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蹟(附贈CD)读后感100字

奇蹟(附贈CD)读后感100字

《奇蹟(附贈CD)》是一本由楊定一 / 繪者: 施智騰(Simon)著作,天下生活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450,页数:2018-1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蹟(附贈CD)》读后感(一):从神童到科学奇才到教育家

杨定一,何许人也?

从神童到科学奇才

他十一二岁基本读完重要的国学经典。

十三岁参加高考,成绩全巴西第一,进入巴西大学医学院就学

十七岁从巴西大学毕业,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全球唯一一所纯研究型大学,学校中一半以上的教授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创校以来已培养出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到2009年共有23位),很多重大科学突破都诞生于该校实验室。

21岁轻松获得生化、医学双博士,其对免疫细胞学的杀灭机制提出了开创性的见解,多次在《自然》、《科学》等国际一流科学期刊发表。

27岁的年龄升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系主任,在美国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至今,杨定一已发表了200多篇重要研究报告,硕果累累。

他还是一名公益事业志工,因为看到很多危地马拉的穷人没房子住,七年前,杨定一便和几个朋友合作,以相当便宜的价格与坚固的建材,帮助贫民盖房子造镇,一户80多平方米的平房,才要价35万台币,约折合七万多人民币。

结合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开创了真原医学,并积极推广养生。

从科学家到教育家

在取得极大成功之后,杨定一希望带领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1999年,由于不认同现有教育理念,认为当前教育方式给儿童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对他们期待太大,要求太高,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杨定一与来自德国、美国、瑞士、法国等国家的37位科学家一道,成立了国际儿童联盟,希望借此帮助各国儿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健康成长。目前,该联盟已在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杨定一非常推崇读经活动,让儿童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朗诵经典书籍——从唐诗宋词到四书五经,再到莎士比亚等国外大家的作品都在“经典之列”。在他看来,阅读经典书籍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锻炼表达和思维能力,最直接的好处是,阅读后儿童很快就会进入专注状态,学习效率更高。

《奇蹟(附贈CD)》读后感(二):时间之书

“我已经尝过人生百态,现在该你了!”

每个人在不断地陷入一本本新书,却从来没有真正读懂过任何一本书,就好像人们从来没有真的听到、真的看到、真的知道一样。

第一章 “神性的漠然”

这一步的跨越,即使大门清楚地在那里,我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所以即使在第二步,你还要与更高级的大脑病毒继续较量,就好像黑客帝国里面的Neo升级了,Smith也升级了一样。反复地记住,他们都是你自己制造的,不要去对抗。去接受,去爱,只有爱才会溶解这个幻觉的障碍。

你所有的期待都是你自己的阻碍。放下期待,你就会得到。如果你能不拘泥于文字,每天花两到三个小时对任何一页的某个词、某句某句话、某个段落进行冥想,超越文字的表面,让那些段落和词语深深地沉入你意识之树的根部,你甚至可以真正读到这本书的作者自己都没有探索到的意境,如果你能用这种方法,真正地读任何十本书,你肯定可以仅仅靠“真实的阅读”这一种修炼法门,就走到第二步。

你脑子里会莫名其妙地充满一些挥之不去的想法,每天被这些想法纠缠得寝食不安的时候,你唯一能解决它的办法就是写成一本书。这个魔法服务他人的体系叫“感召”, 这种魔法,我不到第三步根本解不开。

每一个走上第二步的人都会有一种将自己领悟的智慧表达出来的愿望。越是拥有智慧的人,越会清楚地看清一切游戏的无意义,于是会越发远离那个游戏——这就是很多宗教所说的“神性的漠然”。

第二章 “鱼在大海寻找大海的故事”

你是什么,你就会经历什么你不可能经历任何你不是的,你只是经历你自己。

用你的心,而不是大脑去思考,你将真正掌握时间。幻觉中你只能找到幻觉,时间中你不可能找到离开时间的出口。你将本来无限的自己用时间与大脑囚禁起来囚笼中的你,在真知的宁静中——你已经超越了时间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一瞬间——你已经成为了你自己。

