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朝圣读后感1000字

朝圣读后感1000字

《朝圣》是一本由[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朝圣》读后感(一):“印度佛教圣地朝圣指南”

相比于《正见》,《朝圣》中有明显的神话色彩。所以我不是太推荐,佛教的原始思想其实很朴素,愚以为引入神话(或超自然)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宗教信徒,而不利于抱着求知心理和独立思维的学者。尽管如此,本书对修行的理解还是值得学习的。

作者指出写作目的是:由于在印度旅行时,不断被同行的人纠缠,所以对“在圣地该做什么、该这么想”进行回答。

《朝圣》通过一些短文讲述三个主要内容:对几处印度佛教圣地的介绍、在佛教圣地应该做什么、修行的目的。 书中提到了对修行的理解:“所有佛教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能一瞥觉醒的状态”。

《朝圣》读后感(二):佛教四圣地蓝毗尼 菩提伽耶 瓦拉纳西(鹿野苑) 拘尸那迦

不丹的佛学大师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写的《朝圣》算是对朝圣需要准备什么,朝圣的目的,朝圣的方法,圣地的故事,朝圣要念什么经文都做了一次普及。做到了简单明了,相当实用。

蓝毗尼:悉达多以凡人之身诞生之处;生 在尼泊尔

菩提伽耶:悉达多证得正觉之处;悟 在印度

瓦拉纳西(鹿野苑):佛陀教导迈向证悟之道之处;授 在印度

拘尸那迦:佛陀证入究竟涅槃之处。化 在印度

忽然想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具体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地方,西游记里面西天的拍摄地又是哪里,但是搜不到。

150页的书,还有十来页经文,硬皮精装好书,读起来轻松有意思。

《朝圣》读后感(三):心灵的圣地

最近心情烦躁做什么都没有力气,经常怀疑自己现在的境况是不是我所追求的,如何改变这个僵局,当初的选择已然是错误,为何自己还执着不改。当初给自己描绘的未来,家人的期许成为了泡沫。总是在焦虑烦躁,现在的状况,寻求突破与改变总是找不到道路。我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朝圣》,我希望可以借此来找到我的圣地。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旅程,一是修持。有的人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观光旅游介绍书目,然而这样想的人我觉得他就是大错特错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不愧是佛学大师,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解深刻的佛理。佛教的圣地,何为圣地,神圣在何处?对有些宗教而言,由于曾经有先知出生或被谋杀在某个地点就被认为是神圣之地;或者,因为有圣人加持过某根钉子或某块木头,它们因此成为“神圣”之物。有四大地点被大家公认最重要。蓝毗尼,悉达多以凡人之身诞生之处;菩提伽耶,悉达多证得正觉之处;瓦拉纳西,佛陀教导迈向证悟之道之处;拘尸那迦,佛陀证入究竟涅槃之处。作者在提及这圣地时都用绝妙横生的故事让我们慢慢了解这些地方,随着作者的叙述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我觉得佛理总是有那么奇妙的力量,让躁动的你可以瞬间安静下来,不去想未来,不去想政治,不去想发展。只是在这一小空间里沉醉在自己的自由当中。 “现代的孩子们,大多被过度保护与宠爱,封闭于自我放纵的蚕茧中,以致他们对外在的时世界生活知之甚少。就连那些没被宠坏的孩子,通常也花许多时间担忧自己太胖或太瘦,球鞋够不够酷,发型该如何较好。这和上百流落街头的印度孩童形成强烈的对比,他们完全没有空闲的时间,他们唯一的优先考虑是如何生存。” 书中的这句话使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不知道我心中的圣地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为我自己的懦弱感到耻辱,父母给了我温饱的生活,祖国给了我安定的环境,我为了一点小事沮丧不前,怨天尤人的不敢为了生活而努力,就是因为这惰性让我一直停止不前,没有直面过赤裸而纯粹的生命真相,只会自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我想作者告诉我们的圣地并不是各个圣人的遗迹,而是让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心灵的归属与自由才是真正的圣地。

