天,在短暂的闲暇时光里我感受到了亲近大自然的放松与平静,一路上的奇趣发现也让我充满欣喜,用书中的词语来说,那就是“欢欣”! 像冰晶一样的仙灯百合,在阳光中苏醒的松针,衣服藏着“自然博物馆”的牧羊人,一只家蝇、一只蚱蜢和一头棕熊…… 当你的视线和其它感官开始和这些事物产生联结的时候,就好像找到了打开宝藏的钥匙,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向你倾泻而来,令你目不暇接。云朵变成天空的草场,每一次前进,都会有不一样的鲜花为你绽放(鲜花:可恶的人类可别自做多情了,其实是你的笑脸因为遇见我而绽放的吧!) 没有任何一棵小草、一片树叶、一丛荆棘是多余的,它们成为彼此的背景互相衬托,还有什么比这些美好和谐的自然画卷更令人心旷神怡呢! 作者对动物的描写也非常细致,在晒干草的鼠兔,姿态优雅的黑尾路,以及“调戏”棕熊反而被它吓破胆的奇妙际遇……太多美丽的发现,太多美妙瞬间,我简略又粗俗的语言无法一一呈现,你阅读,去感受吧!我敢说这次阅读之旅也不比登上华山、徜徉漓江的体验差。 当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也可以直接走进大自然去好好观察与体验,它总会给你惊喜的。

《夏日走过山间》读后感(五):简评 |约翰·缪尔《夏日走过山间》

仿佛是感应到了大自然的召唤,冥冥之中,曾经的雇主兼好友德拉尼先生再次找到了缪尔,雇其与牧羊人一同将羊群赶至默塞德河与图奥勒米河的上游。那正是令缪尔朝思暮想的地方,他在这山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夏日之旅,每日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日记&速写),最终编成了这本书。

在夏末初秋之际才翻开这书,但并不妨碍我清晰地感受到文字里流淌着的夏日山间气息。

凡能写散文者,文笔自是不必多说,最让我触动的是缪尔面对大自然时自然流露出的诚挚而热烈的喜爱、敬仰、赞颂,这种感染力极强,字里行间仿佛有一团火焰在跳动,说他是大自然虔诚至极的信徒也不为过。

另外,缪尔对大自然的美的感知能力也让我惊叹,他仿佛能与那些岩石、云山、小溪、瀑布、草甸对话,他仿佛能看到山间生灵那蓬勃或坚韧的生命力。

书中提到了大量的专业名词,很多我都无法记住,尝试了边阅读边搜索,遗憾的是,很多并未能搜到相关的详细科普/图片,但也有是我曾见过而不知名字的,或是似曾相识但不敢确定是否为同一种类的,这让我深感惭愧,我对大自然竟是如此一无所知。

在小山村里居住了将近二十多年的我,在呆呆望着天空时,丝毫未察云朵占据了天空的百分之几;在孩童时就开始捡松果、耙松针的我,竟不知松树也有许多种类,不知松树也会开花,或蓝或紫的花,更不知掉落的松果里也藏着种籽,既是松鼠粮食也是日后长成松树的种籽……

在农村时,仿佛离大自然很近,但面对这些山林花草,我却仅认识其中几种(且仅知晓它们的名字),缪尔对山间万物似乎都了如指掌,这令我又羡慕又震惊,他既是个严谨的学者,也是个细腻的浪漫诗人,理性与感性的碰撞,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才有了如此具象的浪漫,让人神而往之,他描绘的一幅幅景象都极其生动,令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因是日记形式,按照书中相应的日期来读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这不同年份的同一日期,当我过着枯燥的生活时,另一边的山谷里发生着怎样的故事?想着想着,忍不住想跟着写日记,可这两点一线的平淡生活似乎并没有什么可记。

全书写满了山间美景,而在为数不多的人物描写中(包括缪尔本身),读者可以看见人性与现实的侧面映射,但不知缪尔是有意为之,还是写日记时的自然流露(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缪尔此次上山本已是期待已久,他是一名学者,来此山间游历只因他热爱大自然,对这山间充满探索热情,于是他眼中的所有景象都是美丽而神圣的。但与其同行的牧羊人,他是为了工作而来,他早已看厌了这一“工作地”,他见山便只是山,见瀑布只是瀑布,只有因对死亡的恐惧而主动远离,或将其视为极其普通的,像遍野分布的石块般的存在,对于熊,他更没有想要亲近、欣赏或赞美它们的闲情逸致,他只会因熊对羊群带来威胁而烦恼。

两人截然不同的感受充分诠释了理想与现实、阶级与处境的矛盾,对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奔波于生活的“俗人”来说,即使住在神殿,他也无法体会到神殿的庄严与神圣,他的眼里只有日复一日地完成在神殿中的工作。

再者,缪尔在缺粮时,他对大自然的奇妙感知能力也随之丧失;在羊群带来麻烦时,它们便从缪尔笔下“可爱或令人怜爱的羊”变成了“愚蠢且笨拙的羊”。可见,当人类被消极情绪主导,便会失去一切感知美与包容万物的能力,攻击性也会随之而来。

最令读者难受的要数缪尔对印第安人的态度,他采用了“掘土印第安人”这样的蔑称,使我们感受到了他白人血统里的高傲。而作为文人学者,对其他游客的指责其实也略带了些睥睨之姿。作为人类,对鸟儿自然的举动赋予了主观的过度解读,颇有作为人类高于世间万物的高傲姿态。

不可否认,他比大多数人博学多识,勇于批判同类对大自然作出的伤害,愿在山间过着简朴的生活,可他始终带着自己没察觉的傲慢,作为白人的,作为学者的,作为人类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不错的自然文学作品,有时间还可搜索一番书中提到的景点,想必你会相信缪尔所说的那句“任何语言都无法准确描述”,尽管他的严谨细腻已经尽可能将山间景色具象化。

值得一提的是,他凭借此次游历以及之后的积极行动,推动了美国国家自然保护公园的建立,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他对自然保护的心意是真挚可鉴的。

因此,不论是为现实意义,还是仅仅想感受下那遥远的山间夏日美景,此书都值得一读,至于缪尔本人身上显露的傲慢是否会影响观感就因人而异了。

而我必须承认起初是气愤的,好在这种高傲在全书中出现的次数不算多,气着气着转眼就沉浸在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中,而缪尔本人也让我进一步确信: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尽管他在某个方面很专业,尽管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亦或仅仅是他文笔极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