世间的一切差别,你的身体,你的人生,你经历的一切,都是工具差别与时间一样,工具仅仅只是工具。你可以将除了你自己之外的所有的事物都称之为工具你是无限和无形的。区别产生,好坏对立,矛盾制造,善恶交战,你比较多少,分辨对错,追逐好坏,不断远离真正的快乐,本来拥有奇迹的能力的你,无需选择,你已经做出了选择。

你经历每一次的矛盾与痛苦是唯一打开这所牢笼的钥匙,你也走出了那个永无止境的游戏荒漠,你会首先记起你自己,记起你真正的身份,记起你本来的伟大与无限。你真的愿意再次错过回家的列车吗? 宇宙已经拉响了归程的汽笛,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阻碍你登上列车而发车时间, 就是“现在”——奇迹也在此刻为你呈现。

第三章 平衡的锻炼

你过去的思维模式仅仅是一个分离循环游戏的无底深渊,让你永远不停地追逐。大脑病毒不再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这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从第三层世界到第六层世界每个大师花最多时间做的一个练习。

走向最终的合一,你必须做的一个事情就是:在冥想中清空你的大脑,平衡你自己的每一个内在部分。你没有思考,你仅仅是在欣赏,让音乐像流水一样流过你。这就是当下的感觉。你生活的每一刻都可以处于这种当下,这也是一种行动中的冥想。

一切锻炼的本质都是平衡的锻炼,首先是思想的平衡,然后是身体的平衡,最后是灵性通过身体与思想的平衡获得终极的平衡。这三步分别是太傻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工作内容,完成这三大平衡,你就会从第六层世界毕业,而跳出时间,与真我合一。

基本在地球上是很难有人能彻底完成的,你要清除的是几百万年的进化发展出的固有的生物扭曲模式——例如好战性、对性的追求,对肉类偏好,都必须平衡,个体才能向前发展。

每一次你练习它的时候,就向你每一天跑步的每一步,都在锻炼你的思想。你的思想会像你的心脏和肌肉逐渐健壮起来一样,由一滩浑水变成一个清澈的湖泊,当你可以变成无边的大海的那一刻,就是你可以真正地掌握完全创造和所有奇迹能力的那一刻,但是,那一刻就是现在。

第四章 通过梦境来编程

反义词锻炼。看到善良的举动,你也要想,真的存在邪恶的举动吗?这样你会慢慢看到自己思想中的那些无处不在的枷锁,一一解开它们。然后你会恢复你真正的认知能力, 不基于标签的认知。你看到失去/得到其实只是一对反义词,它们都不是真的存在,你不会真的失去任何事物,你也不会真的得到任何的东西。

呼吸锻炼。随时察觉自己的呼吸, 这也是另外一种清空大脑的方式,不用打坐,随时进行。如果你熟悉中国功夫、西方的搏击、柔术,包括拳击。你会在所有最高等级的大师那里,听到对呼吸的强调。呼吸是最核心的锻炼,掌握了呼吸,就掌握了韵律。保持自己对呼吸的察觉,你会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能,而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些动作怎么做出来的。

圣杯魔法。水既然也是水晶模式的能量载体,那么人体含水高达70%,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当圣杯呢?施展这个圣杯魔法的时候,想象自己就是一杯水,在每一次冥想呼吸中,想象吸入的是来自宇宙合一的爱,呼出的是自己内在分离的障碍,让自己身体直接融入爱的力量,激活自己身体从细胞到器官的每一个层面。到第四层世界后,就不是再用你的鼻子呼吸了,而是直接用头顶呼吸宇宙能量的精华部分,第二步大师向第三步修炼的过程中,会特别喜欢这种圣杯魔法的身体锻炼模式。这也是最高等级的呼吸瑜伽的锻炼法门了。

魔法墨镜。你只要戴着这个墨镜和人说话,视觉化的想象:从你心灵的位置升起一个蓝色泡泡球,升到你脑袋上,泡泡里面都是绿色的爱和你想表达的观点的银色光点。你在谈话的时候,想象这个泡泡在你交流的时候,缓缓飘到对方的脑袋上、落下,与那个人的心灵融合。这个魔法就完成了。