《朝圣》读后感(四):茶烟轻飏落花风

我喜欢的诗人和译者黄灿然总是不吝推介好诗好文以飨读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文章他是每年都会找出来一读的,喜爱之甚溢于言表。先是看过推送的两篇关于自我和佛性的文章,颇觉有趣;又在YouTube搜看他的讲座实录,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本尊竟比其文还要活泼幽默,谈起前女友言笑晏晏戏称为"师"。去年上海电影节他带了自己的影片来展映,懒人鞋、阔腿裤、宝蓝底波点衬衣、宽檐毡帽,颈间一抹丁香色围巾愈发衬得一身的从容舒适,慈目暖笑,言辞机敏却又质朴,看他的采访无疑是享受。如今才终于读了他的书,灵动一如他的人和他的电影,能以浅白语言空言寂言修持,讲述佛教故事亦探讨当下,就像一位老朋友忆起过往,而你听着看着便要随声附和起来。 我虽自认为有些慧根,常能识机锋转语,但佛法浩瀚,并不易明了,遑论全盘接受。那么就让我们回首西去,跳过胡赛尔和笛卡尔直追去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借用他们的Epokhe来阅读佛的宣示,存疑毋论,但求心灵和思想的站立。 早年读弘一大师搁置的问题,今日终于释然:"佛法非迷信"、"佛法非宗教"、"佛法非哲学"、"佛法非违背于科学"、"佛法非厌世"…… 几年前行至印度,我曾在菩提迦耶(Bodhgaya),和来自这颗星球万千角落的其他所有人一样,在悉达多证悟的菩提树下闭目打坐,南亚次大陆的干热季风拂过颈后,不闻人声与车马,但闻僧衣窸窣,但闻枝叶婆娑。突然就想起被十万羯陵伽人的尸体唤醒的阿育王,他在决心放下屠刀的那一刻是否喜极而泣?"唯真理必胜",阿育王一定不会想到,他为弘扬佛法而刻的柱石在两千多年后、在他征服和统治过的土地上,仍被奉为圭臬。 走过喜马拉雅山南北太多圣地和无名山道,曾雪夜借宿山中佛寺,也曾与好学的喇嘛交换书籍,见过太多雪山和星空,每一次依旧热泪盈眶;历经太多生死与悲欣,每一次依旧牵肠挂肚。如今看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写朝圣与修持,想我若有一日鬓丝禅蹋畔,是否也能漫看茶烟轻飏、任凭落花随风呢?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只是观看就好,只是发愿就好。

《朝圣》读后感(五):朝圣之途,谓之心安

对于佛教的书看过一些,不过像《朝圣》这样有深度的佛教类的书还真是第一次看。读过之后,提起笔竟不知道该怎么写这篇书评,好多话都想说,好多话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朝圣之途,不过谓之心安。我只好通过摘录,来体现《朝圣》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吧!

“究竟上而言,灵性与世俗的价值观是完全抵触的,这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在物质世界里,“富有”指的是你所拥有的财产、经营各种生意并且很有钱;而灵性世界把“富有”定义为全然知足,并且指出当我们不再以所有自己匮乏之物的想象来折磨自心时,我们就很富有。”

“在大部分现代国家里,僧侣或其他献身于灵性修持的人,对世界没有做出任何物质贡献,会被认为是社会累赘。在路上看到这些人,大家会立即避开,就像碰到大蜘蛛或闻到恶臭一般。讽刺的是,萨杜或僧侣对这个世界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与他们形成强烈对比的,反而是那些顶尖的企管人士,他们有害的生活方式,包括搭私人飞机旅行等,造成环境的大破坏,还以“帮助他人”为借口,催化耗尽天然资源的世界经济,制造出一大堆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与钝化心智的无聊工作。”

这段言论让我们看到我们与大师面对世事所想的不同,正因如此《朝圣》又像是一本领着我们去以真心,赤诚的不带任何欲望的,向着朝圣之路叩拜的好书。

再来看书里的精华章节:“虽然“圣地”一词是个相对的说法,佛陀在“祈愿文之王”——《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普贤行愿品》中,谈到究竟真理时说: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根据这段祈愿文,现象界的每一个原子(尘)里,就包含了如同宇宙中所有原子等同数量的佛;这表示,我们不能排除目前有佛住在北京三里屯或巴黎的布洛涅森林里的可能性。事实上,这不只是可能性,而是百分之百的确定。然而,大多数人的心都十分僵化,因此任何造访这些地方的人,都极不可能感知他们当中有佛存在。”

再比如:“诸位要告诉世人,有位凡人悉达多,来到这个世界上,他证得正觉,教导了证悟之道,最后灭入究竟涅槃,而非成为不死之身。”

看到这儿不禁要想,现在,我们该去哪里朝圣?朝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不如跟着《朝圣》这本书往下走,以释迦牟尼佛和往昔伟大印度上师的思路为中心,穿越时空的界限,造访佛陀曾经出生住世,悟道与初转法轮和入灭的四大圣地,及多则历代大成就行者充满证量与令人鼓舞的故事。

这不仅是一本朝圣指南,更是一本修行指南!指引人们步向证悟之道,沿着佛陀的踪迹体悟佛法,完成一场庄严的心灵朝圣之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