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读后感摘抄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读后感摘抄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是一本由[美]蒂姆·伯顿(Tim Burton) 口述 / [英]马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读后感(一):我拍任何影片都是对我情感的宣泄

天生一对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读后感(二):蒂姆·伯顿:我有一张荒诞的面具

平时看过一部电影后,我会点开导演的豆瓣主页,看看他还拍过什么作品。原因有二,一是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的好电影,二是顺藤摸瓜的避开很多烂电影。

不过,这个方法在蒂姆·伯顿身上不好使。

看《在好莱坞图谋不轨》前,我对蒂姆·伯顿的作品有印象的只有《剪刀手爱德华》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虽然美术和造型很抓人眼球,但是我觉得这种真人童话有点浅陋。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读后感(三):心之所往——蒂姆•伯顿

不得不说,蒂姆伯顿的电影在我青少年时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里面的不少经典角色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剪刀手爱德华里从阴暗城堡里走出的诡异阴郁的男子,火星人玩转地球里发套奇高、面容惊悚的外星女杀手,断头谷结尾里无头骑士深情吓人的吻,还有僵尸新娘里虽然“感觉身体被掏空”但依然爱的情难自已的俩人,其实小时候看的时候都差点把这些电影当鬼片……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读后感(四):剪刀手伯顿成长记

剪刀手伯顿成长记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北京某小区的地下室看了《剪刀手爱德华》。下午5点半,我穿过一条长长的潮湿的过道,像往常一样去买菜。当我推开门,一阵冷风迎面撞来,接着塑料泡沫似的雪花从天而降。我想起刚才电影里的爱德华,仿佛能感觉到他在不远处用笨重的剪刀手在雕刻着雪人。那一刻,我感觉到光影与现实交错的美妙。从此就开始喜欢这个美国导演--蒂姆. 伯顿。

一直在追看他的电影,也很苦恼关于这个导演的资料比较少。直到找到这本《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看过一系列导演访谈的书,最喜欢的是《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正所谓行家无外话,全是干活。翻开这本新书,我就被里面黑白的素描吸引了。暗黑风的文特森,永远张开凶残大嘴的哥斯拉怪物,还有各种动物的肢体组合而成的怪物,都在伯顿那简单又带有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电影风格的素描中跳了出来。

本书是按照伯顿的电影来编辑行文的。与其他的导演访谈书籍不一样的是,它是把访谈者隐藏起来,代之以第三人称的背景介绍,有点像直接电影对于访谈的处理方法,所以整本书有点像伯顿一个人的独白。这样的处理很新颖,也给人有种亲切感像是伯顿在和你一个人说话。

我记得老师说过,艺术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投射了自己的影子,这个在伯顿这里就是非常明显。他现实里就是电影中那个孤独,内向,有点奇怪的爱德华。比如书中第一章写道:作为一个孩子我非常内向…,我总有个感觉,人们总是因为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急着离我而去,好像我身上散发着“给我死远点”的气场。他在伯班克没有很多朋友,于是电影院就是他常去的地方。他说“每天有新的电影观赏,那对我来说就像是在和人交流。”

书中提到伯顿在儿童时期看过的这些电影影响了他之后的创作风格。比如他喜欢的《战龙哥斯拉之怪兽总进攻》,还有他喜欢的演员-文特森.普赖斯。这些都影响了他之后的在迪斯尼制作的《文特森》的僵尸狗。

正如该书封面上写的,他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天才,一个怪咖。而这本书就是让伯顿亲自跟你说出他是怎么成为一个天才怪咖的艺术家。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读后感(五):此孤独之时回想伯顿

蒂姆.伯顿作为好莱坞最出名的鬼才导演,他的作品具有十足的个人风格。哥特,阴暗,温柔的绝望…电影会受到导演过去经历的影响,伯顿的少年时期是孤独的,他早早搬离了父母的家,走上外出独立的道路。这迫使他不得不在年轻时就接受外界的种种,好莱坞是充满规则的,如何与其相处,是任何导演都必须学会的门道。而伯顿之所以能够维持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平衡,维持和电影商业利益链的平衡,以至在一流导演中占据一席之地。与他少年独立是分不开的,因为那时候他就开始面对社会的竞争与无形的压力。

印象~蒂姆伯顿:

《蝙蝠侠归来》:伯顿创造的哥谭是阴暗的,地狱从街道两边显现,没有一个人期待光明,所有生物都服从自己的欲望。哥谭处在永夜中,与电影的基调相符,更重要的是与蝙蝠侠这个角色相符。和一般的超级英雄不同(尤其是超人),蝙蝠侠是黑夜的化身,但他又有两面性—另一面是富翁布鲁斯韦恩,一个处于豪宅的灯光下,一个行走于漆黑的夜晚。所以,这个人是矛盾的,他在现实和理想中艰难前行。伯顿拍了两部《蝙蝠侠》系列,此前只有颇具年代的电视剧版,他第一次为蝙蝠侠电影奠定了主题基调,此后的蝙蝠侠系列大抵都追随他的道路,包括《永远的蝙蝠侠》、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等。

《剪刀手爱德华》: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一座远离尘世的城堡,一个与外界疏离的机器人,一个起于孤独、终于孤独的故事。在金的讲述下,爱德华的身影清晰可见,却又显得迷雾重重。金最后将走入年老的黄昏,接受一个人类的宿命。她把过去被时光灰尘掩埋的爱情向子孙娓娓道来,没有悔恨,没有留恋,只有忧伤的回忆。而爱德华,仍在那座城堡中,挥舞着他的剪刀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伴自己的孤独。他最终有没有走出自己的城堡?他会像金一样给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吗?我不知道,这也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一个孤独的机器人拥有了记忆,他见过了美,见过了悲伤,他在人世的旅行…幻海沉浮,情缘难了。

《大鱼》:这是伯顿的宣泄故事。与他的现实生活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父亲的溘然离世,使伯顿想起一直未曾修复的父子关系。在悔恨中,他意识到追溯过去,似乎可以用电影的手法,去重现那些饱含遗憾的场景。爱德华布鲁姆是现代的唐吉诃德,他的历险是多么有趣,他环游世界,一路遇到的风景和人都以传奇的形式留存。对了,还有他的爱情。比利实现了伯顿的夙愿,面对面地和父亲好好谈谈,这是最明智的选择。故事是温馨的,充满希望的光彩。年轻时,你在这世界走了一遭,一路风尘仆仆。可当你年老时,却感到自己从没活过,其实你脚下的土地,印着你的足迹,那就是你真正活过的证明。

叙事一直是伯顿的短板,我觉得这本身并不是个问题,在个人风格的极度彰显下,其他方面的弱点显得不足为奇。伯顿的风格迥异远远超过他的艺术弱点。对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我们都应承认他们的优秀之处。

也许经过了这么多年,他的内心还只是个孩子,沉浸在B级片和童话里,无法自拔。

(PS:近来伯顿的作品更加注重商业性,联系到过去的黄金时期,或多或少会让某些粉丝失望。在此,期望他今后某一天能再次拍出佳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