魔法显示器。当你可以稳定地将视野固定在显示器范围内三分钟左右的时间的时候,闭上眼睛,继续想象你视野里的那面显示器,呼唤在显示器上显示真相。然后你可以随意地想象,一开始你可能什么都看不到,但是随着你继续地深入平静,你会感受到时间变慢,大脑停止,开始进入类似半睡眠的状态。这种锻炼一般在20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从你内在的显示器上看到景象,但是,那个时候你的大脑已经不运作了。

第五章 时间的指引者

圣杯魔法。呼唤合一无限的绿色的爱通过你的头顶,经过你的身体,到达你心的位置,经过你的心强化后,通过手臂传入到这杯水里。你可以视觉化想象,绿色的元素在水中盘旋,融入这杯水。然后你可以把这杯水喝掉,感受这杯水满得快溢出来的爱,进入你的身体,进入你的每一个组织、内脏、细胞。 你做出来的圣水,是可以起死回生的。一个月的效果也比你吃一辈子的任何灵丹妙药都对你的身体和灵性更有帮助。

让个体尽快回到自己那里,这样“一”才能得以从第六层世界毕业。这个魔法的施展者是那些在第七层世界已经突破时间、突破个体性的、很多个已经毕业的合一。在从第七层世界毕业之前,会将自己拥有的经验和智慧,近乎无限复杂的体验模式,构建成一面镜子,放在第六层世界的末端,指导还在那个时间的世界漂流的人们更功能,就是时间的指引者。

这面镜子中的每个人自己,是每个个体过去和未来的集合。但是,拥有这个规则宇宙所有的智慧,并且会一直用这种终极的智慧指引着这个规则宇宙的每个灵性个体的发展之旅。就是因为这个终极魔法的存在,这个规则宇宙的发展进程被大大地加速了。

《奇蹟(附贈CD)》读后感(三):章节试阅

这本书因为“還是擔心讀者把重點放在楊博士個人的故事,忽略了背後真正想傳達的訊息,甚至引發誤解。所以,即使全書已經完成,幾經衡量,還是決定暫緩《奇蹟》的出版”

网上仅能搜到部分章节试阅,放在这里跟特别想看到的人分享:

作者序

【序】

我會寫這本書,是希望引發你我每一個人回想──自己這一生,從出生到現在,有多少次,遇到不可思議的現象。

無論是巧合,或是一些沒辦法以邏輯、理性解釋的發生,我這裡稱為奇蹟,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

可惜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把它過濾掉,不光是認為不可能,還覺得需要做種種的解釋,來把它「理性化」。我們不光對自己是如此,對小孩子、其他的人也同樣做這種嚴謹的過濾,需要把人生最不可思議、最美的部份做一個分析、理性化,而把這個美消失掉。

透過這種過濾,我們最多也只是不斷強化眼前的「真實」,而這種「真實」最多也只是反映自己的限制和質疑,以及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種種負面的看法。

這是我認為最可惜的。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為止,不斷洗腦自己,洗腦別人,認為全部都應該符合我們的理解和期待。面對任何出乎意料的現象,更透過我們自己建立的理解和期待,往往自然帶來一個反彈──不光認為不可能、不應該是這樣子或那樣子,更希望做一個變更,好帶回到我們所認為的「正常」,來符合我們的「期待」。

這幾十年來,我認為這種反應反而是最不理性的,對我個人是最不可思議的。

我這一生全部的觀念,可以說都跟一般人顛倒。幾十年來,也就好像在一個沙漠或孤島上,看著這世界。有時候會掉眼淚,會為了人的痛苦和無明而著急,希望用種種個人的方法做個推翻。

但是,有時候,又充滿了笑容,看著人的傻勁多麼可愛。清楚看到是一個幻覺,而同時知道──活在這個人生幻覺的人,從來不知道這是幻覺。

這種天真的嚴肅,是多麼珍貴。

看著人間這樣的劇情,我也只好跟著笑。我想表達,這種「神聖的鬧劇」(divine comedy),才是最大的奇蹟。但我相信,你我可能從來沒有體會到。

一個人年紀大了,心境成熟了,反而可能鼓起勇氣,做一些其他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我有勇氣寫這本書,也只是如此。

我當然知道提出與自己相關的實例,也可能造出爭議乃至於辯論。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又相信──如果我自己不把個人生命的奇蹟拿出來分享,又怎麼有資格談這個題目。

所以,我在這裡把一些個人經驗到的簡單的奇蹟,透過一位插畫家的創意帶出來。最多,只是給你我做一個參考。

首先,這些奇蹟的紀錄,不見得符合實際時間的先後。畢竟,許多經過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而這些經過,最多是從我個人的角度在看,在表達上不能說是真正的客觀。

此外,這些奇蹟,對我個人有多少代表性?坦白講,沒有太大的代表性。還有許多奇蹟,可能比這裡談的實例更大,但是我決定暫時不提。我心裡知道,那些例子對一般人而言,可能玄到一個地步,而不能完全理解。所以,我暫時保留。

我這裡提出的一些實例,是比較容易透過藝術表達的,所以先把它們拿出來。

我會談這些實例,是因為捨不得看到那麼多小孩、年輕人甚至成年人,一天下來隨時都有數不完的奇蹟──人生點點滴滴,其實都是奇蹟──卻因為人類集體的文化和觀念的洗腦,而讓我們否決它們。

我相信,假如你可以接受這些實例,也自然可能有一樣多或更精彩的實例可以分享。這一來,我很有把握,人生對你我就不會那麼堅實,也不會只是充滿絕望、痛心而沒有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和「全部生命系列」的作品,讓你我充分體會:一個人,往外在世界去找,絕對找不到人生最後的答案。

相反的是,一個人要完全潛入心,再潛入心,再更深的潛入內心,才可以找到這一生所希望的全部解答。

更不可思議的是,你我會發現,追求到最後,你我自己就是我們想得到的答案。

也就是說──你我其實不是這短短的生命,不是眼前所見的衝突、心中的難受、感情上的失落、眼淚流不完的悲傷、一個失望、再一個失望。

都不是,你我是──完整,圓滿,神聖,永恆,大愛,大喜樂,大平靜。

答案,從早到晚都在我們自己。

但因為我們非要探出頭往外尋,才一生生耽誤過去。不光永遠找不到答案,反而投入因-果的世界。

愈走,陷得愈深。

把我們的原本完全忘記了。

然而,一個人只要往內完全反轉,而且是徹底、一百八十度的反轉。讓內心完全超過外在的喜事、財富、名譽帶來的注意,也就自然重生。「奇蹟」這兩個字,也不用再去追求或分析。

每一個瞬間、每一天、每一個禮拜、每個月、每一年、這一生、還沒有到來的一生、數不完的生生世世,你早已活出奇蹟──大的奇蹟、小的奇蹟、不可思議的奇蹟、人間想不到的奇蹟──全部,你都可以活出來。

假如我講的這幾句話,你不光是不驚訝,而可以完全接受,認為是再明白不過。那麼,我認為這本書,包括前面的作品,也就達到它的目的。

你我也就一起活出生命的奇蹟吧。

章節試閱

尋,尋什麼?自己不知道

我在巴西長大,我的印象中沒有什麼東方哲學的書好讀,全是西方的典籍。從最早希臘的蘇格拉底、《聖經》,或者法國、德國或當地的作品。

小時候讀書很快,學校或當地公立圖書館有什麼書,幾乎全都讓我看完了。九歲到十幾歲之間,我們住在巴西北部濱海的海西菲,學校圖書館所有的書,從第一本到最後一本,我都看過。

回想起來,我對那位圖書館員特別感激。我記得,學生最多只能同時借三本或四本。然而,這位金髮的女士,當時應該至少有五十多歲,每次都讓我用兩個大袋子,帶幾十本書回家。不到兩三天,我就回去,再重複一次。

她很好奇,認為我不可能看得完那麼多書。有一次,她忍不住拿了其中兩、三本書,一本是莎士比亞,一本是她很熟的文學作品來考我。

我記得自己不光是答出書裡的細節,還跟她討論書的意義,以及作者為什麼這麼寫或那麼寫。我看見她不可思議地搖搖頭,笑了起來。接下來,再也沒有考過我,而讓我把圖書館的書一袋又一袋地繼續借回家。

我記得當時我自己一個人在圖書館,或者在家裡看書,有時往窗外看,別的小孩都在玩。那時,心中好像在找,但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可以看懂,卻同時知道那不是我在找的東西。就連我所讀到的所有哲學作品,都不是我想找的。

唯一比較接近我心裡所追求的問題的,是《聖經》。

不光《新約》,還包括《舊約》〈創世記〉、〈詩篇〉、〈箴言〉。我自然被耶穌所講的話吸引,尤其欽定本的文句(詹姆士王譯本,King James Version)。我認為耶穌的話特別美,每一個福音的經句,我會重複再重複唸,甚至在心裡全都背起來了。

前面提過,耶穌所講的話,讓我得到一種沒辦法解答的悖論,是我用當時的聰明、邏輯沒辦法理解的。總覺得自己少了什麼工具,沒辦法把耶穌的話解開。就是表面上都懂,但有一個層面不懂,所以才會一再重複的讀。

有意思的是,其他的西方思想,包括蘇格拉底,我都可以看懂,而不會產生矛盾或悖論。然而,還是一樣的,我也明白這都不是我想找的東西。

有個印象相當強烈,十歲左右,我就總覺得好像有一把熊熊的烈火,在我頭頂上燒。這個追尋,對我,就是有這麼急迫。好像我一直在找,但是,在找什麼?問題是什麼?連我自己都不清楚。只是,心很急。

一直在找東西,但找的內容也不清楚。只是一直覺得來不及。

我隨時隨地,不管在玩足球、講話、唸書,只要有個空檔,這種急迫感又回來,好像總有一把火在燒。

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到後來,對我已經比任何一切都更根本、更重要。

這種心情,除了我母親之外,我也不方便跟別人分享,包括我的弟弟和姊姊。知道這些問題和其他人都不相關,只會被別人覺得奇怪、嘲笑或認為是瘋子。所以,最多是把這些問題藏在心底。

回頭看,我也是相當感激我的父母。他們兩位給我一個很簡單、平凡的家庭環境,又剛好在巴西一個很偏僻的地方成長,才會有這樣的條件,讓我可以追尋生命最大的一個形而上的問題。

無所不在

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回想,都有過意識擴大的經驗。有些人是在登山、搭飛機、潛水、滑翔翼的廣闊感,有些人是在賽車、開船、跑步的速度感,有過這種經驗。就好像意識從身體擴大到更大的範圍,而讓我們心中有一種解開,或放下的體驗。

我很小就發現,有時候注意力集中,或睡前特別誠懇的禱告,自然就有這種擴大的經驗。最有意思的是,我常常體驗到自己是一隻老鷹,在看這個世界。好像透過老鷹的眼睛,我也跟著一起欣賞這個世界。這種經驗,當初沒有想過怎麼形容。長大後,聽到「無所不在」(omnipresent) 這個詞,才發現完全可以代表我的經驗。

讓我最難解釋的是,在這種經驗中,所看到的世界很具體,而且經得起查證對照。例如從住家往下看,全部的細節都吻合,只是看的角度和平常的角度不同。我會發現,有時候就連在玩足球或走路,也會突然跳到老鷹的角度看著自己、看這個世界,而所看到的細節,和走路的體會完全符合。

好幾次,在柔道或足球比賽中最精彩、最緊張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只要集中注意力,這種全觀的現象自然浮出來,讓我可以用每一個角度看著整個比賽和對手。同時,它會把這種狀態凍結。例如踢球入門的瞬間,或在柔道比賽中不光擋住對方的攻擊,還可以把他摔倒,對我而言,自己的反應就像慢動作畫面一樣發生,但發生的速度其實一點都不慢,而是相當快。

當然,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我會發現這個能力很好用。讓我爭取到很多金牌,踢進許多分數。尤其,在大家最緊張的時候,我反而感覺最放鬆。最多是把注意力帶到自己的心中,而可以看著、體會到的,比一般肉眼體會的廣度更大,甚至是無限大。

在更深的層面,我體會到一個過去沒有想到的可能──平常我們都靠講話來交流。就連小孩子都知道,要用說話做一個連結。但是,透過這些很安靜的片刻,我自然發現,瞬間和瞬間要連結的倒不是話、不是念頭、不是思考,反而是沈默。一個人在沈默中,心自然是流動的。從一個瞬間,不費力,流到另一個瞬間。

而沈默,對我個人是一種「活」的狀態。是要透過沈默,才可以找到我這一生想找到的全部。當時也充分理解,其實沈默和「做」和「動」,一點都沒有矛盾。也就是說在「動」和「做」的當中,只要可以體會到沈默,自然讓我活出「心」──一種無思的狀態。而最有意思的是,它本身會讓我達到人間認為最顛峰的表現。

這麼一來,我自然發現自己安靜下來,從外向轉為內向,話也就跟著變少了。

後來我自然體會到,科學的發現、文學的創作,或公開演講的表達,都很自然可以進入這種現象。成年後,才懂得這其實是無思無想的狀態。這一點,假如沒有親自體驗,我過去會認為是根本不可能。

一個人注意力集中,突然跳出思考的範圍,也就沒有一個作為者的存在。身體自然會做,最多是把馬達啟動的鑰匙交給內心,或一個更大的力量,跟我們個人再也不相關了。

把這個鑰匙交出來,最多是透過信仰,相信生命有更大的力量帶著我們走。好像這麼一來,不是「我」或任何人在踢球;也不是「我」做一個完美的過肩摔;就連演講也沒有擬稿,該講什麼,就講什麼;做實驗時,每個動作好像會找到它自己,跟我一點都不相關。

成年後才知道,運動和其他領域的所有突破,只要去問當事人,都會用類似的方法來表達。後來,心理學家把它稱為心流。

這一來,我才發現這是人類最普遍的現象。但是,我們因為信不過,好像非要用頭腦去主導眼前的動作,反而帶來一層阻礙,達不到最完美或理想的狀態。

這種理解,也自然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知道,頭腦其實是帶來一個限制,倒不是一種解答。

頭腦本身是人類所面對的一層阻礙,讓我們沒辦法活出最高的潛能。

甚至,我也同時體會到,透過知識,永遠沒辦法得到生命更深層面的答案。以我個人為例,累積愈多知識,好像限制愈多。最多是在不同的層面堵住,帶給自己多一層制約。

我讀西方的希臘哲學,也就帶來希臘古老的制約。轉向文學,就帶來文學的制約。後來,讀了醫學,也就帶來醫學的制約。任何人為創出來的知識,本身還只是限制,還是制約。

這種領悟,對我的衝擊比海嘯還劇烈。讓我很年輕就發現,這一生是要從知識脫離,倒不是一再地投入知識。

我自己可以讀很快,比別人吸收得多。我知道這是自己最大的一個挑戰,是我今生最大的一個陷阱。

懂了這些,就好像肩膀上一個很重的負擔消失了。

所以,後來幾十年,我看的書其實不多。甚至,這二十年來很少有機會讀書。即使工作上需要,我通常都口頭交代幾句就處理了,倒不會去特別講究文字。

我過去常聽到一句話「真理帶來自由」,後來演變成「知識讓人自由」。這個演變,從我的角度來看,是錯的。其實,知識從來沒讓任何人自由過。

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累積那麼多知識,才給我們帶來那麼大的束縛。

念頭的世界

我前面提過,年輕時,喜歡待在熱鬧的市集,看著眼前的種種變化,體會變化與變化之間的平等。然而,當時還有另一個體會。

無論在哪一個地方、哪一個角落,只要我心裡很安靜,就好像可以體會到對方或其他人頭腦的動念。此外,有時候自己比較清淨,包括飲食調整為素食,也會讓我特別敏感,可以同時體會到好多人的念頭。

也就是說,念頭本身好像就會講話,倒不需要用聲音把它表達出來。

只是,我所聽到的,幾乎都是不好的念頭,遠遠多於好的念頭。

有趣的是,念頭好像不斷想抓什麼東西、想追求、想得到。而且,我只遇到很少數的人是完全友善,對環境與別人沒有什麼要求。這些少數人,不光念頭是聽不到,而且光譜也跟別人的不一樣,我在各個地方,坐在市集的一個角落,看著這些畫面,就像看連續劇一樣精彩。

這樣子,自然讓我體會到念頭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大。即使不出聲音,都會傳播到周邊和世界。就好像帶出一個能量,不斷地循環。不斷和我們認為的物質作交流,化現出東西來。

最有趣的是,我好像突然可以體會到,念頭本身要透過磨擦而形成。我指的是念頭要跟物質、跟其他的念頭摩擦,才可以維繫下去。就像颱風,透過風和水介面的摩擦,才可以擴大或餵養自己。假如沒有摩擦或對立,颱風也好像起不來。

因為可以把這個念頭看得很真實,就好像讓它凍結成形。我接下來做了許多實驗來驗證——如果不去抵抗、不去對立念頭,它也就像雲過去了。也許轉到別的角落,或是慢慢自己消失自己。

但是,只要我抵抗,或想刻意地去轉變,例如我對某個現象產生一個不滿意的念頭,或想把一件事轉成別的結果,或去做一個評論或評價,甚至只是做一個單純的肯定或認知,光是這樣子,念頭竟然就活起來了。就好像我在它上面澆養料,把它養得更大,而接下來化出一個生命。

這一點發現,對我當時是怎麼都想不到的。

也就好像,念頭變成業力和業力之間的養分。念頭其實是我自己頭腦化出來的世界中很重要的一部份,而我過去根本沒把它當回事,從來沒有把它當作一個能量來看。更沒有想到它可以成立一個世界,還影響到周邊。

然而,要消失念頭並不簡單,甚至我發現是不可能的。最多,我只是否定它。甚至更簡單,不去管它。

只是不給它任何支持,或任何肯定,它也自然散掉了,而饒過我。

就像前面老鼠的經過教我的,我在這個經過,又得到另外一個體會——每一個念頭,不是單純我這個身心產生的。它對我,是反映更深層面的力量,而這個力量是我透過眼耳五官體會不到的,最多只能用兩個字「業力」來稱它。

這是我以前也從來沒有想過的。

也就是我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都是過去因-果帶來的。去抵抗念頭,本身等於在承認因-果是真的。接下來,這個世界也就一樣再真實不過了。然而,放過念頭,我自然發現,眼前因-果所帶來的力量,也就消失。

這麼一來,我自然體會到什麼叫臣服。臣服,最多也只是輕輕鬆鬆把眼前任何所想到、體會到、看到的東西,都讓它存在,而不要去干涉它。

不去干涉,不去重視任何觀念,我發現自己才真正體會到前面所講的平等。

透過每一口呼吸,我延伸這個世界

這世界,是個大妄想。

想不到的是,這個大妄想是我自己建立起來的。

前面這種經驗,不斷不斷地重複發生。讓我真正感覺到,這一生,無論過去、未來、任何可能發生的,已經相對不重要了。

一切都是個大妄想。

我記得,從醒來到睡,我都停留在心。

透過心,在看著這個世界,看著一切的妄想。

最有意思的是,我可以清楚地把這種領悟,帶到每一個瞬間。也就自然發現,連呼吸本身都還有這個妄想——也就是我們從出生、長大到死亡,透過每一口呼吸,都不斷被洗腦,都認為要守住每一口吸氣,不然眼前的「命」也就消失了。而認為從出生到死,每一口呼吸都有絕對的重要性。

所以,連一口呼吸,我們都放不過。

我突然發現,眼前的呼吸,其實我可以放過。讓呼吸,完全呼吸它自己。好像跟我的心,再也不需要有什麼關係。不用守住它,甚至不用去理它。

透過每一個呼吸,我自然發現,我也在延伸一個世界,創造一個世界。透過這種不費力的呼吸,在吐氣中,這個宇宙,也消失了。

而我同時發現,因為不用再去管呼吸,它自然慢下來。好像是透過頭頂和腳心在吸氣和吐氣,吸氣和吐氣可以拉得很長,而甚至好像不在動。這本身帶來一種自由的感受,很難可以描述。但是我認為只要有過,就很難忘。

我自然發現,我可以透過呼吸,很紮實地落在地球,與大地合一。好像一口吸氣,不光是從頭頂貫穿到腳心,還可以進入地下,讓我完全與地球連通起來。這樣子,一天,可以從早到晚都很穩重,而隨時在一個歡喜中。好像眼前樣樣事情發生或不發生, 都跟我已經不相關了。

這些經驗,也讓我親身體會呼吸可以當作一個意識徹底轉變的大工具。

而且是轉變最快的工具。

生命的一些奧妙

要完成「真原醫」,有數不完的巧合或奇蹟,讓我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

比如說,光是元素的知識,當時根本沒有這個領域。從西醫的角度,元素只是飲食中最小的成分。醫學的注意放在元素所造出來的蛋白質、醣類、核酸和其他有效的成分,而最多把元素當作一個基本的單位。

我自然知道不是如此。元素,尤其微量元素,在某些狀況下,跟有機分子結合,我們通常稱為螯合。這樣的元素本身有一個觸媒的功能,是身體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的。由於微量元素在飲食裡本來就稀少,它的角色更是加倍重要。

我記得當時自己也突然體會到這個重要性。有趣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宇宙也就帶給我相關的答案。

比如說,有時候在翻書,沒有透過思考,一翻開,就看到一個關鍵字,或一個關鍵的化學結構,正是我在那個時點需要的答案。也有些時候,無論在美國或台灣,有些人,也許在走道或大廳遇上,或者從路上特地走進來要見我。他們好像體會到一個靈感,要來跟我轉達幾句話,也剛好就是我需要的。讓我組合出一個配方,或是補足一個知識。

有一次,在台北,一個陌生人到辦公室來找我。他不認得我,只知道名字。當然,我們同事會客氣地擋住。我剛好聽到,也就走出來接待他。有趣的是,這個人說,他在樓下騎腳踏車,聽到一個聲音要他到某個地點轉達某句話。他想不到的是,這剛好是我早上遇到的一個難關,針對某一種元素的螯合反應所需要的答案。

我再舉一個實例,真原醫的體系下有一種療法叫作結構調整,是透過運動和徒手矯正為我們的身體和脊椎做一個徹底的調整,不光可以調理結構上的受傷,就連西醫認為不相關的許多慢性病都有一個整頓的作用。這個原理,經過了幾十年,透過上千人的實例得到驗證,也是這麼來的。

有一天,在跑步時,我眼前出現一個人影。這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但就好像昨天一樣。我現在回頭想,不太確定是不是實際的存在,應該是一個畫面。但當時對我非常真實,在我的腦海就想到地藏王菩薩——業力轉變的菩薩。當場,他把結構調整的整個系統交給我。當時突然體會到這個系統的重要性,我愣住了,眼淚流不完,只能向眼前這位大菩薩頂禮。

接下來,多年後,上千的病人不斷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又遇到相當多的結構調整的大師,透過他們個人療癒的經驗,也帶給我一個驗證。

這些數不完的巧合或奇蹟,自然變成我生命一個主要的部份。讓我充分體會、不斷驗證過去想不到的一個現象——也就是說,一個人沒有念頭,自然可以感應到生命的根源,不用擔心。也就自然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走到哪裡,也無所謂。

最多一路上,生命會不斷來提示方向,而帶著走下去。

結語

這本書,超乎我任何的想像和預期。我過去從來沒想過,拿自己的實例來談。甚至,就是有人這麼建議,我最多也只會拒絕。就連「全部生命系列」都本來是一個字也不想寫的,更不用說把這些經驗拿出來跟任何人分享。

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沒有任何藍圖。寫的過程,就好像是這本書自己帶著我寫,把這些故事講出來。

即使寫完了,我還在猶豫要不要出版,甚至還會想交代離世之後再出版。因為我知道,假如不小心,它可能落到另外一個層面,反而造出不必要的爭議。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在口述的過程,我自然也體會到,把「全部生命」的觀點落到生活中──我自己的生活,可以為你我建立一種信心。從只是一個抽象的可能,落到一個現實的層面。

假如這些故事達到了這個作用,最多,就是帶來欣慰。

最後,我還是希望每一個人走出來自己生命的一條路。更期待有一天,你用自己的語言,將你的領悟做一個分享。不要受到這裡所帶出來的語言的限制,或任何過去文學或哲學所帶來的限制。

我相信,一個人也就自然活出生命的自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